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我是一个兵》第29章 我军大裁军回顾与评述

范松青

【内容简介】《那年我是一个兵》,是一部自传体的纪实文学作品。1972年12月—1977年3月,作者范松青在广州军区由42军代管的陆军第142师424团当兵。文章讲述了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里,作者在步兵424团特务连和团、师、军机关当兵所经历的那些事、那些人;展示了在人民解放军这所大学校、大熔炉里,战友们的青春芳华、无私奉献,勇敢忠诚,艰苦历练,不忘初心;再现了执行军农生产任务的部队官兵们战天斗地、改造山河的大无畏英雄气概;描写了作者在四年军旅生涯中的快乐与苦涩,成功与挫折的“螺丝钉”精神。谨以此文献给共和国5700多万曾经当过兵的人!献给人民解放军执行军农生产任务的广大指战员们! 1985年6月4日,人民大会堂。时任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轻轻伸出的一个指头震惊了世界——解放军裁减员额100万。 <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二十九章 我军大裁军回顾与评述(军史研究之一)</b><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div><br><br><br> 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史研究,目前国内尚属于半开放半保密状态,除了为数不多的军史“发烧友”之外,社会上的研究者甚少。我在撰写长篇纪实文学《那年我是一个兵》的过程中,引起了我对军史研究的兴趣。下面是我对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建制、番号及第48军和第142师等军史研究之心得体会。(注:本研究的资料来源主要是依据国内官方媒体所发布的公开报道与数据。)</div><div><br></div><div><br></div><div><b> 一、人民解放军的历史变迁和前七次大裁军的回顾与述评(1950-1984年)</b><br><br><br> 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于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历经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解放军的历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到1948年11月1日,中央军委发出《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通令》,对全军的组织编制番号作统一规定。各野战军所辖纵队改称军,全军共编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华北军区野战军。全军五大野战军共下辖19个兵团和70个军,其分布是:1野有12个军,二野有10个军,三野有16个军,四野有19个军,华野共有13个军。</div> 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于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油画) <div><br></div> 新中国成立之时,解放军的总员额达到了550万人。从1950年开始,解放军一共进行了11次大规模裁兵。<br><br> 1950年4月,我军进行第1次大裁军,计划裁军150万。但由于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军队又进行了扩编。<br><br> 1951年12月,我军不仅没有进行精简,总人数反而增加到627万,是人民解放军历史上兵力最多的时期。<br><br> 1952年1月,我军进行第2次大裁军,计划裁军300余万,至年底全军总人数降为400万余人,其中有95万改编为公安部队。<br><br> 1953年8月,我军进行第3次大裁军,全军总兵力精简23.3%,至1955年底,全军兵力降到320多万人。<br><br> 1957年1月,我军进行第4次大裁军,到1958年底,全军成建制地集体转业和复员100余万人,全军总人数降为240万。全军总人数与新中国成立时相比,精简了61%。<br><br> 从1950年到1958年这一阶段的4次大裁军,以1952年的裁军力度较大,共撤销和改编了38个军,其中15个军撤销,23个军改编成军兵种部队和经济建设部队。