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 (六) 西亚: 以色列-约旦

北极熊

<p class="ql-block">清晨5:30,还没来得及洗漱,就跑到阳台上看游轮进港。到以色列了,一个繁忙的地中海港口城市-阿什杜德(Ashdod)就在眼前。早餐后,我们将在这里下船,结束12天的游轮,开始另一段为期6天的以色列-约旦旅行,走入这个神秘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落地签证的手续办得很顺利。签证官是个阳光女孩,多个办理窗口中,只有她是笑呵呵的。她看了我的护照后说:“你知道吗?你的名字正好与希伯来语’美丽’的发音一样。” 啊?真的吗?感谢父母给我起的这个美丽的名字。</p> <p class="ql-block">以色列临地中海,与其邻国有:埃及、约旦、叙利亚和黎巴嫩。以色列境内,还有巴勒斯坦地区。这里是纠缠着宗教、民族和土地矛盾的地方。</p><p class="ql-block">历史上在三千多年前,信奉犹太教的闪族人的一支-犹太人<span style="font-size:18px;">来到了这个地区</span>,在耶路撒冷这个地方建立了国家。古代以色列国存在了几百年,后来被亚述、迦勒底、罗马灭亡。亡国和迫害使得犹太人离开了自己的家园,流散到世界各地。但由于犹太人坚持自己的信仰,少与外族通婚,保持了本民族的血统,这才作为一个族群,延续到了现在。</p><p class="ql-block">在犹太人被赶出家园后,同样的闪族人,但信奉伊斯兰教一支的阿拉伯人在这个地方住了下来,一住就是近两千年。</p><p class="ql-block">这块土地的面积大约和现在的叙利亚面积差不多,两、三千年前是属于以色列犹太人的,但他们后来搬走了,阿拉伯人又住了进来,并在这里休养生息了近两千年。之后,犹太人又要搬回来,说这里原本就是他们的土地。于是这闪族的同祖同宗的兄弟就在这块土地上,因为纠纷打起来了。</p><p class="ql-block">二战后,很多犹太人又陆续返回这片土地,加上一直生活在这里的少数犹太人,逐渐形成犹太复国的规模。1948年,犹太人主要在美英的支持下建立以色列国,同时将巴勒斯坦大部分富饶的地区划为以色列所有,建都在耶路撒冷,之后不断蚕食和扩大。现在留给巴勒斯坦的主要是:西岸(West Bank)和加沙地带(Gaza Strip)。</p><p class="ql-block">(地图来源:网络)</p> <p class="ql-block">出关后,几费周折,打滴来到圣城耶鲁撒冷,把行李放在旅馆后,心才定下来。旅馆就在老城边上,非常方便。已近中午时分,上街找饭辙去。这才注意到,街上荷枪实弹的军人不少。</p> <p class="ql-block">约旦和巴勒斯坦原本是一国,约旦有60%以上是巴勒斯坦人,约旦历史上曾积极的支持巴勒斯坦建国,并派兵参与了五次与以色列的中东战争。为了支持阿拉伯世界对以色列的战争,约旦不但承受以色列的军事打击,还丢失了很大一片领土,国家深陷战争的漩涡。</p><p class="ql-block">约旦国王经过深思熟虑后,逐渐开始接受现实的中东格局。放弃敌视以色列的政策,在1994年与以色列建交。</p><p class="ql-block">约旦没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大部分地区是沙漠,资源较贫乏,经济基础薄弱。自从与以色列和解之后,约旦将精力放在建设国家上来,国家逐渐变得富强。约旦目前是中东乱局中少有的祥和幸福的国家。</p> <p class="ql-block">耶路撒冷(Jerusalem)</p><p class="ql-block">耶路撒冷作为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宗教的圣城,具有极高的象征意义。</p><p class="ql-block">在我们的计划里,只去以色列的犹太人区,避免进入巴勒斯坦地区,主要是出于安全考虑。可事实上,我们还是误打误撞地去了巴勒斯坦地区,那是后话。</p> <p class="ql-block">去死海的公路两旁是无尽的荒漠和土丘。