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鸬鹚是水上的捕鱼能手,善于潜水,潜水后羽毛湿透,需张开双翅在阳光下晒干后才能飞翔。嘴强而长,锥状,先端具锐钩,适于啄鱼,下喉有小囊。脚后位,趾扁,后趾较长,具全蹼。栖息于海滨、湖沼中。飞时颈和脚均伸直。中国有5种。常被人驯化用以捕鱼,在喉部系绳,捕到后强行吐出。 </p><p class="ql-block"> 该鸟喙长而薄,常大声呼叫。它们的脚有四个脚趾,之间有蹼。这些大型的食鱼游禽,善于潜水,潜水后羽毛湿透,需张开双翅在阳光下晒干后才能飞翔。嘴强而长,锥状,先端具锐钩,适于啄鱼,下喉有小囊。脚后位,趾扁,后趾较长,具全蹼。常成小群活动。善游泳和潜水,游泳时颈向上伸得很直、头微向上倾斜,潜水时首先半跃出水面、再翻身潜入水下。飞行时头颈向前伸直,脚伸向后,两翅扇动缓慢,飞行较低,掠水面而过。休息时站在水边岩石上或树上,呈垂直坐立姿势,并不时扇动两翅。尽管这些鸟花费太多的时间在水中,但它们不具备其他海鸟的防水油,所以必须花很多时间晒自己的翅膀。</p><p class="ql-block"> 鸬鹚善于潜水,能在水中以长而钩的嘴捕鱼。也常低飞,掠过水面。飞时颈和脚均伸直。夏季在近水的岩崖或高树上,或沼泽低地的矮树上营巢。性不甚畏人。常在海边、湖滨、淡水中间活动。栖止时,在石头或树桩上久立不动。飞行力很强。除迁徙时期外,一般不离开水域。主要以鱼类和甲壳类动物为食。鸬鹚在捕猎的时候,脑袋扎在水里追踪猎物。鸬鹚的翅膀已经进化到可以帮助划水。在昏暗的水下,鸬鹚一般看不清猎物。因此,它只有借助敏锐的听觉才能百发百中。 鸬鹚捕到猎物后一定要浮出水面吞咽</p><p class="ql-block"> 在临潼域内发现了除辽东半岛大连湾和台湾沿海,数量极为稀少</p><p class="ql-block"> 的红脸鸬鹚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p><p class="ql-block">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p><p class="ql-block"> 此篇的照片先后于2016—2022</p><p class="ql-block">年在临潼渭河行者至何寨段拍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