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从我们一起走进校园的那一刻,就注定了我们今生今世的同学情。我们一起走过童年,走过青春,一起走到今天,我们还会一起走向未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光阴带走了岁月,同学情留在了生命里。我们一起走进校园,一起戴上红领巾,我们一起学习一起玩笑打闹,高高的学校大门外没有台阶,是一个很陡的土坡,我们的教室是在学校大门里面往西的一个跨院里,我因为是转学来到城关小学,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这样的。这么多年过去了,当我再路过学校门口时,已经没有了当年的样子了。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这一届的同学在历史上可能算是磨难最多的学生了。从走进学校无忧无虑的开心学习没有几年,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让我们不得不放下书本,回到家里等待着再次走进校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小学最后的时光就是在城关小学度过的,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叫王佑的老师,王老师对我真的很好,不知道是我的叛逆期还是什么,总是在王老师上课的时候不专心听讲。学习成绩下降很快。现在想想真的很遗憾。如果王老师健在现在应该有八十多快九十岁了吧?很想跟王老师说声对不起,那会儿没有好好听您讲课。其实从内心来说我很喜欢学校的生活,只是命运安排我们遇到了史无前例的大运动,小学毕业了,学校不管,中学因为运动也不接受我们进学校,从而就有了我们绝无仅有的所谓的七年级。说给现在的孩子们听就是个笑话。</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漫长的等待中度过了一年多的时间,终于在1967年12月等来了通知,我们可以走进中学的校门了,成为了一名初中生。进了学校才知道根本就不是我们想象的可以坐在教室里学文化,每天拿着一本毛主席语录,兜里装一支笔,到学校里写大字报,老师没有教材我们没有课本,老师们凭着以往的教学经验给我们教一些文化知识,严格说来,我们根本就什么都没学到,实际上,我们就是真正的小学毕业,本该学习知识的时候,一场运动把我们挡在了校门外。有了复课闹革命,学校把我们招进校园,我们的初中生活就是在写大字报和批判稿中度过一天天,那会儿我们要学工学农,仅仅一年半的初中生涯,我们六八年六月的麦收农忙季节,我们带着行李排着队到离学校几公里外的荆卷村支援农民拔麦子,尽管我们从来没有干过农活,还是很努力的去做了。咱们的县城中学那时还不是放寒暑假,是根据农村的情况,放麦秋假和大秋假,所以学校要求非农业户的同学麦秋假去支援农村拔麦子,到了放大秋假的时候又要去农村支援秋收,每个假期我们去学农十天左右,秋天我们又背着行囊依然是步行,去到比荆卷村还远一点的洼子村支援秋收。然后回家放假,秋假结束开学没多久天气变冷,我们又去工厂学工,我们去的是顺义农机厂,到了工厂给我们分配到各车间班组,有的同学学车工,我们学的热处理,还记得一次有点小意外,我被烫伤了,好长时间才好。这一年,除了两个假期加上学工学农,能呆在学校里的时间太少了。从进学校到毕业离校整个时长才一年半,而坐在教室里上课的时间仅仅只有几个月,我们又从中学毕业了,又是一个绝无仅有,毕业了社会无法安排我们,学校安排我们这届毕业生又回到学校,这才有了我们所谓的重读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学校本意是好的,想让我们多学点知识,可是我们依旧没有教材和课本,正好是备战备荒的年代,重读班的主要任务是挖防空洞。那会儿的我们热情还挺高,除了上课时学校安排的挖防空洞,放学后很多同学还不回家继续挖防空洞。不知道大家还有没有印象了,有一天放学后大家在挖防空洞的时候,突然出现塌方了,把一个叫李秋娣的同学埋在土里面,大家用自己的双手扒开压在同学身上的土,李秋娣被砸晕了,醒来后第一句话就是跟着大家一起高喊毛主席万岁!第二天学校开大会,给做我们提高警惕保卫祖国的爱国教育。学校组织我们步行去高丽营参观地道,步行去焦庄户参观地道,那天去焦庄户也是每个人扛着木枪去的。我们第一天从早上天还没亮就从学校排着队高喊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口号出发了,因为年轻,因为有幻想,所以那会儿不知道累。到了下午终于走到了焦庄户,我们参观了真正的地道,真的像电影里的那样,有灶台的出口,有喂马的马槽子下的出口,还有从地道里看到街上的瞭望孔。天黑了,村里给同学们安排了住处,每个同学都分到不同的村民家里。老师跟我们说要发扬红军传统,让我们去为自己住的老乡家里去挑水,我们在第二天起床后我们真的拿起扁担挑起水桶去挑水了,然后又在村里转了转,结束了这次参观,我们又扛着木枪背着背包列队回家了。终究是学生,我们的演习不可能像当兵的那样严格,家里可以来人接我们回家。我的性格比较倔,没让家里人接我,我们只有不多的同学又走回学校,然后各自回家。我们经常进行军事演习,拿着木枪练刺杀,每天把军事训练当做最重要的事去做。每天的队列练习必不可少。那时训练姿势标准是很受大家羡慕的。我们整个年级里有两个同学经常被老师叫出来给大家做示范就是军队子女一个叫刘永胜,另一个叫瞿小抗,不知道这二位同学的名字我是不是写对了?他们二人肯定不知道当初的四连会有我这个人,因为我实在是太普通了。大家会记住他们是因为他们在同学们当中比较特殊。这两位放在如今就是妥妥的明星,每次老师叫他们出来做示范,大家除了羡慕还有就是有些崇拜了,他们毕竟是军人子女,比我们这些寻常百姓家的孩子要有军事素养。他们除了配合老师给大家做示范,还组织大家演习。那是重读班即将离校的某一天,放学后天黑了,他们又把大家组织起来进行夜行军演习。他们带领大家走在漆黑的夜晚,在路上大家都不说话,还时不时的有口令从前往后或是从后往前传,开始传出来的口令到了最后内容根本就失去了原来的意思,演习结束后大家知道了前言不搭后语的口令,免不了哈哈大笑。走在半路上,突然领队发出口令隐蔽,我们很快就在路边蹲下隐蔽起来,我们不知道走了多远,总之该做的演习项目都做完了,晚上结束训练回到家差不多有十点多了。虽然走了一晚上很累,但是也很开心。如果现在的孩子们知道我们当初的举动很可能是不相信也不理解,但那确实就是我们当时的样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那些没有文化课的日子里,军体课成了主课,白天我们会被带到潮白河边练刺杀练投弹。我们短短的重读班就在挖防空洞和军体训练中结束了,我们又被放到社会上等待分配,那是一个遥遥无期的等待。我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有了去内蒙生产建设兵团的机会,我们几个发小毫不犹豫的走向了踏入社会的第一步。从此与同学们分开,在以后的日子里,大家有的同学到农村去插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去了,有的同学后来有机会上了高中,也有的同学被直接分配工作了。大家在不同的工作岗位各自忙着。多年以后我也从内蒙建设兵团回到了家乡,走进了工厂。再后来有机会和同学们联系上,才有了后来我们一次次的相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十五年前我们曾经在一起过了一次55岁的生日,今年我们已到了古稀之年,让我们相聚在一起,过一个快乐的70岁生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让我们隔着屏幕共同举杯!</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七十岁,美好的光阴!</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七十岁生日快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同声高唱祝你生日快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六九年重读班毕业前的合影留念,时光过去了五十多年,老照片已经有些褪色模糊不清了,再见她时依然亲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重读二班在教室前的合影,翻看老照片,一张张稚嫩的脸跃然眼前。前排左起王淑惠,张俊敏,相春华,张振东,贠爱芝。