</p><p class="ql-block">从耶路撒冷到死海乘50分钟的长途大巴,不用换车,下车走10分钟就到。事后回到家才知道,大巴穿过的就是巴勒斯坦的西岸地区。图片是在大巴行进中拍的,这里就是巴勒斯坦的西岸地区。</p> <p class="ql-block">死海的卡利亚海滩(Kalia Beach,Dead Sea),位于死海的最北端。死海的中线划分了以约两国。死海是世界上最低的湖泊,湖面海拔-430.5米!</p> <p class="ql-block">有生之年能来死海一飘,也算是圆梦了。</p><p class="ql-block">​死海中含有高浓度的盐分,为一般海水的8.6倍,致使水中没有生物存活。这也是人们给它起名叫死海的原因之一。据相关数据统计,死海水位正以每年约1米的速度下降,随着不断减少的水量,使得死海的盐浓度还在大大提高。死海正在消失中。</p><p class="ql-block">教训一则:由于我拍打了水面,不慎将水溅到先生的眼睛里,马上引起严重疼痛,立刻上岸用清水冲洗才算了事。难怪在死海里,人们只能是仰面飘着的。</p><p class="ql-block">在湖床上用手挖一挖,就是一大把免费的死海泥。用死海泥敷面是现在流行的一种养颜方法,虽然不要钱,可也只能敷面10分钟,“腌肉”的时间长了也会不舒服。</p> <p class="ql-block">看着她们把自己用死海泥包裹起来的情景,不禁使我想起童年时在家里帮着老人腌咸鸭蛋,每个鸭蛋也是用咸泥裹起来的。所不同的是,她们“被放”在躺椅上在太阳底下暴晒,咸鸭蛋们是被放在坛子里搁在阴凉处腌制。</p><p class="ql-block">为我的联想感到好笑……</p> <p class="ql-block">女孩们踩着的好像是岸边突出的岩石,仔细一看,其实是厚厚的、坚硬的盐壳!沿着岸边都是这种盐壳,踩在盐壳上面的感觉与踩在岩石上的感觉不一样,不光滑,有层理,层理的边缘有点锋利,要小心下水;体感温度不像岩石那样凉,温呼呼的。这盐壳的形成就是蒸发结晶的结果。</p><p class="ql-block">死海原本是地中海一部分,经过漫长的地壳运动而分离,加上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便形成了一个内陆湖。虽有约旦河水注入,但约旦河水水量不大,不足以弥补死海的蒸发,便成了今天的高盐度的死海。</p> <p class="ql-block">从死海出来还可以骑骆驼,从没骑过骆驼的我们决定试一把,不想当骆驼站起来的那一刻还是给我吓了一跳。</p> <p class="ql-block">本以为买了往返公交车票的我们可以顺利回程,哪知道好不容易等来的公交车,还没上两位乘客,司机就毫不客气地把门关上,没等我们反应过来,公交车已扬长而去了。下一班车是一个小时之后,天色渐渐暗下来,这下大家都傻眼了。</p><p class="ql-block">其中两位等车的漂亮女孩,成功地招手搭车也走了。剩下的我们和另外的几个游客都有点着急。忽见一辆出租车从对面驶来,见是空车我玩命招手,出租车调头后停下来,四人刚好坐满,于是我们也成为踏上回程的幸运儿了。</p><p class="ql-block">还没来得及回味这般幸运,另则消息给我们当头一棒。司机操着半生不熟的英语告诉我们,因为他是巴勒斯坦人,他本人和这辆出租车是不可以进入耶路撒冷犹太区的(而我们的旅馆在犹太区)。他只能将我们放在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人居住区,在那里我们再换乘市内263路公交车回旅馆。并且他一再保证巴勒斯坦那边是安全的,还说要把我们送上公交车才离开。听到这里,我们四个人都无话可说了。事到如此,别无选择。于是出租车带着我们来到了巴勒斯坦人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司机把车停在车站。也许因为阴雨的缘故,天黑得特别早,加上时不时下小雨,司机让我们坐在车里等,说一会儿公交车就来,他会招呼我们换车。司机站在车外替我们看着,从他并没有熄火的车判断,不会等太久公交车就会来。可事与愿违,偏偏左等不来,右等也不来,司机安慰着我们:“这属正常滴,正常滴……”。大约半小时后我们终于把车盼来了。那一站上车的只有我们四个,虽然车里很昏暗,但我们还是感到一速速奇异的目光射向我们。