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章转载 <p class="ql-block">本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全文如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毛主席开会时没烟了,看到邓华口袋鼓鼓的:你的白金龙还有没有?</b></p> <p class="ql-block"> 毛主席自组织农民运动以后,毛主席的烟瘾越来越大,除了习惯上的戒不掉,还有思考战略方案时的必需品,因此,无论是什么样的烟,<b>只要能让主席沉闷的时候来上一口</b>,就是好烟。但是,革命时期的条件艰苦,有时连农民们自制的卷烟都少之又少,这让毛主席一度非常难受。每当这时,主席总是会抓住任何一位出现在身边的同志,问<b>:“有烟没?”</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邓华</span></p> <p class="ql-block"> 不过,对于那些不常抽烟的同志,<b>毛主席</b>只能无功而返。但是有一人,主席只要开口,保准能解了烟瘾,<b>他就是被授予上将军衔的邓华将军。</b>因为毛主席与邓华的革命友谊,就是从一根不起眼的烟开始的。1928年5月,井冈山根据地上来了一批参加革命的新人,其中就有邓华。他在<b>朱德</b>与<b>陈毅</b>的强烈举荐下,与毛主席初识。<b>当时的两人并没有过多交流,</b>只是普通的同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毛主席与邓华(左二)</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但是,<b>邓华</b>展现出的军事才能,让毛主席渐渐来了兴趣。1930年,他被任命为红12军36师的政治委员,负责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工作。在较短的时间内,他率领部队建立起一个又一个根据地<b>,把中国共产党的思想传递给当地的百姓</b>,获得非常高的支持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邓华</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要知道,<b>那个时期的全国人民都遭受过反动军阀的武力压制,</b>因此,他们不会轻易相信任何军队。即便红军喊着“保护人民权益”的口号,但还是处处遭到为难,一些地主恶霸还在背后落井下石。即便处处碰壁,但邓华却始终没有放弃。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顽固的农民进行沟通,并严格控制军队战士们的个人行为,禁止使用武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彭德怀与邓华</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因此,红军内部人员专门给邓华的部队起了外号“铁脚板”,毛主席在得知他的捷报后,也是送出美誉<b>:“打铁的人。”</b>对他的军事才能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一次,邓华向毛主席汇报情况。他还没开口,见毛主席神色慌张地搜寻着什么,后抬头问他:<b>“有烟吗?”</b>邓华愣了神儿,而后机械地掏出皱皱巴巴的烟盒,边递给毛主席边说<b>:“揣在身上的时间久了,不知道能不能抽?”</b></p> <p class="ql-block"> 毛主席抽出一根后,把烟盒又塞给邓华。擦着火柴点上,深深地吸了口,说:<b>“好抽得很,你继续讲吧!”</b>这种平常的举动拉近了邓华与毛主席的距离,<b>更让主席记住了这位“随时随地能掏出烟”的同志。</b>之后的时间里,邓华依旧做着农民的思想工作。但他开始接触毛主席写的进步文章,大大提升了思想境界,<b>还被分配到党代表和组织科科长的职位。</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邓华</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直到1934年,<b>邓华加入到抗日战线中</b>,才彻底成为一名红军战士。对于这种身份的正式转变,让他不由得兴奋至极。原来,邓华出生在湖南郴州。虽然家境不错,但他与毛主席一般,都有着治国救民的觉醒意识。在五四运动期间,<b>他组织并参加各种各样的学生运动,</b>对中国共产党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图源网络</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26年,邓华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但彼时的他仅有16岁,是名朝气蓬勃的爱国热血青年。要想成为战场上指兵点将的领导者,还需要多加磨炼,<b>这也是毛主席一开始并未亮眼的原因。</b>不过,在实操中成长起来的邓华,胆识、智慧等军事才能一应俱全,才能在战场上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邓华</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34年,邓华被朱德任命为红1师的政治主任,负责带领红军主力向西长征,并保护好党内重要领导人的安危。