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14年冬天是一个寒冷的冬天,室外飞舞着漫天的雪花,朔风呼啸,滴水成冰,天地一片茫茫皆白,而央视却在最寒冷的时节,播出了大型战争历史电视剧《长沙保卫战》,给观众奉上了一份丰厚的视觉盛宴、精神大礼,让人们在烈烈寒风中感受到血脉贲张、热血沸腾……</p><p class="ql-block"> “旗正飘飘</p><p class="ql-block"> 马正萧萧</p><p class="ql-block"> 枪在肩刀在腰</p><p class="ql-block"> 热血 热血似狂潮</p><p class="ql-block"> 快奋起莫作老病夫</p><p class="ql-block"> 快团结莫诒散沙嘲</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长沙会战,是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国民党正面战场抵抗日本帝国主义军队侵略所取得的重大胜利,也是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以武力迫使日军回到原战略态势的战役。</p><p class="ql-block"> 在以往的战争中,中国军队与日军作战,要么是一枪未发拱手相让一一象东北的沈阳那样,要么是两军对垒一触即溃,甚至是象国都南京那样,坚持不了多久就全线撤退……以敌我双方公认的战损比率来看,都是每一次战斗,每一次战役,每伤亡一名鬼子士兵,中国军队都要付出5倍于敌人的惨重代价,这已经成为日军蔑视中国军队的一个常规的习惯性的定率,而在为时数年的三次长沙会战中,战争的天平发生了巨大的倾斜,据战后权威的数字统计,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九战区参战将士伤亡、失踪为9万余人,而歼灭的日军则为11万余人。</p><p class="ql-block"> 这不只是一个数据的逆变,这是一个历史的巨大转折。</p><p class="ql-block"> 从长沙会战之后的一段时间开始,日本鬼子再也没有以往那种"摧枯拉朽势如破竹”般的阵势了,再也没有“无坚不摧无城不破”没有日军攻不下的城池那般快意了,而是一步一步走向了下坡路,而中国军队也从坚守长沙屹立不倒的“大会战"中逐步壮大坚强起来,成为侵略者历时数年不可逾越的一道铁壁铜墙,并最终力挽狂澜扭转战局将侵略者拖垮、拖死,葬身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p><p class="ql-block"> “国亡家破祸在眉梢</p><p class="ql-block"> 要生存需把头颅抛</p><p class="ql-block"> 戴天仇怎不报?</p><p class="ql-block"> 不杀敌寇恨不消!</p><p class="ql-block"> 快团结,快团结,快奋起</p><p class="ql-block"> 好男儿,报国在今朝……”</p><p class="ql-block"> 在《长沙保卫战》中,给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古城地势最高的那座雄奇建筑,也是千年古城的精神和象征一一“天心阁”了……</p><p class="ql-block"> “天心阁 阁上鸽 鸽飛阁不飞</p><p class="ql-block"> 水陆洲 洲旁舟 舟動洲不动。”</p><p class="ql-block"> 天心阁原名天星阁、文昌阁,阁内供奉文昌帝君和奎星神像,其创意与文化祭祀有关,古代为长沙城观星象、拜天神、镇风水之处,更是长沙人文历史和精神寄托的圣地。</p><p class="ql-block"> 而在三次“长沙大会战”中,许多重大事件与重要人物都与“天心阁”有关,“天心阁”已成为长沙城的历史见证和长沙人的精神堡垒。</p><p class="ql-block"> 会战之前,守城军政方面执行所谓“焦土抗战"政策,在日军未到之前惊慌失措自毁名城,就是以“天心阁”为中心发布的起火令,四城点🔥火,将千年古城化为一片废墟;</p><p class="ql-block"> “文夕大火”,烧了“天心阁”,毁了长沙城,火灾不久,时任国民党政治部副主任的周恩来邀政治部长陈诚同日到达,登上天心阁视察灾情,安恤民心……</p><p class="ql-block"> 会战期间,“小老虎”薛岳临危受命,率第九战区将士开赴前线,多次在“天心阁”上登临视察,鼓舞人心,激励将士用命; 而长沙攻守激战中,被誉为“泰山军”的第10军第3师长周庆祥的指挥部就设在“天心阁”上……</p><p class="ql-block"> “天心阁”已经不再是一座普通的祭天神观星象镇风水的楼阁,它已成为长沙军民乃至整个中华民族抗击外侮抵御强敌的前线堡垒和精神意志的象征!</p><p class="ql-block"> 这也正是电视剧中“天心阁”多次出现的话外之音和题中之意。