车里满座,我们不敢说话,小心翼翼地向后移动着。妇女大都蒙着头巾,在这些人当中,我们显得很异类。正在有些尴尬时,一位小男孩被他妈妈要求给我们让座位。接下来气氛一下子缓和,我们四个人都先后被让了座位,推辞了一番后,我们都坐下来。车继续开着,虽言语不通,但我们还是感受到了巴勒斯坦百姓的热情。也感谢那位信守承若的巴勒斯坦出租车司机。</p> <p class="ql-block">我的同座是一位70岁的老人,看着就是有点学识的人,他主动跟我聊起来,老人可以讲英语,虽不太熟练,但大意表达清楚。他在学生时代留学去了德国,后来在那里定居,这次回来探亲。他告诉我,他的祖辈是生活在耶路撒冷的穆斯林阿拉伯人。他拿出了在钱夹里的老照片,指着照片上戴头巾的老者-他的父亲,给我讲述了从1948年后,他家被以色列当局强令从耶路撒冷搬家,1967年之后又从特拉维夫被强令搬离到更远的安置点。他讲述着这个不幸遭遇时,好像是在讲着别人的故事,显得非常平静。</p><p class="ql-block">突然看到许多人准备下车,以为到了终点,一问才知道,要进入犹太人区了,全车人都要接受检查,50岁以下的人必须下车接受检查,老人在座位上等待检查。不一会,两个持枪女兵和跟在一个她们后面的武装便衣男上车来检查,走到我身边,女兵用英语问,护照呢?护照留在旅馆了。因为要去泡死海,怕遗失护照。解释一番后,我告诉她,后面还有三位同行是一样情况。她快速想了一下说,好吧,这次信了你了,下不为例。是!是!我顺从地作答。</p><p class="ql-block">又等了好一会儿,陆陆续续被检查过的年轻人回到车上,我不敢直视一个个走过我身边的他们,我不知道刚刚他们经历了怎样的检查,但总有种让人说不出的滋味。可是,我也非常理解为什么以色列要设置这种检查,这实在是不得以的,必须的,且无奈的。</p><p class="ql-block">全车有一位女孩最后上来,然后又下去了。原来她没有被批准进入耶路撒冷,上车来取走她留下的东西。</p><p class="ql-block">车开动了,行进在犹太人区,全车人都沉默着……</p> <p class="ql-block">这个红白双色的街头装饰很显眼:“I LOVE JLM”,我爱耶路撒冷</p><p class="ql-block">JLM 是 Jerusalem的缩写。</p> <p class="ql-block">到达以色列的第二天,步行百米就是耶鲁撒冷的老城。</p> <p class="ql-block">耶路撒冷街上的武装军人很多,有这些军人在场时气氛总是有点紧张。</p> <p class="ql-block">耶路撒冷老城面积约1平方公里,划为4个区。东部为穆斯林区,包括著名的神庙区,神庙区的圣地有摩哩山的岩顶(伊斯兰教)及岩顶上的圣殿(伊斯兰教)、阿克萨清真寺、哭墙(犹太教)。西北部为基督教区,有基督教的圣墓教堂,西南部为亚美尼亚区,南部为犹太教区。城西南面的锡安山为犹太教又一重要圣地。城东的橄榄山有基督教与犹太教圣地。</p><p class="ql-block">(地图来源:网络)</p> <p class="ql-block">大卫城塔,亦称大卫塔 (Tower of David)是以色列耶路撒冷旧城的最高处,位于约帕门附近的犹太区内。</p> <p class="ql-block">大卫塔的入口</p> <p class="ql-block">大卫城塔是希律王建造的行宫,与耶路撒冷西面的防御工事。后来,提多皇帝将这座壮丽的城堡宫殿作为罗马第十军团的军营,以显示罗马军队的强大英勇。在城堡下面,仍可看到希律时代的遗迹。</p> <p class="ql-block">到了12-14世纪,十字军及埃及回教徒曾分别重整该城堡,现今残存的碉堡,是1540年土耳其苏利曼王所修建。</p> <p class="ql-block">大卫城塔曾是堡垒、军营、炮台,代表着耶路撒冷过去那段纷乱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耶路撒冷老城城墙</p> <p class="ql-block">这段矮些的城墙是1948年以后由约旦阿拉伯军团的士兵修建的,与另一边的城墙结合形成了各军阵地之间沟通的壕沟。