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第57讲《写给青少年的党史》第四卷《中国人民站起来了》</p> <p class="ql-block">亲爱的各位家人们:大家好!</p><p class="ql-block"> 现在又到了我们共修学习《家庭教育》的时间了,欢迎大家走进【霏霏智心馆】→【家庭教育讲堂】,今天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写给青少年的党史》</p><p class="ql-block"> 第四卷《中国人民站起来了》</p><p class="ql-block"> 第57讲</p><p class="ql-block"> 四、中国的工业化建设从何起步?</p><p class="ql-block">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p><p class="ql-block"> 这是毛泽东在1954年6月对当时中国工业水平的形象描述。</p><p class="ql-block"> 这段话及其所反映的现实令几代中国人刻骨铭心,更激发起他们奋发图强、奋起直追的紧迫感和责任感。</p><p class="ql-block"> 实现国家工业化,是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梦寐以求的,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独立和富强,使中国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必由之路。</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农业产值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占绝对优势;工业基础薄弱,工业技术水平低下,技术落后,设备陈旧。</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实现工业化,应当采取怎样的方针,通过怎样的途径,这是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首要问题。</p><p class="ql-block"> 轻工业与重工业</p><p class="ql-block"> 世界各国如何实现工业化?</p><p class="ql-block"> 一种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走过的路,它们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用50—100年的时间才实现了工业化。</p><p class="ql-block"> 一种是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走过的路,它从重工业建设开始,只用10多年时间就实现了工业化。</p><p class="ql-block"> 1953年初,一场有关中国工业从何起步的激烈争论引起了毛泽东的注意和不安。他非常清楚,这场争论是由他在去年6月全国财经会议上发表的讲话引起的。</p><p class="ql-block"> 在那次会议上,当听取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情况的汇报时,他说:为了保证国家的独立和安全,我们在编制五年计划时要把建设重点放在重工业上,以增强国防力量,向社会主义前进。</p><p class="ql-block"> 会议结束后,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被提了出来。</p><p class="ql-block"> 一种意见认为:发展轻工业,投资少,见效快,短期内能迅速改善人民生活。中国经历了长年的战争,经济亟待恢复,人民生活亟待改善,应该多搞些轻工业。有人甚至提出,工商业者专搞轻工业,国家专搞重工业,这样分工合作,利国利民。</p><p class="ql-block"> 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如果没有机器制造业,发展轻工业的装备从哪里来?没有钢铁等基础工业,机械制造的原材料从哪里来?没有能源和交通运输,整个经济又怎能正常运转?如果机器依赖进口,会带来很多问题,其一我们缺乏资金,其二帝国主义实行封锁,其三全部依靠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非长久之计。</p><p class="ql-block"> 争论越来越激烈。毛泽东深感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如果不迅速加以解决,中国的工业化建设就无法展开。</p><p class="ql-block"> 于是,在1953年9月1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会议上,毛泽东就选择怎样的工业化发展道路问题有针对性地讲了一段话,他说:</p><p class="ql-block"> 所谓仁政有两种:一种是为人民的当前利益,另一种是为人民的长远利益。例如抗美援朝、建设重工业。前一种是小仁政,后一种是大仁政。两者必须兼顾,不兼顾是错误的。那末重点放在什么地方呢?重点应当放在大仁政上。现在,我们施仁政的重点应当放在建设重工业上。要建设,就要资金。所以,人民的生活虽然要改善,但一时又不能改善很多。就是说,人民生活不可不改善,不可多改善;不可不照顾,不可多照顾。照顾小仁政,妨碍大仁政,这是施仁政的偏向。</p><p class="ql-block"> 有的朋友现在片面强调小仁政,其实就是要抗美援朝战争别打了,重工业建设别干了。我们必须批评这种错误思想。</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关于“施仁政”的一番讲话说服了与会的所有人。大家无不点头称是。</p><p class="ql-block"> 同时,毛泽东的讲话也消除了人们的思想顾虑,坚定了人们对优先发展重工业、实现国家工业化这一方针的信心。</p><p class="ql-block"> 小数字与大计划</p><p class="ql-block"> 为准备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早在1951年初,毛泽东就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了“三年准备、十年经济建设”的重大决策,决定自1953年起,实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并要求立即着手进行编制五年计划的各项准备工作。