</p><p class="ql-block"> 在这部反映中国抗战正面战场国军将士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大型战争历史巨作中,人们记住了抗日名将“老虎”薛岳,记住了能征善战重挫强敌的第九战区、记住了“天炉战法”和守护“炉堂”的泰山军(第10军)军长李玉堂、方先觉以及“小警察👮”担当的主力团团长、记住了长沙名吃“老槟榔”,也记住了千古名楼“天心阁”……</p><p class="ql-block"> 阔别长沙43年后,第一次重访长沙古城,我拜谒的第一个地方,就是长沙军民抗击敌寇的不屈“身影”一一“天心阁”……</p><p class="ql-block"> 在国家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为了民族大义而浴血奋战抛洒头颅的将士,不论过了再久的时光,也不管他是什么党派,都是不应该也不会被人们遗忘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配图音乐🎶选用电视剧《亮剑》7主题曲《中国军魂》</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p> <p class="ql-block"> 大型战争史诗电视剧《长沙保卫战》剧照</p><p class="ql-block"> 长沙会战,又称为“长沙保卫战”。是指发生在抗日战争1939年9月到1942年2月期间,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以长沙为中心的第九战区进行了3次大规模的激烈攻防战。</p><p class="ql-block"> 长沙会战,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国民党正面战场抵抗日本帝国主义军队侵略所取得的重大胜利,是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以武力迫使日军回到原战略态势的战役。</p><p class="ql-block"> 长沙会战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华军队,粉碎了日本消灭中国军队主力、“以战迫降”的战略目标,振奋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有力地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作战,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地位。有力地保卫了湖南广大地区和我国西南大后方的安全,稳定了湖南局势,并使之成为支持全国长期抗战的重要基地。</p><p class="ql-block"> 据统计,三次长沙会战,中国军队阵亡、受伤和失踪的将士达93944人,歼灭日军共计11万余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天心阁”入门楹联</p><p class="ql-block"> “湘流北去</p><p class="ql-block"> 岳色南来”</p> <p class="ql-block"> 位于岳麓山上的长沙会战纪念碑</p><p class="ql-block"> 长沙会战纪念碑,1941年7月7日由国民革命军第九战区长官司令部所立,记述了1939年9月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九战区全体将士奋勇抗日的悲壮事迹。</p><p class="ql-block"> 当时,日军以18万之众,兵分六路进攻长沙,守城全体将士浴血奋战,忠勇用命,人民协同,合围设伏,取得歼敌3万的胜利,史称“第一次长沙会战”。盖碑原置于云麓宫前坪,有亭护碑。长沙会战纪念亭于20世纪50年代被拆毁后,其亭内“长沙会战纪念碑”废置路旁;记录了第九战区各参战部队士兵(名录)的纪念碑石,成了云麓宫前坪围栏的栏板。</p> <p class="ql-block"> 长沙会战时期真实历史图片</p><p class="ql-block"> 敌机轰炸,硝烟弥漫,敌我双方展开激烈的长沙攻防战……</p> <p class="ql-block">▲《长沙保卫战》剧照。</p><p class="ql-block">长沙保卫战是抗战历史上中日双方出动兵力最多、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一次大会战,伤亡数以十万计。为呈现这段历史,《长沙保卫战》的制作方斥资千万打造出一座“一比一”仿真长沙古城。作为整场战役的核心区域,长沙城的制作极为考究,昔日老城墙上的口号标语、老公馆门口的宣传涂鸦、商业街中琳琅满目的画报广告,无不透露出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老长沙市井气息。