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贝 庞贝距离罗马约240公里,距离那不勒斯城约10公里。 庞贝的地理位置优越,繁荣的港口贸易带来了经济的蓬勃发展,进而是整座城市的高度发达。<div>公元79年8月24日,维苏威火山突然喷发,灼热的岩浆喷涌而出,火山灰遮天蔽日。很短的时间内,火山灰混着岩浆铺天盖地的落在庞贝这座城市里,5-6米厚的熔岩和火山灰将庞贝彻底湮没了。直到1748年,考古工作者挖掘出被火山灰包裹的人体,整个庞贝才真正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br></div> 庞贝古城位于维苏威火山东南面约10公里处,萨尔诺河下游,矗立于一个海拔约30米的高地上。这片高地是远古时期维苏威火山一次爆发后的熔岩变硬累积而成。 庞贝古城的考古区域占地约66公顷,其中2/3,约45公顷已被挖掘,向游客开发的区域约占总面积的1/3。<br> <div>走在两千年前的古城街道上~<br></div>可以看到街道两边有富人的住宅,就像中国的二进院子,门口铺有马赛克,上面拼出“家有恶犬,不得进入”的经典标志,也有普通人家不足几平米的小屋子,还有五六个灶眼整齐排列,一看就能判断出来的餐馆。从这些林林总总的普通街巷中,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几千年前庞贝高度发达的城市繁荣。 庞贝的街道很宽,两边是行人走的路,大概有一尺的高度,下面是车走的路, 灶台,也许这里曾经是个餐馆。 浴池。 庞贝城的巴西利卡大约建造于公元前2世纪,代表了古罗马世界这类建筑最古老的范例。<div>在古罗马时代,巴西利卡是城市中最重要的公共建筑,用作法庭,商业贸易场所或会议厅。<br></div> 这组建筑从西到东连接分布着档案馆,元老院,及地方政务会,是一个与庞贝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建筑群。 紧挨着巴西利卡的古罗马人民大会及市政建筑 。 大剧场<br>这里是最早从火山沉积物中挖掘出来的大型建筑,出土于1764年,大剧院大约建于公元前2世纪中期,并按照罗马风格经过深度重建。庞贝人在这里上演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戏剧。 庞贝广场,长方形的广场上还能够看出当年神庙的恢弘气势以及庞贝这个城市的繁荣。从神庙的广场上,就可以看到维苏威火山。静静伫立的维苏威,一直用它营养丰富的火山岩滋润着 庞贝这块土地,也最终亲手毁掉了这块土地。 那不勒斯 背靠海港的那不勒斯新堡<br>新堡,又名安茹城堡。名字带个“新”字,但这个城堡已有700多年的历史了。<br>过去的近千年里,那不勒斯,西西里岛等南部地区,先后被欧洲多个国家的多个政治势力统治过,直到十九世纪后期并入统一的意大利王国。那不勒斯的重要历史建筑,无一不体现了这块土地上政权的更替,历史的变革. 奥古斯都大帝雕像。 新堡背后一街之隔,是那不勒斯的轮渡码头和港口,轮船停泊在风平浪静的港口,背后的维苏威火山,像是浮在海平面上。 平民表决广场 皇宫 长廊<div>广场得名于1860年的公民投票,决定那不勒斯加入统一的意大利王国。<br>广场位于那不勒斯皇宫的正前方,与皇宫遥相呼应的保罗圣芳济各教堂,模仿了罗马万神殿的造型,两侧弧形的走廊环抱着整个广场。那不勒斯在十九世纪初曾短暂落入拿破仑之手(1806-1815),广场和教堂都是在拿破仑时代设计建造的。波旁王朝复辟之后,费迪南四世继续完成了修建。<br></div> 广场另一侧的那不勒斯皇宫,建造年代更早,完成于1600年,西班牙哈布斯堡家族当政的时代。<br>法国波旁王朝入主那不勒斯之后,继续作为皇宫使用。<br>意大利统一后,1925年起,宫殿成为了国家图书馆、及博物馆。 皇宫正门外立面的八尊雕像,是那不勒斯及西西里王国历史上八位著名的国王。 街头偶遇一对新人。 翁贝托一世长廊,购物商场。 <div>长廊呈十字型,中央为一圆形穹顶,全部是金属支架支撑的玻璃屋顶。<br></div> 梵蒂冈 <div>梵蒂冈城国(The Vatican City State),简称梵蒂冈,首都梵蒂冈城,是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小的国家,国土面积0.44平方公里,其面积仅相当于北京故宫五分之三大。</div><div>梵蒂冈城是世界天主教的中心、罗马教廷所在地,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西北角的梵蒂冈高地上,北、西、南三面有高墙与罗马市隔开,而东面的圣彼得广场与罗马市畅行无阻。</div> <div>圣彼得大教堂(St. Peter's Basilica Church),又称圣伯多禄大教堂、梵蒂冈大殿,是位于梵蒂冈的一座天主教宗教圣殿,建于1506年至1626年,为天主教会重要的象征之一。