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斌来送《红旗谱》——铁三院宿舍的红色记忆

老青年假文艺(董文生)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原创)</p><p class="ql-block">口述:秋的收获(张秀玲)</p><p class="ql-block">执笔:董文生</p><p class="ql-block"> 人人都喜欢读书,在你读过古今中外的书籍中,总会有一两本情有独钟,割舍不下,永不忘却的内容。</p><p class="ql-block"> 兰陵笑笑生,曹雪芹,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巴金,老舍,莫泊桑,欧,亨利,莫言,严歌苓……名家名著数不胜数,但我心目中还是最喜欢梁斌爷爷的红色巨著《红旗谱》。</p> <p class="ql-block">红色巨著《红旗谱》</p> <p class="ql-block">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每个人对自己喜爱文学作品的内容都能讲出一二三,我对《红旗谱》爱不释手的原因很简单,《红旗谱》不仅内容吸引我,时时让我翻书阅读的原因是梁斌爷爷《红旗谱》中的骨干张嘉庆,原型就是我姥爷张吉庆。</p> <p class="ql-block">梁斌爷爷与姥爷张吉庆</p> <p class="ql-block">我姥爷张吉庆是铁道部巡视员,铁路第三设计院(铁三院)首任院长,家住天津市河北区五马路78号大院,在铁道部第三设计院生活大院中,家里家外人们都喊我福玲。</p><p class="ql-block"> 铁三院78号宿舍院子很大,院子中间四栋苏式套房前出檐后出厦,是分给书记院长的住房,院前院后几栋小楼住着处级以上领导和高级工程师。</p> <p class="ql-block">铁三院宿舍大院中的领导住房</p> <p class="ql-block">由于父母工作需要,1958年被母亲从内蒙大草原送到姥爷家,上学插班天津铁路职工子弟第一小学二年一班,班主任女老师姓刘,教语文,高个,齐耳垂儿的短发,挺漂亮。</p> <p class="ql-block">天津铁路职工子弟第一小学校</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我丝毫没有炫耀家庭的意图,只是为大家讲述有关爱上红色巨著《红旗谱》的经过。姥爷家住铁三院宿舍大院3号套房,房子大,屋子多,才进姥爷家,立刻指定让我住进会客厅对面的房间。走进为我安排好的卧室,房间不是很大,一个人住还是绰绰有余。来姥爷家没多久便与大院里的孩子们都认识了,有的比我大些,有的比我小些,她们几乎都在天津铁路职工子弟第一小上学念书,有的还是我的同班同学,上学下学我们成群结队,有说有笑,成了铁三院宿舍大院中密不可分的伙伴儿。</p> <p class="ql-block">天津铁三院领导们的子弟,全在天津铁路职工子弟第一小学校读书,第二排左一是福玲。</p> <p class="ql-block">在我家3号套房前几家孩子们合影,第二排右末是福玲。</p> <p class="ql-block">  在我十岁那年的一个星期天,我正在自己房间复习功课,突然屋外驶来一辆吉普车,吉普车在我家门前停下后,走下一位身材不高,体态微胖,面带微笑的中年男人,他就是著名作家梁斌爷爷,是描写歌颂三代农民革命故事,影响几代人的《红旗谱》作者。记得我见到梁斌爷爷和我姥爷见面情景,四只大手紧握在一起,两人激动不已,摇晃着双臂,嘴里不住的好啊好啊。</p><p class="ql-block"> 事后我从姥爷嘴里知道梁斌爷爷来我家是为姥爷送书的,那时梁斌爷爷创作的《红旗谱》刚出版发行。 </p><p class="ql-block"> 《红旗谱》轰动全国,乃至世界,各个新华书店供不应求。因为姥爷和梁斌爷爷曾经在一起念书,曾经一起接受党的教育,曾经一起参与高蠡农民暴动,再有姥爷为梁斌爷爷写《红旗谱》提供了很多素材,所以梁斌爷爷在《红旗谱》中描写张嘉庆时,其中就有姥爷的身影。我姥爷叫张吉庆,为了文艺作品的需要,梁斌爷爷将张吉庆的吉字换作嘉字,这也是对姥爷的一份尊重吧。</p><p class="ql-block"> 梁斌爷爷把签好名的《红旗谱》第一时间送到姥爷手中,姥爷好高兴,把《红旗谱》视为手中宝,放在自己会客厅的办公桌上,一有闲功夫便翻开读上几页。</p> <p class="ql-block">《红旗谱》作者梁斌爷爷</p> <p class="ql-block">我的姥爷张吉庆</p> <p class="ql-block">  那时我能读《红旗谱》了,梁斌爷爷写的《红旗谱》,字好认,整本书里几乎没有生僻难懂的词句。《红旗谱》中的故事着实吸引人,借姥爷不在屋,我可没少看,后来被姥爷知道了,姥爷不但没责怪我,还非常高兴地支持我,鼓励我多读多看《红旗谱》。