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国学经典 齐享读书心得——“共读:筑牢成长进步的阶梯”线上读书分享会

GXT关

“优秀教师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充实他们知识的大海。”<span style="text-align: center;">——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span><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需花。11月26日上午9点,2022年广东省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中小学教师全员轮训——阳江市(阳春市、阳西县)小学语文骨干教师项目之第四组“共读:筑牢成长进步的阶梯”线上读书分享会如期举行。<div> 本期分享会由阳西县第二小学谢娜老师主持,13位组员就季羡林《谈国学》进行了心得体会交流,广州市越秀区珠光路小学校长陈康英伴读。分享会由两部分组成:一、每位组员分享读书心得;二、专家解读。</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季羡林简介</span><br><br><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早年留学国外,通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能阅俄文、法文,尤精于吐火罗文(当代世界上分布区域最广的语系印欧语系中的一种独立语言),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span></div><div><br></div></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谈国学》简介</span><br></h3> 《谈国学》是季羡林唯一一套亲定自选集,是作者晚年在医院疗养期间亲自编选的作品集。文集收录了作者在各个人生阶段的代表作品,涵盖散文、随笔、游记、回忆录、日记、学术著述等多种体裁,浓缩了一个世纪的人生积淀。<br> 在《谈国学》中,季羡林用“漫谈”式的短小文章,分别从宏观和微观视角对“国学”概念、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色、古代历史、文学与佛教等问题等,作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分享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体悟与沉思。<div><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读书心得体会分享</div><br> 第四组教师从书本联系到自己的教学实践,积极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逐一分享自己在阅读中的最大启迪和收获,从作者、国学、中国文化、教师等多角度展开线上交流,畅所欲言。其中:<br> 阳西县沙扒镇中心小学陈惠玲老师建议:小学阶段需要重视汉字的认识、书写,真正让书法课还原本来面目,让小学生写好铅笔字、钢笔字,练习毛笔字,特别是毛笔字的书写,要向学生介绍笔墨纸现,在中华翰墨书香中浸润,在田字格中领悟做人要守规矩的道理。还要重视良好习惯的养成。<br> 阳西县第四小学关仙体老师提出: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口,作为教师,尤其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责无旁贷。我们应当与学生一起分享并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中华传统文化里面有益的、有趣的内容传播给学生。并立足时代需求,在内容上不断传承发扬,在形式上不断创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只有当一个人保有谦逊、严谨,才能在自己的领域有大的建树。”谨以此句,自勉!共勉!<br> 阳西县第二小学谢娜老师分享:当下的小学语文教育要紧密结合新课标,坚定文化自信,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培养要求,确立课程修订的根本遵循。强调内容的典范性,精选文质兼美的作品,重视对学生思想情感的熏陶感染作用,重视价值取向,突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br> 其他老师也就自己的读书心得体会一一作分享。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伴读专家陈康英简介</div> 陈康英,教育硕士,广州市越秀区珠光路小学校长、党支部书记,语文高级教师,广州市语文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越秀区语文名教师,广州市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首批名教师培养对象,越秀区最有敬业范教师、越秀区最具网络人气教师,“十二五”和“十三五”广东省省级课题主持人。越秀区教育局德育研究会理事,越秀区小学语文教材与教法骨干组成员,广州市小学语文中心组成员,广东省教育学会校本课程研究会理事;曾获市优秀辅导员、区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区推进科技教育先进工作者、越秀区人民政府三等功及嘉奖。<div><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专家解读《谈国学》</h3> 讲座伊始,陈康英校长首先就上述组员的读书心得体会作点评,充分肯定了大家对《谈国学》的个人见解,并说明了选择季羡林《谈国学》这本书作为共读书籍分享的原因。她指出:由于各种原因,当下的老师们缺少读书时间,加上不稳定的疫情因素,心态容易浮躁焦虑,而“静能生慧”,要从读书中汲取精神养料,获取精神的力量!<br> 接着,陈校长和组员们一起分享她读季羡林《谈国学》的感受,并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文化 国学经典”进行深度解读,分别从国学概念、儒家思想、国学经典和国学教育四个方面详细展开。 陈校长指出:国学教育的意义在于——国学可以启迪孩子的天性,亦作用于成人。国学,教给了老师和孩子们更多的宽容和理解。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那么,如何有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入积极向上的国学元素呢?要加强经典诵读、故事熏陶、琴棋书画多管齐下,还要加强实践活动。<br> 接着,身处疫区的陈校长和我们分享了抗疫视频,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国学文化对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无声渗透,并指导着我们以更强大的精神力量早日战胜疫情! 最后,陈校长把季羡林先生的《心安即是归处》推荐给大家。愿我们在凡尘俗世中永远保持心情的平衡,求得一份心安之法!<div><br></div> 写在最后的话——<div><br> 读书让我们的教师更加善于思考,更加远离浮躁,从而让我们的教师拥有更多的教育智慧,让我们的教育事业发展得更加辉煌灿烂。<br> 今天的线上读书分享会已经完美落幕,但《谈国学》只是引读,我们还要加强细读,更要加强教育类、非教育类各类书籍的广泛阅读,让生命因阅读而精彩! </div> <div><br></div>图文:关仙体<div>审核:谢 娜</div><div><br></div>

国学

分享

越秀区

教师

语文

季羡林

读书

教育

文化

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