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类摄影与欣赏》随笔之62

鸟路心语

<h3>条子泥<br><br>能看出下图拍摄的对象吗?有主体吗?有主题吗?</h3> <h3>作者标其名为“条子泥”。不熟悉条子泥的人根本无法想象。需要作者加以说明。<br>传统上摄影者从不对作品作说明,全由观者理解,但对于现代艺术作品的态度却发生反转,作者发声多了,专业评论家反而不出声了,这一现象在我国也悄然出现。登载于中国摄影报今年11月8日第5、8两版的第三届“郎静山杯”中国新画意摄影双年展的名家作品选登13幅图片中,有10幅是作者自己做介绍,另3幅由第三者写评论。<br>很显然别人代笔很容易出错。试举其中一例,如下图:</h3> <h3>图名为“一时一地”,评论者说:一只鸟、一截孤枝、一茎野草,云云。我怎么就找不到野草,只见到后期装到孤枝上的一截苦楝树枝,另一截在左下角。至于作品该如何解读,无关紧要,而这硬伤是不允许的。此例提醒我们,作品是名家所为,评论者该不会是鼠辈,也该是名家,名家也不可信。<br>顺便说一声,《中国摄影报》是中国文学艺术界的一份大报,错误频出。如下图:</h3> <h3>照片上分明是三只苍鹭,却冠名为“长空雄鹰”。<br><br>下图名为“日出东方”,点评者将日出评为日落。</h3> <h3>该报在文字类文章中,尤其是关于器材方面的文章谬误颇多,阅读时得细心点。<br><br>“条子泥”作品由如下原片加工而成。(抽象摄影作品几乎全是后期创作的)</h3> <h3>当拍得此片时心中升起一种莫名的感觉,一种朦胧的意识,觉得莫非就是自己心中的条子泥。<br>静下来做后期。<br>那片海滩为什么被称作条子泥,无从考证。就随意涂抹增添了几条泥土条纹,以强化“条子”的感觉。<br>无鸟便不是条子泥,好在原片上有许些小鸟,把它们移到右下角,作边缘化处理。<br>早晨金色的阳光铺满海滩。金色表示光明,充满希望。而作者对申遗后来条子泥拍鸟已不抱多大期望。就把下方部分抹去,并搬到上面,看似远处洒满阳光的海面,再调低亮度。意为似乎看到希望,但很遥远,且是一种朦朦胧胧感觉。至此,似乎觉得表达了作者对条子泥的一种情感。这种感觉可概括为中国著名典故:鸡肋。<br>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