</p><p class="ql-block"> 随后,由周恩来总理牵头成立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p><p class="ql-block"> 正是从这一年开始,中国向实现工业化的梦想迈出了第一步。</p><p class="ql-block"> 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子子孙孙的长远幸福,周恩来在领导和参与“一五”计划的编制工作时,废寝忘食,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p><p class="ql-block"> 周恩来工作非常细致,非常注意数字的根据和来源,几乎每一个数字都要过问,每一个百分比都要亲自计算。正是在他这样细致的要求下,一些数字差错被发现并得到纠正。</p><p class="ql-block"> 当发现数字有出入时,他就严肃而又耐心地给工作人员指出来。指出后,他又怕他们有思想负担,就说:全国那么大,数字不容易搞对,每个数字搞准也不大容易,你们可以回去再好好算算。</p><p class="ql-block"> 由于当时我国对编制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没有实践经验,技术装备落后,缺少资金,缺少人才,再加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并实行全面封锁,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对草案进行多次讨论后作出决定,向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请求援助。</p><p class="ql-block"> 1952年8月15日,周恩来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带着试编出来的“一五”计划轮廓草案,乘3架中苏航空公司的飞机,怀揣中国人民的百年梦想和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的重托飞往苏联。</p><p class="ql-block"> 经过3天的飞行后,周恩来一行终于抵达莫斯科。几天后,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宫设晚宴热情招待了中国代表团。</p><p class="ql-block"> 斯大林对中国代表团的来访非常重视,在半个多月时间里两次与周恩来、陈云会谈。</p><p class="ql-block"> 9月3日,周恩来与斯大林进行了第二次会谈,详细介绍了中国关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设想。</p><p class="ql-block"> 斯大林听得非常专注。周恩来介绍完后,斯大林面带微笑地说:中国三年恢复时期的工作“给我们这里印象很好”。</p><p class="ql-block"> 接着,斯大林对中国“一五”时期的经济发展速度提出了中肯而宝贵的意见。他认为,“一五”计划轮廓草案里提出中国五年工业年平均增长20%,这个速度是勉强的,建议降到15%或14%。他强调:计划不能作得太满,必须留有后备力量,以应付意外的困难。他同意帮助中国设计建设一批企业,并提供设备。</p><p class="ql-block"> 对于周恩来提出的苏联援助事项,斯大林明确表示:苏联政府愿意帮助中国制定“一五”计划,愿意为中国提供实现五年计划所需要的技术、设备、贷款等援助,并派专家到中国帮助建设。</p><p class="ql-block"> “一五”计划从1951年着手编制,到1955年提交全国人大会议审议通过,前后用了4年多时间,五易其稿。</p><p class="ql-block"> 1955年7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经过审议,正式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国情出发,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精心设计、反复论证后取得的科学成果。</p><p class="ql-block"> “一五”计划的实施,揭开了新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篇章。</p><p class="ql-block"> 工业化的“四大件”</p><p class="ql-block"> 五十岁的老司机我笑脸扬啊</p><p class="ql-block"> 拉起了手风琴咱们唠唠家常</p><p class="ql-block"> 想当年我十八就学会了开汽车啊</p><p class="ql-block"> 摆弄那个外国车呀</p><p class="ql-block"> 我是个老内行啊</p><p class="ql-block"> 可就是啊没见过</p><p class="ql-block"> 中国车呀啥模样啊</p><p class="ql-block"> 盼星星盼月亮啊</p><p class="ql-block"> 盼的那个国产汽车真就出了厂…………</p><p class="ql-block"> 1956年7月14日,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召开祝捷庆功大会,12辆崭新的草绿色汽车戴着大红花,打扮得像新娘子一样,在万众瞩目中鸣着喇叭,缓缓行驶在中央大道上。</p><p class="ql-block"> 开第一辆车的马国光是个老司机。他过去开的都是外国车。第一次踩下国产车油门时,他万分激动,无比自豪。上面这首名为《老司机》的歌曲,就是根据他当时的心情创作出来的,曾经风靡一时。</p><p class="ql-block"> 第一辆国产汽车还没出世时,毛泽东就给它起好了名字,叫“解放”。</p><p class="ql-block"> 从此以后,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处可见奔驰而过的“解放”牌汽车,中国终于有了自己的汽车工业。</p><p class="ql-block"> 五天后的7月19日,我国生产的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进行了首飞,试飞员由曾在朝鲜战场上击落过两架美军飞机的优秀飞行员吴克明担任。</p><p class="ql-block"> “这才是我们的飞机!”一进飞机座舱,吴克明就倍感亲切,因为座舱里所有的标识用的都是中文,而不再是俄文了。