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阆中,古称保宁,是一座有着45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自战国中期巴国迁都至此以来,历代帝王都将其视为辖治西南的重镇。阆中境内的阆中古城,四面环山,名胜众多,名人荟萃,是中国四大古城之一(另外三处是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安徽歙县)。 阆中古城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古城,“三面江光抱城廓,四围山势锁烟霞”,完全按照唐代天文风水理论的一座城市,被誉为风水古城。 阆中古城山围四面,水绕三方,天造地设,风景优美素有“阆苑仙境”、“巴国蜀国要冲”之誉,唐代诗人杜甫在这里留下了“阆州城南天下稀”的千古名句。苏轼曾赞道“阆苑千葩映玉寰,人间只有此花新”,陆游也曾在此留下了“城中飞阁连危亭,处处轩窗对锦屏”的佳句。阆中源远流长的历史,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留下了众多韵味横溢多珍贵的文化遗迹。 很多人都知道四川的省会是成都,实际上阆中也曾担任过四川省省会。据记载,明末清初,由于成都遭受到张献忠、吴三桂等轮番破坏,朝廷让四川巡抚驻守阆中,设阆中为临时省会达二十年(1646年-1665年)之久,现在的阆中古城范围就是当时的省城,直到清康熙四年(1665年)四川全境平定以后,省会才迁往成都。 阆中华光楼又称“古镇江楼”, 又名南楼、镇江楼,是阆中古城现存的楼阁中建造最早又最宏伟壮观的一座,被称作“阆苑第一楼”,是阆中古城的标志性建筑。 华光楼为过街楼,始建于唐,屡遭火焚,历代复修,现存为清同治六年(1867)重建。楼身建于5米高的石砌台基上,通高36米,三重檐歇山式屋顶。站在华光楼上,丹青城廓、嘉陵山水尽收眼底。 华光楼夜景 中天楼又名四排楼,相传始建于唐代,屡遭焚毁,明清复建,是一座三层的木质高楼,阆苑十二楼之一。清代阆中诗人金玉麟“十丈栏杆三折上,万家灯火四围中”的描述。民国初年因街口狭窄而拆毁,至2006年重新修复。 中天楼二楼有伏羲圣象。《路史》注:“所都国有华胥之渊,盖因华胥居之而得名,乃阆中渝水(即嘉陵江古称)之地。”华胥是伏羲的母亲,伏羲的母亲在阆中。所以,阆中古城是中华民族本源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阆中古城的街道以中天楼为轴心,呈“天心十道”向四面八方次第展开,是古城的风水坐标。 在古城民居院内,眺望中天楼。 阆中古城科举文化底蕴深厚。阆中在唐代出了尹枢、尹极二状元,宋代出了陈尧叟、陈尧咨二状元,是四川出状元最多的地方。据《保宁府志》、《阆中县志》列名,阆中出进士116人,举人404人,被誉为四川的状元、举人之乡。 建于清代的贡院,坐落于阆中古城的学道街,顺治九年(1652年)全川未靖,四川临时省会设于阆中,在此举行四川省乡试四科。 阆中古城南门楼,匾名:“三巴鎖鑰”、“名都阆苑”。 阆中古城西门 阆中古城与锦屏山隔着嘉陵江相望 站在中天楼上远眺锦屏山 站在中天楼上俯瞰阆中古城 晚霞红映嘉陵江 明月高照嘉陵江 夜色嘉陵江 阆中古城隔江相望的锦屏山,由灯光装饰成一条龙。灯光打在对岸的锦屏山上,既像是龙的图案,又像是瑞兽图案。 川北道署是道台政府,属于明清时代重要的行政机关。当时,川东、川南、川西、川北都有道台政府。这个“川北道署”应该是全国唯一的道台政府。道台政府的主要职责是负责该管辖区的史治审查、大事件的审理、税源的整备等,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部门。 川北道署的第二道门为仪门。<br>大门两柱条幅书:与百姓有缘才来此地 期寸心无愧不鄙斯民 川北道署正厅两条幅:<br>为政不在言多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br>当官务持大体思事事皆国计民生所关 在正厅的背面是白㡳黑字,一个大大的“廉”字。 川北道署二堂是官员们秉公办案的地方,重大私密案件在此审理。 汉桓侯祠,又名张飞庙,为三国文化旅游线上的重要景点之一。<div>东汉末年刘备定益州称帝后,封张飞为车骑将军领司棣校尉,任巴西太守,镇守阆中。