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录提要(童年篇)

广武山人

<p class="ql-block">  1、《回忆录提要》简介</p><p class="ql-block"> 《回忆录提要》就是漫漫人生道路上的简要故事。</p><p class="ql-block"> 人生之路就是人生经历,有些人的社会经历一帆风顺、前程似锦、生活美满快乐。 </p><p class="ql-block"> 多数人都是辛勤劳苦、竭力拼争,为满足生活的需要而忙碌奔波。 </p><p class="ql-block"> 写回忆录就是总结人生之路,每个人生转折点上,就是一个新的加油站,加油开车,势不可挡。 </p><p class="ql-block"> 2、 怎样写好回忆录?</p><p class="ql-block"> 一幅对联:</p><p class="ql-block"> 文章三段式:凤头猪肚豹子尾</p><p class="ql-block"> 人生三部曲:农民教师公务员</p><p class="ql-block"> 上联:三个动物</p><p class="ql-block"> 写文章讲究凤头猪肚豹尾。意思是说,文章开头要像几凤凰的头那样美丽动人,能吸引住读者。</p><p class="ql-block"> 文章中间内容要像猪肚一样沉甸甸的,充实丰满,丰富多彩。</p><p class="ql-block"> 文章的结尾要像豹子的尾巴那样有力、果断,给读者留有余味。</p><p class="ql-block"> 下联:三个转折点</p><p class="ql-block"> 我的人生经历三个转折点,是从农民、教师到国家干部一路走来的,伴随着推小车、骑自行车、坐小轿车的成长过程。</p><p class="ql-block"> 有点像电影《从奴隶到将军》:不拼不搏,人生白活;不苦不累,人生没味。</p> <p class="ql-block"> 第一章 童年篇</p><p class="ql-block"> 童年是充满阳光的,让我们享受了世间最好的关爱;童年是五颜六色的,它使我们的回忆绚丽多彩;童年是丰富有趣的,它给了我无穷的快乐和乡情。</p><p class="ql-block"> 第一节 可爱的家乡</p><p class="ql-block"> 我的家乡叫塚宋,南约10里是县城,村南1里临水库,河王大坝南北通。</p><p class="ql-block"> 交通要道真热闹,车来人往闹哄哄。繁荣景象有商店,饭店顾客数不清。星罗棋布数厂矿,乡村振兴立大功。氨水厂、机械厂、砖窑厂、石料厂等等等,热闹非凡奔前程。</p><p class="ql-block"> 河王水库北一里,有个村庄叫塚宋。小时候,我对家乡的印象是: 沟壑纵横像条龙,村中大道东西通。西边一直到洛阳,向东直达开封城。村南有个大墓冢,美丽传说真好听。</p><p class="ql-block"> 第二节 一个美丽的传说</p><p class="ql-block"> 传说这个大墓塚,安葬着赵匡胤的正宫娘娘。</p><p class="ql-block"> 唐朝末年的一天,赵匡胤带兵打仗,来到河王水库南岸的方靳寨(当时是一个村寨,现在水库边上还残留着一段城墙)村安营扎寨,夜宿在该村的一大户人家。赵匡胤是个风流人物,他住到这家后,看到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顿生爱慕之心,好言好语向其求爱,并许愿做了皇帝之后,一定封其为正宫娘娘。该姑娘见赵匡胤言辞诚恳就含羞应允,然后并与她有染。</p><p class="ql-block"> 过了几个月,赵匡胤在开封登基做了皇帝。一天早朝,有一位大臣向宋太祖赵匡胤奏本说:“我夜观天象,发现西方有股龙气很旺,好像有真龙天子将要出世啦!”宋太祖听后大吃一惊,心想:吾乃真龙天子,哪来的一股龙气!并命该大臣立即接旨查办。下朝后,这个大臣私下提醒宋太祖说:“皇上,你想想,几个月前,咱们驻兵荥阳索河南岸一大户人家的情况……?”宋太祖仔细想了一会儿,然后说:“有这么一回事,可是朕整天领兵打仗、忙于朝事,早把这事遗忘了,现在想起来了。”他就拍手大笑说:“对,对,对!”于是命令这个大臣前去查访情况。</p><p class="ql-block"> 这个钦差大臣来到方靳寨村,找到保正(即村长)了解情况后,对保正说:“宋太祖相中你村几个月前夜宿那家的姑娘啦,要接她到皇宫里当娘娘啦。