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出生于 70 年代的温青新世纪以来一直以强劲的势头不断向上攀升。以写作长诗见长的温青拥有广泛的题材涉猎领域,军旅诗歌只是占据他创作的一部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与温青的诗歌整体创作特色不同的是:在写作军旅题材时温青所创作的一系列短篇反而尤为精彩,其军旅短诗往往充满细腻而敏锐的温情,例如在</span><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感觉武器(三首)》</b><span style="font-size:15px;">中诗人以动态的感觉去想象军营中静态冰冷的事物,“我听见弹药的呼吸 / 我在寂寞而幽深的洞库 突然听见 / 药的呼吸 / 那些神态各异的汉子 用一生的铁 / 在憋一声惊雷”,“我听见弹药的呼吸/希望它是沉睡的婴孩/在梦中找到香甜的奶水/在休眠中仍然奔突不息”,“我和光线在洞库内游移/一柄柄枪刺拥向无边的石壁/关闭洞门的一刹那/我闻到了枪刺的气息/一种辛辣,一种锋利/裹紧一丝丝冷透肌肤的快意”。在近乎于痴迷、充溢热恋的描述中,温青为当代军旅诗歌赋予了一份难得的温软气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选自 2014 年第 4 期《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刊文《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新世纪军旅诗歌创作概述》,作者:洪芳 刘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如果说“落寞”是新世纪军旅诗歌的一个刺眼的关键词,那么另一个关键词“坚守”的出现则赋予了军旅诗歌一种可贵的品质。依然有一大批诗人坚守在军旅诗坛之上,主要由三个群落组成:第一个群落由以李瑛、朱增泉、程步涛、峭岩等为代表的老诗人组成,他们的创作既有现实主义传统的传承,也有现代意义上的全新思索;第二个群落是由以刘立云、王久辛、辛茹、康桥等为代表的中间代诗人所组成的,整体创作风貌坚实而丰富;</span><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第三个群落是以温青、董玉方等为代表的新生代,他们的诗歌具有“小众写作”的特点。</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span><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新世纪以来军旅诗坛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青年诗人,如董玉方、温青、贾卫国、大兵、马萧萧、郭宗忠、周承强、周启垠等等。</b><span style="font-size:15px;">与前辈诗人们不同,出生于1970年代的他们既没有太多的历史重负,也没有过多的现实磨难,他们更多时候是源于自身生命感觉去理解世界、现实、军队乃至军人生活,在艺术储备方面也拥有比前辈更为丰富的营养资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朱向前《梦回吹角连营—— 新世纪军旅诗一瞥》,见《解放军报》2017.5.17.《文艺报》转载</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