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通知居民多采购点生活物质,又一循封控今晚开始;<div>是啊,我也要去采购点什么吧,对,采购最后秋色,</div><div>目前武汉各区疫情遍地开花,唯有我今秋想去的武生院所辖区域不在期间,趁阳光正好,下午三点,出发;</div> 阳逻线到武生院下车;列车上看金秋阳光下的武生院;<div><br></div><div>漂亮吧,有心动的感觉冒?</div> 记得第一次去武生院,那是一个春季的下雨天,在校园最美的林荫道上,一个女生撑着小伞,在金黄秋叶的映衬下,远远如仙女般飘来;<div>有点想起:戴望舒的《雨巷》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div><br></div><div> 这是我第一次来最深的印象,后跟车友们又来过两次,但再也寻不到美仙的画面;</div></div> 今天,我再次来到深秋中的学院,我将能再有这样一次仙遇吗?<div><br></div><div>我将又能采择什么样的风景,供我宅家慢慢品鉴咧?<br></div> 通过24小时核酸检查,我进入校园;<div> </div><div>走在通往图书馆大厦的林荫道上,阳光透过两旁高大的树木给路面洒下斑斑点点的金光;<br></div> 我似有预感,下意识的沿着大道旁的林荫小路漫行;嘿,来了,小女生远远的姗姗而来,梦境中的一幕在不同的季节显现,我慌忙拍下了这深秋中的一张美照,<div>感觉今天的到来一定会有一场“艳遇”;</div> 一群学生远远走来,阳光透过黄绿相间的树叶,散落在校园林荫道上,配合满地金黄的秋叶,移步异景,静谧的暖阳下蕴藏着青春的气息。 随处的亭台楼阁,更是梦幻似的,随手抬起手机拍照都是一处不俗的美景,让人沉浸其中。 极目楚天舒; 书院荆楚名人园,仿佛穿越历史长廊; 沿着道路,右则丛林中一架飞机赫然入目;近前看原来是2015年,由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种强击机;<div>由洪都航空工业集团向该校钱学森纪念馆捐赠一架退役强-5战机。<br></div> 道路前方来到钱学森广场;<div> </div><div>钱学森广场与钱学森纪念馆是武汉生物工程学院为纪念人民科学家钱学森诞辰100周年,践行钱学森教育思想,于2011年初专门规划兴建的一组建筑群与若干园林景观工程,</div> 让“落叶飘一会儿”,校园延时清扫留住一地秋色;沿着铺满落叶的道路,我向山坡林空栈道前行; 秋深叶落,岁月沧桑了所有的容颜,时光浅淡了所有斑斓,在不知不觉中荒芜了生命的葱绿,瞅着一帘落叶的柔乡, 深深浅浅,亦或是矮丛,亦或窈窕植株,再到参天大树,叶生到叶落,也曾演绎过繁华,也曾落寞孤寂。 从林空栈桥来到了晨光湖湖边,给我的感觉完全不同,秋意更盛,风是凉的,绿树隐隐,湖也像睡着的,红橙黄紫和它无关,岸边的热闹它也不中意,湖水清朗明澈,倒影成了诗镜,落叶缤纷,阳光迷离,它沉寂下来的纹路安静,坚定,每一次凝视,云静止着,它也静止着; 此处既有湖光红枫两相和<br><br>也有秋风起兮白云飞<br><br>目光所及尽是秋天的色彩<br><br>如诗如画 只此金黄, 晨光湖是学校的地标之一 ,因状似中国地图,寓意祖国在我心中,勉励莘莘学子要胸怀祖国,奋发学习;(借张空中图片) 冬意浅浅,菊香淡淡,时光中寻一份安然,在湖边,几个学子在一角静心垂钓,消闲娱乐。 记得在庄子中有这话一句话:“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只有静止的水才能照见人的身影,只有自己的内心静止才能使外界安静。<div><br></div><div> 学子们泛舟晨光湖上;</div> 静立在园中,不由让内心也安静了下来。慢慢地,生活的喧嚣,红尘的烦恼,都随风而逝。与林木一起静立,只有空明的心境,清净的灵魂。 因光线的照耀,树下的草色也多了一份生机。<div>竟然是一片茵茵绿意。</div><div>绿草坪,学子们放肆挥霍着青春,</div><div>这一切,都将秋天的颜色娓娓道来;</div> 晨光湖西南是明镜关,重要文化地标之一,明镜楼位于明镜关上,楼主体为两层木质仿古建筑,是鸟瞰晨光湖的最佳地点。 