</p><p class="ql-block">例如,《长沙保卫战》剧组在场景的设计上极为较真。其从史料和老人的记忆中寻找线索,如实复原了像杨裕兴面馆、李福星扇店、马太生绸庄、九如斋南货、谦顺粮栈等民国时期的著名老字号,还在长沙市区内的天心阁、第一师范、岳麓山上的爱晚亭和位于长沙县的李默庵故居、靖港古镇等长沙市郊取景拍摄,原汁原味地保留了长沙的历史印记。</p><p class="ql-block">同时,该剧对长沙的风土人情也有独特展现。如观众将看到“老长沙城”中最多的“牌子货”——槟榔,街道墙上不仅张贴有槟榔的海报,还有手推槟榔车。这些细节都是出自导演董亚春在长沙实地考察之后,从饮食文化的角度出发,对湖湘人民抗战做出的思考。</p><p class="ql-block">不畏强敌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p><p class="ql-block">除了场景参照了现实,这部剧在人物角色的塑造上也很用心,编剧钱林森请教了权威的军事专家,尽可能真实地还原人物形象。比如张丰毅饰演的抗日名将薛岳,从不同角度看就会展现出不同的人物形象,在战场上他是打仗灵活、用兵诡诈的指挥官。面对父亲去世,他是一个泪流满面伤心不已的儿子。从观众的角度上看,薛岳将军被刻画得有血有肉、</p> <p class="ql-block"> 《长沙会战纪念碑》</p><p class="ql-block"> 战争背景</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长沙会战</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长沙会战前,纳粹德国与苏联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日本关东军刚刚在诺门坎战役中被苏联红军击败,因此希望在中国发动大规模进攻以恢复士气。</p><p class="ql-block"> 1939年9月,为进一步打击中国军队的抗战意志,日军第11军司令官冈村宁次集中10万余人,由赣北、鄂南、湘北分途进犯长沙,企图在最短期间内将中国第九战区主力歼灭。</p><p class="ql-block"> 湖南是中国著名的谷仓,抗战时期,为国民政府粮食、兵源及工业资源的重要供给基地。第9战区司令长官部设于湖南省长沙。武汉、南昌会战后,第9战区与日军对峙于洞庭湖东北岸、新墙河北岸、通城、武宁、奉新东南,以及锦江两岸,对当面日军“不断采取游击及反击行动”。</p><p class="ql-block"> 第二次长沙会战</p><p class="ql-block"> 1941年初,世界形势继续蕴酿着巨大的变化,日本乘英、美忙于应付欧洲战争之机,积极谋求南进,与英、美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美国也希望利用中国抗战拖住和消耗日本,因而加强了对中国的援助。日本强烈感到自己在远东进行的战争实际上是以中、苏、美、英为对象的,因而处理中国问题必须和解决南方问题、北方问题综合考虑,作长期打算。基于这种背景,日军参谋本部制定了《大东亚长期战争指导纲要》和《对华长期作战指导计划》。这两个文件在1941年1月16日的大本营会议上获得批准,并在御前会议上得到天皇的裁决。</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长沙会战后,中国第9战区仍与日军第11集团军隔新墙河对峙于湘北地区。至1941年9月前,第9战区所辖兵力为11个军共30个师,作战地境:左与第6战区(1940年增设)为石门桥(常德南方15公里)、连山湖南岸、大通湖北岸、洞庭湖北岸亘长江至武昌之线;右与第3战区为抚河、鄱阳湖口之线。</p><p class="ql-block"> 第三次长沙会战</p><p class="ql-block"> 1938年10月,武汉陷落,长沙作为捍卫西南各省的门户,其军事战略地位愈显突出。对于日本来说,攻陷长沙是其打击中国军队的抗战意志、迫使中国政府屈服的重要步骤;对于迁都重庆的国民政府而言,守住长沙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和重要。因此,1939年9月和1941年9月,中日双方先后进行了第一次和第二次长沙会战。前两次长沙会战,从战略上看,中国军队阻止了日军向西南纵深长驱直入,可以视为中国的胜利;但从战术上看,中国军队损失更大,双方并未分出胜负。</p><p class="ql-block"> 1941年12月8日,日军发动了太平洋战争。中国派遣军驻广州的第23集团军,由广州进攻香港。为了配合英、美积极打击日军,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于9日命令各战区发起攻击,牵制日军,策应友邦作战。特令第4战区攻击广州方面日军,策应香港英军作战;并以第5、第6、第66军分别由广西、四川向云南集结,准备入缅直接援助英军作战。日军第11集团军为策应其第23集团军及南方军的作战,牵制中国军队向广东方面转用,遂决定再对长江以南发起进攻。