被撤销的15个军是:西北独立军第1、第2、第3军,第8军、第17军、第18军、第22军、第52军、第53军、第61军、第62军、第58军、第70军、第44军与第45军合并为第54军、第48军(1952年4月,军部、军直及第144师与第49军145师和原21兵团第215师、219师合编为新的21兵团,1952年10月,21兵团撤销,改番号为第55军)。<br><br> 4个军改编成海军:第10军、第30军、第35军、第44军;6个军改编成空军:第11军、第15军、第25军、第33军、第49军、第51军;3个军改编成公安部队:第29军、第33军、第34军;3个军改编成为炮兵:第3军、第4军、第7军;7个军改编成为经济建设部队:第2军、第5军、第6军、第9军所属部队大都改编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农建部队,第36军、第37军改编成建筑工程部队,19军第57师改编成解放军石油工程第1师等。 中国历次成建制裁军图表 但到了“文革”期间,部队组织编制混乱,比例失调,机构臃肿,干部严重超编。特别是1969年3月,中苏爆发珍宝岛冲突事件后,全国加强战备,迅速扩编部队,挖掘防空洞,修筑战备铁路和公路,对外既是反帝又要反修,对内既搞文革又还“三支两军”。人民解放军数量再次大幅度上升。至1969年底,全军编制员额达631万多官兵,超过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但这还不是最多的时候,至1975年初,我军达到史无前例的兵力最高峰661万多人。<br><br> 1975年邓小平担任总参谋长。他严厉批评了军队中存在的“肿、散、骄、奢、惰”问题,果断地在军队中搞整顿,实施全军精简整编。1975年底,我军开始进行第5次大裁军,压缩军队员额,减少保障部队和非战斗人员;至1978年底,全军总员额降为512万。我所在的由42军代管的142师,就是1978年3月撤销番号的。但由于1979年2月对越自卫还击战,在撤销了几十万老部队后,却又组建新增加了近百万的新部队,使得裁军失败,军队臃肿问题并没有全面改观。到1979年底,我军员额再次突破600万,成为世界上最庞大的军队。<br><div><br></div><div> 1980—1981年,我军进行第6次大裁军,这也是改革开放后的首次裁军。1980年3月,中央军委决定,军队再次进行精简整编,大力精简机关,压缩军队员额,减少保障部队和非战斗人员。将部分野战师由满员师改为简编师;精简沿海守备部队;撤销省军区独立师;将部分担负内卫执勤任务的部队移交公安部门。全军从1980年第4季度开始精简整编,到1981年整编任务基本完成。全军总员额由1980年的602万减少到530万。<br><br> 1982—1984年,我军进行第7次大裁军,这是改革开放后的第2次裁军。1982年6月,中共中央决定将解放军担任内卫勤务的部队和武装、边防、消防警察统一组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同年9月,中央军委下达《关于军队体制改革精简整编方案》,决定进一步增大陆军编成内的各技术兵种的比例;在陆军军(野战军)的编成内开始组建机械化步兵师,这是我军从摩托化向机械化转变的开端。沿海守备部队压缩机构,实行简编;撤销省军区的地方部队;部分边防部队移交公安部门。组建预备役部队。从1983年开始,我国有计划地组建了一批包括有诸兵种的预备役师、团,这是常备军精简后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一项重大措施。<br><br> 1982年9月,中央军委下发精简方案中,还撤销铁道兵和基建工程兵两个兵种番号。51万余人的铁道兵和1978年成立的基建工程兵,集体转业到铁道部和原配属的国家各部委或所在省市,部分部队转到武警部队。自此,铁道兵和基建工程兵这两个兵种从解放军的序列中消失。到1984年,完成了整编任务。全军总员额从530万减到430万。<br></div> 1982年9月,51万余人的铁道兵集体转业到铁道部。 <div> <b> </b></div><div><b> 二、人民解放军后四次大裁军及当前军改的回顾与评述(1985–2019年)<br></b><br><br> 从1950年到1984年,中国已经进行了七次大裁军。全军总员额由1975年的661万减少到1984年的423.8万,但仍然是世界上最为庞大的军队。1985年,人民解放军军费只有191亿元人民币,仅占同年美军军费的2%,不及前苏联军费的零头,而人民解放军的员额却是美军的两倍,也超过苏军。由于前几次精简整编,只是减人,体制变动不大,结果导致精简整编出现了“精简--增编--再精简--再增编”的恶性循环。有的形容说,“光拔毛不杀鸡,结果拔得到处哇哇叫”。这种状况,连负责落实裁军的人也大伤脑筋。<br><br> 1985年6月4日,人民大会堂。时任中央军委主席的邓小平轻轻伸出的一个指头,震惊了世界——中国人民解放军裁减员额100万。一代伟人,一个指头与100万就这样永远定格在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史册上。