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树的美篇

山楂树

<p class="ql-block">心血来潮时,突然对美术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关于雕塑方面的。</p><p class="ql-block">可能是源于在长沙时的橘子洲头,那幅巨大的雕塑:毛泽东的青年时代。自己被雕像线条的刚劲有力,栩栩如生所吸引,以致在雕塑前驻足了很长时间…</p><p class="ql-block">另一原因是在韶山冲,毛泽东的故乡,一个很秀丽的地方,群山环抱,四周一片翠绿。韶山的人们在毛主席逝世后首次迎回毛泽东雕像时自己正好在韶山,当人们把巨大的毛泽东塑像树立起来时,大家不约而同的都哭了。据后来人说韶山冲的杜鹃花突然一夜之间全开了…</p><p class="ql-block">因此,对雕塑作品自己总是显得情有独钟。</p><p class="ql-block">在法国,在凡尔赛宫,室内室外的各种雕塑总有以她独特的艺术视角吸引着世界各地人们的眼球,看后自己深深被这些伟大的艺术作品所感染。</p><p class="ql-block">一次偶然的机会也是因为雕塑让自己来了一次转身、回头,不能不让人触景生情。一座群雕用凹于凸,光滑与冷峻的艺术,拂去了一个被岁月的尘埃掩去了的年代,再现了那个年代的一个群体…在不惹人注目的右下角注名——知青。</p> <p class="ql-block">  雕塑把自己带到那个挥之不去的岁月里,带进了那条山谷,带进那个曾经插队的山村。</p><p class="ql-block">穿越历史,再次找回那段蹉跎岁月里:</p><p class="ql-block">…一九六六年,中国大批的初中、高中毕业生开始了全国范围内的上山下乡,从当时的意义上说,上山下乡释放了几年积累的就业问题,人们习惯上称六六~六八年的这些人为老三届。</p><p class="ql-block">自一九六九~一九七三年,那时的知识青年人们被称为新五届。</p><p class="ql-block">我们是最后的插队知青,后来再有毕业生,各单位就有了自己的农林场之类了。</p><p class="ql-block">对插队生活知青自有知青的感受,也最有发言权。</p><p class="ql-block">农村确实是一块热火朝天的广阔天地,那时十七、八岁的知青们稚嫩的肩膀尚挑不起与社员同志们同样的担子。知青中有挣工分高的,那就是和社员一大早去掏大粪,结果造成了知青的不幸和悲情。青春未了身先逝的情况,在哪一届知青中几乎都有发生。</p><p class="ql-block">雕塑,艺术的塑造了一个远去的时代,那个时代的知青点在知青人心显得苍白,无助。生命中第一次感到离开家的无助和乏力。说知青点是一个部落毫不夸张,同吃一锅饭,同住一排窑洞或院落难道不是一个群体部落么?</p><p class="ql-block">正因为在一个部落里生存,所以知青就有了那个艰苦岁月里成长起来蹉跎人生。</p><p class="ql-block">青春正当时,也是身体疯狂生长的时候,很艰苦,可知青中几乎没人生病,“过黄河,过长江”的口号合着抡大锤,掌钢阡,以及跳涧越沟的行动,涌动了青春,他们硬是在一个冬天向高山、向峡谷要出了五十亩平展展的人造小平原。</p><p class="ql-block">今天看起来知青是可歌可泣的,可那时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仅仅是开始。</p><p class="ql-block">贫下中农做为一个阶级,对知青有什么样的影响力?正能量在哪里?哪个贫下中农起了身先士卒的作用?知青受到了怎样的洗礼和再教育?知青心里最清楚。</p><p class="ql-block">时过多年,每当问起知青对那段历史的看法,好多人显出对那时的苦涩和无奈,摇摇头…</p> <p class="ql-block">知青时代虽已在历史的进程中尘埃落定,但人们并没有忘却知青,雕塑让一个群体史诗般的再现了知青时代。给波澜壮阔,气吞山河的知青人刻下了时代的烙印。</p><p class="ql-block">无论如何,知青,成就了一段历史,让千万青年在最初的奋斗中学会了成长。</p><p class="ql-block">知青岁月不仅仅是万水千山之后的一段履历,更是走入人生最初的风景,人生的第一步就是在广阔的天地里开始起步的。也许他们有时走弯了、走偏了,可他们始终自己校正着步伐继续向前…</p><p class="ql-block">不用给他们披红挂彩,却一定要把那段历史牢记在心怀。</p><p class="ql-block">无数的文学作品和文艺作品把那段知青史刻画成一个个悲壮的历史故事让后人记录,无数的小说,电影,电视剧…让人们回味,启迪着人们,给知青一次次深深的思考。谈起那段时光,知青人总有一种哭不出来也笑不起来的体味。</p><p class="ql-block">很多人问:在那个时代,在正青春时,燃烧了自己,燃烧了青春,当激情燃烧了以后呢?</p><p class="ql-block">那一年,男知青被招工回城,所有的男生都欣喜若狂,总算是熬到头了!</p><p class="ql-block">农村的那种燃烧的激情刹那间没了,告别了窑洞,告别了山谷,告别了一起奋斗的女知青,心情复杂,有苦恋,有不舍,但男知青还是走了。农村实在是太苦了,还挣不到几个工分。永远记得我在年终兑现时只兑现了六十八元钱。成了一辈子说笑的话题。</p><p class="ql-block">无论如何,那个年代知青以前所未有的行动把历史使命扛上了肩头,虽然受过挫折,摔过跟头,可他们经过广阔天地的洗礼,对插队生活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才能看到今天那尊雕塑的凸凹点在哪里,才能站在历史的角度看到远去的自己。才能从冷峻的雕塑作品中看到代表那个年代的炽热的青春。</p> <p class="ql-block">知青时代已经远去,岁月也给我们那时候青春写下了很重的一笔,多年来我们心心念念着那条播种过青春的山谷,现今那时的的风景早已化成了往日的尘埃,人们嫣然把过去知青做成了今天的雕塑,站在雕塑前的好似又在旧日的山谷里策马行走,继续厉兵秣马,继续奋战着一个个隆冬,继续让山谷里炮声隆隆、继续在那个冬季如火如荼…</p><p class="ql-block">晚霞映红了天空,雕像再现了过去。回味那段日子总感觉意犹未尽,其实那时活的精不精彩并不重要,经历过就够了。有时候,历史是不忍细看的,知青的历史提起来总有一丝沉重,再一次舒展紧皱的眉头,看向人生那段最初的风景,想起了自己曾被激情点燃的青春,想到了那面猎猎招展的尖兵队旗帜,想到了那时的年华并没有虚度,想到那些个无怨无悔,想到了插队时的岁月蹉跎,还有走向农村时的义无反顾和不折不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