公元221年,张飞被部将范强、张达所杀,葬于阆中,被追谥为桓侯,阆人慕张忠勇,于墓前建阙立庙,以礼祀之。据唐阆州刺史崔善《新建巴西太守张桓侯祠记》,张飞死后即建起桓侯祠,虽遭兵火毁坏,但累毁累建,现在的桓侯祠为明清时重建的多重四合院式古建筑群。整个建筑群由山门、敌万楼、左右牌坊、东西厢房、大殿、后殿、墓亭、墓冢等组成。<br>“张桓侯祠”为赵朴初题,“灵武冠世”“忠义千古”,左右各立一石碑,为清嘉庆四川总督奏请朝廷批准,李文密书的“汉张桓侯祠”,和“张飞庙记”。门前有两石狮,古朴厚重,又威武凛凛。<br>门联:<br>三分国叱咤风云心忠蜀汉,二千年峥嵘灵魄气壮山河。<br>创业维艰武功文治垂青史,鞠躬尽瘁毅魂英风壮锦屏。</div> 汉桓侯祠内张飞墓,高8米,东西径22米,南北长32米。冢上林木葱茏,碧草成茵。 博物馆广场 阆中市博物馆位于位于阆中古城学道街99号,建筑设计以古城民居建筑为参考,体现古城传统建筑文化特色。 阆中文庙位于古城的西北角,始建于唐代,现存建筑建于清代。建筑体现文庙定型规制模式,并具阆中地域特色,是崇仰和传承儒家文化的圣殿。 阆中风水博物馆,简称风水馆,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以建筑风水为主题的旅游景点,分为博物馆、祭祀、讲堂、驿站、吉祥物等五个功能区。以易、卜为主脉, 诠释神秘的中国风水。 南街上的火神楼,楹联:千古仙境閎览嘉陵图画;万家灯火幽探炎燧楼台。 阆中天主堂,位于阆中市杨天井街7号,是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教堂,也是四川最早的西式建筑之一,还曾经是红四方面军的驻扎地。该教堂历经百年风雨,其主体结构,包括各个部位的加固件都保存完好。教堂是中西合璧的哥特式建筑精品,是由有英国“剑桥七雄”之称的盖士利先生在阆中传教时主持修建。<br>自汉唐以来,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先后传入阆中,稍后,基督教、天主教又相继而来,教徒们在这里建寺庙、修教堂,构成了阆中多元文化中一道风景线。 书院 状元府第(古城酒店) 状元阁(古城酒店) 草堂客栈(古城酒店) 古城民宿 古城街道 古城街巷 阆中特产:张飞牛肉,保宁醋。 古城街道夜景 阆中古城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川陕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1933年至1935年,红四方面军在徐向前、李先念、许世友、廖承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指挥下,转战阆中三年之久。 阆中古城墙遗址 古城街景 嘉陵江对岸的南津关古镇 嘉陵江对岸的南津关 嘉陵江对岸的锦屏山 观星楼,是纪念以西汉天文历算学家落下闳为代表的古阆中籍天文学家而建。古城阆中曾经孕育出众多的天文学家,成为我国汉唐时期著名的天文研究中心。<br>落下闳出生在距今2100年前,堪称世界级天文宗师,开山鼻祖。他对我国天文史有三大贡献: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创制我国第一部有文字记载的新历《太初历》(即沿用至今的农历);创制世界第一台比较精密的完整观测仪器浑天仪;他的浑天学说是世界上最早以地球为中心的先进宇宙结构理论。<br>东汉末年的周群、周舒、周巨,祖孙三代天文学家也是阆中人;东汉的张道陵在阆中"云台山"、"文成山"的"元台"观测天象,后来"飞升"于此。唐代的袁天罡、李淳风,二位阴阳风水学家在阆中观测天象,后来同葬于阆中的天宫院,在当地留下了许多耐人寻味的传说。 嘉陵第一江山景区--- 滕王阁在阆中城北的玉台山,阆中滕王阁与南昌滕王阁齐名天下,南昌滕王阁因王勃写序闻名,阆中滕王阁因杜甫作诗驰名。皆为唐高祖李渊之子,太宗李世民之弟,高宗李治之叔李元婴所建。 白塔坐落在阆中古城东南的白塔山上,与阆中古城有一水之隔,建于明代末期,共13层,高29米,内有91级楼梯供人登高远眺,一览阆中全貌。2008年汶川地震时被拦腰折断,2009年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