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润阶梯——潘红】 “用心阅读 用爱陪伴”【四】

慧润阶梯—潘红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读书可以加深对人生的理解,坦然地面对现实生活。</p> <p class="ql-block">第七章</p><p class="ql-block">——儿童心智发展的内在过程</p><p class="ql-block"> 儿童自发的心智发展是连续不断的,“并直接与儿童本身的心理潜力有关,而不直接与老师的工作有关”。强迫孩子画画、不断教孩子画画,可能导致这个孩子一辈子都不可能真正画画。不仅仅是天然的兴趣被泯灭了,孩子这方面的心智也被教的模式桎梏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心智的发展需要时间,孩子自发的心理发展就如蒙特梭利所说,“是连续不断的”。也就是说,儿童所要接受的所有的一切是连续不断的,“并直接与儿童本身的心理潜力相关,而不直接与老师的工作相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对待孩子的态度一定要严谨科学。</p><p class="ql-block"> 教师的意识状态和精神层次也都被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吸收了。教师要准备的不是教具、教室的环境,而是自己的精神,这才叫真正的准备。</p> <p class="ql-block">  蒙特梭利说:“幼儿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幼儿的智力、精神和体格得到自然的发展,而不是把幼儿培养成一般所说的学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儿童的内在是一个秩序的内在,万物以结构呈现,更何况儿童的头脑呢!</p><p class="ql-block"> 我们应该用有秩序的环境、秩序的行为、秩序的语言、秩序的情绪……和孩子内在的秩序配对,一个接近法则的真理就会在某一个时刻,从孩子的口里蹦出来。但核心不在于孩子说了什么惊人的话,而在于协助孩子,由孩子借助外在的有序环境,自己建立一个大脑的、内在的秩序系统。这就是环境的有序不是绝对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蒙特梭利环境下,有的孩子4岁时数学敏感期就到来,有的孩子5岁半到来,这并不意味着4岁的孩子比5岁半的孩子聪明。因为这个孩子4岁的时候,他正在经历其他不同的敏感期。</p><p class="ql-block"> 就是说孩子每一阶段的生命都不是空白的,是由一个又一个敏感期建立起来的。他不发展这一方面,必然发展那一方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人的发展应该是全方位的。人与人的差别在于对世界的感觉,你的感觉越腻、越丰富,你的生命状态会越好。你的感觉越粗糙、越简陋,你的生命状态就会越低。</p> <p class="ql-block">第八章</p><p class="ql-block">感觉训练</p><p class="ql-block">——儿童智力发展的唯一途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爱和自由的环境中,儿童的思维活动及其能力会自然地发展起来。思维的过程是对思维对象的组织过程,这个组织及其结里构成“知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切知识来源于感觉经验。蒙特梭利说:“引导孩子从感觉走向概念——从具体的抽象、到概念之间的联系。”她把这个过程称为智力教育。这个过程——感觉练习的过程,完全是种自我教育。它必须在不停的、自发性的活动中进行。</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蒙特梭利认为儿童在4岁前大部分还没到数的敏感期,因为数是一个抽象的概念。</p><p class="ql-block"> 反复是儿童的智力体操。儿童只有通过反复,才能发现内在的规律,这规律要儿童自己去发现而不是通过老师去教。通过反复排列,儿童终于知道:“噢,这个教具是一个序列。”序列不过是一个在同一中逐次差别的东西。</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关于立体感觉训练,蒙氏教具中有一个感官教具叫立体几何组。这个立体几何组几乎把现实世界中立体的形状都包括在内,对于圆锥体,我们让孩子触摸,然后告诉孩子这是圆锥体,这时,孩子可能会告诉我们这是蛋卷冰激凌,因为蛋卷冰激凌也是这种形状。发展到这个步骤的时候,蒙特梭利称之为智力的萌芽,对事物的认识好比吃饭,经过消化之后,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而且能自如地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这种东西被称为智力。</p> <p class="ql-block">  感觉是心智和理性的起源,但感觉又将是心智和理性的归宿,心智发展的目的正是使感觉更明晰、更丰富。</p><p class="ql-block"> 感觉训练的另一个要点是,在教学时要把相对性的内容放在一起感知。比如红、蓝,长、短,大、小……因为物质世界就是以这种方式存在的。在对比中发展出的概念更为准确、清晰、全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九章</p><p class="ql-block">爱是土壤,爱是阳光,爱是儿童的一切。</p><p class="ql-block"> 得到爱的孩子,独立性强,思维开阔,自信,记忆力好,在陌生的环境中容易建立安全感。因为他有一个稳定的爱的环境。</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许多父母可能有一个错觉:母亲越爱孩子,孩子就越依恋她。我的理解是,父母越爱孩子,孩子也就越不依恋父母。</p><p class="ql-block"> 怎样才能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得到爱呢?给予孩子成长的机会,并让孩子感知到你的爱,为孩子的发展和每一个生活细节提供条件和帮助。这些须建立在你对儿童生命发展了解的基础上,这就是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爱是什么呢?“爱是忍耐,爱是慈祥,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无礼的事,不求己益,不动怒……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的等待。”</p><p class="ql-block"> 一个成人如果用爱的行为和态度来对待和理解孩子,这个孩子定会快乐、自信、勇敢和充满爱意。</p>

孩子

儿童

梭利

爱是

心智

感觉

蒙特

发展

秩序

教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