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数年前一次偶然的朋友聚会,我有幸认识了许锡友先生。虽与许老接触不多,但多少也从熟悉的朋友那里了解了他为人豪爽的个性以及对他书法作品的认可与肯定。字如其人,这话用在许老身上恰如其分,他的书法作品亦如他的为人:豪放、洒脱、大气。许老的书法功底深厚,作品豪放洒脱,求墨宝者甚众,我也非常荣幸求得几幅,悬于客厅和书房,每每赏之,养眼亦养心。每有朋友到访,欣赏到许老的行草书法作品,也都赞叹不已。四十多年过去,如今许老的书法功底愈来愈深厚,深得国内外朋友和书画爱好者的喜爱与青睐。</p> <p class="ql-block"> 许锡友先生1957年出生于山东省青岛市,东莱书法院名誉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1975年毕业于平度一中的他于1976年参军入伍。自幼喜爱书法的许老,在部队利用业余时间大量临习王羲之、王铎、怀素、柳公权、米芾、颜真卿等古代书法名家大家的作品,他把古今大家的作品反复临习描摹,然后灵活运用,集众家之长,独创出属于自己的书法风格与特点。1980年在北京当兵的许老便拜师中国书法家协会创始人之一的杨再春先生学习书法,在此期间,他虚心向杨再春先生学习书法精髓,勤学苦练书法技艺,同时博览群书,不断培养和提高自己的文化艺术素养,并把人生哲学融入到书法艺术中,从而让自己的作品欣赏性与艺术性共融,生活哲理与艺术创作共存,使得作品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与高度。在十多年的军旅生涯里他始终与笔墨相伴,苦练不辍。1987年转业回乡后,又在享誉国内外的葡萄之乡——大泽山镇任职党委书记数年,他利用业余时间去驻地的天柱山魏碑细心研究和揣摩这一摩崖石刻的书法艺术瑰宝,得益于天柱山魏碑和大泽山石刻文化的熏陶,深得书法艺术之精髓,经过多年的不断研究揣摩与临习,他的书法日新月异,功力大进。</p> <p class="ql-block"> 在书法艺术中,每个字都具有两重性:它既是点画的组合,是一个整体,是独立的,同时,它又是章法的一个小小的局部,是不能独立自足,不管不顾,自由生长的。古代的书法遗存,篆书、隶书、楷书,它们最重要的功用,是文字的实用和社会传播。因此,字法和章法,仅仅是有行有列,整齐划一是远远不够的。摩崖、墓志、功德碑,虽然风格变化很大,但章法的丰富性就远远不及行草书。这是静态字体在艺术的表现性上的天然缺陷,也是行草书有草篆、草隶,到发育成行书、今草,而风靡至今的原因。在行草书中,如果把一幅作品里面的字的结构造型,全部写的方方正正,则字与字之间就会各自独立,无关痛痒,通篇必然重复堆砌,单调无奇,所以行草书最忌一个节奏写到底。没有节奏变化,字法墨法再精熟也出不了好作品,因此行草书最能表现情绪和性情,也最能反映书者的天赋和才气。许老在线条、结体、章法上游刃有余,首先给人一种气贯始终的感觉,笔画之间舒展自如又相互揖让,线条虽然错综复杂但是却能够看清楚笔画的来龙去脉。其气势通过字形的左右摇摆呈现出视觉的动态之美,在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所显现出顾盼生姿的态势,让整幅书法充满了灵动之感。笔势是书法线条的一种运行轨迹,这种轨迹有的可见,有的是靠着笔画的连带形成。行草书讲究气脉畅通,气韵生动。要达到这种效果的核心方法之一就是:合理处理好笔画的断与连。许先生的作品中笔画疏密有秩、松紧有序、粗中有细、粗细结合,犹如古藤一般纵横缠绕,变化多端,不拘一格。笔断而意连,作品空间分割通透、灵活,气息流转,顺畅无碍,笔画排布变化中有规律,规律中有变化。正因掌握了行草书法的这些特点,其作品相互呼应和平衡,形成变化莫测,气韵生动的效果。给人留下一种气势磅礴、变化丰富、挥洒自如、潇洒飘逸、线条流畅、庄重大气之印象,让人观后顿有一种如沐春风、心旷神怡之感。在许老的作品中有的字与字之间并没有相连的笔画,却有着笔断意连的气势,组成了整幅书法的动感。从头至尾一气呵成,笔势呼应,气势相连,没有几十年的功力是达不到这种艺术状态的。一幅书法有了动感才有表现力。