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天K歌《呼伦贝尔贝尔大草原》,突然想起去年我们八个美女自驾游去呼伦贝尔大草原玩耍的情景,虽然过去一年多了,我仍然激动不已。</p><p class="ql-block"> 之所以一直未动笔是因为觉得自己的水平有限,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它的美和壮观以及了解它的历史后给我带来的震撼。但有些场景,有些画面总是挥之不去,于是提笔分享给大家。</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们的整个行程大至可分两大块,草原沿途的生态风光之旅和大兴安岭腹地的阿尔山市区及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之旅。</p><p class="ql-block"> 与其说我们游呼伦贝尔大草原,不如说我们是在有限的时间里沿一条河和一条公路来进行的,即额尔古纳河和“卡线”公路。即便如此它展现在我眼前的仍是气势恢宏的“大”,萦绕在我脑际的是无限力量的“静”。</p><p class="ql-block"> 面积为二十五万三千公里的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市)给予我们的是大幅员;有三十一个民族在这里延续自己的历史,给予我们的是大融合;碧玉妆成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是世界第三大草原,它给予我们的是大辽阔、大安闲;静静流淌的三千多条河流,五百多个湖泊,给予我们的是大蜿蜒,大滋润;六百多种花草装扮的天然牧场,给予我们的是大瑰丽、大壮美;十二万平方公里的天然森林,给予我们的是大神秘、大幽深;那些与岁月一起沉落了的高近五米,长足有九米的庞然大物-猛犸给予我们的是大叹息、大震撼;那些延伸于底的美和统辖地下王国的煤、金、银、水晶、玛瑙……等给予我们的是大惊喜,大富庶;那些一万年以上的扎赉诺尔人让我们感到欲挽雕弓的力量,以及拓跋氏和成吉思汗风暴般卷起的马蹄声给与我们的是大跨越、大冲击;那解开史学界的“哥德巴赫”猜想的嘎仙洞,石破天惊地向世人宣示,此地是鲜卑先祖的“旧墟石室”,给予我们的是大发现、大成就。</p><p class="ql-block"> 这些大自然赋予的幻与真,历史的经经纬纬赋予的梦与醒都将沉淀于我脑际的深处。</p><p class="ql-block"> 说到蒙古好像应是力量的象征,而今当你走进呼伦贝尔大草原,展现在你眼前的是,铺张的绿浪,便野的鲜花,起伏的山丘,葳蕤的灌丛,轻淌的河流,悠然觅食的牛羊,比传闻过的,想象过的安静了许多。我觉得这种安静不是表面的、寂静的,而是草尖上、花丛中、牛羊里、浮云间、白桦林和湖光山色中,从时空的每一个毛孔里浸润出来的,从灵魂里渗透出来的浩大安静,这种安静有一种无以言表蓬勃生长之势。</p><p class="ql-block"> 安静与力量本应对立,是什么让它如此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我很不解,于是我躲在黑暗里,行走在蒙古的历史中。</p><p class="ql-block"> 呼伦贝尔是一片何等神奇而神圣的土地啊!它既是马背民族的主要诞生地,也是游牧文化的重要输出地。从这里走出的契丹族、女真族、鲜卑族、蒙古族等马背民族,给荷锄民族带来的是一声声惊雷,一个个震撼。嘎仙洞流出了鲜卑族生命之源完成了从狩猎民族向马背民族的转换,直到由拓跋鲜卑氏开创了北魏王朝,历经一百四十九年。虽然它离我们十分遥远,但似乎又距我们很近。今天当你徜徉于中国的锦绣山水时,常常会与北魏文化不期而遇,石窟、石刻、魏碑等。最终鲜卑民族在孝文帝无以复加的汉文化激进改革下消失,无疑是一个民族的悲哀,但换个角度看,荷锄民族与马背民族第一次真正的大融合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大发展。</p> <p class="ql-block"> 这里诞生的有着迷一样色彩的英雄蒙古族,这无不与一个如雷贯耳名字成吉思汗联系在一起。他在1206年建立了蒙古帝国,带领蒙古人以呼伦贝尔大草原赋予的视野,带着大兴安岭的充沛元气,带着碧草百花一样的灵性,跨上蒙古战马,不停地对外侵略扩张,到1293年爪晆兵败,为时88年,扩张面积约3000万平方公里。他们把自己的名字写遍了额尔古纳、华夏大地、中亚和欧洲。蒙古人的扩张面积之大,时间持续之久,使人叹为观止,没有一个国家和民族能够如此。</p><p class="ql-block"> 如今只留下“风从草原走过,吹散多少传说,留下的只有你的故事,被酒和奶茶酿成了歌。马背上的家园,因为你而辽阔……”的《传说》。</p><p class="ql-block"> 历史留下的片片陈迹,使得这里的静在历经了数不尽的沧桑之后,从骨子里归于安静,然后以安静之心孕育生命与文明。只有你走近它,用心体会,用灵魂感触,这安静之力便可潮水般向你袭来,便可在纷繁嘈杂的世界里获得安静的滋养。呼伦贝尔大草原做到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