对裁减100万,有些领导人担心会减弱军队的战斗力。邓小平作了一个生动的比喻:虚胖子能打仗?军队要多节省开支,改善武器装备,更要提高军政素质,这就必须减少数量。邓小平充满信心地指出:“再减100万,一是必要,二是没有风险。好处多得很!”</div><div><br></div><div> 在邓小平的极力推动下,1985—1987年,我军进行第8次大裁军,这是改革开放后的第3次大裁军——被称为“百万大裁军”。这种裁减比例在国际上都是罕见的。但这次裁剪军队100万,并非单纯地减少人员,而是我军编制体制的一次结构性大调整,裁减人员之多,难度之大,涉及面之广前所未有。当时的11个大军区,36个野战军等,从军区领导到战士,几乎每个人都面临着进退去留的问题;从上到下都赞成精简整编,却同时又不希望自己被整编裁撤。<br></div> 解放军某部正在召开部队裁军会议。 <div> 按照中央军委的初定方案,昆明军区将与成都军区合并,以昆明军区机关为主,组成新的昆明军区。理由无须多说:昆明地处中越边境前线,自1979年自卫还击作战以来,那里战火一直未断,是当时唯一还有作战任务的大军区。这年春节期间,胡耀邦总书记还亲临前线视察,并题写了“国威军威看西南”的条幅。这强力的理由使大多数人都认定,处于特殊时期,肯定会保留昆明军区。而同处西南地区的成都军区只能哀叹:“既生瑜,何生亮”了。因此,当时昆明军区张钰秀司令员和谢振华政委,已经做好了准备接收成都军区机关的全套方案。<br><br> 出乎意料的是,军委扩大会议宣布的精简整编正式方案是:撤销昆明军区,其机关和部队与成都军区合并。的确,从国家建设长远利益和整体战略利益出发,“成昆合并,定点成都”,保留成都军区要比保留昆明军区合理得多。成都又是西南地区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历朝历代均为军事重地,交通发达,物产丰富。从战线上看,军区设在成都地理位置适中,可以兼顾西藏、云南两个方向。如果军区机关设在昆明,战略纵深比较短,一旦有情况,不利于部队的机动和调动。保留昆明军区是眼前的考虑,但保留成都军区是长久的战略打算。</div><div><br></div><div> 在1985年到1987年的“百万大裁军”中,中央军委所属的总参、总政、总后三总部机关人员精简了近一半;原先11个大军区精简合并成7个,裁减了4个,减少了几百个内设机构和几千名机关干部;有8个陆军军被撤销番号:第11军、第43军、第46军、第50军、第55军、第60军、第66军、第69军。其余陆军军改编成集团军,将装甲兵部队的全部,炮兵、高炮部队及部分野战工兵部队等兵种部队编入集团军,并充实扩编了通信兵、防化兵等兵种,增编了电子对抗部队、伪装部队等专业兵种,集团军编成内的各兵种的火力、突击力和机动作战能力都大大超越了原先的陆军军。</div><div><br></div><div> 在1985年到1987年的“百万大裁军”中,我军的军级以上单位减少31个,师、团级单位撤销4054个;机关、部队的76种职务由军官改为士兵担任。1985年7月,各县市人民武装部改变隶属关系,改归地方政府建制领导,干部和战士退出现役。(注:各县人武部建制几经变化,1951年起属军队建制,编配现役军人;1954年改称兵役局;1958年又改称人武部;1985年7月划归地方建制,实行地方和军队双重领导;1996年又收归军队建制)。大裁军后,全军总员额由423.8万减少到323.5万。</div>   1997年9月,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在80年代裁军100万的基础上,在3年内再裁减军队员额50万。<br>  <div> 从1997年--1999年,我军进行第9次大裁军。1997年9月,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在80年代裁减军队员额100万的基础上,在3年内再裁减军队员额50万,其中干部占40%。在这次大裁军中,第64集团军、第67集团军被撤销;部分集团军建制的乙种师整体划归武警部队;大部分守备部队被解散。军队从事经营性生产的290余个生产管理机构和地区性企业管理机构全部撤销或移交地方。在重点提升武器装备的高科技含量的同时,有20余万干部退出现役,专业至地方工作。大裁军后,全军编制人数保持在250万以内。<div><br></div><div> 从2003—2005年,我军进行第10次大裁军。2003年,中国宣布将在裁减军队员额50万的基础上,2005年前再裁减20万,使军队总规模降至230万。在这次大裁军中,第23集团军、第24集团军、第28集团军、第63集团军被撤销。团以上机关部门共减少3000余个,军队农副业生产机构、文体单位、驻铁路车站军代表处、物资机构等有较大压缩。海、空军减少了领导指挥层次,海军撤销了航空兵机关和部分舰艇大队,基地改编为保障基地,组建了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水面舰艇部队;空军撤销了军(基地)机关和部分航空兵师团场站;第二炮兵撤销、合并部分建制单位。