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年峨边采风纪实(续集)

邓洪秀

<p class="ql-block">  三天的峨边之行,感触良多,意犹未尽,总想将峨边的美尽可能展现出来,山美、水美,人更美,峨边的确是个好地方!</p><p class="ql-block"> 本集将展现航拍的峨边县城风光,记忆峨边雕塑及彝族毕摩活动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  2012年1月,我与兄弟洪和等驱车第一次去峨边彝族自治县县城,用相机拍了些峨边县城的照片。现在的城北东风新城当时还是一片正在筑河堤尚待开发的河滩地,现在成了峨边县城的新区,峨边广场就座落其中,峨边彝族自治县的重大活动均在此举行。</p><p class="ql-block"> 下面请大家随着航拍镜头,看看现在的峨边县城及背山风光(摄于2022.11.16)。</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下榻的凯悦酒店旁边就是峨边县的背峰山,当地老百姓称为背山,是峨边县城最具特色的一座山,海拔1100米。</p> <p class="ql-block">  背峰山从广场至山顶,高约1100米。右侧宽阔的登山石阶上一座典型的中式牌楼大门雄踞其上,每当冬春晨雾弥漫于大渡河两岸,背峰山犹如漂浮的一座仙山,而这座山门就犹如玉皇大帝的南天门一般庄严,所以此山门就取名为“雲之門”。</p> <p class="ql-block">峨边县花了1.89亿元在山上建了一个山顶公园,一条9公里长、2米宽的红色架空栈道,从山下蜿蜒曲折至山顶,共有5123级台阶,“之”字形盘旋至山顶,中间修建15座四方凉亭,可供登山者歇脚并从不同高度观赏峨边县城风光。</p> <p class="ql-block">半山凉亭飞檐翘角,古色古香。</p> <p class="ql-block">背山上“Z”字形登山道令恐高者腿软。山下湍急的大渡河上,彩虹桥和正在建设中的隆汉高速峨边至汉阳段大渡河大桥横跨两岸。</p> <p class="ql-block">远望兀立于群山中的背峰山。</p> <p class="ql-block">每当夜幕降临,山顶公园上的歇息亭犹如天庭的琼楼玉宇仙阁一般。</p> <p class="ql-block">背峰山下正在建设中的阳光小区。</p> <p class="ql-block">峨边县城全景鸟瞰,中间大渡河左侧的部分新城区,我们2012年1月去峨边时,尚是开发中的河滩地。</p> <p class="ql-block">  16日下午航拍峨边县城风光结束后,与摄友朱发全信步前往河对岸老城区的“记忆峨边一条街”。这里浓缩了峨边千年间,古老与现代、汉族与彝族文化的交织,特别是解放后“一跃跨千年”,彝族人民由奴隶社会一步跨进社会主义。长廊用多幅浮雕、铜像雕塑以及老照片将峨边的历史展现出来,是了解峨边风情,特别是了解峨边彝族历史必去之地。</p><p class="ql-block"> 在拍摄雕塑时,街边随处可见彝族姑娘、妇女和老太刺绣彝族服饰的场面。</p> <p class="ql-block">“记忆峨边一条街”入口,远处的背山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峨边影像博物馆“远古呼唤”篇章。</p> <p class="ql-block">“甘嫫阿妞”浮雕像。“甘嫫阿妞”是明朝时期的一位彝族美女,她刚烈不屈,用生命捍卫了贞洁与尊严。从此甘嫫阿妞称为彝族女神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一步千年”篇章。一位彝族姑娘在街沿绣着彝族传统服饰。</p> <p class="ql-block">“解放军进彝寨”雕塑。</p> <p class="ql-block">砸碎千年奴隶的锁链。</p> <p class="ql-block">从刀耕火种到农耕文化。</p> <p class="ql-block">“走向新生”雕塑。</p> <p class="ql-block">“童叟下棋”群雕。</p> <p class="ql-block">用青砖砌建的“铁匠铺”。</p> <p class="ql-block">“彝家泡水酒”店铺。</p> <p class="ql-block">砖墙上老照片中一幅“峨边县联合政府各民族委员候选人合影.1951.11.5”的照片特别珍贵。</p> <p class="ql-block">“峨边相馆”。</p> <p class="ql-block">“民主改革”雕塑群像。</p> <p class="ql-block">“马帮驿站”雕塑。</p> <p class="ql-block">“扎草鞋老人”雕塑。</p> <p class="ql-block">“龚嘴电站”雕塑与老照片墙。</p> <p class="ql-block">“关村坝车站”老照片墙。</p> <p class="ql-block">“燃情岁月”雕塑与老照片墙。</p> <p class="ql-block">“人民代表”群雕。</p> <p class="ql-block">知识青年到峨边农村插队落户雕塑。笔者的“彝族年峨边采风纪实”发表后,一位微信名叫“天天开心”的留言道:“说起峨边,特别有感情,69年从成都15中下乡到峨边,后来在峨边县城工作至92年离开。魂牵梦绕的第二故乡…..”勾起无数下乡峨边的知青的难忘回忆。</p> <p class="ql-block">“峨边县供销社百货门市部”。