</p> <p class="ql-block">在老城城墙上的士兵青铜塑像</p><p class="ql-block">塑像为纪念第三次中东战争。这场战争是以色列国和邻国约旦、埃及、叙利亚等阿拉伯国家之间的战争。战争从1967年6月5日开始,只进行了六天。结果埃及、约旦和叙利亚联军被以色列彻底打败,是20世纪军事史上最具有压倒性结局的战争之一。</p> <p class="ql-block">以色列实行义务兵役制。军官服役期4年;士兵服役期为男性3年,女性2年。只要够了18岁,就会被征召到以色列国防军,已婚妇女和残障人士不需要服兵役。</p> <p class="ql-block">以色列国防军的国防预算非常高,在中东地区排名第一。他们靠质量,高科技的武器系统、高强度人员训练,让以色列成为世界上训练最为精良的军队之一。</p> <p class="ql-block">圣殿山(Temple Mount)</p><p class="ql-block">以巴冲突和争夺的交点就是圣城耶路撒冷的归属。而耶路撒冷的交点是圣殿山。圣殿山又称为摩利亚山, 犹太人相信上帝在这里用泥土创造了亚当。这里是犹太教最神圣的地方。犹太人的耶路撒冷圣殿就位于此处:第一圣殿建于公元前967年,公元前586年被摧毁;第二圣殿建于公元前515年,公元70年被摧毁,遗下西墙作为痕迹。后来阿拉伯人世代生活在这里,在这里建立了阿克萨清真寺。</p><p class="ql-block">(照片来源:网络)</p> <p class="ql-block">据伊斯兰教的《古兰经》记载, 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在52岁时的一个夜晚, 被天使从梦中唤醒, 骑上一匹银灰色的马, 从麦加来到耶路撒冷, 踩着一块岩石登上七重天, 接受神的启示后, 在黎明赶回麦加。 耶路撒冷因此又成为伊斯兰教的圣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伊斯兰教视耶路撒冷为第三圣地 (第一、二为麦加、麦地那),以纪念穆罕默德的夜行登霄升天,并在圣殿山上建造了两座清真寺:阿克萨清真寺和岩石圆顶清真寺,来纪念这一圣事。</p> <p class="ql-block">阿克萨清真寺(Aqsa Mosque) </p><p class="ql-block">“阿克萨”,意为“极远”,故又称“远寺”。相传为古代先知苏莱曼(所罗门)所建。</p><p class="ql-block">由于巴以双方都称这里是各自的圣地,很多古迹交错,难分彼此,所以稍有不慎,就会引发事端。</p> <p class="ql-block">寺前广场上的“卡斯”水池,用于人们礼拜前作小净。<span style="font-size:18px;">根据伊斯兰教,每个穆斯林在祈祷之前都必须净化自己。水池</span>建于 14 世纪的马穆鲁克时期。</p> <p class="ql-block">岩石圆顶清真寺(Dome of the Rock)</p><p class="ql-block">对于穆斯林、犹太人和基督徒来说,它拥有丰富的历史,它的美丽对于每年来访的成千上万的信徒来说既是物质上的,也是超然的。</p><p class="ql-block">公元11世纪初,在阿克萨清真寺附近增建了具有伊斯兰特色的圆顶清真寺,几经改建,现在的礼拜大殿长90米,高88米,约30层楼高,宽35米,殿内耸有53根大理石圆柱,49根大理石方柱,擎撑着屋顶。这座神殿最早为铅圆顶,直到 1960 年代初被涂上金色的覆盖物,但没过多久表面生锈,于是1993 年再次修缮圆顶,将整个圆顶镀金。现在,金光闪闪的岩石圆顶清真寺高耸于耶路撒冷的天际线,是这座历史悠久的老城皇冠上的明珠。 </p> <p class="ql-block">寺内的这块巨石被栏杆围起来,供信徒朝拜。由于岩石圆顶清真寺只容许穆斯林进入,所以我们被挡在了门口。</p><p class="ql-block">其实这块岩石不仅被伊斯兰教摩拜,也是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圣物。他们是这样解释各自朝拜的理由的:</p><p class="ql-block">犹太教:当年亚伯拉罕捆绑自己的儿子,就是把他放在这块岩石上准备献祭的。