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教育部颁发《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胡指导意见的通知》和《幼儿园保育教育评估指南》文件背景下,针对多年以来幼小衔接意识薄弱、小学和幼儿园教育分离及幼儿园保教质量不高的情况,近期广西特级教师廖丹萍应北海市教育局教研所邀请,赴北海市参加北海市教育局教研所举办的“幼小协同·双向衔接”幼小科学衔接研讨会。廖丹萍老师从《幼升小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的科学衔接》和《在区域活动中进行幼儿数学启蒙》两方面入手,为北海幼教同行带来了一场高站位、宽思维、长见识,且富有操作性、趣味性的学习盛宴。</p> <p class="ql-block"> 上午,廖丹萍老师在《幼升小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的科学衔接》培训内容中,结合3-6岁幼儿的语言发展特点和需求,提炼出语言领域与幼小衔接密切相关的目标,即“听、说、读、写”能力的提升。首先在环境上,教师要为幼儿提供有质量的、题材丰富的绘本,营造安静、舒适的学习氛围,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其次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幼儿了解身边的符号和文字,为幼儿奠定初步的理解、阅读能力;最后鼓励幼儿讨论和分析绘本,学会建立起绘本图画和故事内容的联系,提升逻辑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并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故事情节或创编、续编故事,以此培养幼儿书写愿望和初步技能。培训中廖老师还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古诗词为例,引发教师们通过赏图、话图、赏诗、手玩游戏,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想象创造、观察记忆、逻辑推理能力,用整合观开展古诗词学习。除此之外,更要求教师在日常的交往、游戏活动当中引导幼儿进行表征、表达,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夯实自身语言能力。</p> 下午,廖丹萍老师在专题《在区域活动中进行幼儿数学启蒙》讲座中,结合芬兰学前教育的先进经验和我国现阶段幼小衔接发展方向,建议幼儿园将数学启蒙融入区域游戏活动和日常生活中,激发幼儿匹配、分类、比较、排序、对应、概括、推理等方面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在区域活动当中,教师根据各年龄段特点,确定不同的能力目标。从培养幼儿对于数学的兴趣入手,让幼儿从亲身体验、实际操作、直接感知中初步感知数学概念;教师要善于创造生活化情景,进一步帮助幼儿理解并运用数学概念,让幼儿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为幼儿之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培训结束之余,廖丹萍老师带着两位工作坊成员深入北海市机关幼儿园观察环境,分析幼儿活动。对于幼儿活动水平、教师活动指导、活动区域设置、材料整理摆放等方面提出建设性建议,并当即开展实操性演绎,将区域材料用多种形式进行组合,引导和启发教师们在活动开展中要充分重视材料和环境的互动性,帮助教师打破材料的原有功能,实现了不同区域材料的混合、跨界和重组,践行“尊重、自主、开放、真实”的教育理念。短短交流,让北海机关幼儿园的全体老师耳目一新,茅塞顿开。 科学的幼小衔接讲究的是“互通融合”,而“互通融合”强调的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双向融合,将幼儿园学习方式融入小学,将小学教育要点融入幼儿园,让幼儿的学习融入生活、融入社会、融入自然,才能推动幼儿全面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