</p><p class="ql-block"> 点火、加油、离地,吴克明驾驶着中国第一架国产战斗机腾空而起,翱翔蓝天。试飞证明,飞机的各项技术性能全部合格。</p><p class="ql-block"> 当年国庆节,新中国制造的首批喷气式战斗机以雄壮的阵容飞过天安门广场上空,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p><p class="ql-block"> 中国人不能制造飞机的时代宣告结束了!祖国大地上一片欢腾!</p><p class="ql-block"> 1958年7月20日,新中国第一辆国产拖拉机在洛阳第一拖拉机制造厂诞生。它有个响亮的名字,叫“东方红”。</p><p class="ql-block"> 1958年12月,新中国第一辆国产坦克在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厂试制成功。1959年10月1日,在国庆十周年大阅兵中,32辆崭新的中国59式坦克的坦克首次亮相。它们隆隆驶过天安门广场,宣告中国不能生产坦克的历史结束了。</p> <p class="ql-block"> 飞机、坦克、汽车、拖拉机在当时被人们称为工业化“四大件”。它们的国产化,标志着中国工业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p><p class="ql-block"> 制造“四大件”的基本前提条件是要有充足的钢铁原料和现代的工业体系。</p><p class="ql-block"> 为了加快中国工业化建设的进程,1953年5月,中国政府与苏联政府签订协定,约定苏联在钢铁冶炼、有色冶金、煤矿开采、石油炼油、重型机器制造、化工、火力发电等方面援助中国新建和改建工业项目。后经多次调整,“一五”时期苏联援助我国建设重点工程共有156项。</p><p class="ql-block"> 三门峡水利枢纽、鞍山钢铁公司、武汉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西安电力机械制造公司、兰州炼油厂、沈阳飞机工业制造公司等重点工程的建成,初步改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工业落后、工业布局极不合理的状况,有的工程至今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巨大作用。</p><p class="ql-block"> 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到1957年底,“一五”计划的各项指标大多超额完成,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p><p class="ql-block"> 1957年,我国钢产量达535万吨,比1952年增长296%,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最高年产量的5.8倍;原煤产量达1.31亿吨,比1952年增长96%,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最高年产量的2.1倍;发电量尺达193.4亿千瓦每小时,比1952年增长166%,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最高年发电量的3.2倍。</p><p class="ql-block"> 当由毛泽东亲自命名的新中国第一辆汽车——“解放”牌汽车试车成功,当新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飞过天安门广场上空,当新中国第一辆拖拉机缓缓开出厂房,当新中国第一家电子管厂试制成功了10多种电子管,当“一桥飞架南北”的武汉长江大桥正式通车……当新中国工业无数个“第一”层出不穷的时候,中国人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p><p class="ql-block"> ——名言金句——</p><p class="ql-block"> 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p><p class="ql-block"> ——读党史 长智慧——</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的工业化,原有的基础非常薄弱,更受到资金短缺、物资匮乏、技术落后、人才不足等因素的制约,面临的困难很多,任务十分艰巨,但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万众一心,艰苦奋斗,在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进程中取得了扎扎实实的成效。</p><p class="ql-block"> 在积极利用外援的同时,党和政府始终坚持不依赖外援的原则,对来自苏联的贷款,从1955年就开始通过出口矿产品和农产品逐步进行偿还;在建设各个重点项目时,十分重视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学习、消化和吸收。</p><p class="ql-block"> 正因如此,当后来中苏关系发生剧烈变化时,我国能够一以贯之地坚持独立自主的立场,依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p><p class="ql-block"> 事实证明,落后者向先进者学习,要坚持开放的态度,更要坚持独立自主,千万不可依赖他人,迷失自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在学习中进步,在创新中超越。</p><p class="ql-block"> 好,今天这堂课我们就共修学习到这里,下面我们一起来恭念【感恩词】:</p><p class="ql-block"> 感恩天地滋养万物,</p><p class="ql-block">感恩国家培养护佑,</p><p class="ql-block">感恩父母养育之恩,</p><p class="ql-block">感恩老师辛勤教导,</p><p class="ql-block">感恩同学关心帮助,</p><p class="ql-block">感恩农夫辛勤劳作,</p><p class="ql-block">感恩大众信任支持,</p><p class="ql-block">感恩所有付出的人,</p><p class="ql-block">我们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p><p class="ql-block">感恩[合十][合十][合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