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传染病 健康伴我行——福安屯小学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紫葡萄

<p class="ql-block">  为了确保师生健康安全,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福安屯小学认真贯彻上级文件要求,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冬季传染病防控工作。我校不断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全体师生预防疾病意识,构筑群防群控工作网络,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家长参与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积极性。积极开展卫生健康教育及有益身心的体育活动,切实做好冬季传染病防控工作。</p> 冬季常见的传染病 <p class="ql-block">  1.流行性感冒</p><p class="ql-block"> 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毒的抗原结构特点决定了其具有快速变异和传染性强的特点,属于一种无国界的疾病,易造成暴发性流行或世界性大流行。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每年世界上有10%的人口即6亿人患流感,多数死亡原因为其所引发的并发症。</p><p class="ql-block"> 2.流行性腮腺炎</p><p class="ql-block">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简称腮腺炎或流腮,俗称“痄腮”。本病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尤以5~9岁的儿童最多见,鼻咽部分泌物的飞沫等传播,发热,体温升高可达39~40℃,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的整个肋腺呈弥漫性肿大为其特征,并可波及颌下区,肿胀区较软,有胀痛,张口或咀嚼时疼痛加重,腮腺导管口无红肿,挤压无脓液。两侧腮腺同时肿大者占70%~75%,可发展成脑膜炎、胰腺炎、肾炎、睾丸炎、卵巢炎等。</p><p class="ql-block"> 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p><p class="ql-block">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直接传播,传染源为带菌者及病人,人群普遍易感,尤其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表现为初始可出现低热、咽痛、咳嗽,继而突起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黏膜瘀点瘀斑、脑膜刺激征。发病急,传播快,病死率高,老年人及儿童症状通常不典型。</p><p class="ql-block"> 4.麻疹</p><p class="ql-block">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力极强。麻疹病人是传染源,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婴幼儿,以发热、流涕、咳嗽、眼结膜充血、口腔黏膜柯氏斑及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为主要临床表现。</p><p class="ql-block"> 5.风疹</p><p class="ql-block"> 风疹是风疹病毒感染所致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传染源为病人,易感人群多见于1~5岁儿童,成人亦可见。症状为发热,即而出现皮疹,由面颈部迅速向下蔓延,1天内出齐,部分伴有轻微上呼吸道及消化道症状,伴有脾肿大及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p><p class="ql-block"> 6.水痘</p><p class="ql-block"> 水痘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易通过呼吸道或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易感人群主要为学龄期儿童及少数青少年,传染性强。发病较急,以发热、头痛、全身不适、食欲不振、咳嗽等症状首发,即而出现皮疹。一般首先出现于面部、头皮和躯干,呈向心性分布,红斑、丘疹、疱疹和结痂等各阶段损害可在同一时间内并存于同一患者,部分伴发肺炎、脑炎。对于免疫功能低下者可出现进行性播散型水痘。</p><p class="ql-block"> 7.手足口病</p><p class="ql-block"> 多种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最常见的是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16型,是肠道病毒的一种。传染源为患者,通过疱疹液、咽喉分泌物、粪便污染的手、玩具、食具等传播。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4岁以下的儿童。临床以口腔、手足疱疹伴发热为主要特征,极少病人可并发无菌性或病毒性脑膜炎,其症状是发热、头痛、颈直或背痛。其他常见的并发症有心肌炎、脑炎或脑膜炎、肺炎。一般病程较轻而短,多于1周左右痊愈。</p> 预防冬季传染病注意事项 <p class="ql-block">  1.科学佩戴口罩</p><p class="ql-block"> 佩戴口罩是呼吸道传染病个人防护的重要手段,建议教职工及学生上学、上班及外出途中,乘坐公交、地铁和出租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时应佩戴口罩,并随身携带口罩。有发热、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时,必须佩戴口罩。校门值守人员、清洁人员及食堂从业人员工作时应长期佩戴口罩。口罩不能无限期、无限次使用,一次性口罩使用一般不应超过4小时。</p> <p class="ql-block">  2.做好手卫生</p><p class="ql-block"> 手是人们接触外界的主要部位,也是最容易沾染细菌、病毒的部位。接触传播是新冠肺炎的重要传播途径,因此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好手卫生是应对疫情的有效手段。家长及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洗手方法。在餐前,便前便后,擤鼻涕、打喷嚏后,外出回家、到校后,户外运动、玩耍后,接触公共物品后,接触动物后,接触垃圾后都要及时洗手。可随身携带免洗洗手液在不方便洗手时使用。</p> <p class="ql-block">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p><p class="ql-block">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如无条件可用肘窝遮住口鼻;用过的卫生纸不随地乱扔、不随地吐痰;避免与他人共用水杯、餐具、毛巾等物品,养成文明用餐的习惯。</p> <p class="ql-block">  4.按时接种疫苗</p><p class="ql-block"> 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最科学、最经济的手段。目前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和手足口(EV71型)等传染病均可通过接种疫苗预防。</p> <p class="ql-block">  5.开展健康监测</p><p class="ql-block"> 家长应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如出现发热、出疹、咳嗽等症状,请及时带孩子就诊。患病学生应遵医嘱居家休息观察,确保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p> <p class="ql-block">  6.保证环境卫生</p><p class="ql-block"> 做好学校和居家环境卫生,教室、宿舍、居室内每天至少开窗通风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保持空气新鲜。要经常彻底清洗生活和学习用品,勤洗勤晒衣被。对教室、楼道、卫生间等场所应经常清洁消毒。</p> <p class="ql-block">  7.保持安全社交距离</p><p class="ql-block"> 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的场所活动,不扎堆,少聚集,如必须前往商场、超市等人流量较大的公共场所时,要科学佩戴口罩,与他人保持一米以上的社交距离。</p> <p class="ql-block">  在“冬季传染病预防”主题班会上,各班班主任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与学生互动交流,就常见传染病的特征、预防和控制等方面知识对同学们做了详细的讲解,着重介绍了新冠肺炎、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和手足口病等常见传染病知识。班主任重点强调:即使现在是冬季,也要注意锻炼身体。坚持锻炼,增强体质,这永远是防护疾病最佳的方案。</p> <p class="ql-block">  学校号召全体师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教育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把好“病从口入关”。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增加机体免疫能力。</p> <p class="ql-block">  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愿我们携手为学生们创造一个“安全、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p>

传染病

流行性

口罩

传播

呼吸道

腮腺炎

发热

水痘

预防

佩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