</p> <p class="ql-block"> 长沙会战指挥部、国民革命军第九战区司令长官</p> <p class="ql-block">长沙会战时期的历史老照片</p><p class="ql-block"> 长沙百姓一担两筐、扶老携幼,躲避日军对家乡故土的侵略与蹂躏……</p> <p class="ql-block"> “天心阁”景区大门</p> <p class="ql-block"> “崇烈塔”,又名白塔、守望塔,始建于1946年,系抗战纪念性建筑。</p><p class="ql-block"> 塔顶有一圆球,寓意中国地图,其上雕一只雄獅,怒目圆睁注视远方,寓意中国领土神圣不可侵犯。</p> <p class="ql-block"> “气吞胡羯 勇卫山河”</p><p class="ql-block"> “犯难而忘其死 所欲有甚于生” </p><p class="ql-block"> 崇烈门石牌楼两副楹联对长沙会战将士们崇高的民族气节给予了高度赞👍扬。</p> <p class="ql-block">崇烈门,始建于1946年,为纪念长沙三次抗日大会战阵亡的将士,由蒋介石、陈诚、张治中倡导捐建。</p> <p class="ql-block"> 鲜红的纸鸢</p> <p class="ql-block">崇烈门牌楼上方铁书</p><p class="ql-block"> “義重於死”</p> <p class="ql-block">古色生香崇烈亭</p> <p class="ql-block"> 天心阁系乾隆十一年(1746)由抚军杨锡被主持兴建。阁名引《尚书》“咸有一德,克享天心”之意得名。</p><p class="ql-block"> “天心阁”楼总建筑面积864平方米,当时为全城最高处。</p><p class="ql-block"> 解放后长沙市政府将其列为文物保护单位。阁体乃1983年重建,仿木结构,栗瓦飞檐,朱梁画栋,主副三阁,间以长廊。整个阁体呈弧状分布。</p><p class="ql-block"> 主阁由60根木柱支撑,上有32个高啄鳌头,32只风马铜铃,10条吻龙。</p><p class="ql-block"> 阁前后石栏杆上雕有62头石狮,还有车、马、龙、梅、竹、芙蓉等石雕,体现了长沙楚汉名城的风貌,另外阁内还珍藏了许多名人字画。</p><p class="ql-block"> 天心历史——长沙筑城,始于西汉高祖五年。刘邦立汉,封重臣吴芮为长沙王,置长沙国,都长沙,始筑土城。</p><p class="ql-block"> 由汉迄宋,随着社会发展,城池亦向南北两向渐次扩展。</p><p class="ql-block">至元代广袤已形定局,但城垣形状仍较简陋,明初,才垒址以石,使之“上下完固”。</p><p class="ql-block"> 清顺治十一年,洪承畴拆明朝诸藩王府之藩城砖,尽数用以修筑城垣,使其增高加厚。</p><p class="ql-block"> 此后又续修建,设有窝铺、更栅,增修城楼、炮台、垛口,为之一新。辛亥以后,为了发展贸易和交通,拆除城墙,修筑环城马路,因阁峙城头之故,存此一段。</p><p class="ql-block"> 1938年,“文夕大火”,古城长沙一片焦土,阁楼更是荡然无存。</p><p class="ql-block"> 天心阁为1984年重建,阁楼具有明清两朝城楼风格,高阁用游廊连接,形似山峦起伏,错落有致,气势宏伟。</p><p class="ql-block"> 天心阁原名“天星阁”,其名源于明代盛传的“星野”之说,按星宿分野,“天星阁”正对应天上“长沙星”而得名,因此这里曾是古人观测星象、祭祀天神之所,加之古阁位于古城长沙地势最高的龙伏山颠,被古人视为呈吉祥之兆的风水宝地,人们多愿在此祈福消灾、强世兴邦。</p> <p class="ql-block"> 天心阁原名天星阁,始建年代不详,清代至民国曾数次大修。主阁居中,栗石瓦栏,檐牙高啄,通高14.6米。两侧副阁辅佐,廊庑相连,1938年天心阁及园内建筑毁于“长沙文夕大火",现阁于1983年在原址重建。</p> <p class="ql-block">天心阁侧影</p> <p class="ql-block"> 一对青春少女在天心阁主楼前驻足……</p> <p class="ql-block"> 朝拜天心阁</p><p class="ql-block"> 瞻望英武地</p> <p class="ql-block"> “荆楚名区”匾额由湖南籍名士、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谷城先生题书。</p> <p class="ql-block"> “文運昌盛"</p><p class="ql-block">天心阁原名天星阁、文昌阁</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天心阁"那副流传甚广知者甚多的著名楹对了:</p><p class="ql-block"> “水陸洲洲系舟舟动洲不動</p><p class="ql-block"> 天心阁鸽棲阁鸽飛阁不飞”</p> <p class="ql-block"> 天心阁原名天星阁、文昌阁,位于长沙古城地势最高的龙伏山脉之巅的古城墙之上,此处地脉隆起,呈吉祥之象。