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凉山情缘之七凉山彝族葬礼,回归自然的生命仪式

胖哥

<div><br></div><div> 凉山彝族丧葬礼仪包括两个很重要的内容 :一是对死者尸体的处置,即指从死者断气到火化这一过程的各种仪式 ; 二是对死者灵魂的关照 ,包括对死者亡灵举行的“安灵”和“送灵”,即彝族最大的祭祀活动“尼木措毕”祭祀仪式。<br></div> 《穿盛装妇女》2021.10.24拍摄于美姑县巴普镇。参加吊唁的亲人及客人都要身穿盛装,手提水果和彩礼,来参加吊唁,这是对逝者的敬重。 《奢侈的灵堂》 2021.6.28拍摄于美姑县九口乡瓦洛千村。死者安放于堂屋侧面的床上,穿着盛装,和衣而卧,用金钱布置的灵堂,十分耀眼,亲人围着她的遗体,为她守灵。 《迎接仪式》2021.6.28美姑县九口乡瓦洛千村。吊唁的客人来了,主人的亲人采取各种各样的仪式进行迎接。 安葬仪式,首先清洗死者尸身 ,给死者穿上衣服,男性死者通常穿长衫和裤子 ,女性死者穿传统的彝裙,家人请毕摩根据死者的生辰推算出火化吉日 ,然后通知亲属,四邻或村民只要 听到哭声,不管是否相熟都要到死者家里帮忙料理丧事。 《准备彩礼》2021、10、28拍摄于昭觉县四开镇。亲友和乡邻接到有人去世的消息,就会带着家人日夜兼程远道而来参加葬礼,亲友在准备送礼的现金。 《抛撒钱物》2021.10.28拍摄于昭觉县四开镇。来吊唁的亲人,都要准备一些糖果、小吃等物品向客人抛撒,比较富有的亲人还要向客人抛撒烟、钱等财物,这表示这家人后续有人,财丁兴旺。 送礼的人们 送礼的人群 出殡前一天彝族称之为“撮热”,意为“集中所有的人”, 是丧期中最热闹的一天。凡是来参加丧葬的人都在这天到齐 ,祭品也在这天送来,奔丧者多以一个家支或村寨为单位 。主方就地用酒给他们洗尘,并简要介绍死因及生平事迹。彝族认为有儿有女、子孙多的老人辞世是自然现象 ,不用过分悲伤,因此灵前既有悲戚的哭声,又有欢乐的酒语笑声。 《高举吊唁的礼金》2020.12.26拍摄于昭觉县则普乡。竹杆上贴满了一张张百无现金,亲戚朋友为死者的送来了吊唁的礼金。 《送牛祭品的亲人》2021.10.24拍摄于美姑县巴普镇。关系越密切的亲属一般都会牵着牛或羊来祭拜。 《清点礼金》2021.8.5拍摄于昭觉县拉一木乡。来吊唁的客人把礼金一张张贴在胶带上,排成长队送来后,迎接的客人又一张张的从胶带上撕下进行清点。 出殡前,主方派丧葬队到山上砍柴,在火化场垒成火化架。 死者是女性,则派七人,垒七层高,每层七根;死者是男性,则派九人,垒九层高,每层九根。火化当天,将死者合唇瞑目蜷腿 ,两手交叉于胸前,手指轻轻扣拢成拳,侧身放置在自己编的尸架上 ,尸架中间的木头条数也有讲究 ,一般女性为七根 ,男性为九根,尸架上铺上新披毡。 《杀猪待客》2021.8.5拍摄于昭觉县拉一木乡。打牛杀猪是彝家葬礼招待客人最高礼节。大家聚集在一起饮食是凉山彝族丧葬中特别重要的一种仪式。 《煮坨坨肉》2021.8.5拍摄于昭觉县拉一木乡。葬礼那天,主人都要打牛杀猪招待客人,打牛的多少根据客人的多少来定,根据需要,牛一直要打下去,直到客人吃好为止。 《出殡》2021.1.13拍摄于美姑县拉马乡 。老人的遗体捆放在两根木杆绑成的担架里,由四人抬着,在众人的簇拥下走向坟场。他们用的是火葬。