明镜关是我校地标性建筑校园长城的主要关隘之一, 深秋的阳光会早早落下,我急向问天湖走去;<div>问天湖同样是学校地标之一,因名称取义屈原之《天问》,表达屈原追求真理的求索精神,</div><div>形似钥匙,寓意为用于探索自然界的奥秘,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br></div> 桥如虹,水如空,一叶飘然烟雨中,我始终相信,美好会遇见美好,可惜不是春夏,比如江南遇见烟雨,小桥遇见流水; 问天楼是问天湖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楼阁为两层飞檐式建筑,于2017年建成。 “问天”的寓意为引导广大青年学子敢于追求真理、勇于探索自然、善于创新思维,问天楼体现了一种“热爱大自然,探索未知世界”的文化价值导向。 问天楼边有一篇雕刻在十余平方米汉白玉上的《问天楼赋》,被同学们赞为“最牛印记”。<div>更令人意外的是,这篇骈赋的作者是一位学土木工程的工科男。</div> “我留下了一篇文章和一个名字,‘’工科男宋傲东,连熬20多夜为母校新地标作赋。<div> “这篇骈赋把问天楼的精、美、秀、壮表现得淋漓尽致,行文轻快,一句一景,让人仿佛身处其中。文章条理清晰,疏密有致,辞藻华丽,布局精巧。”</div> 嗟乎!尧之壤,禹之甸,大矣荆楚,壮哉吾院。泛舟取蓬,登楼问天。行千里,读万卷;求真谛,法自然。澄心静虑,孜孜以寻。循此以往,善莫大焉。 一年一度秋风劲,菊香满园醉师生。恰逢武汉生物工程学院2022年秋菊展在院植物园展出, 宋代:欧阳修<br><br>九月霜秋秋已尽。烘林败叶红相映。<br><br>惟有东篱黄菊盛。遗金粉。<br><br>人家帘幕重阳近。晓日阴阴晴未定。<br><br>授衣时节轻寒嫩。新雁一声风又劲。<br><br>云欲凝。雁来应有吾乡信。 菊展似引导师生深入了解菊文化,营造“知菊、爱菊、种菊、研菊、赏菊”的浓郁氛围,塑造“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的校园美育文化。 植物园旁有一学子们操持的农家小院,进去转了转,<div><br></div><div> 沏一壶茶,听风吟唱繁华的离去,流放缱绻的暖意。寒更甚,闲情不在乡间野趣,而在窗前,品茗赏词,谱一曲荏苒光阴中对无恙日子的深情;</div> 两盏红灯笼,几挂熏腊肉,点亮一院烟火气; ,冬意浅浅,菊香淡淡,时光中寻一份安然; 让书香与美景交融<br><br>落叶随风而舞<br><br>书页随风翻动<br><br>伴着低声朗读<br><br>这便成了秋日最美的风景 怎样描画你<br><br>武生院的秋<br><br>恣肆写意数笔寥寥<br><br>话不尽一番光景 几分奇趣<br><br>匠心厚涂 浓罴重彩<br><br>绘不出千般旖旎 万种风情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校园长城也是学校地标之一,为仿古长城建(构)筑物,贯通学校东中西区,蜿蜒曲折达2000余米,其形如长龙,在校园若隐若现,是研学、休闲、健身、观光的绝妙佳地; 天色已暗,来张我们游长城的图片; 雄关是校园长城的标志性建筑,也是校园长城最高的关隘,高达23米,立面坡度超过45度,因坡度陡峭被师生誉为“好汉关”。 从下往上仰视雄关,有一种“雄关耸峙”的感觉,游客会被这种陡峭的气势所震慑;从上往下俯视北面,江南水乡学生公寓群全景一览无余。 那年我们从雄关下来; 从雄关下来,来到风华书院,位于校园长城雄关脚下,与桐荫书院、江南书院比邻而立。 犹记得最初相遇,古香古色的门庭引人注目。再次的到来,总有种时光穿梭般的恍惚感。 行影匆匆间风华书院见证学子们的奔波与疲惫,成长与蜕变。不惧岁月漫长,少年不断成长,彼方尚有荣光在。 天色黑下了,我要离开了;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 <div><br></div><div>疫情反复,共渡艰辛,学子们校园内,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div> 浚水架桥,建亭造榭,种树植绿,诗画校园,生态花园,“红色”“蓝色”“绿色”“夜色”“古色”“金色”等“六色校园”;<br> 漫游在秋日里的武生院<br><br>邂逅一场金色浪漫<br><br>偶尔间的抬头一望<br><br>是到该回家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