2005年底,军队规模保持230万人。<br><br>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2005年,人民解放军先后进行了10次大裁军,共涉及52个军,其中撤销29个军,改编23个军。2006年12月29日,中国政府《2006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首次向全世界公布: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机动作战部队共有18个集团军。裁减员额30万以后,中国军队现役总员额减至200万。至此,人民解放军陆军由70个军演变浓缩为18个集团军:第27军、第38军、第65军、第16军、第39军、第40军、第20军,第26军、第54军、第1军、第12军、第31军、第41军、第42军、第13军、第14军、第21军、第47军。</div></div> 胡锦涛同志视察解放军某部,与干部战士亲切交谈。 <div><br></div> 从2016年至今,中国进行第11次大裁军(军改)。2015年11月,在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发出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动员令,拉开轰轰烈烈的新一轮军改强军大幕。此次大刀阔斧的军改,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广泛、最为深刻的一次整体性、全方位的国防和军队改革,这场军改持续时间之长、强度力度之大、取得成效之丰,涉及的领域之广、单位之多,是前所未有的,使得人民军队体制一新、结构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新一轮军改,也被称为“脖子以上”改革,率先开展了领导指挥体制改革,建立了“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br><br> 此次军改的构架是大破大立,“三破三立”:一是破除长期实行的总部体制,建立军委多部门制。军委机关由原来“四总部”改为15个职能部门;二是破除长期实行的大军区体制,建立联合作战指挥体制。军改后,组建了军委联合作战指挥中心,7大军区调整划设为东、南、西、北、中五大战区,健全战区联合作战指挥机构,实现中央军委对全军部队集中统一指挥,实现诸军兵种力量联合运用。三是破除长期实行的大陆军体制,建立新的军兵种。改革后,成立陆军领导机构、组建5个战区陆军机关。陆军的集团军由18个调整为13个,主体实行“军-旅-营”体制,合成旅、合成营成为主流。其中,正师级以上机构减少200多个,人员精简三分之一;团以上建制单位减少1000多个 军官减少三成。此次军改,裁减军队员额30万,总员额保持在200万人左右。 <div><br></div><div> 通过1980年以来的六次裁军,人民解放军总员额大幅度降低,在40年的时间里,军队数量从602万减到200万,减少员额402万人,减少了66.8%,这个数字,是建国以来军队员额历史最低点。一次又一次的大裁军,全军有100多万名干部退出现役转业到地方。一批本来可以提拔使用的干部失去了机会,一些本来应该解决的生活福利没有解决。多年的老部下,包括一批很有发展前途的干部,都做出了很大的牺牲。</div><div><br></div><div> 军队转业干部为国防事业、军队建设作出了牺牲和贡献,应当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尊重、优待。但一次又一次的大裁军,上百万名干部退出现役转业到地方工作,也给地方的军转干部及其家属子女的安置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不少地方对军转干部的安置不得不采取降格使用,即降低1-2个职务职级安排工作(待遇不变),这对许多军转干部来说,又是一个人生的重大考验。绝大多数军转干部都能自觉转身份,转观念,转心态,转变思路天地宽,保持本色接地气,从而保证了党和国家的裁军大局的顺利推进。</div> 2015年11月,在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发出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动员令,拉开轰轰烈烈的新一轮军改强军大幕。 <div> <br></div><div> 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军精兵裁军之路的历程,人民解放军的每一次“瘦身”,都是一次嬗变。即使是历经11次大裁军之后,人民解放军目前仍保持在200万左右,算上120万人的武警部队,中国的国土防卫力量仍然位居世界第一。