天心阁始建年代不详,但其创建与文化祭祀密切相关,明代为观星象、测日影、拜天神、镇风水之处。</p><p class="ql-block"> 清乾隆年间,随着城南书院迁址天心阁城墙下,天心古阁曾作为与城南书院相对应的文化祭祀场所,阁中供奉有文昌帝君和奎星两尊神像,以保长沙文运昌盛,旧时前来拜祭的人络绎不绝,文人墨客也常登阁远眺、吟诗作赋。</p><p class="ql-block"> 清代大学者黄兆梅一首“四面云山皆入眼,万家烟火总关心”已成为千古绝唱,而明代李东阳的“水陆洲洲系舟,舟动洲不动;天心阁阁栖鸽,鸽飞阁不飞”绝妙佳联至2018年仍被广为传颂。</p> <p class="ql-block"> “飛阁凭栏看长桥跨江群楼拔地</p> <p class="ql-block"> 临风把酒喜洞庭赊月衡岳开雲”</p> <p class="ql-block">青砖铺地古城墙</p> <p class="ql-block"> 石獅怒目守城楼</p> <p class="ql-block"> 红衣大炮</p><p class="ql-block">铁壁铜墙</p> <p class="ql-block"> “红衣大炮”镇守城门</p><p class="ql-block"> 西王萧朝贵中炮身亡</p> <p class="ql-block"> 铁炮铸城门</p><p class="ql-block"> 古城阅沧桑</p> <p class="ql-block">长沙会战老照片</p><p class="ql-block"> 长沙百姓在政府的组织下乘坐船只有序撤离长沙……</p> <p class="ql-block">第九战区司令部战时指挥部(遗址)</p> <p class="ql-block"> 为了防止敌特的破坏,保证长沙会战的胜利,指挥所迁至岳麓山中极其隐密的山岩洞窟……</p> <p class="ql-block"> 长沙会战指挥部旧址</p><p class="ql-block"> 1941年12月,日寇侵略者发动了第三次进犯长沙的会战,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为便于指挥督战,将指挥部从长沙城内的二里碑迁移到岳麓山上,并在这里设立临时指挥所,取得了第三次长沙会战的重大胜利✌。</p><p class="ql-block"> 现存防空洞即为战时指挥所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 远眺就象一只振翅欲飛的飞鸽</p><p class="ql-block"> 长沙会战敌我双方攻防最激烈时,“天炉战法”守城劲旅、被誉为稳若泰山的国民革命军“泰山军”(即第10军)第3师师长周庆祥的师指挥部就设在“天心阁”城楼上……</p> <p class="ql-block">缅怀英烈事</p><p class="ql-block"> 必来天心阁</p> <p class="ql-block"> 飞檐翘角</p><p class="ql-block"> “天心”凌空</p> <p class="ql-block">望远门</p> <p class="ql-block">夕晖映照</p><p class="ql-block"> 旌旗低垂</p> <p class="ql-block"> 月城又名瓮城,因形似半个月亮🌙而名,古时通常为藏兵和放置炮台之场所。</p><p class="ql-block"> 月城有上下两层炮台,分置远近两种火炮,用以增强城池防御能力。</p><p class="ql-block"> 清嘉庆二十五年,长沙及善化两县县衙在修复城墙时,将天心阁扩建为三层,并将阁下的城墙加石增垒,筑成内外两城。外城又筑成南北两个月城,旧时月城有两条密道,其一条通往城外,另一条通往城内今五一广场附近的皇仓街。</p> <p class="ql-block"> 主阁居中</p><p class="ql-block"> 群楼环侍</p> <p class="ql-block"> 主阁侧楼名“南屏”</p> <p class="ql-block"> “百年长沙”图片展正在向观众介绍古城长沙的百年历史,世纪沧桑……</p> <p class="ql-block"> “历史老照片”</p><p class="ql-block"> 民国初年,从文心阁西南老稻田老街仰望文心阁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 “百年长沙”图片展前言</p> <p class="ql-block"> 《重修天心阁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会城东南隅,地脉隆起,崇垣跨其脊,青乌家所云:“巽龙入脊,文治之祥也”。冈形演迤,遥与兵岳麓对,上建天心、文昌二阁以振其势,后乃额天心于文昌而省其一焉。阁后下瞰平畴,稻畦鳞次。左右凝睇,则澄波环绕,沙岸参差,帆影樯风,与黛色烟鬟,如列户牖,盖极城南之胜概萃于斯阁。而位置适当书院之左,人文之盛所自来欤!