由于亚伯拉罕经受住了上帝的考验,而被上帝预言亚伯拉罕的后代-犹太人将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p><p class="ql-block">基督教:上帝就是在这块石头上用泥土捏成人类始祖亚当。世界各地的基督徒都以此为荣。</p><p class="ql-block">伊斯兰教:这块石头是先知穆罕默德“夜行登宵”的踏脚石,至今在石头上面还留有先知当年踩下的脚印。</p><p class="ql-block">这块巨石被三种宗教赋予了不同的意义。</p><p class="ql-block">(照片来源:网络)</p> <p class="ql-block">随大人来朝圣的巴勒斯坦小女孩</p> <p class="ql-block">关于耶路撒冷哭墙的历史</p><p class="ql-block">公元前11世纪的以色列王大卫统一犹太各部族,建立了以色列王国,定都耶路撒冷。后来大卫的儿子所罗门世袭王位,在锡安山上建造了所罗门圣殿,成为犹太人的朝圣中心。公元前586年,耶路撒冷被古巴比伦占领,圣殿惨遭焚毁,数万犹太人被俘虏和囚禁。 而后,犹太人又在此废墟上建造了第二个圣殿。公元70年,罗马皇帝对犹太人进行血腥屠杀,将圣殿烧毁。为彰显罗马军队的功绩,便留下部分残垣断壁,这就是现在的“哭墙”。那时的犹太人被迫流离失所。到拜占庭时期,对犹太人的政策有所松动,准许犹太人每年一次回到“哭墙”前祷告。 此后,数以万计的犹太人在这一天峰拥在“哭墙”前失声痛哭,“哭墙”之名由此而来。</p> <p class="ql-block">哭墙(The Western Wall)</p><p class="ql-block">2000多年来,哭墙一直是犹太人向往和纪念的中心。</p><p class="ql-block">1948年的阿拉伯-以色列战争时期,约旦王国占领了犹太区,不许犹太人到哭墙祷告。1967年的六日战争后,旧城重回犹太人手中,犹太人才得以又回到哭墙。哭墙是犹太人对救赎和更新的渴望和祈祷的地点。</p> <p class="ql-block">哭墙”分为男祷告区和女祷告区。其中男祷告区,约占2/3,女祷告区约占1/3,中间用屏风隔开。</p> <p class="ql-block">在哭墙诵读圣经的犹太妇女</p><p class="ql-block">据说哭墙是犹太人同上帝沟通的地方,写张小纸条塞在哭墙内,上帝就会听到你的声音。</p> <p class="ql-block">哈瑞迪犹太人(Haridi Jews)</p><p class="ql-block">在以色列的街头会看到穿白衬衣,黑西装,头戴黑礼帽,两鬓留着卷曲小辫的男人,他们就是哈瑞迪<span style="font-size:18px;">犹太人。</span>哈瑞迪人思想极度保守,拒绝进步,缺乏包容性,衣着打扮停留在18世纪,思想观念停留在中世纪。</p> <p class="ql-block">19世纪犹太教进行过一场大改革运动,很多正统派犹太人为了适应新时代的生活,改变了原先传统的宗教生活方式,融入到社会主流,但是还有一部分正统派犹太教徒拒绝改革,顽固的保守着传统,这部分人称之为极端正统派,又叫哈瑞迪。</p><p class="ql-block">哈瑞迪派崇尚过去,坚持原教旨主义,严格遵守犹太教规,以犹太教经典《塔木德》为核心准则,为了防止被世俗所影响,他们不和世俗犹太人混居,尽量和外界隔绝,保障内部纯洁性。</p><p class="ql-block">哈瑞迪犹太人拒绝服兵役,不工作,不纳税,不接受现代化信息和教育,只上宗教学校、只看宗教报纸,只研究教义,加上高生育率,靠以色列政府拨款和其他犹太人养活的哈瑞迪犹太人正在给以色列造成了严重伤害。</p><p class="ql-block">另外,据说哈瑞迪犹太人认为两千多年前犹太被灭国是上帝的旨意,任何人必须严格遵守,不得违背。以色列的再次立国,被哈瑞迪犹太人认作是违背了上帝的旨意。按照犹太教的教义,犹太人只能静静地等待弥赛亚再度降临人间,解救犹太人,而犹太人自己是不能解救自己的。</p><p class="ql-block">如何解决哈瑞迪派的问题,是缠绕在以色列政府里面的重大难题。</p> <p class="ql-block">哈瑞迪人拒绝接受现代的世俗教育,他们在自己内部实行的是宗教教育。