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惊魂,另类古村

涛点点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徽州游记(三)</h3> <div><br></div><div>徽州四面环山,想要外出考学经商,就要穿过崇山峻岭。在这些山岭间,古人斧凿刀砍,开出了很多条道路,分别通往苏杭、衢州、池州、江西等等。其中的徽杭古道是通往沪、杭的捷径,是中国继“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之后的第三条著名古道。<br><br>沿着这条在峡谷绝壁上开凿出的古道,曾经走出了胡宗宪、胡雪岩、胡适等等徽州名人和千千万万的徽商学子,见证了徽州人的创业艰难和辉煌历史。我也要当一回徽州人,走一走这徽杭古道。<br></div> <div><br></div><div>从歙县去往绩溪的路上,一座廊桥吸引了我的目光。高高的圆拱横跨河面,虽然因为干旱河里水不多,但可以想象雨水丰沛的季节,拱桥下的水流哗哗,村里的妇女在河边洗衣,男人们从河里打水。廊桥和其它徽派建筑一样,也是白墙黑瓦,甚至两端也有马头墙。有意思的是廊桥的窗户有各种开孔的形状,从里面看到的秋景有了不同的模样。<br></div> <div><br></div><div>根据地图发现这里叫竹溪,山上有竹山下有溪,名符其实。小小的竹溪始建于宋,盛于明清,有近800年的历史。村里人大都姓柯,曾经的国务院副总理柯庆施便出自这个山村。一条青石板路沿着河岸向远方延伸,这大约是连接歙县与绩溪的水岭古道,正好是通往徽杭古道的预演。<br><br>沿石板路次第排列着三座石牌坊,是由曾国藩和安徽巡抚裕禄奏请旌表的贞烈坊。估计当时把贞烈坊建在古道上是为了更好地宣传,让那些在古道上来来往往进出徽州的人心存敬畏和期许,或许也是安心吧。<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现在途径竹溪的公路被划为景观公路</h3> <div><br></div><div>从竹溪往北15千米就到了徽杭古道景区。景区门口静悄悄的,没有一个游客,难道又是包场?古道西起于绩溪县伏岭镇,东至杭州清凉峰镇,全长20余千米。因为基本上是直线的穿越,较少弯路岔道,落差也不大,沿途有村子,利于补给,所以成为华东户外徒步圈里入门级线路的标杆。我不打算走完全程,只挑徽州这侧的精华段走一走。<br></div> <div><br></div><div>刚进大门不久,我边走边低头整理登山杖,忽然哗啦一声响,旁边的树上突然掉下一坨东西,我抬眼一看– 好家伙,是一条儿臂粗的蛇!估计能有一米长,就在离我不到50公分的树杈上扭动!长这么大还没和蛇近距离接触过,除了在动物园的爬行馆,可那是隔着玻璃啊!<br><br>我俩都被对方给吓到了,它慌慌张张地扭了几下,掉到了树下,等我探头去看的时候已经不见了。我心脏砰砰乱跳,冷汗出了一身,僵在原地半天就是不知道该迈那条腿。仓促间没有拍到它的照片,后来根据记忆百度了一下,很可能是乌梢蛇。据说此蛇反应敏捷,善于逃跑,亲测果然如此。<br></div><div><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下方高能预警,如有不适,快速下划)</fon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r></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r></font></div>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片来自网络)</p><p class="ql-block"><br></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这就是遇蛇现场,我在登台阶,它就落到台阶左侧的树上</h3> <div><br></div><div>慢慢缓过劲来,战战兢兢继续前行。这时任何草丛树梢都显得可疑,好在古道的石阶逐渐升高,草木渐稀,不过一侧石壁,一侧悬崖,这倒是不怕蛇了,怕掉下去。<br></div> <div><br></div><div>有惊无险地爬到“江南第一关”,这应该是徽州人走上外出发展道路面临的第一关,而后面的道路会更加漫长崎岖,而徽州人就是从此处开始,翻山越岭,求学经商,胡雪岩、胡适、朱熹。。。就走在这条石头里凿出来的路上,到外面的世界闯出一片天地。<br></div> <div><br></div><div>我走到施茶亭就从新修的逍遥栈道返回。栈道下到谷底,沿河而行,树木渐密。我是刚被蛇惊到,看到根电缆也会呆住。为了把蛇惊走,我把手机调到最大音量开始放音乐,还加重脚步,小心前行。<br></div> <div><br></div><div>这些措施证明还是有效的,因为突然出现的第二条蛇就在我身前两米被惊走,慌不择路地跌下山石。这回我可以放心地看清楚它的模样,这条蛇前端红色,后端草绿,身上还有深色条纹,细细短短,不像刚才那条那么威猛。它想游走上山石,却几次滑落,显得颇为滑稽。