</p><p class="ql-block"> 其创建不知所始。乾隆甲午,中丞长白觉罗敦福公建节湘南,既修岳麓讲堂,复葺城南书院。谓阁祀文昌,居文明生望之乡,且冠郡垣龙首之脉,宜蔚为美观。乃饬所司,庀材鼎新,俨乎文宿熊光,上腾霄汉。</p><p class="ql-block"> 既蒇事,公嘱余考义以祀之。余按《周礼·保章氏》星土之义郑注:“翼、轸、荆也”。《宋书·天文志》:“长沙一星在轸中,主寿命。”而文昌天宿,东近上台、司命,主寿,与长沙一星,异轸同宫。荆南首郡锡名,上应象纬,又当轸之左辖,为公侯辅弼之位。郡志谓为天心所属,是以代有贤良,道德文章、忠义勋名间见叠出,以扶世翼教而跻民于仁寿。今公之抚是邦也,仰体圣主德意,以敷政膊民,兴贤育才,将使济济多士胥邀阴骘,炳蔚其文,出符景运,以彰寿考,作人之化,则所以振人文而答天心者,于是乎在,岂徒为青乌家占形胜,漫作游观之地也哉!颜曰:“文教昌明”,公之志也。仍天心额永存其旧也。或曰:“心,旧作星。”长沙一宿,实为首郡主星。盖祭星之典著于六宗,守土者崇祀星主,犹宋人祀商、晋人祀参义也。是说也,于志无考,姑存弗论云,是为记。</p><p class="ql-block"> 乾隆四十二年李汪度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重修天心阁记》译文:</p><p class="ql-block"> 适逢长沙古城墙东南折角处,高峻的城墙沿着龙伏山山脊而建,如龙起舞,正如风水先生所说:“城墙自下而上,顺着起伏绵亘的山势到达山顶,是以文化治国的祥兆”。山脊曲折连绵,与岳麓隔江相对,城墙上建有天心、文昌二阁,用以增加其气势,后来才把天心阁的匾额悬挂在文昌阁上,而去掉了文昌阁之名。登阁俯瞰,东面一片平坦的耕地,稻田鳞次,眺望南北,乃是清波环绕,河岸沙滩参差不齐,江风中闪动着张张帆影,在朦胧的云雾中,好象排列着的一片片窗户,美哉!城南之胜景荟萃此阁。而且天心阁位置在城南书院左侧,人文之盛景自然而来!</p><p class="ql-block"> 天心阁的创建不知始自何时。乾隆四十二年(1777),觉罗敦福公任湖南巡抚,既修岳麓讲堂,又复修城南书院。因为阁祀文昌帝君,使长沙成为求学者向往的尊儒重教之乡,尚且阁耸龙伏山巅的城墙之上,当然雄伟壮观。于是经过精心勘察后决定进行重修,备齐材料,实施更新,至此,天心阁俨然上天文昌星宿的耀眼之光,直耸高天。</p><p class="ql-block"> 天心阁重建完毕,觉罗敦福公委托我考证其涵义,以便祭祀之。我按照《周礼·保章氏》郑玄关于星土的释义:“翼与轸为天上二十八宿的两颗星宿,对应地上荆州这个区域范围”。《宋书·天文志》:“天上的长沙星在轸星宿范围之中,主管人间寿命。”而文昌天宿,东侧靠近上台星宿和司命星宿,同样主管人间寿命,只是与长沙星运行的度次不同,但同在一个宫内。长沙的赐名,对应天上的星象,又正在轸宿的左侧管辖区内,处于各大星官辅佐的地位。因此郡志说这是天意的归属。于是贤良辈出,有利于世人修身养性的好文章、因为国家和百姓效力而功劳卓越著有大名的人物层出不穷,因而扶世助教的方式提升了百姓的道德与年寿。今天,觉罗敦福公主政此地,仰皇上施德降恩于民的旨意,为了敷政安民,兴贤育才,促使百官相邀,与上天一道默默地安定下民,谱写华章,得上天之命而鸿运当头,显著提高民寿,淳化民风,那么以振兴诗书礼乐来报答皇上心意者将功绩永在,岂只是风水先生观察地理形势的优越,当作随意游览的地方!匾曰:“文化教育事业兴盛光明”,觉罗敦福公的志趣也。因而天心匾额以其旧貌将永远保留下去。有这样一种说法:“心,旧时又作星”。长沙这一星宿,实在是湖湘首郡的主星。祭祀星神的典礼最早的记载是祀六位自然之神,在一个地方为官,崇祀主宰这一地方的天上星神,已成为惯例,如宋国人祭祀商星宿,晋国人祭祀参星宿,意义都一样。这样的说法在志书上没有考证,暂且保留,不可作为定论,作此记。</p> <p class="ql-block">“城南耸高阁,直与丹霄薄。</p><p class="ql-block">插顶上天门,扪着星斗落。</p><p class="ql-block">我今一登临,极目真寥廓。</p><p class="ql-block">物色卷横空,烟霞飞漠漠。</p><p class="ql-block">湘水作带环,麓屏为扃钥。</p><p class="ql-block">远浦送帆来,晴岚凝翠幔。</p><p class="ql-block">雁字写长天,渔叟沿江泊。</p><p class="ql-block">塔峰指顾间,万户倚楼脚。</p><p class="ql-block">举目白云低,风动响铃铎。