你通知她家里人要她准备一下,过几天择个良辰吉日,我们就来接她进宫啦。”保正听了之后,喜出望外,非常高兴,马上通知姑娘的父翁说:“皇宫来人了,叫您姑娘进宫当娘娘呢!”该姑娘的父翁闻听此消息,心里美滋滋的,回家对老婆说:“咱们马上要大福大贵了。”老婆说:“你这是半夜说梦话,哪来的大福大贵啊!”这两个老人唠叨一阵,老婆听明白,就去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女儿。女儿一听就哭了起来。姑娘的母亲一看,也糊涂了。原来姑娘已有身孕几个月了。母亲问她咋回事?女儿只是哭,就是不好意思说,姑娘怕丑闻传出去坏了自己的名声。姑娘的父翁无奈,只好去找保正商量对策,并说自己家教不严,门风败坏,女儿已有身孕了,咋办?”保正说:“皇帝要的是黄花姑娘,现在突然冒出个孕妇,这咋给皇帝交待呢?若要是让皇帝知道啦,这犯的可是欺君之罪,是要杀头的!”保正和姑娘的父翁最后商量了一个应对的计策。保正对姑娘的父翁说:“就叫你女儿用三尺白绫上吊自杀,皇宫来人时,你就说你女儿突然得了怪病,半夜暴病而死。这样就能躲过这一劫啦!”</p><p class="ql-block"> 话说良辰吉日到的那一天,京城皇宫来人了,抬着八台大轿,吹吹打打的来接姑娘进宫。保正闻迅后急忙去迎接,将皇宫来人领到姑娘家里。钦差大臣突闻姑娘半夜暴病身亡,大吃一惊,不太相信,就去查验尸体。发现姑娘已有身孕几个月了,并看到姑娘的脖子上还有勒痕,断定是上吊自杀的。这时,钦差大臣惋惜地说:“皇上要的就是这孕妇呀!”</p><p class="ql-block"> 再说钦差大臣回到京城开封,就将姑娘上吊自杀的事情如实禀告了宋太祖。宋太祖听后大怒,当即就下旨:要家灭九祖,地挖三尺,厚葬死去的姑娘。随后,宋太祖再次下旨封死去的姑娘为正宫娘娘,并命地师爷选择风水宝地择吉日安葬。地师爷通过察看方圆的地形,就把这姑娘安葬在方靳寨村北侧的高岗地,即所谓的龙脊南侧,堆起一个大墓塚。该大墓塚东、北、西三面皆为高岗,南面是开阔的地带并临索河,实属上乘的风水宝地。</p><p class="ql-block"> 明代末期宋氏先祖宋左齐,宋左彬兄弟二人为避战乱在大墓塚的北侧定居。由于宋姓人丁兴旺,逐渐形成村落了,因村南有一个大墓塚,取村名为“塚宋村”。</p> <p class="ql-block">  第三节、根达菜的情怀</p><p class="ql-block"> 我不聪明,没有天赋,我的青春可以说与“勤奋”二字密不可分。</p><p class="ql-block"> 1963年,我靠勤奋考上了“荥阳三中”(老三届)。那时小升初是很难考的,像现在考大学一样。</p><p class="ql-block"> 那时学生的生活很苦,可是遇到了一个贵人——孟庆太老师,他是学校的保护神,是我们学生的大恩人。</p><p class="ql-block"> 他关心学生生活,工作敢于创新,让我们学生能吃上几乎是免费的根达菜。</p><p class="ql-block"> 先说个“根达菜”和“马铃薯”的笑话。 </p><p class="ql-block"> 我们一群学生拿着饭碗去开饭,活蹦乱跳走到路上也不安生,走在前头的学生对后边的学生喊道:“根达菜——”,意思是跟着“大”吃菜,(大就是大伯,方言)。 </p><p class="ql-block"> 后边的学生也不示弱,回应他“马铃薯——”,意思是马领着叔去吃菜(谐言)。</p><p class="ql-block"> 引来一阵欢笑声。</p><p class="ql-block"> 1963年,我考上了“荥阳三中”即后来的广武高中。学生的宿舍是老县衙办案大厅里,地上铺着几排2砖高的木板,150多名学生都睡在木板上,墙上挂着学生的馍兜。</p><p class="ql-block"> 那时学生伙食费是1.5元/月,为节省伙食费,有不少学生不搭伙,背馍上学。 </p><p class="ql-block"> 我们不搭伙的几个学生,都是从家里背馍,只吃干粮不吃蔬菜,不喝稀饭,去学校的开水房里舀一碗开水喝。我带的咸菜是母亲腌的萝卜干、芥菜丝,用瓶儿装着。 </p><p class="ql-block"> 馍是每周三晚上下自习课,偷偷地连夜小跑20里,回家带一次馍。第二天起早又小跑到校,跟上早操。因为馍过三天就长毛了,不能吃了。 </p><p class="ql-block"> 当时学校里流传着一个顺口溜:</p><p class="ql-block"> 一到星期三,</p><p class="ql-block"> 学生往家窜。</p><p class="ql-block"> 过了星期五 ,</p><p class="ql-block"> 再受半天苦。</p><p class="ql-block"> 我父母不忍心孩子受苦,再难也要我搭伙,第二年开始搭伙。</p><p class="ql-block"> 早饭和晚饭吃的是根达菜调粉条。学校西一片槐树林,是学校的饭场,同学们在饭场上,是6个学生围成一个圈吃一盆菜,感觉非常好吃。 </p><p class="ql-block"> 当时管伙的是孟庆太老师,我们学生称他孟主任,是我们学生的贵人。孟老师管学生伙食,吃菜几乎不掏钱。 </p><p class="ql-block"> 为啥几乎不掏钱呢? </p><p class="ql-block"> 因为根达菜、萝卜、白菜等,都是管伙食的孟庆太老师(广武街人),从他生产队的菜园里拉来免费供应学校。</p><p class="ql-block"> 原来是孟庆太老师胸怀宽广,工作有方,善于变通,大胆创新。他看到学生困难,吃不起蔬菜,天天吃从家里带来的咸萝卜干、芥菜丝……他心疼,他难受。 </p><p class="ql-block"> 于是,孟老师想了一个办法,让他生产队菜园地扩大多种些菜,免费供应学校。等到学校放秋暑假时,每班抽5名学生到他的生产队里帮助收摘棉花,掰玉米穗……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吃上免费蔬菜了。</p><p class="ql-block"> 这在当时,可以说是一件奇事。</p><p class="ql-block"> 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关爱学生的奉献精神! </p><p class="ql-block"> 孟老师的最高境界是管伙食的高招“改善伙食”的创新精神!每到月底,一盘伙食账,赔了!怎么刅? </p><p class="ql-block"> “改膳”!!! </p><p class="ql-block"> “改膳”就是改膳伙食,炸丸子、蒸包子、炸油条…… </p><p class="ql-block"> 我们从孟老师身上,学到了他关心学生生活,改进工作方法,理清工作思路,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这是文章的高度! </p><p class="ql-block"> 故事的尾声。 </p><p class="ql-block"> 1970年,我们老三届学生快要毕业,将离开母校,各奔前程,却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敬爱的孟老师得重病住院了。因工作劳累,一天晚上,他在办公室累得吐血,老师发现了,就送到医院治疗了。没想到这是孟老师最后一次住院。 </p><p class="ql-block"> 我们学生和老师去医院看望他,敬爱的孟老师临终前,说了两句话:我知道病是看不好了,不要再用药了,给国家节省点医疗费吧!我唯一放心不下的一件事,就是我死后,学生怕是吃不上我生产队的根达菜了。孟老师到死都惦记着我们学生,孟老师的两句话让人泪目! </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根达菜的情怀! </p> <p class="ql-block">  第四节、16岁学推小车</p><p class="ql-block"> 1966年,我刚满16岁,初中毕业回家务农,主要是推小车在生产队里干农活挣工分。</p><p class="ql-block"> 农村有句俗话:”推小车,不用学,只要屁股调得活。”</p><p class="ql-block"> 这种独轮小车推的时候,要一边用力往前推,还要一边用力保持平衡,加上车襻(皮带)两头拴在小车两个手把上,这样小车就不容易倒,就能一直推下去,就能推粪,推土,推石头,推玉子杆等,就能挣工分。</p><p class="ql-block"> 第二年,17岁就自报奋勇,推小车修河王水库……</p><p class="ql-block"> 工地上流传着一个顺口溜:</p><p class="ql-block"> 推小车 不用襻,</p><p class="ql-block"> 驾着小车飞快转,</p><p class="ql-block"> 给个县长也不干!