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榆胜晨曦(朱宗河)的美篇

桑榆胜晨曦(朱宗河)

<p>张打油画像</p> <p> 趣 谈 打油 诗</p><p> 一 、 张打油何许人也</p><p> 要说打油诗,还要从一个人说起,那就是张打油。张打油何许人也?版本很多,今天就从最具传奇色彩的南阳一带民间传说说起。</p><p> 在唐朝中期,也就是安史之乱的年代,南阳(具体地址不祥)有一张姓人家,世代以种地为生。因地少且贫瘠一年下来收不了多少粮食。灾荒年生活更加难以为继。一年冬天,在一间破不御寒的陋舍内一位农妇就要生产了。因为难产时间太长孩子虽生了下来,但产妇失血过多不幸去世。张老汉独自带着孩子艰难度日。两年后张老汉因积劳成疾也撤手归西。两岁孩子由年迈奶奶扶养。屋漏偏逢连阴雨,三年后奶奶也去世了。五岁的孩子成了孤儿。他居无定所食不果腹东吃一顿西吃一顿,就这样长到十二岁。一天,孩子到城里一家打油坊讨饭,打油坊老板看孩子可怜给他盛了一大碗米饭和肉菜,孩子狼呑虎咽吃完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老板问清了孩子的身世说:你也没家了,今后就在我这里住下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再给你点工钱。就这样孩子成了打油坊的小员工。孩子也非常懂亊聪明乖巧。每天第一个来到油坊把一切准备好等大家到齐和大家一起开始一天的工作。干活中孩子特别留心大人的做法和技巧,加上肯吃苦眼明手快很快成了打油能手。老板也非常器重他,除吃穿外每月还给他足够的零花钱。孩子从生下来也没有个名字,大家只知道他姓张就习惯地叫他张打油。张打油非常爱学习,用省吃俭用的钱买来各种书籍,一有空就读起书来。他生长在唐朝,那是以诗取仕的年代,自然也影响到这个上进心极强的孩子。他也模仿范诗诌上几句。由于他生活在社会低层,看到的都是生活中最现实的东西,沒机会受到正规教育,所以他创作的作品都是俚俗粗放质朴通俗易懂诙谐的作品,很受普通百姓的喜爱。就这样张打油成了小有名气的诗人。</p><p><br></p> <p>不挡风寒的陋舍</p> <p> 二 、打油诗体创立之谜</p><p> 打油诗体的由来还要从一个故亊说起。</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一年冬天,张打油挑着油到洛阳城卖油,突然天降大雪,寒风剌骨。张打油为躲避风雪来到一家酒店,正好肚子饿了他就要了些便饭。正吃间听到酒楼上一阵喧哗,张打油就问临桌食客:楼上在干什么呢?临桌食客说:那是当朝大诗人李白和杜甫正在吟诗作赋呢!张打油一听放下碗筷跑上楼去。只见杜甫凝望着窗外雪景吟道:“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诗一出口满堂喝彩。这时张打油不卑不亢过来对杜甫李白施礼说:“好诗!好诗!小人不才,也学作一首请大人指教”。“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众人听后发出一片耻笑声。有人大喊:一个穷打油匠还敢在诗圣诗仙面前卖弄!真是关公面前耍大刀,也不怕砍住自己的脚!杜甫和李白听后却吃一惊,肃然起敬,急忙上前请张打油入座。问道:“你姓啥名谁在哪里发财。”张打油回答:“小的张打油,土里刨食还没发财。”杜甫说:“你这首诗一鸣惊人呀!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另类诗体,就用你的名字命名叫”“打油诗吧。””又说道:“你这首诗描写的是雪,全诗却沒出现一个雪字,但对雪的型态全貌写的逼真,用词十分贴切生动传神,用语俚俗,本色拙朴风格别致,格调诙谐幽默,轻松悦人!李白说:“张先生如不嫌弃你的这首诗就命名为《咏雪》吧。张打油听后简直不敢相信自已的耳朵。李白接着说:“我也乘兴对一首《初雪》也不准出现一个雪字。“空中飞白糠,天庭在扬场。落地盈尺厚,白粉不是粮”。