</p><p class="ql-block"> 哥哥张景和, 邢小平,小霞,小红,邢小生,小文。张战琴,战华,战国,张战文,她们都是院领导的子女,她们的父辈都曾经历过抗日和解放战争,嘿,她们不去找自己的爷爷奶奶讲革命故事,偏偏都扎在我的屋子里凑热闹,其实我心里清楚,她们就是奔着《红旗谱》来的,谁让梁斌爷爷把这么精彩的小说送到我家。 </p><p class="ql-block"> 我的屋子越发热闹起来,前楼后楼,边边儿大的女孩儿每天做完功课就钻到我的房间,挤得我房间水泄不通,并且天天还让我给她读《红旗谱》,特别讲到女孩子感兴趣的桥段,还时不时要提出问题让我解答,因此放学回到家,我抓紧做完功课后,立即翻开《红旗谱》预习,等伙伴儿来屋后,我就绘声绘色给她们连读带解答。</p> <p class="ql-block">  梁斌爷爷来我家,亲手把签好名的红色巨著《红旗谱》送给姥爷张吉庆。</p> <p class="ql-block">  “福玲,书里描写你姥爷家家趁万贯,是高阳县出了名的地主,可你姥爷为了在穷困农民面前表现忠诚,带领穷苦农民抢自家地里的棉花,这是真事儿吗?”</p><p class="ql-block"> 读过《红旗谱》后,我曾问姥爷这个问题,姥爷没有回避,向我讲述了家世。张家在高阳县够不上大地主,《红旗谱》是小说,是根据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里面有虚构是正常的,可以理解。姥爷说他家虽然不是大地主,但也不是穷人,家有土地,有骡子有马有大车,生活也算殷实,念得起书,买得起大枪,姥爷是张家单传独生子,从小喜爱念书,酷爱打枪。姥爷在上高小时认识了中共河北省军委书记湘农(湘农是红旗谱书里描写的贾湘农书记),湘农见姥爷识字,身体强健,品行端正,性格正值,就有意教育培养了姥爷,还给姥爷拿来进步文学书籍让姥爷读,姥爷懂得了革命道理后,脱掉长袍马褂,换上劳动人民朴素的裤褂,毅然决然离家投身革命,无畏困难,无畏牺牲,1930年加入中国共青团,1931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p> <p class="ql-block">录音:在贾湘农引导下,张嘉庆走向革命道路。</p> <p class="ql-block">录音:在贾湘农的培养教育下,张嘉庆已经具备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条件。</p> <p class="ql-block">“福玲,红旗谱中保定二师护校斗争故事好感人。”</p><p class="ql-block"> ……是的,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迅速沦陷,二师的学生走上街头宣传抗日、反对国民党不抵抗政策,遭到了反动当局的镇压,许多学生被拘捕,引起了二师学生们极大愤慨,在党组织领导下,二师组织罢课和示威游行。1932年5月,恼羞成怒的省教育厅派人查封二师并宣布提前放假,还登报开除进步学生50多人,勒令休学30多人,宣布将学校改组为乡村师范。</p><p class="ql-block"> 在二师提前放假时,党组织留下6名共产党员骨干,组成留校学生代表团,密切关注着局势变化。当局作出开除学生、撤换校长的决定后,留校学生代表团分头通知回家的学生赶紧返校开展护校斗争。</p><p class="ql-block"> 6月中旬,陆续有50多名学生返回学校。根据党组织的指示,成立了“护校委员会”,提出“反对开除学生!”“争取抗日爱国自由!”“誓死保卫二师!”</p> <p class="ql-block">  6月20日,反动当局派500多名军警包围了学校,勒令学生离校遭到拒绝。于是,当局便增加兵力围困学校,企图逼迫学生撤离。校内学生紧闭校门,加强警戒,还用大喇叭宣传和高唱爱国歌曲,并向校外撒传单。</p><p class="ql-block"> 6月24日,学校内粮食用完,学生们用英语对外边喊话求援,相邻的河北大学学生在党组织领导下,组织河北大学学生从后院高岗上向二师扔进一袋袋大饼和烧饼,但很快被敌人发现,敌人派兵占据了高岗。大饼烧饼吃完了,学生们就用校内的树叶、野菜充饥。其间,反动当局派“代表”谈判,学生们提出不答应条件绝不撤离。</p><p class="ql-block"> 看到学生软硬不吃,当局决定血腥镇压。7月6日,千余名荷枪实弹的军警对校内枪炮齐发,并扒开围墙冲进学校。学生们手持大刀、木棒与军警展开殊死搏斗。军警对着学生疯狂射击,许多学生倒下了,但没一个人投降。……</p><p class="ql-block"> “你姥爷和梁斌爷爷在场吗?” </p><p class="ql-block"> …… 在保定二师护校运动中,梁斌爷爷没在校园里面。梁斌爷爷赶回学校时校门已经紧闭,学校四周布满持枪的军警,姥爷和梁斌爷爷在湘农的指示下,在学校外和爱国爱校的学生们想方设法为护校的学生们投掷食物。