而且,我军的传统思维是为了胜利,不惜任何代价,不怕任何牺牲,这在当时的朝鲜战争都还可以通过增加军队人数来弥补武器装备和指挥的差距不足。但诸多高技术兵种与武器展现出的强悍战斗力,令中国军队意识到,解放军迫切需要提高应对现代战争的高科技水平。<br><br> 1991年初爆发的海湾战争向世人展示了何为现代战争,美国的高科技军队以极小代价在很短的时间内摧毁了萨达姆120万正规军。实际上在海湾战争之前,中国军队还是自信满满。假如把伊拉克军队换成中国军队,会是什么样的结局?或者今后因为台海问题在中美(或者与多国部队)之间发生严重军事对抗,又会是什么样的结局?虽然从感情上说,中国的将领们不相信我军会败于美军,但冷静下来的理智告诉我们,我军的结局并不会比萨达姆的军队好多少。这次高科技战争无疑给了中国军队极大的震撼和启示。<br></div><div><br></div><div> 从中国军队几十年的裁军历程中,我们不难看清一点,那就是兵贵精而不贵多。军队战斗力的强弱,不仅取决于数量的多寡,更取决于质量的高低。这是因为,现代战争不再是拼“人海战术”的战争,强大的军队从来都不是依靠堆人头数量换来的,超视距战争,斩首作战等已经可以轻松的突破人数的优势,依旧保持庞大军队的意义不存在了。适当裁减军队规模,提高我军的高科技装备水平,反而能令军队的结构合理,机构精干,指挥灵便,战斗力增强。我们相信,随着中国特色的科技强军之路的推进,我军将在血脉延续的历史传承中,以更加崭新的面貌肩负起新时代的使命。<br></div> <div> 从2016年至今,中国进行第11次大裁军(军改)。此次军改,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广泛、最为深刻的国防和军队改革。</div>  <div> <b> 三、对多年来我军建制、番号的反复组建撤销的裁军反思<br></b><br><br> 应该说,2016年1月以来中央军委新一轮的军改强军,改革力度是非常之大的,改革效果是非常明显的。相对于以往任何一次裁军,都是非常成功的。根据我对人民解放军军史的研究和梳理,长期以来,我军的编制、番号和序列等错综复杂,呈现出杂乱无章,缺乏一个长期的战略规划,改革仅仅是在组建撤销,撤销组建上做表面文章,理不清剪还乱。有的部队刚刚组建不久,很快又面临撤销;有的部队刚刚撤销不久,很快又重新恢复其编制番号,经常变来变去,让下面无所适从。一般的人还真有点搞不懂,弄不明白,摸不清头绪。<br><br> 在正常情况下,我军组建一支新部队的程序应当是:中央军委下达组建命令,授予番号,任命主官,组建领导机关,招兵买马组建或者接管部队。但我军又经常是超乎常规组建程序,许多时候是按照特殊情况来特殊处理。例如,组建一支新部队:中央军委直接抽调某某部队,组建二级机关,组建或者接管部队,任命主官,下达组建命令,授予番号,组建领导机关,扩编为上一级军兵种。就拿我当兵所在的陆军第142师和其难兄难弟第143师来说,在我军的历史上,就曾经组建有三个陆军第142师、第143师。</div> 1950年10月,第142师改编为高射炮兵,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br> 我军历史上第一个陆军142师、第143师,1948年11月,由东北野战军第11纵队31师、32师,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8军第142师、第143师。1950年10月,根据中央军委直接命令,第142师、第143师调离第48军赴东北。其中,第142师改编为炮兵第5训练基地,与原高炮部队合编扩建成野战高炮64师、61师和62师。第143师调离第48军赴东北,先是组建第2炮兵训练基地,在训练任务完成后,改编为火箭炮兵第21师。两个炮兵部队均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br><br> 我军历史上第二个陆军第142师、第143师, 1951年3月,分别是由广西军区调来的第38军第151师改称第142师,由湖南新组建的新编师,授予第143师番号,两个师均归属于48军建制。但一年之后,即1952年3月,第二个第142师奉命又改编为公安11师;第二个第143师则拨归荆江分洪工程司令部;后在同年12月,以143师机关和西南军区步兵基干第4团及步兵第533团机关为基础,组建空军第28师。 1950年11月, 第143师改编为火箭炮兵,装备苏联的喀秋莎火箭炮,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 <div><br></div> 我军历史上第三个陆军142师、第143师,组建于1969年11月,同年12月公布番号:属广州军区建制,由第42军代管。第142师驻广东惠阳潼湖,第143师驻广东台山烽火角,两师均执行军农生产任务。但到1977年3月,第142师又撤消番号,部队整编合并到广东省军区独立师,组建新的广东省军区独立师。