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长期以来,“司南勺”图形几乎被视为古代先进科技的标志。但关于指南针的科学认知、历史演变等,仍有很多问题等待解决。将天然磁石打磨成勺形能不能指南,古人能不能实现?北宋《武经总要》“鱼法”利用了热剩磁效应,但是否借助地磁场来磁化?古代铁质指南针为什么会有针形、菱形或鱼形?对此,实证研究可以给你答案。磁性知识产生于铁器时代以后,与钢铁冶金业的发展紧密相关。古代方士群体对磁石认识最深,并将磁性技术引入到方术和礼俗。指南针既是当中的杰作,也在海陆交通领域发挥了关键作用,并具有了给人以正确引领的含义。指南针集科学、神秘、历史、文化于一体,具有丰富又特别的内涵。【科学家进校园】活动一直以来是本校的特色科技活动,两年以来受到家长和学生一致好评。让我们一起跟随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黄兴副教授去了解华夏瑰宝——指南针。</p> <p class="ql-block"> 华夏幸福学校小学部五、六年级同学一起聆听了这节讲座,受益匪浅。黄老师讲解了指南针技术史研究的一系列最新科研进展:天然磁石勺司南已经被成功复原,在粗糙的表面上也可以准确指向;北宋《武经总要》“鱼法”指南针的热身磁来源于铁钳,而不是目前大家普遍认为的地磁场等等。这些研究充分揭示了指南针这一中国古代优秀文化遗产的科学内涵。让大家近距离了解到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们如何开展科学研究、突破学术难题,真切感受到了求真报国的科学家精神。</p> <p class="ql-block"> 黄老师的科技史课程还将科学研究与历史故事贯通起来:公元前7世纪,人们已经发现了磁石的特殊性质。秦汉时期的方士们继承了商周时期“巫”的传统,用天然磁石开发了磁石门、斗棋等,分别进献给秦始皇和汉武帝。西汉时期有一种招魂术,用绳子将磁石悬吊起来,意图吸引亡魂,但磁石这样也就具备了指向功能。指南针很可能由此而发明。这些历史故事让同学们兴致盎然——原来科技史研究这么有趣!</p> <p class="ql-block"> 黄兴老师的讲座以司南的实证研究为切入点,以诙谐幽默的语气讲述了许多关于指南针的实验研究、历史故事和传统文化。同学们拓宽了视野,收获颇多,一定不辜负黄教授的期望,认真学习,努力向上,为国家科技事业贡献力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勺非勺,针非针</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传承千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集科学、神秘、历史、文化于一身</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无愧于古代“四大发明”之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无愧于宝贵的文化遗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