看来打草惊蛇是真的管用。后来在网上查了查,可能是叫虎斑颈槽蛇,据说性格温顺。不过我是不打算去验证这个说法。<br></div> <div><br></div><div>直到走出徽杭古道,我才舒了口气,这时才感觉肌肉发酸,竟是浑身发紧。我走这么短短的一圈就碰到两条蛇,不知道以前有多少徽州人倒在了这条路上,或者有多少条蛇倒在了徽州人的腹中。<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山下的石碑介绍了避居伏岭的邵氏家族修建古道的历史</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山下的田园风光稍减我的紧张</h3> <div><br></div><div>从徽杭古道折返,要去看一个很另类的古村落,那里的房子不是常见的徽派白墙,而是黄土垒墙。比起在平原上的著名古村落宏村、西递和呈坎,这里藏于深山,名不见经传,却有别样的味道,这就是阳产。<br><br>沿着县道跨过定潭桥右拐进山,道路很窄,之字形的盘山路考验着司机的本领。每爬升一段,路边就会冒出或大或小的菊花田,绿色的山托着黄色的花,像一个颜料罐,满满的鲜艳与温暖。<br></div> <div><br></div><div>我跟着一辆大巴车在路上慢慢地开,忽然大巴车停了下来,怎么也不肯往前走,原来是路太窄,坡太陡,大巴车怕自己上不去。我轰着油门冲上陡坡,又爬了一会儿终于来到了阳产的游客中心。这里还不是阳产村,要在此换乘村里的面包车继续上山。我心里嘀咕,这又是景区挣钱的法门吧。<br><br>等坐上面包车开始上山才知道我大错特错,上山的道路极窄,只有一辆车宽,碰到会车,需要一辆车退到特别设置的凹陷处才能通行,如果是自己开车上来,要么堵车,要么出事故。司机开得很快,我的身体跟着车连续转了几个180度的大弯,可魂儿还没跟上来。等魂魄附体时,面包车已经停在了阳产村口。<br></div> 定了定神,举目四望,周围都是群山,只有山坳中的一个村子,独存于世。村庄面朝东南,阳光充足,当地方言中“产”是陡峭的意思,所以得名阳产。村里大部分房屋是黄色的土墙,也有少量刷了白漆。土黄色的基调和黑洞洞的窗口让村子显得古旧而沉稳。 <div><br></div>走进村子细看,黄色的土墙斑驳皲裂,露出混在黄土中的石子,仿佛随时都会垮塌。然而,这些土楼其实已经屹立很久。北宋年间,郑氏兄弟从河南迁徙到此,喜欢这里的山灵水秀,可山路陡峭,建房的材料难以获取。于是郑氏兄弟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采山后的粘土混合石子建房。其后人在此繁衍生息,现在阳产村民依然都是郑姓,也逐渐形成如今的阳产土楼群。 <div><br></div><div>藏于深山的阳产曾经十分穷困。带我游村的导游当年从山下嫁入阳产村,过门的时候才发现阳产不通公路,要走7里多山路,想着未来生活的苦楚都愁哭了。后来一家婚纱摄影公司在阳产拍了些照片,被黄山旅游局的领导发现,才投入资金进行开发推广。阳产被列入“黄山市百佳摄影点”,阳产土楼也成了皖南第一土楼群”。<br></div> <div><br></div><div>阳产的旅游开发还是做得不错,路虽然窄了点但毕竟通车,村里修了观光步道,把有碍观瞻的电线杆拆除,电线埋入地下,还布置了晒秋的场景。村里还开了很多民宿,我的导游本来在外面开餐馆,现在回来一面做农家乐一面做山货生意。<br></div> <div><br></div><div>阳产除了土楼很另类,我还发现了两个特别。一个是村里没有宗祠,这对有着400年历史而且村里人都是郑氏子孙的徽州古村落,是很奇怪的事。很难相信他们已经不再维护宗祠、祭拜祖先。导游解释道,村里原来是有宗祠的,后来改成了学校,再后来学校也被取消了。原来宗祠的地方只留下外形难看的无人校舍。<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山上二层的楼房就是空无一人的学校</h3> <div><br></div><div>其实没有宗祠和学校无人的情况并不是阳产独有,我在之后的旅程中碰到好几个村庄都有类似的情况。一场“破四旧”运动消灭了大批的宗祠,而一场“撤点并校”运动又消灭了大批的农村学校。<br><br>如今一场“新冠”运动又消灭了大部分的游客。民宿锁着门,农家乐没有人。这是逼着徽州人再次告别父母家人,走上古道啊!<br></div> <div><br></div><div>农村的广播大喇叭相信很多人都听过,一般大喇叭里都是村长支书讲话,要么宣传计划生育,要么讲讲新冠防疫,可在阳产我却听到个特别的 – 传教。<br><br>一开始我也没注意大喇叭里播什么,可听着听着觉得不对,怎么像是广播剧?仔细一听,原来是基督教布道,讲怎么信主的故事。导游解释说,村里有一家人信教,有一次去山外,回来就带了扩音器,开始放布道录音,大家没事就当广播剧听。<br></div> <div><br></div><div>听着广播剧走出阳产,脑子里有点乱,阳产实在太特殊了,我都有点搞不清身在何处。今天受的刺激不小,得去寻个正常点的地方捋一捋,干脆去屯溪老街转转。<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