1978年11月,第143师也撤销番号和建制。<br><br> 1969年11月,中央军委在广州军区除了组建陆军142师、第143师以外,还同时组建了由湖南省军区代管的第145师(驻沅江南湾湖)、第146师(驻常德西湖农场)和归第55军建制的第165师(驻广东龙川,参加牛田洋生产)。新组建的这5个师都编为甲等师,武器装备全是崭新的配置。为了减轻国家负担,上述部队均执行军农生产战备任务。之所以新组建陆军第142师、第143师、第145师、第146师,据说是为了重新组建陆军第48军。 1969年底,陆军第142师在广州军区惠州潼湖生产基地,召开“庆祝中央军委授予我部番号大会。<div><br></div> 1971年“9.13事件”发生后,在1975年开始的“军队要整顿”中,除了归42军代管的第142师、第143师撤消番号和建制以外;归湖南省军区代管的第145师、第146师,分别于1978年12月、1976年2月撤销番号和建制。至此,上述4个陆军师在红红火火中重新组建,又在悄无声息中全部撤编。第165师因为是归属于55军建制而被保留,而且在1979年2月还参加了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直到1985年在百万大裁军中才撤消番号和建制。<br><br> 然而,在陆军第142、143、145、146这4个野战师被撤销番号不久,1979年2月爆发了对越自卫反击战。为此,我军又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军备战,当年3月到4月,经中央军委批准,广州军区决定新组建3个广西边防师。具体由42军、55军、广西军区、广州军区炮兵、工程兵、后勤分部、万山要塞区等单位的部分人员负责新组建工作。其中,42军负责组建边防5师,55军负责组建边防3师,广西军区独立师重新组建为边防1师。但至90年代初期,新组建的广西几个边防师又先后精简整编,撤销番号和建制。 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我军某部战士的战前留影。 <div><br></div> 在1979年2月的中越战争前后,许多复员退伍老兵们纷纷被要求登记报名,一部分退伍老兵又重新第二次当兵参战。据宁远同乡战友告诉我,当年从142师退伍回乡的宁远战友,第二次当兵到新组建的部队后,全县已有7名潼湖战友为国捐躯。我的弟弟于1980年底入伍在新组建的广西边防3师炮团3连,刚当新兵不久,就直接参加了1981年5月开始的法卡山收复战斗,在法卡山的猫儿洞里作战3个月。当年7月,边防3师炮团3连荣立集体一等功,并被广州军区授予“英雄炮兵连“称号。9月,中央军委授予边防3师9团2营“法卡山英雄营”称号。<br><br>  有些战友或许会问:“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如果1978年前后不撤销第142、143、145师、第146师等4个陆军师,又何必要重新组建这3个边防师?而且老部队的战斗力肯定会远超新的组建师。其实,在这大千世界上,并没有后悔药可吃。然而,我们不禁要问:我军如此反反复复地组建撤销,撤销组建,这究竟是为哪般?这恐怕需要军方高层权威人士来解答。恕我大胆地说,虽然这里面有着各种错综复杂的原因,但总起来说,,这也说明我国军队建设的科学决策因素少,盲目性决策因素多,特别是缺乏一个战略性的、稳定性的长远规划。 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我军某部干部战士正在集合。   1984年党中央决定恢复阅兵,并于1984年国庆35周年时举行盛大国庆阅兵式。图为军委主席邓小平检阅部队。<br><br> 阅兵是展现国防武装力量和建设成就,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重要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根据第一届全国政协决定,把阅兵列为国庆大典的一项重要内容。从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至2019年建国70周年,共举行了15次国庆阅兵。其中,1949年至1959年建国10周年,共举行了11次国庆阅兵。此后,连续24年没有举行国庆阅兵。1984年党中央决定恢复阅兵,并于1984年国庆35周年时举行盛大国庆阅兵式。在这次大阅兵中,受阅武器装备的科技含量大大提升,全部28种武器中有19种是新装备,有的装备已具有世界先进水平。中国战略导弹部队首次参加阅兵,更是震撼了世界。<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 <b>(下一篇 请看《那年我是一个兵》第三十章 48军的历史变迁与沿革)<br></b></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