</p><p class="ql-block"> 姥爷说保定二师学生护校斗争非常惨烈,英勇无畏的学生面对上千名荷枪实弹的军警,有的学生被白匪用刺刀捅进心脏,有的学生被白匪用刺刀捅破肚子,就这样,他们被残忍的敌人夺去宝贵生命,他们失去了青春,把年轻的生命永远留在人们红色的记忆中……</p> <p class="ql-block">  讲到这里,我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眼泪,伙伴们也都掏出手绢。</p><p class="ql-block"> 如波涛汹涌的海浪,伙伴们心潮起伏,沉默不语,都被《红旗谱》中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所感动,可贵的年轻生命为了抗日救国,在护校斗争中倒下了,他们生命换来不仅仅是民众的同情,而是全民族的觉醒。</p><p class="ql-block"> 正义斗争是压不垮的,怀揣崇高理想的共产党人,并没有被血腥和屠杀吓到,他们掩埋战友,擦干身上的血迹,继续高举反蒋抗日的大旗,奏响民族复兴的热血战歌,认真总结革命经验教训,坚定地走与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p><p class="ql-block"> ”福玲,二师护校斗争后时间不长保定地区又掀起农民暴动?”</p><p class="ql-block"> 高举抗日救亡大旗的二师护校学生惨遭杀害后,湘农提出到乡下去,组织农民暴动。《红旗谱》最后描写共产党员朱老忠眼望天空,准备迎接更大风暴的来临。</p><p class="ql-block"> 《红旗谱》结束了,我合上书。</p> <p class="ql-block">  高蠡暴动是在保定地区高阳县和蠡县发动农民斗地主分田地的革命运动,我在姥爷那里听到许许多多关于高蠡暴动的经历。</p><p class="ql-block"> “福玲,高蠡暴动惊天动地,姥爷也参加了吧?”</p><p class="ql-block"> ……参加了,姥爷在高阳县,梁斌爷爷在蠡县,他们都是高蠡暴动的参与者,也都是骨干力量。</p><p class="ql-block"> 震惊全国的二师学生护校斗争失败后,湘农提出斗争方向转移到农村,要到高阳县,蠡县去发动农民暴动,斗地主,分田地,建立高蠡苏维埃政权,成立游击队。</p><p class="ql-block"> 1932年8月,在中共河北省委和保属特委领导下,保定地区高阳、蠡县一带爆发了一场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大规模农民武装斗争,史称高蠡暴动,它如一场红色风暴,席卷华北,震惊全国。</p><p class="ql-block"> “为创建北方苏区和红军,开展农民游击战争,1932年8月,中共河北省委派出省军委书记湘农到保定指导暴动。”</p><p class="ql-block">  8月27日,暴动首先从蠡县宋家庄发起,当晚,50多名游击队员在宋家庄集合,游击队员中有姥爷和梁斌爷爷。 </p><p class="ql-block"> 暴动队伍所到之处,都张贴保属革命委员会第一号布告和游击队的十大纲领,强大的政治风暴席卷高蠡大地。</p><p class="ql-block">  8月29日,湘农带领三大队到达蠡县,与暴动队员汇合,成立了河北红军游击队第一支队第二大队。游击队组织打土豪斗地主,得到群众热烈拥护。</p><p class="ql-block">  当天晚上,湘农主持召开了紧急会议,宣布建立地方苏维埃政府,同时整编队伍,正式成立河北红军游击队第一支队,湘农任支队长,游击队员中依然有姥爷和梁斌爷爷,他们正式编为河北红军游击队第一支队,他们不但是游击队员,仍旧还是游击队中的骨干力量。</p><p class="ql-block">  8月31日,按照支队的决定,去西演村打游击。这天正逢集日,红军游击队发动群众斗争了8家地主,打了一家官盐店,参加斗争的群众达4000多人。</p><p class="ql-block">此时,安国之敌白凤翔部一个骑兵连包围了游击队驻地。湘农马上组织队伍突围。</p><p class="ql-block"> 突围出去的队员撤到高阳县高家庄,又同敌追兵激战,最后红军游击队被迫解散。至此,声势浩大的高蠡暴动结束。</p><p class="ql-block">  高蠡暴动是在当时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北方党组织创建红军、建立苏维埃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虽然此次暴动在敌人的“围剿”下失败了,但它的历史意义是深远的。它如一场红色风暴,为而后在冀中平原上坚持抗日游击战争播下了革命的火种……</p> <p class="ql-block">湘农在领导高蠡暴动</p> <p class="ql-block">  “高蠡暴动失败后你姥爷去哪里了?”