<br>作为最杰出的文艺复兴建筑,其占地23,000平方米,可容纳超过六万人,教堂中央是直径42米的穹窿,顶高约138米,前方则为圣彼得广场与协和大道。虽然并不是所有天主教堂的“母堂”亦不是罗马主教(教宗)的主教座堂,圣彼得大教堂仍被视为是天主教会最神圣的地点。</div><div>教堂最初是由君士坦丁大帝于326-333年在圣彼得墓地上修建的,称老圣彼得大教堂,于333年落成。1503年犹利二世决定重建圣彼得大教堂,之后就是长达120年的重建,先后由意大利最优秀的建筑师主持设计施工,首任总监多纳托·伯拉孟特后,在1514年拉斐尔被委任了总监的职位,再之后的1538年为小安东尼奥·达·桑加罗,1547年则是米开朗基罗。中央穹顶就是米开朗琪罗设计的。1626年11月18日正式宣告落成。<br>教堂前面是能容纳30万人的圣彼得广场,建于1667年,主持设计施工的是那不勒斯人贝尔尼尼。广场长340米、宽240米,被两个半圆形的长廊环绕,每个长廊由284根高大的圆石柱支撑着长廊的顶,顶上有142个教会史上有名的圣男圣女的雕像,雕像人物神采各异、栩栩如生。</div> 圣彼得广场中间耸立着一座41米高的埃及方尖碑,是1856年竖起的,它是由一整块石头雕刻而成的。方尖碑两旁各有一座美丽的喷泉,涓涓的清泉象征着上帝赋予教徒的生命之水。 <div>圣彼得大教堂门前左边树立着圣彼得高大的雕像,他神情自若、面带微笑,右手握着两把耶稣送给他的通向天堂的金钥匙,左手拿着一卷耶稣给他的圣旨。他头上的缕缕卷发、脸上的根根皱纹、下巴上的撮撮胡须和身上的层层长袍无一不被雕琢得细腻、逼真。</div> 在教堂左侧的大门可以看到梵蒂冈皇家卫队。这些身穿红黄蓝三色条纹古代骑士服装的卫兵都是瑞士小哥哥。 圣彼得大教堂教堂内部 <div>米开朗琪罗的不朽杰作“哀悼基督”,雕像描绘的是耶稣被钉上十字架后,尸体从十字架被取下,圣母将儿子的尸体抱在怀里,陷入深深的悲哀之中的情景。</div>雕像中死去的耶稣脸上没有任何痛苦表情,横躺在圣母的两膝之间,右手下垂,头向后仰,表现出死亡的虚弱和无力。圣母头微向下,注视着爱子的身体,悲悯无言。大多人认为玛丽亚在耶稣死时应该是一位年老衰败悲伤的妇人,米开朗琪罗却突破了刻板的印象,把玛丽亚刻画得青春、静默,体现着作者的理念:圣母是纯洁、崇高的化身和神圣事物的象征,所以她永远保持青春。<br>这座巧夺天工的雕塑刚一展出,立即轰动了罗马城,于是,年仅23岁还是默默无名的米开朗基罗立马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了雕像中圣母胸前的衣带上,从此,雕塑便与作者米开朗基罗的名字一起,成为了艺术史册中光辉的一页。 圣水钵,这是每座教堂都有的固定设施,里面盛有被祝圣过的圣水。天主教徒进入教堂后一般先用手指蘸圣水,于胸前划十字以净化心灵。这个圣水钵是贝尔尼尼的作品,两个小天使刻画得惟妙惟肖。 贝尔尼尼的作品《圣朗基努斯》。据传这个人物是负责对耶稣执行钉十字架刑罚的古罗马士官。钉十字架的残忍在于被钉者并不会马上死去,在漫长的煎熬过程中,人会因血液的流失先昏迷然后气绝身亡。但行刑的士兵往往不愿等那么久,看到差不多了会用长矛刺破被钉者的身体加速其死亡。当朗基努斯用矛刺耶稣身体时,鲜血喷溅而出,正好溅到了他的眼中,而他原本高度近视的双眼竟奇迹般地恢复了视力。他认为这是神的力量,于是放下杀人的长矛,立即接受洗礼皈依基督教,成为一名虔诚的基督徒。他使用过的这杆长矛也成为拥有战无不胜之神力的圣矛。 <div>巴罗克-洛可可风格大师贝尼尼设计的中央圣坛,圣彼得宝座是贝尼尼的另一件惊世之作。这件镀金的青铜宝座四角侍立着四大圣师,前面两位为拉丁教会的圣安布罗斯和圣奥古斯丁,后面两位为希腊教会的圣约翰·克里索斯托和圣阿塔纳修斯。椅背上两个天使各执一把象征权力的钥匙共同举起神圣的三重冠冕,寓意椅子的主人拥有无上的权力。<br></div><div>而圣坛上方贝尼尼设计的鸽子窗,鸽子在基督教里象征圣灵,光线从鸽子背后透进教堂,照耀在圣坛上。四大福音书的记录都谈到约翰在约旦河为耶稣施洗时,"圣经降临在他身上,形状仿佛鸽子。因为圣灵就是那样......鸽子是纯洁和无害的象征“。另外天使加百利告诉圣母玛利亚你将诞下圣子时,上帝以鸽子传送圣灵给玛利亚。</div> 意大利雕塑家弗朗西斯科·莫奇于1646年完成的《圣维罗妮卡》。维罗妮卡是名虔诚的基督徒,当看到耶稣背着沉重的十字架艰难地走向行刑地各各他山时,她赶在半路递给耶稣一方汗巾让他擦擦额头的汗水,耶稣接受了它,擦完汗又递还给维罗妮卡,这样耶稣脸部的轮廓就神奇般地印在了汗巾上。 镀金青铜华盖<br>是贝尔尼尼在圣彼得大教堂的第一件作品,高30米,铜柱分为三截,中间和上面的两截装饰着橄榄叶、月桂枝,青铜帐幔上无数蜜蜂飞舞其间,蜜蜂正是当时的教宗乌尔班八世牧徽上的标志。盖顶的正前方一对小天使分别举着象征立法、司法、行政权力的三重冠冕和天上与人间至高无上权力的两把钥匙。最高处是一个镀金青铜球体,铜球上是象征天主教的十字架。只有教皇本人才能在这里进行弥撒。华盖下方是圣彼得的陵墓,从侧面的入口可以直接步入,楼梯装饰着玛德尔诺设计的云母栏杆,栏杆上有99盏长明灯照亮着通往圣地的道路。 