</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第二排左起辛云霞,舒兆雯,霍秀芬,杨玉珍,我,陈玉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男生第一排左起许立柱,赵建国,孙绍居,黄广权,高宝荣,李宝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第二排左起臧新民,史会明,李瑞民邹金刚,郭继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重读二班全体女同学,第一排左起刘素丽,王淑惠,贠爱芝,张振东和苍老师的孩子第二排,王春燕辛云霞,陈玉珍,张俊敏后排左起霍秀芬,舒兆雯,苍铭(老师)杨玉珍,我,相春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孙绍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高宝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赵建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u>毕业三十年我们相聚在一起</u></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u>1999年是我们初中同学毕业三十年</u></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姐妹相聚分别三十年</b></p> <p class="ql-block"><b><u>我们几个小学同班同学初中毕业又聚在一起</u></b></p> <p class="ql-block"><b><u>那年我们相聚在啤酒厂</u></b></p> <p class="ql-block"><b><u>那时我们看起来还挺年轻的</u></b></p> <p class="ql-block"><b><u>这是15年前我们聚在一起过的55岁生日</u></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同学们毕业四十周年聚会留念</b></p> <p class="ql-block"><b><u>同学们聚在一起同访北京现代</u></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多年以后的相聚</b></p> <p class="ql-block"><b><u>初中四班的同学在一起</u></b></p> <p class="ql-block"><b><u>初中毕业五十年再相聚</u></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初中同班同学李选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小学同班同学王建军</b></p> <p class="ql-block"><b><u>四班的同学五十年的相聚</u></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闺蜜同学舒兆雯</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初中同学赵淑环</b></p> <p class="ql-block"><b>发小闺蜜高献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同学,战友,同事刘植新,好多年都不见了,你还好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悠闲自在孙绍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美女张秀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小学同学田金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总说自己是老蔡,其实就是赵建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人民警官赵建国</b></p> <p class="ql-block">同学贾福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初中同学万志远</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闺蜜好友,同窗王淑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你是我今生的最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偶像同学,臧新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小学,初中的同窗好友,同厂同班组的同事张连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美男子潘晓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小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潇洒如你——兰杰</b></p> <p class="ql-block"><b><u>我的同窗、发小、战友</u></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四兄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韩惠甫</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韩惠甫</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姐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姐妹,兄弟,战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何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何智是我的老同学和战友,如今落脚在廊坊,很难见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小寇永远都像小弟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俩相识的时间最久,我们从三年级开始就在一起了,一同随着父母从平谷来到顺义,我们是发小,同窗和战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们四个一起长大,两小无猜的发小,一起上学的同窗,一起离开父母去到内蒙兵团的兵团战友,回城后一个单位的同事,今后我们会一起慢慢变老,因为我们都退休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时隔五十多年,四个人又相聚在兰杰家里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两个发小兰杰和张连如</b></p> <p class="ql-block"><b><u>多年后相聚在北京,潘晓杰,杨玉珍,舒兆雯,周凤三,孙绍居</u></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孙绍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舒兆雯,一起玩儿到大的发小同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赵永生,我的同窗,同事。</b></p> <p class="ql-block"><b><u>带着对未来的憧憬,走向远方</u></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特殊的时候,特别的祝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们一起走过了风风雨雨,我们共同度过了几十个春夏秋冬,如今我们一起走在夕阳的路上,惟愿我的发小同窗战友同事多多保重,在如今疫情不断反复的时候,更要好好保护好自己,不给子女添麻烦,疫情隔断我们的距离,隔不断我们的真情。我们无法同桌共饮,我们隔着荧屏,你在远方举起酒杯,我在这里斟满美酒共同祝愿我们的七十岁生日快乐!等到疫情过去我们再举杯庆祝!</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