</p> <p class="ql-block">  第二章 合同工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第一节、拉棉花</p><p class="ql-block"> 17岁推小车修水库,18岁到广武公社白砦棉花加工厂干合同工。 </p><p class="ql-block"> 干合同工本身没有多大意义,就是一种工作,一段经历。干合同工能转长期合同工,将来有转正的希望,这样就能解决农转非问题,成为一名正式的工人。 </p><p class="ql-block"> 一走进棉花加工厂,放眼一看,真是白的世界,花的海洋。如果说人生是乱云飞渡的天空,那么这段阅历则是艳阳天上一块云。 </p><p class="ql-block"> 我的工作是拉棉花,是用架子车拉,是从棉花仓库里往轧花车间拉,和生产队拉粪差不多,只换了一个“粪”字。 </p><p class="ql-block"> 这个拉棉花工种是下力活,自已年轻,有的是力气,也能磨练人。</p><p class="ql-block"> 合同工的生活待遇是两个“35”:每月工资35元,每月粮食35斤(细粮80%,粗粮20%)。这和农民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p><p class="ql-block"> 第二节 为实现梦想拼搏 </p><p class="ql-block"> 没有梦想,哪有远方。实现合同工转正,这就是美好的梦想。 </p><p class="ql-block"> 为实现美好的梦想,积极肯干,任劳任怨。刚开始,给人的印像是忠厚老实,积极肯干的朝气青年。时间久了,渐渐地认为你是个思想单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幼稚可笑的不成熟年轻人。 </p><p class="ql-block"> 用正向思维思考这个问题,正常人想的是目的,只要积极肯干,目的就会实现。 </p><p class="ql-block"> 我是一个学生,刚走出校门,步入社会,思想单纯,非常幼稚,是个白痴,想着为实现梦想而积极工作,简直是痴人说梦话。 </p><p class="ql-block"> 上班第一周,我积极工作,拉棉花是快装小跑,浑身是汗,口罩也湿透了,干脆摘下,工作效率高,轧花车间堆的棉花像座山。 </p><p class="ql-block"> 这些情况,工厂领导看见了,不断夸赞! </p><p class="ql-block"> 后来才明白,你干的再好,能力再强,这与实现心中梦想是半毛钱关系也没有,甚至是犯错误。 </p><p class="ql-block"> 这个错误就是,只知道积极肯干,不知道转变观念。只知道低头拉车,不知道抬头看路。</p><p class="ql-block"> 反向思维就是要知道一个道理:要想实现梦想,一定要有理性和智慧做支配,才能在拼搏中向成功迈进。</p><p class="ql-block"> 上班第二周,继续拉棉花。 </p><p class="ql-block"> 一次,我趁轧花车间存的棉花多,抽空在棉花仓库里偷偷练打算盘,突然听到背后有人说,你还会打算盘! </p><p class="ql-block"> 我慌忙扭头一看,原来是厂长查岗站在我的背后…… </p><p class="ql-block"> 厂长走后,我在暗暗叫苦,像裤子里进蚂蚁——坐立不安,心想大事不好,等着挨批吧! </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领导通知我去厂办公室。我怀里像揣着25只老鼠——百爪搔心难受,忐忑不安地来到办公室。</p><p class="ql-block"> 原来是让我当司磅员,跟一个女同志学习司磅员的工作事项。她叫赵薛妞,长得很漂亮,肚子很大,快要生小孩了,要我接她的班。</p> <p class="ql-block">第三节 提拔当司磅员</p><p class="ql-block"> 厂长发现我会打算盘,就提拔我当司磅员。说句实话,司磅员开的票据,就是一个取钱票 ,就可以去银行取钱。 </p><p class="ql-block"> 一个里期天(农民没有星期天),大家都回家休息,我没有回家,在厂里转悠。一个人拿着蓝球在蓝球场上打球。 </p><p class="ql-block"> 突然,厂里来了一辆卖棉花的马车,值班的司磅员不在,厂长叫我去过磅,我立马停止打蓝球去过磅。 </p><p class="ql-block"> 我正在忙着,一会儿又来了两辆卖花的马车。我看着他们着急的样子,灵机一动,就去推来两个磅秤,把三个磅秤摆成一个圆圈,我站在圆圈中间,把三个票据放在三个磅秤上,手拿一个算盘分别给他们的棉花过秤。 </p><p class="ql-block"> 厂长看见了这个场景,对站在一旁的人说:“看!小宋过磅像一朵花,有三个花瓣,小宋是花芯。哈哈哈哈!” </p><p class="ql-block"> 我这时想到清代袁枚的《苔》诗:</p><p class="ql-block"> 白日不到处,</p><p class="ql-block"> 青春恰自来。</p><p class="ql-block"> 苔花如米小,</p><p class="ql-block"> 也学牡丹开。 </p><p class="ql-block"> 诗意是,春天的阳光照不到的背阴处,苔藓仍旧长出绿意来。苔花虽如米粒般微小,依然像那高贵的牡丹一样绽放! </p><p class="ql-block"> 此时此景,我犹如苔花。 </p><p class="ql-block"> 现实是残酷的,工作越积极,没有智慧和理性做支配,梦想是不会实现的,甚至是犯错误。 </p> <p class="ql-block">第四节 再见了! 合同工</p><p class="ql-block"> 棉花加工厂有三种工人:正式工,合同工和打小工的。当时流传着一个顺口溜,正式工算(工资),合同工转(转悠),打小工的干(一天一块半,不干没钱)。</p><p class="ql-block"> 我干了一段时间,厂领导看我工作能力强,也有责任心,就提拔我兼管全厂打小工的工作,负责从外边找打小工的,给厂里打小工的分派杂活……</p><p class="ql-block"> 不少员工私下对我说,你干得这么好,肯定会留厂,实现美好的梦想。</p><p class="ql-block"> 正当合同工干得红红火火,抺口红吹笛子——有声有色,合同工期满了。领导在研究留厂人员时,大都是关系网里的人,宋长生一心干工作,没有关系网,只好卷铺盖走人。</p><p class="ql-block"> 再见了,合同工!永别了,白砦棉花加工厂!</p><p class="ql-block"> 现在回想起来,还真得感谢这一段工作经历。当年,如果我就算留厂,也只是一个合同工,也不会当厂长,也不会考上师范学校,也不会进县委工作,也不会到市卫生局工作,更不会有丰富多彩的退休生活。 </p><p class="ql-block"> 俗话说,造化弄人。怎么也没想到,当年倒霉的合同工,后来成为县委干部,成为大学客座教授。</p><p class="ql-block"> 这说明一个道理:改变不了处境,就改变自己。当一个人走投无路的时候,才有可能打破一切的常规。要改变现状,就得改变自己,要改变自己,就要不断学习(读书),提高自己,改变自己的命运。</p><p class="ql-block"> 说实在话,若不是合同工的挫折,也不会有后来的人生之路。这其实和现在那句,要感谢每一个伤害过你的人,是一个道理。</p> <p class="ql-block">第三章 民办教师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1、美丽的塚宋小学</p><p class="ql-block"> 我在农村打拼,经历了17岁推小车修水库、18岁干合同工、19岁上高中、20岁回家在本村当民办教师。 </p><p class="ql-block"> 期间,推荐上大学、合同工转正、民师转正等,都是运气不佳:刘备他爹——老背(备),都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p><p class="ql-block"> 从而铸就了忍辱负重的性格,酷爱读书的秉性,迎着热嘲冷讽,为了梦想人生,坚定信念,努力拼搏,越战越勇。 </p><p class="ql-block"> 当住进高楼,我就常常想起当民办教师时的破草庵教室。 </p><p class="ql-block"> 1970年,我在本村当民办教师。