</p> <p class="ql-block">“东风木材厂”。</p> <p class="ql-block">身着现代装的彝族姑娘在刺绣彝族服饰。</p> <p class="ql-block">“沐浴春风”篇章,记录改革开放以来的峨边。</p> <p class="ql-block">1984年峨边彝族自治县成立的雕塑和老照片。</p> <p class="ql-block">“儿童打疫苗”群雕。正好一个小男孩进入画面,就将此照片取名为《我也要打疫苗》。</p> <p class="ql-block">彝族老妈刺绣的服饰好漂亮。</p> <p class="ql-block">“伐木”群雕,记录下了峨边森工局曾为国家贡献出了大量的木材。</p> <p class="ql-block">老照片加浮雕的巧妙融合记录峨边的货运历史。</p> <p class="ql-block">“彝动书吧 有声图书”,展示部分描写峨边县彝族风情的图书,用微信扫一扫图书旁的二维码即可浏览该书内容。</p> <p class="ql-block">“小学课堂”。</p> <p class="ql-block">“摔纸块”小孩游戏组雕。相信60后以前的人都熟悉这个游戏。</p> <p class="ql-block">普通人家的家具。</p> <p class="ql-block">“凤谷车”雕塑。</p> <p class="ql-block">套游泳圈准备下水的小男孩。</p> <p class="ql-block">“放风筝”雕塑。</p> <p class="ql-block">“奔向小康”篇章。</p> <p class="ql-block">“交通大会战”。</p> <p class="ql-block">  18日早起,收到老朋友王聿修发来的微信,告知我们下榻酒店前的广场有一百多位彝族同胞准备举办一场彝族毕摩宗教活动。<span style="font-size: 18px;">本来计划9点出发去茗新村彝族新村采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此信息,齐聚广场,开始了计划外的一次采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我还是第一次听说“毕摩”这个词,也是第一次看到如此大的彝族男同胞场面,一百多位身着彝族传统服装,身披白色擦尔瓦(披肩),背着包裹了黑色羊毛毡的竹笠,头戴“天菩萨”—彝族神秘文化的象征。</span>毕摩是彝语音译,毕为念经之意,摩为有知识的长者,合起来,就是一种专门替人礼赞、祈祷、祭祀的祭师,在彝人中享有极高的声誉和地位。</p> <p class="ql-block">身着传统彝族服装的男性彝人在背山下、大渡河畔的广场聚集。</p> <p class="ql-block">摄友们采风参加“毕摩”活动的彝族同胞。</p> <p class="ql-block">身背的黑色薄羊毛毡包裹的竹笠,是毕摩活动的一种法器,称为“法冒”。</p> <p class="ql-block">不少彝人也拿着象征现代文明的智能手机,拍摄记录他们的毕摩活动过程。</p> <p class="ql-block">这位彝人查看拍摄的照片,一种古老彝族文化传统与现代文化瞬间融合交织与穿越。</p> <p class="ql-block">彝人越来越多。</p> <p class="ql-block">每个参加毕摩活动的彝人胸前都挂着一块精致的吊牌,上面印着“峨边毕摩文化交流研讨会 邀请证 毕摩:沙玛拉机 峨边甘嫫阿妞彝学学会 2022年11月”。</p> <p class="ql-block">开始分发毕摩活动法器。</p> <p class="ql-block">分发神铃(彝语称“毕具”,铜铸,有大小两种)。</p> <p class="ql-block">试摇“神铃”,发出叮叮当当的清脆铜铃声。</p> <p class="ql-block">从装“法具”的“法网”(网兜)中取出大小“神铃分发。</p> <p class="ql-block">这位老彝胞不知是否是“毕摩”。毕摩被彝族人称为智者,能司通神鬼,掌管神权,不仅为族人主持祭祀,编造典籍,医治疾病,还传播文化,在彝族人的生育、婚丧、疾病、节日、出猎、播种等生活中起着主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这位彝人身后背的除了“法冒”外,还有一个“法器“签筒”(彝语称“吾土”,用木料做成,中空,底部有“叉”形而尖,上有盖,内装单数竹签)。</p> <p class="ql-block">这后排彝人都背着“法冒”,其中一位还背着“签筒”。</p> <p class="ql-block">这位老彝胞留着一缕山羊胡,两眼侧外放射性的鱼尾纹镌刻在饱经沧桑的脸上。</p> <p class="ql-block">  上午9点钟,参加活动的彝胞分两批登上“雲之門”牌坊。</p> <p class="ql-block">  不知谁叫了身“转过来!”登步至半坡的彝胞回头一望,与下面的彝胞呼应。因为我们9点要去茗新村采风,也就不能跟随彝人们前往“雲之門”上现场对“毕摩活动”采风,留下一些遗憾(不过还不知道彝人的毕摩活动是否允许外人参观拍照)!</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此次三天的彝族年峨边采风活动就算结束了,时间虽短,却收获满满。写下这两篇图文,意在带领各位看官进一步了解峨边,了解彝族的风土人情,倘能如此,也就不虚此行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