《亚历山大七世纪念碑》,贝尔尼尼八十岁最后一件作品。中间是教皇亚历山大七世,左侧怀抱婴儿的是慈爱之神,右边是真理之神,红色布幔下的金色死神手举沙漏,警告人们“凡人皆有一死”,下面的死亡之门通往亚历山大七世的陵墓。 排队摸圣彼得雕像的脚,据说这样可以被赐福。 罗马 酒店的电梯很小。 圣安吉洛城堡和天使之桥<div>圣天使桥是罗马最美丽的桥,桥上10座天使雕像,出自贝尔尼尼及其弟子之手,台博河静静穿过桥下。<br></div> 街边的历史遗迹<div>漫步昔日的帝国中心,便如走进了时光隧道。这座“永恒之城”的每一块砖、每一块石都浸透着岁月的风雨。<br></div> 图拉真柱,图拉真柱顶上是圣彼得。<div>图拉真是古罗马帝国五贤帝中的第二位,可谓戎马一生,最终病死在征战途中。在他统治的时期,成功将古罗马帝国疆土扩展到东起两河流域、西到不列颠、南至北非的埃及、北抵莱茵河的达基亚,使地中海一度成为古罗马帝国的内海。这座记功柱就是为了纪念他率军征服达基亚的功绩。柱高38米,柱身由20个直径4米、重达40吨的巨型卡拉拉大理石垒成,外表由总长度190米的浮雕绕柱23周。柱体内部有185级螺旋楼梯直通柱顶。柱顶上最初是一只巨鸟,后来被图拉真像取代,1588年,教宗西斯廷五世下令以圣彼得雕像立于柱顶至今。<br></div> 古罗马广场。 威尼斯广场位于罗马市中心,是罗马最大的广场。<div>埃曼纽尔二世纪念堂。埃曼纽尔二世在意大利具有极高的地位,被尊称为“国父”,主要是因为他在位期间于1870年完成了意大利王国的统一大业。这座纪念堂就是为庆祝意大利统一而建,自1885年至1911年历时26年完成。但是有着极深古典艺术情怀的意大利人似乎并不喜欢这座新古典主义建筑,戏谑地称之为“结婚蛋糕”或“打字机”。纪念堂依卡比托利欧山而建,高大雄伟,正面的16根圆柱一字排开形成一个内凹的弧形,给人博大胸怀的感觉。建筑前面正中的骑马铜像就是埃曼纽尔二世,雕像下方是无名英雄墓。<br></div> 举世闻名的斗兽场遗址就屹立在罗马的市中心,这里曾是古罗马帝国专供贵族、奴隶主和自由民众一起观看斗兽和奴隶决斗的地方。<br> 凯旋门和古罗马斗兽场相邻。<br> 斗兽场可说是罗马乃至整个意大利的象征。 眼前的罗马斗兽场,体积的庞大,虽然是断壁残垣、斑驳沧桑,但仍然掩盖不住它的神圣与庄严。 罗马街头。 冰淇淋Giolitti<br>这家冰淇淋店创始于1900年,是罗马著名的手工冰淇淋店,就是电影《罗马假日》中奥黛丽赫本饰演的安妮公主吃的那一家。 许愿池<div>这座历时30年建成,被誉为罗马最漂亮的雕刻艺术品。喷泉主题是海神尼普顿胜利归来,设计师萨尔维巧妙地用借景手法将背后的宫殿借来,使得组图立体丰富、充满活力。<br></div> <div>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巴洛克式喷泉。</div>这座由神话人物、马和瀑布组成的巴洛克式喷泉,因水源来自城外的“少女泉水”又叫少女喷泉,名字虽然很柔美,可它却充满了阳刚之气。主角海神站在正中的战车上,左右两个战士各自奋力拉着一匹战马,看似海神的战车从海中一跃而出,威武而磅礴。 前往不远处的西班牙广场,途中经过一个小广场,广场中间一根漂亮的石柱——圣母无罪圆柱。圆柱的顶端上有圣母像,底座上有四位先知的雕像。 西班牙广场<br>美丽的赫本坐在西班牙广场的大台阶上把冰激凌送到唇边...当《罗马假日》中这经典一幕出现时,这座台阶就注定要成为众多影迷心中的圣地。<div>西班牙广场的大台阶是巴洛克大师老贝尼尼的杰作,圣三一教堂居高临下地俯视着台阶上的芸芸众生。</div><div>西班牙广场与山上圣三一教堂在西班牙阶梯完成之前是被陡峭的悬崖分开的。<br></div> 西班牙广场上的标志物,巴洛克大师贝尼尼设计的“破船喷泉”。 俯瞰西班牙广场。 意大利面。 佛罗伦萨 佛罗伦萨,徐志摩笔下的“翡冷翠”,欧洲文艺复兴的发祥地,可谓是不折不扣的文艺之都、艺术之都。这座古老文明的意大利名城,既是古典艺术的摇篮,也是现代文明的温床。<div>佛罗伦萨地处亚平宁半岛中部,城区四周丘陵环抱,阿尔诺河横贯市区,人口44.4万,曾为意大利首都。</div> <div>佛罗伦萨最为辉煌的时刻,是文艺复兴时期。</div><div>15-18世纪中期,长达三个世纪的佛罗伦萨历史可以说是与美第奇家族的兴衰紧紧联系在一起,其家族掌握了当地实际的政治和经济权力。美第奇家族酷爱艺术,在其保护和资助下,当时积聚在佛罗伦萨的名人众多,如:莱昂纳多·达·芬奇、但丁、伽利略、拉斐尔、米开朗基罗、多纳泰罗、乔托、提香、薄伽丘、彼特拉克、瓦萨里、马基亚维利(《君主论》的作者)等都是。被称作文艺复兴三杰的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在美第奇家族的魅力及支助下聚首于佛罗伦萨,成就了艺术史上的千古美谈。而正是众多卓越的艺术家们创造了大量闪耀着文艺复兴时代光芒的建筑、雕塑和绘画作品,佛罗伦萨才成了文艺复兴的重中之重,成为欧洲艺术文化和思想的中心。