从14岁开始就不再学习基础知识<span style="font-size:18px;">科目,只</span>学习犹太经典和犹太律法。哈瑞迪人学校拒绝和抵触现代科学,甚至很多学校里没有电脑。</p><p class="ql-block">政府无权干涉哈瑞迪人学校的课程内容和师资聘用,同样也无权干涉学生的情况。哈瑞迪人学校的经费除了来自政府的拨款,更多的还是来自外界捐款,主要是美国。</p> <p class="ql-block">耶路撒冷老城商业街</p> <p class="ql-block">两点多钟,我们出了老城,乘公交车前往万国教堂。谷歌地图告诉我们,乘13路,坐6站,下车走80米就是万国教堂。万国教堂就在伊斯兰艺术博物馆(Museum of Islamic Art)的边上,加上有教堂的外观图,应该不会错过的。</p><p class="ql-block">到了!谷歌地图上告诉我们已经到了,可是只看见伊斯兰艺术博物馆,却找不到万国教堂。咦?奇怪!找路人问问吧,直到找到第三个人才能用英文沟通。那人的家就住在附近,他说附近没有这个教堂,他也不知道这个教堂。怪了!不过他倒是给了个建议,往他手指的方向再走一个街区,那里有个小教堂,也许他们知道。好的。谢过路人,我们朝着他指点的方向走去。这里还真有一个老建筑,是早期德国人办的医院,在这里找到一位会讲英文的小伙子,他同样不知道万国教堂在哪里。于是热心的小伙子上网帮我们查。最后终于找到了,原来在巴勒斯坦区域,不在这里。哦,是这样啊。怎么办?没有地图导航,盲走可不行。我们只有放弃。令人不解的是,这么大的教堂在谷歌地图上居然出现定位错误!</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万国教堂(Church of All Nations),一个我们想去却没有找到的地方。</p><p class="ql-block">万国教堂的位置是耶稣被捕前晚祷告的地方,并且耶稣就是在这里听到神告诉他只能活七天。为了纪念耶稣,在4世纪的时候,在这里修建了一座拜占庭教堂,在12世纪的时候又修建过一座十字军教堂,都先后被摧毁。</p><p class="ql-block">1919年到1924年,由12个国家资助重建了这座教堂,也因此得名“万国教堂”。</p><p class="ql-block">没有去到万国教堂成为我们耶鲁撒冷游的遗憾。</p><p class="ql-block">(照片来源:网络)</p> <p class="ql-block">参加了从耶路撒冷出发的两天约旦旅行团。从耶路撒冷开车向南400公里到达在阿拉伯湾附近的以约关口入境约旦,这里几乎是以约两国的最南端。</p><p class="ql-block">以色列-约旦过境点是中东为数不多的可以跨越的陆路边界之一。 以色列和约旦在几十年前签署了一项和平协议,从而结束了长期的对峙状态。</p> <p class="ql-block">约旦海关的长廊别具一格</p> <p class="ql-block">约旦亚喀巴(Aqaba),中午大巴停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亚喀巴的</span>度假村,吃了约旦风味的自助餐。</p><p class="ql-block">亚喀巴是约旦最南端的一个海滨城市,临红海的阿拉伯湾,是约旦唯一的海港,同时也是约旦南部重要的工业中心和著名的旅游胜地。</p> <p class="ql-block">午饭后继续向瓦迪拉姆沙漠 (Wadi Rum)进发。</p> <p class="ql-block">瓦迪拉姆的意思就是“月亮谷”,科学家认为这里的地壳是地球上最像月亮的地方;而红色的沙漠酷似火星地貌。于是那表现火星科幻片《火星救授》等电影,纷纷来到这个红色沙漠上拍外景。</p> <p class="ql-block">大家分乘4X4越野车,开向沙漠原野。瓦迪拉姆是典型的纯沙沙漠,风化的巨大岩石如同城堡,为平缓的线条增加了跳跃的变化。</p> <p class="ql-block">贝都因人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阿拉伯游牧民,他们在这里放羊为生,骆驼是他们的运输工具。在旅游景点附近的贝都因人已经成为经营旅游业的主力军。