一走进学校,大为震惊。</p><p class="ql-block"> 第一印象就是"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所小学,一个破草房,一个老师,一群学生,一个复式班(两个年级,一个教室)。村西头还有一个复式班,在村仓库房上课。 </p><p class="ql-block"> 教室,且不说墙皮斑驳,窗户残缺,”课桌”破旧(土墩),讲台歪斜,让人心酸。 </p><p class="ql-block"> 更可怕的是,教室是一所快要倒塌的两间破草庵,老天爷还帮忙开了个天窗,茬灰泥墙还有个倾斜度,挺吓人的。再看墙缝裂开的口子有二指宽,从里往外看,有”一线天”的景观。 </p><p class="ql-block"> 更为寒心的是,整个教室是一所破草庵,不见一块砖,不见一片瓦,不见一块玻璃。 </p><p class="ql-block"> 学生的"课桌”是用斗子打的土墩,有的男学生,在土墩中间挖两个洞,刚好放下自己的两个膝盖。 学生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腿泥。真有特色呀! </p><p class="ql-block"> 但是,一看到一群活泼可爱的学生,一张张求知若渴的笑脸,一片片五颜六色的衣服,一个个端端正正的坐姿,我打心眼里喜欢上了这群学生。</p><p class="ql-block"> 故事在继续。</p> <p class="ql-block">1980年,师范学校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县委工作笔记</p><p class="ql-block"> 1、县委大院 </p><p class="ql-block"> 1989年,我调到荥阳县委党史办工作。我是一名中学教师,当时教师转业,是非常困难的。</p><p class="ql-block"> 一进县委大院,心里高兴。 </p><p class="ql-block"> 一干党史工作,如鱼得水。 </p><p class="ql-block"> 我喜爱党史工作,积极把荥阳党史工作做好,发挥党史工作的资政育人作用。 </p><p class="ql-block"> 县委大院的机关工作单位: 当时,县人大、县人民政府、县政协等单位,都搬到索河路100号县人民政府大院,老县委大院里有15个单位(属党群部门)。</p><p class="ql-block"> 县委办、组织部、纪检会、宣传部、统战部、政法委、老干局、县直党委、党史办、团委、妇联、文联、工商联、侨联、档案局等。 </p><p class="ql-block"> 老县委大院是块风水宝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p><p class="ql-block"> 第二节 一个神奇故事 </p><p class="ql-block"> 老县委大院是原来的开封地委,是一块风水宝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p><p class="ql-block"> 1989年,我调到县委党史办工作不久,县委办、纪检会、组织部等单位搬迁到新县委大院,老县委大院却发生了一件神奇的事,写出来供大家一乐。 </p><p class="ql-block"> 一条大蛇(长虫)也从老县委大院往新县委大院爬行,爬到半路的县工商局院里时,天亮了,它就藏到大院里的花池里。 </p><p class="ql-block"> 有一个上班的女同志往花池里浇水时,发现一条大蛇,抬起头,张着嘴。她惊叫一声,吓得她丢掉水桶,边跑边喊…… </p><p class="ql-block"> 刚上班的三个年轻人,听到喊声,跑到花池边上一看,这条大长虫隐藏在花丛中,就跑到办公室拿着铁锨等工具,来到花池,三下五除二的把蛇打死了。仨人把蛇截了三段,每人拿到家美餐了一饨。</p><p class="ql-block"> 后来仨人都骑摩托车摔死了。 这是巧合吗?当时,人们议论纷纷。客观地讲,荥阳最早的一批摩托车,购买的年轻人都出车祸摔死了。 </p><p class="ql-block"> 接着讲荥阳党史工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