直到 1737年美第奇家族最后一个统治者去世,之后佛罗伦萨又陷于奥地利的统治。</div> 佛罗伦萨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发祥地,至今城区仍保持着古罗马时期的格局,城中保留着许多中世纪的艺术建筑,保留着许多文艺复兴时期珍贵的历史文物 。几个世纪过去,如今走进佛罗伦萨,满目触碰到的依然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盛世景象:石砌塔楼、婉约小巷、壁画教堂、精品雕塑、文艺广场、古韵老桥⋯⋯当你一一走过时,佛罗伦萨城就如一幅文艺复兴时的画卷,让你酣畅淋漓。<div>可惜跟团游只能匆匆而过,但仅仅是几个小时的游览依然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div> 佛罗伦萨古典的街区,老城似乎没有一条宽阔的大街,我们总是在小巷里转悠,这条小巷刚刚走完,一拐弯又是一条小巷的开始。 中心城区这些形成于中世纪的街道,大部分是窄窄的石板路,干净整洁,两旁的房子淡黄色的外墙,浅红色的小斜顶,洋溢着浓厚的人文气息。 佛罗伦萨市政广场<br>又名“领主广场“,是佛罗伦萨旧宫前的“L”形广场,得名于旧宫(领主宫)。是佛罗伦萨共和国起源与历史的焦点,仍享有该市政治中心的名声。这里是佛罗伦萨人以及众多游客的聚会地点。<br>广场始建于十三、十四世纪,因周围的精美建筑而被认为是意大利最美的广场之一。广场上有众多雕塑精品——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复制品)、海神喷泉、帕尔修斯和美杜莎等。它的身后矗立着建于14世纪具有齿牒状墙垛的旧宫。 <div>海神喷泉<br></div><div>这是巴托洛米奥·阿曼纳蒂受命于科西莫一世的大儿子弗朗切斯科一世·德·美第奇,为其婚礼庆典而制作的,由阿曼纳蒂和他的助手詹波隆那共同完成。<br>海神尼普顿的面孔很像科西莫一世,暗喻佛罗伦萨的海上统治权。雕像竖立在八角形喷泉中间高高的底座上,底座装饰着被铁链锁住的神话人物斯库拉和卡律布狄斯。广场上的海神塑像是19世纪的复制品,原作保存在国家博物馆。<br></div> 科西莫一世骑马像<br>这是第一任托斯卡纳大公科西莫一世 。这座雕像是由他儿子斐迪南一世·德·美第奇为纪念他而建。1587年,当时佛罗伦萨最重要的雕塑家詹波隆那制作了这座佛罗伦萨第一尊大型骑马雕像。 《赫拉克勒斯制服卡库斯》,作者是佛罗伦萨艺术家巴乔·班迪内利 。由美第奇家族出资制作,旧宫里也有很多表现古希腊神话里这位大力神赫拉克勒斯的雕塑与绘画,赫拉克勒斯脚下是被他制服的喷火妖怪卡库斯。 本韦努托•切利尼创作于约1545年-1554年的青铜雕像《帕尔修斯斩杀美杜莎》,表现的是古希腊神话里的美少年英雄帕尔修斯,在斩杀蛇发女妖美杜莎之后,将其头颅高高举起的瞬间。<br>此处为复制品,原作收藏在巴杰罗美术馆。<br> <div>韦奇奥宫,又称佛罗伦萨旧宫,是一栋方形建筑,共分三层。始建于十三世纪,由阿诺夫·坎比欧设计。94米高的钟塔,是佛罗伦萨的重要地标之一。几百年的大钟依旧准时。建于13世纪。它一直作为当地统治者生活和办公的地方,所以最初叫领主宫,它外面的广场也叫领主广场。16世纪时这里是美第奇家族的私宅。科西莫一世(科西莫·迪·乔凡尼·德·美第奇)夫妇买下碧提宫后将府邸迁往南岸,这里就被人们称为旧宫了。这个古老的宫殿现在作为市政厅仍在使用。</div> <div>五百人大厅<br>当佛罗伦萨作为意大利首府时,意大利的议会召集都在这个大厅。五百人大厅得名于参与共和国议会成员的人数,是由安东尼奥•达•桑加洛及其助手们在1494年建造。<br></div><div>这个从上至下被壁画完全覆盖的大厅长54米、宽23米,它所体现出来的奢华让每一个来访者都惊叹连连。 大厅于十五世纪末期由美第奇家族的科西莫一世下令修建,其豪华程度让它成为了文艺复兴晚期极尽华美的艺术风格的代表。直至今日,五百人大厅依然是城市重要庆典活动的举办地。<br></div> <div>随着科西莫一世的到来,,大厅被布置成一个听众会议室的样子,并在大厅的一段凸起平台,为大公的宝座建出讲台。高出的讲台上的壁龛里梅第奇家族成员塑像。这个家族一共出了3个教皇,一位托斯卡纳大公和2位法兰西皇后。<br></div><div>科西莫一世(Cosimo I 科西莫•美第奇),美第奇家族从银行业起家,逐渐获取政治地位,14到17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他们是佛罗伦萨实际上的统治者。科西莫•美第奇(1389-1464),不但扩大了父亲乔凡尼•德•美第奇的财富和政治影响,在文化艺术领域也享有更高的声望。根据有关记载,乔凡尼去世时,留下了179221块金币,而从1434年到1471年,美第奇家族为慈善事业、公共建筑和捐税所付出的不下663755块金币,仅科西莫一人负担的就有40多万。