</span></p> <p class="ql-block">这些水平层理很好的砂岩表示了这里曾经是浅海地貌,而且在此漫长的地质年代里,这里的地壳变化不大。砂岩为沙漠的形成的物资基础,在风的侵蚀下,慢慢形成了大片沙漠,砂岩被风"雕刻"成奇形怪状的地貌。</p> <p class="ql-block">把鞋脱掉,光脚踏在细软和温暖的红沙地上,体感很舒服,行动很吃力。</p> <p class="ql-block">这是由风化而形成的天然桥。</p> <p class="ql-block">天色渐渐暗下来,贝都因小伙子牵起他的骆驼收工回家去了。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我才感到了寒冷和孤寂。</p> <p class="ql-block">在沙漠过夜,住营地。</p><p class="ql-block">从营地的设施规模看,电影的宣传毫无疑问地催生了这里的旅游业。这个营地设施齐全,经营有序,安排周到。</p> <p class="ql-block">大餐厅可以同时容纳上百人就餐。</p> <p class="ql-block">伙食也很不错,还有小炒。</p> <p class="ql-block">今晚住帐篷!有点小兴奋。</p> <p class="ql-block">帐篷比我想象的要豪华得多,有床睡,而不是睡地毯上;有抽水马桶、淋浴等卫生设备,不需要荒郊野地解决问题;有空调取暖,不至于被夜里的寒冷冻醒。一切都很舒适,除了顶棚像帐篷以外,与汽车旅馆的水平差不多。</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早饭后上路去佩特拉古城。路上拍下荒漠中的风车,这是由“中国三峡”公司援建约旦的风力发电项目。</p> <p class="ql-block">佩特拉古城到底何时建造的并无明确记载。公元1世纪,它成为纳巴泰帝国的首都之后,通过交易香料,开始繁荣起来。即便后来被罗马帝国吞并,佩特拉也持续繁荣。不幸后来的大地震摧毁了大部分城市,加上贸易路线的变化,佩特拉古城才开始没落。至公元前7世纪中叶,佩特拉城大部分已经荒废,只剩下贝都因人继续在废墟上生活。</p><p class="ql-block">直到1812年,一个瑞士探险家听说了佩特拉古城的蛛丝马迹,他把自己装扮成阿拉伯人,骗取了贝都因人的信任,带他找到了佩特拉古城。之后“失落的古城”终于展现在世人面前。</p> <p class="ql-block">西克峡(The Siq)</p><p class="ql-block">佩特拉古城隐藏在一条连接死海和阿卡巴海峡的与世隔绝的深山峡谷中,它被群山环绕,峡谷和通道穿越其中,其地理位置极其隐秘和特殊。</p><p class="ql-block">唯一的入口是一条长约1.5公里的狭窄峡谷通道,此峡谷最宽处约7米,最窄处仅能让一辆马车通过。古时通道口由士兵把守,有效地防止外族的入侵。</p> <p class="ql-block">巨灵块(Djinn Block)</p><p class="ql-block">巨灵块是死者的坟墓,上方的四个金字塔和一个利基人雕像,表示这里葬着五个人。下面的厅是祭祀时聚会用餐的地方。大约是公元 1 世纪初建的。</p> <p class="ql-block">驴马骡和骆驼是穿越深山峡谷的最得力工具</p> <p class="ql-block">蒙面的贝都因妇女赶着羊群回家。</p> <p class="ql-block">佩特拉在冬季容易发生危险的山洪,洪水沿着山谷奔流而下,穿过西克峡谷,进入主城的山谷盆地,给城市造成严重破坏并带来人身伤亡。</p><p class="ql-block">在公元前1世纪,纳巴泰人通过在西克峡谷入口外建造大坝将这些水引入一侧的穆斯里姆谷。</p><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显示,纳巴泰人在山脚处凿出一条水槽,收集沿着山体流下来的水。</p> <p class="ql-block">在狭窄郁避的峡谷走着,突然峡谷缝隙里闪出一道金光,那是什么?大家都被眼前的景象震撼得张口结舌……</p> <p class="ql-block">一座高40米的金色神殿突然出现了在眼前,这就是那法老宝库-卡兹尼神殿(Al Khazna)。