全场响起热烈掌声。杜甫说:“张先生,你能否再吟一首,我也再对一首”。张打油略加思索吟道:“月长念作胀,月半念作胖。老婆肚子鼓,走路左右晃。不知怨胀还是胖”众人听后大笑。有人喊道“那是张打油老婆怀孕了。”杜甫接着吟道:酉卒念作醉,目垂念作睡。李白喝足酒,卧石眼皮坠。不知是醉还是睡。众人又是一阵大笑。又有人说:不是醉也不是睡,是诗仙琢摸词呢!斗酒诗百篇么!就这样从此以后凡是俚俗诙谐风格的诗就成了打油诗。不论这个故事是假是真,但是打油诗确实是从张打油的《咏雪》诗而得名的。这正是:唐朝出个打油清,俚俗词牌由此生,诙谐幽默韵上口,下巴里人尽风流。</span></p> <p>诗人吟诗作赋场面</p> <p class="ql-block"> 三 、 什么是打油诗</p><p class="ql-block"> 打油诗是诗歌的一种,它可以归纳为古体诗。通常是指用语俚俗乃之口语化、通俗化,多以诙谐幽默或以调侃风剌的语言出现。但也不绝对,也可以是严肃的。打油诗的诗体一般是古体诗,但也可以是新体诗。打油诗最主要的特征和用语俚俗关系最大。完全是和诗歌语言风格决定的。再一点要说明语言风格和格律不同,格律是诗歌语音声调和格式化。语言风格很大程度上决定读者的主观感受。非打油诗凡是俚俗轻松特别是无俚俗之感,通俗化不够高,即使沒有什么诗意的诗歌全都是非打油诗。不能把打油诗和格律诗相对立。格律诗和古体诗是相对应的。顺口溜是民间流行的一种口头韵文。常以句子长短不齐,纯用囗语化,念起来很顺囗,有人称其为民谣。一般认为顺口溜极度口语化,往往比打油诗更通俗。顺口溜在具体特征上除了表现为极度囗语化外,常常节奏特别强,押韵更多更密,语句更短等。顺囗溜因这个特征就导致了沉淀回味性更弱,欢快娱乐性更强。打油诗和非打油诗的界线怎样界定?什么样的是打油诗,什么样的是顺囗溜呢?仔细分析确有明显不同。一般来说认为高度通俗直白的前题下感觉特别短促快捷的就是顺口溜。感觉相对平长的就是打油诗。而两者之间者存在模糊地带的归哪种都可以。</p> <p> 四 、 张打油的打油诗</p><p>诗一</p><p> 有一年冬天,张打油到洛阳城卖油,为躱避风雪来到一家饭店顺便吃顿饭。正吃间听说酒楼上李白和杜甫在吟诗作赋,急忙前往观看。张打油大着胆子上前和李白杜甫施礼打招呼。在交谈中张打油吟咏了《咏雪》这首诗:</p><p>江上一笼统,</p><p>井上黑窟窿。</p><p>黄狗身上白,</p><p>白狗身上肿。</p><p>诗二</p><p> 唐朝安史之乱期间,南阳城被判军围困,百姓深受其害。张打油以此作诗一首:</p><p>天兵天将下南阳,</p><p>一无救兵二无粮。</p><p>有朝一日城破了,</p><p>哭爹的哭爹叫娘的叫娘!</p><p>诗三</p><p> 有一天,张打油卖完油天色很晚就借宿在一光棍汉家。光棍汉打开房门进屋点亮油灯,让张打油坐下,自己到厨房做饭。忽然听到光棍汉嘟囔着什么,张打油仔细一听原来光棍汉在吟诗呢:</p><p>进来门黑洞洞,</p><p>摸着洋火点着灯。</p><p>灯照我我看灯,</p><p>唉!沒有老婆真不中!</p><p>张打油虽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性格开朗乐观。对生活充满阳光。他听完光棍汉的诗后反其意吟出一首诗来:</p><p>出来门亮彤彤,</p><p>打着油梆喊几声,</p><p>风吹我我迎风,</p><p>啊!前景更比日光明!</p><p>诗四</p><p> 一天,张打油到朋友家玩。这位朋友的老婆正在督促朋友写文章。老婆看丈夫老半天没写出几个字来。老婆埋怨道:看你写个文章比我们女人生孩子还难?朋友随口吟诗道:</p><p>做文难生孩难,</p><p>做文生孩不一难。</p><p>生孩随难肚有货,</p><p>做文难在腹无篇!</p><p>张打油听后为鼓励朋友上进,接着吟道:</p><p>肚货需要十月养,</p><p>腹篇更要十年装。</p><p>不养怎生一个孩,</p><p>不装怎做一文章!</p><p>张打油的诗留下来实在太少了,为了丰富本文的内容,给本文增添情趣诗三诗四是本人遐想而作,特此说明以免误导读者。