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游北京颐和园

西城老人

<p class="ql-block">东宫门, 颐和园是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位于北京西郊5A级国家景区。颐和园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是国家重点旅游景点。</p> <p class="ql-block">东宫门外的狮子</p> <p class="ql-block">寿星石,俗称风水石,置于颐和园正门内的一块石灰岩岩溶石,原陈设于墨尔根园内(位于现今的北京大学校园内〉,1886年,清光绪12年重建颐和园时移来。其石色清而润,造型奇异状如寿星故名。</p> <p class="ql-block">铜麒麟(俗称四不像)</p> <p class="ql-block">仁寿殿,清漪园实名勤政殿,始建于清乾隆15年,咸丰十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1886年重建,取巜论语》中“仁者寿"之意,改名仁寿殿。这里是慈禧和光绪住园期间临朝理政,接受恭贺和接见外国使节的地方,是颐和园听政区的主要建筑。</p> <p class="ql-block">老师给小同学讲解这里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仁寿殿</p> <p class="ql-block">黄黄的银杏树</p> <p class="ql-block">文昌阁在颐和园昆明湖东堤北端。原是一座城关,为清漪园的园门之一,建于清乾隆15年,现存城楼为光绪时(1875至1908)年重建。城头四偶角廊平呈“人"字形,中间为三层楼阁,中层供奉文昌帝君铜铸像及仙童塑像,旁有铜骡一个,极富特色。</p> <p class="ql-block">知春亭原建筑始于乾隆25年,(1760)年,岛四围环水与岸隔绝。光绪19年,(1893)年重建知春亭时为方便慈禧上岛游览,特意在亭的东面添建了一座平桥,使原来的湖心小岛与东岸相连。知春亭是饱览万寿山昆明湖全景和玉泉山西山借景最好的观景点。亭畔遍植垂柳春来景色殊胜。据传“知春"二字源于宋诗句,“春江水暖鸭先知",每年春天昆明湖解冻总由此处开始,故名知春亭。</p> <p class="ql-block">多个角度的知春亭</p> <p class="ql-block">玉澜堂是一座三合院式的建筑正殿玉澜堂坐北朝南,东配殿霞芬室,西配殿藕香榭。三个殿原先均有后门,东殿可到仁寿殿,西殿可到湖畔码头,正殿后门直对宜芸馆。该组建筑建于乾隆15年,1860年被烧毁,1892年重建,“戊戌变法"失败后,曾于此处囚禁光绪。当时为防止光绪与外界接触,曾砌了多道墙壁,今虽大部分拆除,但仍能见到痕迹。</p> <p class="ql-block">霞芬室</p> <p class="ql-block">藕香榭</p> <p class="ql-block">宜芸馆在玉兰堂后面,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至1795)年,光绪时(1875年到1908)年重修,是光绪帝的隆裕皇后在园中的住处。</p> <p class="ql-block">永寿斋地处慈禧居住的乐寿堂东跨院北侧,是清朝大太监李莲英在颐和园的住处,俗称“总管院",这组建筑西邻乐寿堂,东靠近光绪皇帝皇后隆裕居住的宜芸馆。</p> <p class="ql-block">乐寿堂清漪园建筑,也是颐和园居住生活区中的主建筑。北京颐和园内慈禧的寝宫乐寿堂,原为乾隆15年〈公元1750年)时,本是乾隆的母亲孝圣宪皇后要过60岁生日,乾隆为了给母亲庆祝60大寿,在乾隆14年的时候就把原来的瓮山和西湖加以改造。瓮山就是现在的万寿山,而西湖就是现在的昆明湖,咸丰十年被毁,嘉庆七年修葺,光绪17年重修。</p> <p class="ql-block">杨仁风</p> <p class="ql-block">邀月门</p> <p class="ql-block">长廊始建于乾隆15年(1750),后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12年(1866)年重建。长廊东起邀月门,西至石丈亭,共273间,全长728米,枋梁上还绘有人物,山水,花鸟等各种彩画14000多幅,是中国古典园林中最长的游廊。长廊中间建有留佳、寄澜、秋水、清遥四座八角重檐的亭子,依山临水,以排云殿为中心,向东西两边对称地展开,将分布在万寿山前的建筑连成一气。</p> <p class="ql-block">德和园入口处</p> <p class="ql-block">通往谐趣园的路</p> <p class="ql-block">今儿来没人就拍了几张</p> <p class="ql-block">紫气东来城关</p> <p class="ql-block">谐趣园在颐和园的东北角,是一个园中之园,小巧玲珑,自成一局,这座小园是清乾隆时仿无锡惠山脚下的寄畅园建造,原名惠山园。当初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七次住无锡寄畅园,且“喜奇幽静,携图已归",在万寿山下,仿照无锡惠山的寄畅园建造了这座园中之园。</p> <p class="ql-block">午饭过后天上的白云蓝天多了</p> <p class="ql-block">谐趣园的山上</p> <p class="ql-block">霁清轩在谐趣园的北部,是一座隐藏的院落,一直是内部招待所前几年才悄然开放,很多北京人都不知道,这就是霁清轩。</p> <p class="ql-block">下午了蓝天白云都来了,颐和园后湖</p> <p class="ql-block">寅辉城关,在颐和园内的万寿山后湖景区,是颐和园六大城关之一,始建于乾隆年间,东边石额刻"寅辉”,西边刻“挹爽",与西部的“通云"城关遥相呼应,皆是苏州街的陆上关口。</p> <p class="ql-block">黄枫</p> <p class="ql-block">红枫</p> <p class="ql-block">过了苏州街又到西边的后湖</p> <p class="ql-block">东往西望三桥</p> <p class="ql-block">界湖桥(西往东也可以照到三桥可惜我没照到)</p> <p class="ql-block">过桥就是西堤</p> <p class="ql-block">西堤上</p> <p class="ql-block">宿云檐城关建于清乾隆年间,位于颐和园西北部原为一座城关,又称贝阙。城楼内宿云瞻原曾供奉关帝乾隆时期昆明湖三面设有围墙这座城关就是从西部入园的门户。城楼内供奉关羽周仓关羽银铸塑像。咸丰十年“1860"年为英法联军掠去。光绪年间改供关羽牌位。城外有古松一株,枝干扶疏为乾隆时旧物。</p> <p class="ql-block">西堤远望佛香阁</p> <p class="ql-block">有人这样照我也学一个</p> <p class="ql-block">玉带桥上南望</p> <p class="ql-block">玉带桥建于清乾隆公元(1736至1795)年。该桥单孔净跨11.38米,矢高约7.5米,全部用玉石琢成,桥面是双反向曲线,组成波形线桥型,配有精致白石玉栏板,显得格外富丽堂皇。</p> <p class="ql-block">黄黄的芦苇,黄黄的柳树</p> <p class="ql-block">远望西堤</p> <p class="ql-block">出西门(11月12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