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长沙—《历史的印记》

青宇视界

<p class="ql-block">  长沙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城,要了解和认识长沙,你必须要从天星阁开始。</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长沙筑城,始于西汉高祖五年。刘邦立汉,封重臣吴芮为长沙王,置长沙国,都长沙,始筑土城。</span>乾隆十一年(1746)由抚军杨锡被主持在城墙上兴建天星阁。阁名引《尚书》“咸有一德,克享天心”之意。阁楼总建筑面积864平方米,当时为全城最高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938年,“文夕大火”(可以百度了解),古城长沙一片焦土,阁楼更是荡然无存,唯有那坚实的明清古城墙屹立于废墟之中。1984年重建天星阁,整个建筑色调凝重而雄浑,风格去华饰而存古朴,是一幅历史的画,是一首古雅的诗。</p> <p class="ql-block">  天星阁体为仿木结构,主副三阁,间以长廊,整个阁体呈弧状分布。主阁由60根木柱支撑,上有32个高啄鳌头,32只风马铜铃,10条吻龙。阁前后石栏杆上雕有62头石狮,还有车、马、龙、梅、竹、芙蓉等石雕,体现了长沙楚汉名城的风貌。</p> <p class="ql-block">  熏风亭。“薰”为一种香草,“薰风”即香风。因建亭之初为盛夏,四周清香宜人,故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  延古城墙从北至天星阁,你会看到纪念抗日战争的系列建筑。</p><p class="ql-block"> 崇烈塔,又名白塔,塔高6、6米,全麻石结构,塔基为六边形,塔身为圆盘和圆柱构成,圆柱上端顶着一个圆球,寓意地球,球面刻有中国地图,球的上方昂首屹立一头石狮,石狮明眸远望,寓意着中国领土神圣不可侵犯的民族气节。</p> <p class="ql-block">  崇烈门,是为了抗日战争时期长沙三次会战中阵亡的将士,由蒋介石、陈诚、张治中等人带头捐款修建,为牌坊式建筑。 崇烈门上的居中的一副对联为“气吞胡羯,勇卫山河”,“羯”为古代的一个族名,在这里是指的日寇。</p><p class="ql-block"> 旁边的一副是用篆书写的,“犯难而忘其死,所欲有甚於生”。上联出自《易经》:“说以先民,民忘其劳,说以犯难,民忘其死”<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意思是:冒险而忘记生死,指的是为国赴难,奋不顾身;</span>下联出自《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意思是:理想胜过活着,是指理想至上,宁可捐躯。</p><p class="ql-block"> 这两副对联对抗战将士们勇于战斗,为保民族气节勇于献身的精神给予了高度的赞扬。</p> <p class="ql-block">  “入胜亭”,又名“崇烈亭”,为纪念在长沙四次大会战中抗日阵亡将士所建。</p><p class="ql-block"> 1946年,当时的湖南省政府在国耻纪念亭的原址建十六柱斗拱、八角歇山顶亭一座,名曰“崇烈亭”,亭额系蒋介石先生亲笔题写。</p> <p class="ql-block">  古城墙。据东汉应劭所著《汉官仪》记载,长沙的城池始建于战国时期。公元前202年(汉高祖五年),秦朝番阳令吴芮因率越人助刘灭秦有功,被汉高祖刘邦封为长沙王,并封立长沙国。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湘水”篇中说:“汉高祖五年以封吴芮为长沙王,是城即芮筑也”。由此可见,长沙较大土城墙早在2200余年之前就已存在。</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天星阁,就好像一个logo印刻在长沙这座古老的城市里,也好似一座丰碑屹立在这座颇具现代风格的都市中,它将继续见证古老、英雄、现代的长沙不断的发展和变化。</p><p class="ql-block"> 历史的印记——天心阁</p> <p class="ql-block">  声明:本篇部分文字源自网络,图片均为作者原创,转发需注明,使用需授权,欢迎浏览,感谢关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