马基雅维里对他的慷慨、教养和谈吐称颂备至。科西莫所赞助的最有名的艺术家是多那太罗、吉贝尔蒂、弗拉•安吉利科和弗拉•菲利波•利比。他也是学者的朋友和保护人,他在家里接待著名学者费奇诺,任命他为佛罗伦萨柏拉图学会主席,将自己官邸附近的一栋住宅送给他,以便享受和他的交往之乐。他“认识到柏拉图哲学是古代思想界最美丽的花朵,以同样的信念感悟友人,并在人文主义集团内部促进了另一重更高的古典文化的复兴,这种特殊的荣誉是属于科西莫的。”他去世时备极哀荣,全城为他送葬,在城邦政府的指令下,他的石碑上刻着“国父”的字样。</div> <div>大厅正面的雕像是立奥十世教皇,由班迪内利创作。<br></div> <div>方格天花板被吊起,并由瓦萨里及其助手们以颂扬梅第奇家族的片段进行装饰。天花板上总共有39块画板组成了一系列科西莫一世事迹的壁画。大厅两边墙上的六幅壁画是瓦萨里画的,分别是佛罗伦萨战胜对手比萨和锡耶纳的大型壁画。</div><div>瓦萨里是米开朗基罗的得意门生。他是负责装修维奇奥宫的总设计师。<br></div> 中间这幅“科西莫一世成圣”是这一系列的点睛之作。<br>华盛顿的国会大厦里也有一幅“华盛顿成圣图”,与这幅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br> 瓦萨里-左边壁画3《佛罗伦萨军队攻击比萨》。 壁画下面有好多尊雕像。瓦萨里当年为大厅设计了《赫拉克勒斯十二件苦役事迹》组雕,总共12件雕塑(他只负责设计摆设,并非是他的作品)。讲的是:希腊神话英雄赫拉克勒斯因误杀妻儿,而被国王欧律斯透斯罚做十二件被誉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有杀死九头蛇、杀死凶猛的狮子等等。 <div>韦奇奥宫直到现在也是佛罗伦萨市的市政府所在地,所以大部分都没有开放。允许参观的地方,里面没有多少摆设,大多是空房间,每个房间的天顶壁画都有不同的主题。<br></div><div><br></div><div>利奥十世套房 -利奥十世房间<br></div>墙上和天花板上的装饰展现了利奥十世——乔凡尼·德梅第奇,梅第奇家族第一位教皇一生中的不同阶段。乔凡尼是“伟大的洛伦佐”的第四个儿子,于1513年被选为教皇。<div>这幅是利奥十世与红衣主教们在一起的场景。<br></div> <div>这幅是他当选罗马教皇之后,以新教皇利奥十世的身份重返佛罗伦萨,并在领主广场举行盛大庆典的场景。可以看出来背景就是领主广场和佣兵凉廊。<br></div> 这幅描绘了在利奥十世领导下围攻圣利奥要塞的战役。 元素套房-元素房间<br>上到二楼,左边的几个房间都是科西莫一世居住使用的地方。天顶壁画都是以罗马/希腊神话中的人物为主题的。<br>第一个房间是元素房间。里面的壁画分别以四大元素:水、火、土、气为主题的。<div>这一幅《水:海上维纳斯的诞生》,瓦萨里用海上维纳斯的诞生表现了水的主题。<br></div> <div>元素套房-朱诺房间</div><div>罗奇奥的天使怀抱海豚的雕像原作。<br></div> 埃莉诺的套房-埃莉诺的私人礼拜堂<div>整个礼拜堂的壁画与祭坛画都是布隆奇诺创作的。正面墙上挂着一幅木板油画《基督解下十字架》,场面类似米开朗基罗雕塑的《圣殇》。<br></div> <div>埃莉诺的套房-佩内洛普房间<br></div>《Madonna and Child with the Infant Saint John》,波提切利,1482年。<br> 但丁的死亡面具<div>这个石膏面具是在但丁死后不久套模浇注的。但丁被驱逐出佛罗伦萨之后被禁止回到这个他热爱的故乡,即使死后这个禁令也依然有效。这个面具后来就代表着他本人被送回了佛罗伦萨,回到了他梦萦魂牵的故乡。<br></div> 执政官套房 -执政官礼拜堂<div>祭坛画是Ridolfo Ghirlandaio的学生Mariano Graziadei的作品:圣家族 Holy Family。<br></div> 非常精美的天顶壁画——《圣三一 》。 接见大厅<br>接见室或者叫正义厅,顾名思义这里是旧宫的主人接见臣子的地方。<br><div>这里有着维奇奥宫里最古老的装饰。这个金碧辉煌的天花板是用纯金打造出来的。</div> 弗朗西斯科.萨尔维亚蒂于16世纪中期在墙上创作了大幅壁画《弗瑞厄斯·卡米勒斯》。卡米勒斯是公元前四世纪古罗马的将军,他曾经四次率军战胜敌人,五次当选罗马独裁官,被尊称为罗马的二次创建者。这幅壁画描绘了他在公元前396年率军攻破维爱城结束维爱战争后,凯旋罗马举行的庆祝活动,据说活动持续了四天,他坐在由四匹马拉着的战车上接受人们的欢呼。 百合花大厅<br>这里的百合花是指法国王室的专用标志鸢尾花,被允许用在美第奇家族的徽章中。你在佛罗伦萨可能会看到很多美第奇家族的徽章,六个红色的圆球,有些最上面的圆球就是鸢尾花做成的圆球。屋顶黄蓝相间的颜色也是王室标志的颜色。房间的墙壁也同样是蓝底金色的百合花。