他果断接过军令状,但是,<b>过程却没有想象中的轻松。</b>那个时期,国民党对工农红军实施物资封锁,再加上日寇使用超高军事化攻击,导致邓华的部队连连受挫,尤其是战士们饥肠辘辘,<b>已经出现体力不支的情况。</b>这天,队伍在行进的途中,前方探路的先锋战士来报,说:<b>“前方有敌人的物资供给站,但看守严格,我军必须小心谨慎,方可安然无恙地通过。”</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邓华(右)</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邓华本打算悄悄地过去,但是“物资”两字振奋了将士们的精神。他决定,向物资供给站发起进攻,补充弹药补给。但是,双方武力悬殊,必须找到没有损伤的万全之策。邓华利用井冈山时熟读的战势分析,目光坚定地说:<b>“利用偷袭,声东击西,攻入敌军的薄弱点。”</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毛主席与邓华(左二)</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天半夜,在邓华的周密部署下,不费一兵一卒就打入敌人的补给站中。他下令<b>:“抓紧时间运出物资,我们必须保证安然无恙地撤退。”</b>战士们热火朝天搬运物资时,邓华却注意到角落中的箱子。上面没有任何标记,他小心翼翼地打开,发现里面竟然是<b>“白金龙”</b>牌香烟。<b>“哟,意外之财,这下子赚了!”</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邓华</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别看当时的邓华只有24岁,却是名实打实的老烟民。在井冈山上时兜里就揣着卷好的土烟,因此才能让毛主席一摸一个准。不过,即便烟瘾再大,邓华也清楚军队规定:任何缴获敌人物资的人,都必须如数上交。但是,看着满满一箱子的香烟,他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b>决定留下一小部分</b>,剩下的如实登记入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邓华夫妇</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时的邓华想不到,<b>自己从牙缝中节省下来的香烟</b>,竟然被主席惦记上了。1936年,党组织在陕北召开会议,讨论抗日战线的组织工作。会议中的气氛异常严肃,尤其是针对于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劝服方案,一度沉默不语。突然,毛主席咂咂嘴,望向一旁的邓华,问<b>:“你之前缴获的白金龙还有没有?”</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邓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邓华满脸疑问,心想:怎么偷偷留下来这点家底还能被主席知道啊!他小心翼翼地从里兜抽出一根,递到毛主席的手中,<b>随后又一根接着一根地摸出来</b>,递给其他领导。毛主席打趣道:<b>“邓华还‘财不白露’呢!怎么,之前私藏的烟被我发现,心中不平吗!”“毛主席,什么都瞒不过你,你怎么知道我有白金龙啊?”</b></p> <p class="ql-block"> 毛主席<b>“你利落缴获完敌人物资的飒爽,军里都传遍了,想捂都捂不住!”</b>会议上的人哄堂大笑,随后在烟雾缭绕的环境中,又进入激烈的讨论中。而邓华看着毛主席渐渐舒展的眉头,心中也多了些惊喜与坚定,<b>他将用一生忠于中国共产党</b>,为革命做出贡献。</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邓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抗日战争中,邓华先后参加了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都取得非常不错的战绩,而且利用老本行,在建立晋察冀革命根据地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毛主席称邓华是<b>“军队中的秀才,上得战场,也做得思想教育工作”</b>。被主席寄予厚望的他又在解放战争中屡立奇功,尤其是辽沈战役中,利用威名狠狠地震慑敌军,取得胜利。</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邓华</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48年11月,邓华随华北野战军奔赴平津战役。在夺取塘沽时战略受挫,他发现如果执意进攻,会完全暴露在国民党的海军兵舰视线中,<b>必须改变进攻方向。</b>邓华根据战场形势分析,向毛主席致电,说:<b>“我认为夺取塘沽太过危险,可以拿下天津,迂回完成作战。”</b>很快,主席回电表示同意,让他放开胆子,彻底击碎国民党的阴谋。经过四个月时间的奋战,<b>解放军陆军部队完全掌握战场主导</b>,敌人落荒而逃,我方宣告胜利。</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邓华</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因为邓华在战场上的优秀表现,深受毛主席的器重。