</p><p class="ql-block">胜迹昭古今,纵笔摇山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秋月登文心阁远眺》</p><p class="ql-block"> 清 李绍隽</p> <p class="ql-block"> 朝晖夕阴“天心阁”</p><p class="ql-block"> 万古光耀长沙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荆楚名区"</p><p class="ql-block"> 千古名楼</p> <p class="ql-block"> 只要有人类存在,人们都会记住这副佳联名对:</p><p class="ql-block"> “水陆洲洲系舟舟動洲不动</p> <p class="ql-block"> 天心阁阁棲鸽鸽飛阁不飞”</p> <p class="ql-block"> “文運昌盛”</p><p class="ql-block"> 文心雕龙</p> <p class="ql-block"> 毛泽东与文心阁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青年时代在长沙求学,常来天心阁游历览古。1960年毛泽东到湖南考察农村和农业工作,再次到了天心阁,他在这里凝神驻足,感受良多,他说的一句话是,“风雨古阁,旧事难忘啊"……</p> <p class="ql-block">旧事难忘,毛主席邀周总理同游“天心阁”……</p> <p class="ql-block"> “涵江揽嶽”</p> <p class="ql-block"> 浮雕一一周恩来俯察长沙文夕大火灾情</p> <p class="ql-block"> 1938年11月12日,国民党执行所谓的“焦土抗战"政策,在日军未到来之前自毁名城,以天心阁为中心发布起火信号,四城同时放火,将美丽的古城长沙化作一片废墟,其惨其状,骇人听闻。因当日电报韵目名为“文”,史称“文夕大火”。</p><p class="ql-block"> 时任国民党政治部副主任周恩来邀当时的国民党政治部长陈诚同日到火后长沙,并登上天心阁视察灾情。</p> <p class="ql-block">“麓山耸翠湘水生辉</p> <p class="ql-block"> “萧王碧血彭总英风长留在三湘勝境</p> <p class="ql-block"> 岳麓晴岚天心朗月好装点四化宏图"</p><p class="ql-block"> 湖南名士、著名将领陶峙岳将军手书</p> <p class="ql-block">黄顶碧瓦</p><p class="ql-block">铜铸铁澆</p> <p class="ql-block">夕阳辉映天心阁</p><p class="ql-block"> 万古流芳长沙城</p> <p class="ql-block"> 长天共秋水一色</p><p class="ql-block"> 夕霞与古阁同辉</p> <p class="ql-block"> 古今辉映</p><p class="ql-block"> 诗与远方</p> <p class="ql-block"> 塔铃响叮咚</p><p class="ql-block"> 古城展新姿</p> <p class="ql-block">“阁上九霄迎日月</p> <p class="ql-block">城留一角看江山”</p> <p class="ql-block"> 最后一抹残阳…</p> <p class="ql-block"> 朝晖夕霞</p><p class="ql-block"> 气象万千</p> <p class="ql-block">登楼上高阁</p><p class="ql-block"> 更进一重天</p> <p class="ql-block">1938年天心阁大火前最后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 長沙会战时期的老照片</p><p class="ql-block"> 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陪同盟军将领在会战之后的长沙古城</p> <p class="ql-block"> 电视剧《长沙保卫战》中国民革命军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著名演员张丰毅饰)率部进入断壁残垣一片废墟的长沙市区,宣誓军令,抗击强敌,誓与古城共存亡……</p> <p class="ql-block">夕阳下的沉思……</p> <p class="ql-block"> 古城最美风景线……</p><p class="ql-block"> 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结束后,国民政府为有功部队及个人颁发荣誉旗帜和荣誉勋章。第10军军长李玉堂因为指挥部队作战有功,为第三次长沙保卫战的胜利立下了头功,被授予国民政府第95号青天白日勋章,和其一同获奖的高级将领唯有第9战区司令长官薛岳而已(第94号青天白日勋章)。第10军所辖三个师因为与日军作战时勇猛绝伦,给予日军沉重打击,为整个会战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被国民政府分别授予最高军事团体荣耀旗帜——飞虎旗。具体获旗单位为:国民革命军第10军第3师,师长周庆祥;国民革命军第10军第190师,师长朱岳;国民革命军第10军预备第10师,师长方先觉。第10军是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一个军三个师同时授予飞虎旗唯一的部队。