<br> <div>美第奇家族徽章是6颗小药丸儿,因为据说美第奇家族最早有记载的祖先是医生,“美第奇意大利语言里是医生的意思(但是据说这个说法被美第奇家族的后人给否定了),而最上面那个药丸是蓝色上面有鸢尾花,是因为美第奇家族与法国皇室有着深切的合作关系,所以将法国国花鸢尾花刻在了上面。</div> <div>地理地图厅</div><div>这里的陈列都是15-16世纪的样子。中间的地球仪,可能是16世纪世界上最大的地球仪了。地图厅挂满了彩色手绘地图,那是十六世纪人们所知的世界。当时意大利的航海技术已经很发达,可以制作出很精确的航海图与沿海地区的地图。所以欧洲国家与地中海周边的地图和现在的相差不太多。</div> 古老的水池。<div>佛罗伦萨到处可见狮子的雕塑。狮子是威严的象征。它是佛罗伦萨的守护使,守护着佛罗伦萨的和平与人们的自由。<br></div> <div>在旧宫三层的回廊看佛罗伦萨的美景。<br></div><div>14世纪的繁荣盛世让佛罗伦萨掀起了一股建筑热潮,这是古罗马时期以来意大利未曾出现过的盛况。从中世纪以来佛罗伦萨的城市格局基本上没有过大的变化,现在依然是橘红色的屋顶,灰色或白色的墙面和狭窄的街道。<br></div>放眼远眺,沐浴在托斯卡纳灿烂阳光之下的佛罗伦萨,自然地散发着一种优雅的气息。 最高的几处建筑是佛罗伦萨的标志建筑,它们分别是旧宫(瘦瘦的尖塔,老皇宫)、乔托钟楼(瘦瘦的白色四方形塔楼)和圣母百花大教堂(大穹顶教堂)。 圣母百花大教堂<br>圣母百花大教堂是世界五大教堂之一,是天主教佛罗伦萨总教区的主教堂,也是市内最高的建筑,更是整个文艺复兴初期的代表性建筑。红、绿、白外观装饰精美。建筑群由主教堂、钟楼和洗礼堂构成,曾被评为世界最美教堂。 炫目壮观的圣母百花大教堂以粉红色、绿色和奶油白三色的大理石砌成,蕴含着女性优雅高贵的气质,故被称为“花的圣母寺”。 教堂高达85米的乔托钟塔,方正的整栋建筑布满了丰富的雕刻和多种色彩的大理石镶嵌,尽显华贵。 导游介绍佛罗伦萨的皮具很有名,于是买了一个皮包(THE BRIDGE),工人在包上印上了我的名字。 自从11世纪以来,佛罗伦萨的市徽就是鸢尾花图案。 比萨斜塔 <div>比萨斜塔,位于意大利托斯卡纳省比萨城北面的奇迹广场比萨大教堂的后面。奇迹广场的大片草坪上有一组宗教建筑,它们是比萨大教堂、洗礼堂、钟楼(即比萨斜塔)和墓园。</div><div>比萨历史上是个海滨城市,随着陆地的扩展,距海越来越远了,但这并不能使人遗忘比萨曾作为海上共和国威镇八方的历史。曾经的繁荣也带给这里的教会巨大的财富,为彰显威仪,便修建了大教堂、洗礼堂和钟塔等宗教建筑。现在的比萨斜塔就是其中的钟塔,在发生严重的倾斜之前,它大胆的圆形建筑设计已经向世人展现了它的独创性,也形成了独特的比萨风格。<br></div> 比萨斜塔是意大利比萨城大教堂的独立式钟楼,为罗马式建筑风格。比萨斜塔下层是实墙,用壁柱做装饰,中间六层外面用连续券做装饰,最上一层内收结束。<div>比萨斜塔由著名建筑师那诺·皮萨诺主持修建。建造于1173年8月,于1350年竣工。开始时,塔高设计为100米左右,设计为垂直建造,但是在工程开始后5年时间,到1178年,便发现由于地基不均匀和土层松软,塔身从三层开始向东南方向倾斜。工程历经约200年,中间曾间断了两次很长的时间,到1372年才完工。</div> 灿烂的阳光、蔚蓝的天空、碧绿的草坪、洁白的教堂,倾斜的钟塔,这就是无数次在画册和电视上看到过的世界奇迹!身临其境,依然惊叹它斜而不倒的雄姿! <div>比萨斜塔在工程开始后不久便由于地基不均匀和土层松软而倾斜,1372年完工,塔身倾斜向东南。由于它的倾斜成为了他独一无二的特色,也使它成为意大利的标志。<br></div>比萨斜塔之所以会倾斜,是由于它地基下面土层的特殊性造成的。最新的挖掘表明,钟楼建造在了古代的海岸边缘,因此土质在建造时便已经沙化和下沉。<br>研究发现,建造塔身的每一块石砖都是一块石雕佳品,石砖与石砖间的粘合极为巧妙,才有效地防止了塔身倾斜引起的断裂,成为钟塔斜而不倒的主因。 托斯卡纳艳阳下。 威尼斯 威尼斯是意大利东北部著名的旅游与工业城市,也是威尼托地区(威内托大区)的首府。威尼斯曾经是威尼斯共和国的中心,被称作“亚得里亚海明珠”,十字军进行十字军东征时也曾在这里集结,堪称世界最浪漫的城市之一。 威尼斯市区涵盖意大利东北部亚得里亚海沿岸的威尼斯潟湖的118个人工岛屿和邻近一个人工半岛,更有117条水道纵横交叉。这个咸水潟湖分布在波河与皮亚韦河之间的海岸线。<br>威尼斯其建筑、绘画、雕塑、歌剧等在世界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威尼斯有“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兴”的美誉,享有“水城”“水上都市”“百岛城”等美称。 乘游船前往主岛。 广场临海入口处,有两根高高的石柱,这两根威尼斯著名的白色石柱,一根柱子上雕刻的是威尼斯的守护神圣狄奥多,另一根柱子上挺立着一只展翅欲飞的青铜狮,它就是威尼斯的城徽飞狮。两柱之间称为“威尼斯之门”。<br> 纵横交错的水道<br>威尼斯全市河道、运河共计177条。