</p> <p class="ql-block">神殿近40米高,并刻有装饰精致的柱头,带状雕刻及人物等。顶部为陪葬的骨灰盒。根据当地传说,里面藏着法老的宝藏。</p> <p class="ql-block">剧场是世界上唯一的由岩石雕刻出来的剧场,能容纳四千人的罗马式的露天剧场,舞台和观众席都是从岩石中雕凿出来。</p> <p class="ql-block">剧场的舞台后墙是由罗马人重建的。</p> <p class="ql-block">地摊儿 vs 废墟</p> <p class="ql-block">在立面的高处有 3 个壁龛,它们通向小型墓室,在公元 446 年被改造成拜占庭教堂。巨大的红色山体被建成建筑物的同时,还可见到,其中无数的墓穴点缀在悬崖上。</p> <p class="ql-block">条纹陵墓(Silk Tomb)</p><p class="ql-block">推测条纹陵墓的名字来源于多彩条纹的岩石层。与其他皇家陵墓一样,条纹陵墓的历史可追溯至公元一世纪上半叶。 它被用来埋葬佩特拉的一些最杰出的领导人。</p> <p class="ql-block">条纹陵墓穴内面积90平米,同时它被用来举行各种宗教仪式,以纪念死者和多位神灵。</p> <p class="ql-block">廊柱街(The Colonnaded Street)和大讲坛(Case al-Bint)</p> <p class="ql-block">星期四晚上从约旦回到以色列的耶路撒冷。星期五早上要打车去特拉维夫。</p><p class="ql-block">19世纪末,海外犹太人大规模的回归后,绝大多数都居住生活在雅法城,雅法城拥挤不堪,无法容纳再多的人口。于是有人不断搬出雅法城,在雅法城附近渐渐出现了新的居住区。</p><p class="ql-block">为了分担雅法的人口负担,1909年,建造新城的工程启动,一年后,这座新城正式冠名“特拉维夫”,逐渐繁荣,发展为以色列的经济文化中心。</p> <p class="ql-block">特拉维夫的戈登海滩(Gordon Beach)。</p><p class="ql-block">特拉维夫(Tel Aviv)是犹太民族经过两千年飘摇无居后建立的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城市,故名:特拉维夫,意为“重生的废墟”。</p> <p class="ql-block">雅法古城是地中海边上最古老的港口之一,有4000多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雅法古城的钟楼</p> <p class="ql-block">这座小清真寺由砂岩块建成。其建造的确切日期不详,但在 17 世纪的文字记载中该清真寺已经存在。雅法的穆斯林水手和渔民在出海前,都会来到这个清真寺祈祷平安。</p> <p class="ql-block">雅法古城的街道</p> <p class="ql-block">老城居民住宅前能有如此精细漂亮的长廊,估计原始屋主的财力不凡。</p> <p class="ql-block">在特拉维夫我们正好赶上“安息日”。由于事先已有充足的准备,所以在中午前就打滴安顿好了旅馆,并且在商店关门前买好了晚餐。一切准备就绪后,我们就去了沙滩,在那里享受着下午的阳光和欣赏着地中海的日落。</p> <p class="ql-block">安息日(the Sabbath),希伯来文原意是“休息”“停止工作”。《旧约》记载上帝前六天创造天地万物,第七天休息。摩西十诫也提到应当纪念安息日。犹太历每周的第七日,也就是星期六,为犹太人的安息日,这天不许工作。</p><p class="ql-block">所以每个星期五的下午两点后,商店关门,餐馆关门,旅游点关门,车辆减少,大家回家,准备家庭聚会晚餐。街上立刻安静下来。很像中国的大年三十。</p><p class="ql-block">来以色列旅游做安排行程时,尽量避开安息日;实在避不开的,要有足够的准备。</p> <p class="ql-block">旅行结束在以色列的特拉维夫,正在回家的途中。足迹踏过欧洲、西亚的16个国家,54天风尘仆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