</p> <p class="ql-block"> 中国古典建筑讲求南北对称,遥相呼应,这是与“南屏”楼阁相对的“北拱”。</p> <p class="ql-block">明高居</p> <p class="ql-block"> “镇雄”</p><p class="ql-block"> “潇湘古阁</p><p class="ql-block"> 秦漢名城”</p> <p class="ql-block">鲜艳的红鸽</p><p class="ql-block"> 深沉的纪念</p><p class="ql-block"> 永远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旧事难忘一声惊午梦</p><p class="ql-block"> 新风振起万里看朝霞”</p> <p class="ql-block"> 崇烈亭简介</p><p class="ql-block"> 崇烈亭始建于清未民初,原名午炮亭,其时为统一全城时间,在亭上置黄铜火炮一门,于午时鸣放三响。1929年为纪念“五三惨案”,改名国耻亭。1946年为纪念长沙三次会战阵亡英烈,湖南省政府在原址建崇烈门和崇烈亭,亭名由蒋中正题写。该亭对研究长沙地区抗战胜利后纪念性建筑和古亭阁建筑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方砖历古今</p><p class="ql-block"> 古城阅沧桑</p> <p class="ql-block"> 天心阁下的古城墙始建于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为长沙王吴芮所筑,距今有2200多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长沙守御指挥使邱广修复加固,其长为8.5公里,呈南北长、东西窄条状,共设九座城门,大大增强了长沙城池的防御能力。</p><p class="ql-block"> 1924年原国民政府修筑环城马路,仅保留天心阁这段古城墙,其长251米,高13.4米,存南、北两月城,是我国古代城防工事现存实例中极为罕见的,对研究古代军事城市防御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是古城长沙为数不多的文化载体和历史遗址。</p> <p class="ql-block">红鸽飛舞</p><p class="ql-block"> 沥血难忘</p> <p class="ql-block">水榭石亭</p> <p class="ql-block">青翠欲滴天星院</p> <p class="ql-block">绿竹扶疏红灯照</p><p class="ql-block"> 宛转湘音绕柱梁</p> <p class="ql-block"> 君问英雄何处寻?</p><p class="ql-block"> “千古知音最难觅”</p> <p class="ql-block">白衣乌发湘女美</p><p class="ql-block"> 音韵动人湿衣裳</p> <p class="ql-block">余音袅袅</p><p class="ql-block">此情悠长</p> <p class="ql-block">此景只应天上有</p><p class="ql-block"> 此曲只为知音唱</p> <p class="ql-block"> “将军松”佑“天心阁”</p><p class="ql-block"> 民族魂伴英雄城</p><p class="ql-block"> 此松为雪松,原植于湖南省政府主席程潜将军公馆后院,1949年1月程潜将树移于此地,用意一为“迎宾”,二曰“百废待兴”,三为“保护百姓幸福"。当年8月4日,程潜与陈明仁两位将军宣布起义,湖南和平解放,为新中国作出了重大贡献。此松被称为“将军松”。</p> <p class="ql-block">天心阁前天心路</p> <p class="ql-block"> 夜幕初上,华灯齐放,天心阁的夜景更加迷人……</p> <p class="ql-block"> 图为长沙市以英杰名字命名的蔡锷路、黄兴路。</p><p class="ql-block"> 湖南是一个人文荟萃、英杰辈出的地方,从蔡锷、黄兴到近现代以来的仁人志士、英雄豪杰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他们的成长和成功都与湖南厚重的历史文化有密切关系。一代代伟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励经图治,不屈不挠英勇奋斗,成为世人仰视和期望的热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长沙夜色,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古楼新城橘子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