</p><p><br></p> <p>卖油图</p> <p class="ql-block">  大跃进时期的打油诗</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五十年代,党中央为加快经济建设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跃进运动”,全国人民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大跃进运动中。在短短的几年里我国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人民群众敢想敢干的豪迈气概也催生出 “大跃进文化”。歌颂大跃进精神的打油诗层出不穷。下面就摘选几首供大家欣赏:</p><p class="ql-block">1 《我来了》:天上没有玉皇,地上没有龙王,我就是玉皇!我就是龙王!喝令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p><p class="ql-block">2 《如今龙王》自古水往低处流,谁见河水翻山头;人民智高力量大,逼得龙王退了休。</p><p class="ql-block">3《月宫装上电话机》:月宫装上电话机,嫦娥悄声问织女:听说人间大跃进,你可有心下凡去?织女含笑把话提,我和牛郎早商议,我进纱厂当女工,他去学开拖拉机。</p><p class="ql-block">4《惊动天上太白星》诗:一阵锄声响彻云,惊动天上太白星,拨开云头往下看,呵!梯田修上南天门</p><p class="ql-block">5《社员堆粮上了天》诗:粮食堆山高入天,社员堆顶把活干。撕片白云擦擦汗,凑着太阳吸袋烟。</p><p class="ql-block">6《咏高梁》文/朱宗河 蜀黍钻天高,杆粗十人抱,砍棵架江上,汽车上边跑,穗大如树冠,籽把蓝球起超,一粒做成饭,群人管吃饱。</p><p class="ql-block">其它打油诗摘选</p><p class="ql-block"> 北宋“三苏”即苏洵、苏轼、苏辙一家父子三人都是当朝大文学家,朝中重臣。苏轼的妹妹苏小妹也颇赋盛名。但长像不是太好,额头前突眼窝较深。有一天苏轼见到苏小妹走过来,就想调侃一下苏小妹吟诗道:</p><p class="ql-block">未出堂前三五步,</p><p class="ql-block">额头先到画堂前。</p><p class="ql-block">几回拭泪深难到,</p><p class="ql-block">留得汪汪两道泉!</p><p class="ql-block">苏小妹一听知道哥哥是在出自己的洋相,就想报复一下哥哥。就以哥哥的一幅脸长为题吟道:</p><p class="ql-block">天平地阔路三千,</p><p class="ql-block">遥望双眉云汉间。</p><p class="ql-block">去年一滴想思泪,</p><p class="ql-block">至今未流到腮边。</p><p class="ql-block">苏轼一听感慨道小妹厉害呀!</p> <p>苏轼画像</p> <p>苏小妹画像</p> <p>大跃进时期画图</p> <p>冯⽟祥的《护林诗》:</p><p>⽼冯驻徐州,</p><p>⼤树绿油油。</p><p>谁砍我的树,</p><p>我砍谁的头。</p><p><br></p> <p>冯王祥像</p> <p>《咏国民党纸币》</p><p>跑上茅房去拉屎</p><p>忽然忘记带草纸。</p><p>袋里掏出百万钞,</p><p>擦擦屁股满合适。”</p><p> 这是在解放战争后期,著名诗人袁水拍写的一首讽刺国统区通货膨胀的打油诗。</p><p><br></p><p><br></p><p><br></p> <p>袁水拍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