靠401座各式桥梁把它们连接起来。威尼斯水道是城市的马路,市内没有汽车和自行车,也没有交通指挥灯,船是市内唯一的交通工具,除了小船以外,所有交通工具都是明令禁止的。 独具特色的威尼斯尖舟有一个独具特色的名字——“贡多拉”。贡多拉这种轻盈纤细、造型别致的小舟一直是居住在泻湖上的威尼斯人代步的工具。据1094年文献记录,其名来自7世纪时的第一任总督。贡多拉有十分悠久的历史,11世纪是贡多拉最盛行的时期,当时的数量超过了一万只,但如今的威尼斯仅剩下了几百只贡多拉,虽然数目仅是18世纪的二十分之一,但让人高兴的是,像圣特洛瓦索这样的小船厂仍旧在制造并修理这种小船,使这种古老的威尼斯传统得以流传。贡多拉的外观设计原本是各式各样的,16世纪时的贡多拉外表异常艳丽,贵族们经常乘坐装饰着缎子和丝绸、雕刻精美的贡多拉炫耀自己的财富。为了遏制这种奢靡的风气,威尼斯元老院颁布禁令:不准在尖舟上施以任何炫耀门第的装饰,已经安装的必须拆除,所有的贡多拉都漆成了黑色。唯一留下来供装饰用的只有船头的嵌板。这一传统一直被保持了下来,如今的贡多拉也是统一的黑色,只有在特殊场合才会被装饰成花船。 各式各样的桥。 叹息桥。<div>叹息桥是犯人经过总督府通往后面监狱的必经之桥,因为犯人经过此桥时常忏悔而叹息而得名。叹息桥属早期巴洛克式风格,桥呈房屋状,上部穹隆覆盖,封闭得很严实,只有向运河一侧有两个小窗。当犯人通过叹息桥到达监狱时,他的亲人会乘坐贡多拉从桥下经过,以示告别。<br></div><div>叹息桥的左端是公爵宫,也是当年威尼斯共和国法院和总督府的所在地,右端粗粗的铁栏杆封闭着一个不见天日的地狱。<br></div> 里亚托桥<br>在威尼斯有400多座桥,通往市中心的里亚托桥最为有名,又名商业桥,它全部用白色大理石筑成,是威尼斯的象征。大桥长48米,宽22米,离水面7米高,桥两头用12000根插入水中的木桩支撑,桥上中部建有厅阁,横跨在大运河上。里亚托桥建于1180年,原先是一座木桥,后改为吊桥。在1444年的一次庆典中,因不堪重负,大桥折断。1580-1592年,改建为现在的石桥。 很久很久以前,威尼斯的先祖们已经懂得就地而取材,他们先将木柱插入水下的泥土之中,铺上一层又大又厚的伊斯特拉石,这种取于伊斯特拉的石材防水性能极好,然后在伊斯特拉石上砌上砖,建起了一座又一座美丽的房子。 游走在这座没有车辆的城市,不必担心尾气的污染、发动机的喧杂,更不会因为交通拥堵而坏了好心情,唯一要担心的是在迷宫般的小巷子里行走,小心迷路。<br>穿行在狭窄的巷子里发现,这里的房子互相近贴,巷子最窄的地方甚至无法两人并行。那些雕刻精美的华丽别墅与简单民宅鳞次栉比,如此密集的民居状况,巷子里却充满了安逸的氛围。 当地最有特色的纪念品:面具。<br>威尼斯的面具文化在欧洲文明中独具一格,18世纪以前,威尼斯居民生活完全离不开面具,尤其是王公贵族们,他们戴上夸张的面具,穿着华丽的复古装束,聚在河边或者乘船夜游。面具掩盖了大家的庐山真面,所以人们可以毫无顾忌,肆意狂欢。后来演变成为最具有异国情调,多姿多彩的狂欢节,又叫威尼斯面具节。如今,一年一度的威尼斯狂欢节,已经成为威尼斯人引以为傲的的活动。 制作玻璃器皿。 圣马可广场<br>圣马可广场东西长170多米,东边宽80米,西边宽55米,总面积约1万平方米左右,呈梯形。广场南、北、西三面被宏伟壮丽的宫殿建筑环绕。东面耸立着高98.6米的圣马可钟楼和融东西方建筑艺术为一体的圣马可教堂。西面是总督宫和圣马可图书馆。严整、华丽的总督宫,用粉红色和 白色的大理石砌成。总督宫是威尼斯国家元首的府第,也是大议会和政府的所在地。 圣马可广场是由公爵府、圣马可大教堂、圣马可图书馆等建筑,与大运河所围成的长方形广场,汇聚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精华建筑。<div>广场造型的优美和谐,石雕的生动逼真,可以说是古罗马建筑中少有的杰作,无愧“世界最美客厅”之称谓。<br></div><div>涨潮时水淹广场,已经成了威尼斯一景。与100年前相比,威尼斯的水平面上升了23厘米,圣马可广场每年至少要被洪水淹上100次。如今的威尼斯正在越来越频繁地遭受洪水的侵害。科学家们预测到2100年,威尼斯或许将完全被水淹没。<br></div> 圣马可大教堂<br>位于圣马可广场的圣马可大教堂是公元829年威尼斯商人们为了将圣马可运回威尼斯所建造的,教堂采用拜占庭式建筑风格,结合了东西方建筑精华,内部装饰了很多拜占庭风格的马赛克装饰画,教堂的祭坛下面就是圣马可的墓。 圣马可钟楼<div>位于圣马可广场,圣马可教堂的前方,为威尼斯的地标之一。 圣马可钟楼高98.6米,构造简单,下半部是由砖块构成的巨大柱状建筑,每边长12米,高50米;上方则为拱形钟楼,共放置了5座钟,拱形钟楼的上方是方形建筑,外墙分别由狮子与威尼斯的女性象征所装饰。</div> 维罗纳 维罗纳(Verona)是位于意大利北部的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维罗纳临阿迪杰河,北靠阿尔卑斯山,西临经济重镇米兰,东接水城威尼斯(114Km),南通首都罗马,自古就是一个兵家必争的军事要塞,同时也是意大利和欧洲铁路、公路相连通的主要枢纽,因此有意大利的门户之称。