<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62, 62, 62); background-color: rgb(254, 255, 255);">韩愈云:“思凡为文辞,宜略识字。”儒学大师赵谦曰:“士之为学,必先穷理,穷理必先读书,读书必先识字。” 识字是学习文化的开始,识字关系到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是学生从运用口头语言过渡到书面语言的桥梁。最新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为了探究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有效策略,全面提高识字教学能力,</span>我认真聆听了张俊孟老师的讲座《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识字教学的策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张俊孟老师从“核心素养”导向的六个教学策略结合自己的具体案例,详细介绍了整体化、情境化和活动化策略,然后讲述了汉字的基本情况、新课标对识字写字的整体要求、整体识字课型的教学流程和识字方法,最后介绍了《乌鸦喝水》和《狐假虎威》两个整体识字课型,结尾为本次讲座做了总结,并告诉我们作为教师要乐于分享,因为分享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勉励我们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去摸索。</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识字教学上,正如张老师所言,识字教学要由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让学生由依赖走向独立。其实,很多汉字的认读与掌握都来自于学生有意或无意中自学获得的。这个学期,我第一次带一年级,繁忙而琐碎,有一次上课我没有像以往一样,详细给孩子讲生字,而是挑了几个孩子,让他们看着语文书,把要学习的生字写在黑板上,让其他孩子挑毛病。结果,整节课下来,我发现孩子们学得特别认真,关注到汉字的每个细节。<span style="font-size: 18px;">因此,我想识字教学就要遵循教学与自学相结合,在注重教学的同时,一定要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各种场景、平台等主动自学,不断扩大识字量,引导、鼓励学生养成日常主动自学汉字的习惯。多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参与探究,多问“谁认识这些汉字”“你是怎么认识的”“你还知道哪些和它相关或相近的汉字”等问题,让学生体验到主动自学汉字带给自己的快乐,从而更加主动、自觉地参与到自学汉字中去。</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识字方法上,我们要研读教材,明确编排意义,采用相适宜的识字方法。如:部编语文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的“识字加油站”安排的是: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爸爸、妈妈、伯伯、叔叔;爷爷、奶奶。在学习时,我们必须在引导学习识记规定的汉字时,还要引导学生明确教材如此编排的意义和目的。通过教材的编排方式,我们不难发现,三组内容都是有关家庭人员组成的称呼,让学生通过学习汉字,正确掌握家人的称呼。另外,三组称呼分成三行,让我们也知道了家庭辈分的区别,哪些是平辈,哪些是长辈等。同时,教学时,再渗透家庭伦理道德思想教育,这样的识字才算是真正有价值的识字教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span style="font-size: 18px;">而识字是迈向语文学习的第一步。作</span>为语文教师,我们任重道远。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我们一定多研究,在识字方法上多探索,不断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质量。</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