</p> <p class="ql-block"> 许老的行草书法作品既尊崇古法,又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书风。既有入木三分、力透纸背之感,又有庄重大气、浪漫潇洒之致。他充分利用笔墨的轻重、粗细制造浓密、疏淡变化。用轻与细制造疏淡字组或区域;用粗与重制造浓密字组或区域,疏淡与浓密交替出现,相互呼应就有了视觉上的节奏变化。纵观他的每一幅作品,气势磅礴,笔法劲爽,痛快酣畅,浑莽淋漓,意象恢宏,极具虎啸龙吟、吞吐大荒的气派。其结体不像柳体楷书那样取纵势,而是因形而变,依势而化,或长或短,或大或小;也不像柳体楷书那样取正势,而是欹侧多姿,险绝有致,不拘常规,放浪形骸,极少唐朝森严法度的束缚。其用笔也不像柳体楷书那样铁骨铮铮,耿介特立,而是有刚有柔,有骨有肉,或方或圆,或露或藏,粗不臃肿,细不纤软,线条以中锋为主,饱满圆厚,笔墨控制得恰如其分。诚如周必大说:“沉着痛快,而气象雍容,欧虞褚薛,不足道焉。”其章法大小肥瘦,参差错落,虚实疏密,相映成趣,前后照应,一气贯注,擒纵收放,随势幻化,“枯润纤浓,掩映相发,非复世能仿佛。” 纵观许老作品,神采动荡、舒缓飘逸,笔画圆转顺畅,收笔出锋,完美的诠释了“铁画银钩”,整幅作品草书连绵,行草有度,起伏跌宕,左右变幻,上下翻转,疾中有速,轻重交互,笔断意连,生生不息,节奏分明,动感十足,字里行间都在相互呼应,确实把行草的书写艺术发挥到了极致,这绝不是一般寻常书法技术水平的人可以轻松驾驭和企及的。</p> <p class="ql-block"> 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非常庄重的字体风格,字形多呈扁宽,横画长,竖画短,讲究的是“蚕头燕尾”、“一波三折”。许老临习了大量历代的名碑法帖,从研究《曹全碑》、《史晨碑》到《石门颂》等法书碑帖的集字技法入手,不断临习,充分掌握隶书书写特点与技巧,使隶书书写更为丰富,例如点画的俯仰呼应、笔势的提按顿挫、笔画的一波二折和蚕头雁尾及结构的重浊轻清、参差错落,风格多样且法度完备,或雄强、或隽秀、或潇洒、或飘逸、或朴茂、或严谨,如群星灿烂……许老告诉我只有掌握了隶书的这些书写特点与技巧,才能充分发挥,从而书写出优秀的隶书作品。他的隶书在传统中求变,在尊崇古法的基础上,变化出独属于自己的风格特点。他的隶书作品庄重典雅,或大方柔婉,或顿挫有力,或朴茂严谨,或顺畅自然,如轻风细雨融入其中,如溪流淙淙浸入其间。</p> <p class="ql-block"> 许老是一个非常谦虚低调的人,人们对他的尊重不仅仅只限于他的书法作品,还非常敬重他做人的谦虚与豁达的态度。他的书法作品常被当作礼品赠送外国友人,特别是日韩、东南亚和台湾地区的朋友。日本原首相村山富市和鸠山由纪夫都藏有他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 许老在书法艺术之路上默默地追寻和探索新的高度,利用闲暇时间孜孜以求书法艺术之精髓。艺术无止境,祝愿许老的书法艺术之路拓展到一个更新的高度。</p> <p class="ql-block">梅雪,女,山东青岛人,曾在《中国日报》、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等中央主流媒体从事新闻采访工作二十余年。自1988年开始陆续在全国各级报刊、杂志发表诗歌、散文、散文诗及新闻作品并多次获奖。1993年出版《时代赞歌》一书,自2015年以来给几十位书画艺术名家写过艺术专访评论文章并相继在各大门户网站、《齐鲁文学》杂志及微信公众平台发表。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有幸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藏族著名歌唱家郭瓦加毛吉老师,并撰写了专访文章《两会专访:全国政协委员郭瓦加毛吉用大爱铺就的天路》,此文曾被几十家知名网站、媒体发布、发表和转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