<div>维罗纳建于公元前1世纪,是一座融远古文化和现代文明为一体的古城,拥有悠久的历史,旖旎的风光和美丽的传说。维罗纳是意大利最古老、最美丽和最荣耀的城市之一,拉丁语的意思为“极高雅的城市”。维罗纳也被称作是爱之城,莎士比亚笔下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故事就发生在这里。<br></div> <div>阿莱纳圆形竞技场</div><div>建于公元1世纪,其规模仅次于罗马的科洛塞奥斗技场和卡普亚的圆形剧场,现在是一个露天歌剧院。虽比不上罗马斗兽场的雄伟,但它的线条更加柔和。</div> 剧场应为三层拱门,比现在所见的更高更大,最外一圈的拱门拱廊已几近全毁,只残留着几米长的残垣断壁。 维罗纳是个老城,城墙是老城的标志,历史感的体现。 <div>朱丽叶故居<br></div>走进去两面墙壁涂满全世界游客的涂鸦,倒是成为一景了。 里头小小的庭院里有朱丽叶的雕像。 <div>抬头就是莎翁笔下她和罗密欧幽会的阳台--朱丽叶阳台--似乎全世界的游客都要来看这个大阳台,维罗纳的象征与骄傲。<br></div> 同心锁。 百草广场在历史上是维罗纳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中心,如今也是老城的中心,汇集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遗迹。<br>长方形的香草广场上摆满了用遮阳伞遮挡的摊位,售卖各种旅游纪念品、水果、食品等。 观光小火车。 <div>广场上最古老的建筑是维罗纳圣母喷泉。</div> 百草广场上最醒目的建筑是高耸的朗贝尔蒂钟楼。这座钟楼经过了几个世纪的增高、摧毁和重建,从塔身不同的建造材料就可以看出来它没少经历折腾。 登到塔顶,居高临下地俯瞰老城,橘红色的屋顶连成一片,除了高耸的教堂钟塔,再也没有更突出的建筑。 意大利每一座文化兴盛的城市都有一条母亲河贯穿其中,比如罗马的台伯河、佛罗伦萨的阿诺河,维罗纳的母亲河是阿迪杰河。阿迪杰河是意大利第二大河,起源于阿尔卑斯山脉,全长410公里,是一条波澜壮阔的大河,碧绿色的河水十分清澈。 漫步在古老的小城<div>每一块砖、每一条下水道都有千年的历史。</div> 古城街道干净整洁,建筑风格简洁而典雅。可能是受威尼斯风格的影响,墙面被粉刷成红黄粉等明媚的颜色,配上深绿的百叶窗和精心修剪的绿植花卉,格外有小家碧玉的感觉。 米兰 <div>米兰,是意大利第二大城,始建于公元前4世纪。公元395年,是西罗马帝国的首都。1158年和1162年,在同神圣罗马帝国的两次战争中,城市几乎全毁。1796年,被拿破仑占领,次年建为米兰共和国的都城。1861年并入意大利王国。<br>1386年,在大主教安东尼奥·达萨鲁佐的提议,开建米兰大教堂,1500年完成拱顶,1774年中央塔上的镀金圣母玛丽亚雕像就位,1960年最后一扇铜门就位正式完工。历经五个多世纪,因此,大教堂的建筑风格包含了哥特式、新古典式、巴洛克式。拿破仑曾于1805年在米兰大教堂举行加冕仪式。</div> <div>有着崇高地位的米兰大教堂不但是这座城市的地标,其规模也居世界第二。这里有一串令人惊叹的数字:教堂拥有135个大小尖塔,每个塔上都有一座雕像,是世界上雕像最多的哥特式教堂;共有大理石雕像6000多座,3159座位于建筑外部,其中2245尊是外侧雕刻;顶端的圣母玛利亚雕像高4.2米,由镀金打造,等等。</div>这个雄伟壮观的歌特式建筑融入了古希腊、罗马及多种民族的建筑风格。或许马克吐温对其赞誉更为贴切:一首用大理石写成的诗歌! 米兰大教堂,经历了5个世纪的巅峰之作,教堂的平面是十字架形,长157 米,宽66米,外表米黄色,远看是白色。大教堂的上半部是高高耸立的135座哥特式尖塔,最高的尖塔高达109米,塔顶是4.2米高的圣母玛利亚镀金像。英国小说家劳伦斯称之为刺猬屋顶。 教堂前的广场上又很多鸽子。 厄玛努埃尔拱廊<br>广场的北面是赫赫有名的、以意大利国父名字命名的商场:厄玛努埃尔拱廊。 这座始建于1865年的十字钢架彩色长廊,是欧洲最漂亮的商场之一,各大奢侈品牌汇集。走进华丽如宫阙的拱廊,确实让人叹为观止! 街头。 圣西罗球场,坐落于意大利米兰的圣西罗区,距米兰市中心6公里,所有权属米兰市政府,是欧洲足联五星级足球场,是意甲球队AC米兰和国际米兰的共用主场。<br>球场建成于1926年9月19日。1980年3月3日,为纪念20世纪三四十年代先后效力于米兰双雄的意大利著名球员朱塞佩·梅阿查,米兰市政府将该球场正式命名为朱塞佩·梅阿查球场。<br>该球场在1990年意大利世界杯期间承办了六场比赛,并承办过1965、1970、2001、2016年欧冠决赛。 AC米兰的球衣来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