没有棺材和墓地,老人将与青山共存 出葬时,死者的后代在门外或院子等到尸体抬出门后, 把家里所有的垃圾全扫出来,以示扫走一切病魔妖怪 。行葬人员用两把熊熊燃烧的火炬引路 ,送葬者跟在灵床后,儿女子孙、亲朋好友嚎啕大哭 。死者安放在火化架上,呈卧型,给死者盖上披毡 ,头向东方,脚向西方 。接着引燃柴火 , 等尸骨完全烧尽后 ,送葬人返回指定地点 , 依次坐下等待分食荞粑和砣砣肉,到场者分到肉和荞粑后,各自回家 。 “安灵”仪式,彝族认为死者去世后有三个灵魂 , 其中之一附在子孙 立的灵牌上 ,彝族称为“玛都”。视仪式场地与有竹山之远 近 ,在仪式前或咒鬼仪式完成后第二天鸡鸣时分 , 由祖灵至 亲之人携带白酒、鸡蛋、炒面和烙荞饼等往高山深处去选灵竹,一般选用茂密竹林中长势挺拔、枝叶繁茂的二岁山竹。 当随意选中某一细竹作为灵竹后 , 向其说明将被选为先祖 或先妣某某之灵 ,并祭以白酒、鸡蛋、炒面和烙荞饼等 ,然后 将其连根拔出 ,按所送祖灵之数每人一根拔回竹根。灵竹拔回后 , 携至考妣火葬地,在火葬地石堆上绕匝,先祖绕九匝 ,先妣绕七匝 ,然后交给毕摩进行招灵附竹仪式“尼黑尼果”。第一步是叫醒祖灵并通告之 , 第二步是 招灵附竹 ,第三步是堵塞火葬地污祟 。 “送灵”仪式,当家支中的“玛都”聚集较多时,便要将其送到山上的岩洞中 ,这个仪式便是“送灵”。 目前,“尼木措毕”至今是在凉山彝族的人生礼仪与仪式生活中,民间最为隆重、最受重视的一种“送灵”仪式。一般以家庭、家支为单位,在火葬举行之后的一年到数年之内,按一代送一代或几代的传统仪轨范式,通常在彝族新年与汉族春节之间由家庭自行或家支集体延请祭祖毕摩来举办,过去祭祖送灵大典要延续7至9日,而现在大都简化为3天,整个活动由数十种仪式程序构成,须请数位乃至十多位祭祖毕摩共同主持。 仪式规模视所送亡灵的灵牌数目而定,尤其是家支集体举行的送灵大典,涉及到几代亡灵中的数位或十多位祖先,那么与这些祖先有血缘、亲缘联系的人们都会参加仪式活动,少则几百人,多则上千人。 在“尼木措毕”仪式上,宗族成员,有的手执长矛 ,有的挥舞刀剑 , 有的舞棍弄棒,有的大声吼叫“让开 ,让开”,有的模仿着劈砍刺杀的动作,甚至有的还放鞭炮以助声威。大家围着青棚绕转三圈 ,利用群体的力量来威慑归祖路上阻挡前途的妖魔邪怪的战斗 。 丧葬对于彝族人来说 , 不仅是对死者的悼念、生者的安慰 ,还是一种调节社会关系的机制 ,通过丧葬仪式上礼物、金钱的交换 ,可以巩固家支内部、姻亲、朋友和四邻的关系。尽管丧家要支付庞大的开支,得到的补偿却是社会声誉的提升。 彝族的丧葬习俗至今仍保留着传统的--火葬。随着一缕青烟飘散,魂归自然,生命在这里得到了自然的尊重。这种丧葬文化不给子孙后代争地,不污染环境,不需要扫墓,给后人减轻不必要的负担。 彝族的丧葬习俗它不仅反映出彝民族的宗教观和朴实的哲学观,有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悠久的历史背景,目前已经成为凉山彝族宗教和民俗文化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很高的研究价值 。 <br><br> 摄影、编辑 胖哥<div><br></div><div> 2022年11月24日</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