所以,在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主席决定再次启用邓华,入朝指挥作战。值得一提的是,先前入朝的13兵团司令员是<b>韩先楚</b>,但却被紧急换成尚在广东的他,这其中离不开毛主席的权衡利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邓华</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海南岛的解放中,邓华的大局观让主席印象深刻。而在得知朝鲜的紧张局势后,他更是致电中央,剖析战场上存在的优劣势,<b>并预测联合国军会从朝鲜半岛的腰部突入</b>,截断北朝鲜的军队。毛主席回道:<b>“你觉得志愿军入朝后,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进攻方案?”</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邓华(右二)</span></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以敌我军事实力的对比,必须采用侧面作战,以打夜战、偷袭战、迂回战、穿插战为主,避免与敌人正面对抗。”</b>主席点头赞许,说:<b>“战略上藐视它,将它当做‘纸老虎’,但战术上要重视它,把他当做‘真老虎’对待。”</b>虽然主席与邓华相谈甚欢,但是美国也使出杀手锏,任命美国上将<b>李奇微</b>为战场总司令。他发现志愿军补给与装备不足的特点后,采取<b>“磁性战术”。</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李奇微</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也就是说,在志愿军主动发起进攻的七天时间内,联合国军回避攻击。等到志愿军的物资消耗殆尽后,再发动猛攻。这种方案导致志愿军的损失越来越大。毛主席得知情况后,再次与邓华商量对策,最后决定以<b>“零敲牛皮糖”</b>的战术,对美军实施<b>“小包围圈,全面歼击”</b>的战术。<b>“既然没有办法一下子取得胜利,那就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边打边谈,以打促谈,胜利终究是属于我们的!”</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邓华(左五)</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的一番话,让邓华禁不住频频点头。他相信有了主席统筹大局的策略,新中国必将走向和平繁荣的发展道路。1952年底,新当选美国总统的艾森豪威尔抵达朝鲜战场的前线视察。而主席得知后,第三次将邓华召回国,并做出指示:<b>“无论付出什么代价,绝对不允许联合国军在汉城与鸭绿江海岸线登陆。”</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邓华</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邓华表示<b>:“只能扩大西海岸的指挥战线,凝聚所有力量,抵挡敌人的一切来袭。”“做好你亲自去,只有你去了,我才能发现。”</b>毛主席将所有希望寄托在邓华身上,而他也不负所望,说:“保证完成任务,绝对不会让‘仁川登陆’的事件在我国发生。”1953年,志愿军将联合国军逼退至三八线附近。而艾森豪威尔不堪重负,在《停战协议》上签字,<b>抗美援朝战争终于获得胜利。</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邓华夫妇</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54年,邓华回国后,毛主席对其给予重用,先后任命他为副参谋长与沈阳军区总司令。在1955年的授衔仪式上,给予他<b>“上将”</b>军衔,称得上圆满。可是,戎马一生的邓华,却在晚年时遭遇变故。被卷入无谓的争斗中,主席见状,立马做出指示,护其周全。但他还是受到些许波动,<b>被降职到四川担任副省长。</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邓华夫妇</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即便生活与往常相比穷苦得多,但邓华从未怨天尤人,而是脚踏实地做实事,带领当地人民进行发展,身体也渐渐不堪重负,<b>只能住进医院进行疗养。</b>1980年,邓华在上海病逝,被葬在北京房山区的平西烈士陵园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图源网络</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他6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几乎贯穿中国整个近代斗争史,而世人为了纪念他,先后出版《邓华画传》、《邓华将军传》等等<b>,足以说明他在我国革命史上的重要意义</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谨以此文纪念邓华将军</p>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gcTlhNKf7Z7zLjEEbRSZGw"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