</p><p class="ql-block"> 高蠡暴动虽然失败了,突围出来的游击队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组成冀中抗日游击队,在广袤的平原上与日本侵略者展开游击战。</p><p class="ql-block"> 抗日前期对日本鬼子作战十分艰难,八路军还没打过来,抗日任务主要由地方游击队展开,对日本鬼子作战没有形成大规模,游击队常常打一枪换一个地方。</p><p class="ql-block"> 游击队组建时间并不长,手中的武器没有日本鬼子先进,战略战术上没有鬼子系统,后勤补给更谈不上,有时饿着肚子和日本鬼子周旋。</p><p class="ql-block"> 日本鬼子占领保定各个乡镇,抗日形势出现相持阶段,敌人还在县城外围高阳,蠡县和邻县各个村镇建设据点,以分进合围的战术,对抗日力量进行清剿围歼,进行疯狂扫荡,杀人放火,制造惨案,妄图彻底摧毁抗日游击队。根据地的居民们在艰苦斗争的环境下,应然坚守敌后,开展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根据传递的准确情报,不失时机的狠狠打击敌人。我姥爷就是在这样斗争形势下,带领游击队员,不怕流血牺牲,守土抗战,保家卫国,决不能让日本鬼子在中国土地上到处横行霸道。</p><p class="ql-block">正是:</p><p class="ql-block">端炮楼,炸碉堡,</p><p class="ql-block">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p><p class="ql-block">端起土枪洋枪,</p><p class="ql-block">挥动大刀长矛。</p><p class="ql-block">没有吃,没有穿,</p><p class="ql-block">自有那敌人送上前。</p><p class="ql-block">我们生长在这里,</p><p class="ql-block">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自己的,</p><p class="ql-block">无论谁要抢占去,</p><p class="ql-block">我们就和他拼到底!</p> <p class="ql-block">录音:游击队员在艰难条件下与日本鬼子周旋。</p> <p class="ql-block">  1938年5月,根据晋察冀军区命令,人民自卫军与河北游击军等冀中抗日军队统一整编为八路军第三纵队,成立冀中军区,吕正操将军任冀中军区司令员兼八路军第三纵队司令员。在晋察冀军区领导下,他带领部队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开展冀中平原游击战。自打那时起,姥爷一直跟随吕正操将军。</p><p class="ql-block"> 在八年抗战里,姥爷带领他的游击大队,表现出一个共产党员的机智勇敢,凭着百发百中的枪法,凭着抗日救国的热情。他带领的游击队每一次对日本鬼子作战都能以少胜多,因此受到吕正操将军多次通令嘉奖。</p> <p class="ql-block">吕正操将军</p> <p class="ql-block">姥爷张吉庆</p> <p class="ql-block">“福玲,《红旗谱》中描写张嘉庆的枪法百步穿杨,挥手枪打空中飞鸽,你姥爷枪法怎么样?也能开枪打中飞鸽吗?”</p><p class="ql-block"> 说也巧,伙伴们再次提出问题,恰巧姥爷从他会客厅出来,我忙把姥爷叫住,问枪打飞鸽是真事吗?</p><p class="ql-block"> 姥爷那天刚好接到外地打来的长涂电话,是汇报那里勘探进度提前完成任务。此刻,不苟言笑的姥爷脸上浮出少有的笑容,姥爷听我了解他年轻时的枪法,蓦然来了兴趣,双手同时伸出二拇指和中指,做出双手持枪的动作,引以自豪地说:“空中打飞鸽那是梁斌同志文学艺术构思,在战争年代,特别抗日打鬼子年月,我双手使枪,能做到不放空枪,弹不虚发不是说大话,吕正操将军能给我证明,吕正操将军曾多次通令表彰嘉奖我呦。”</p> <p class="ql-block">录音:《红旗谱》中张嘉庆为大家表演枪法。</p> <p class="ql-block">  是呀,伙伴在各自的家里一定会听到她们长辈讲抗日,她们长辈也都是跟随吕正操将军从抗日战争一路走来,新中国成立不久,任命他们带领铁路勘探技术队伍,来天津组建铁道部第三勘探设计院。</p><p class="ql-block">2022年11月24日</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 董文生,网名老青年假文艺,1950年出生,知青,1972年选调北大港油田,1979年开始文学创作,同年11月19日华北石油报副刊刊登我的小说《见面》,随后在天津文学,天津日报,天津广播电台等刊物发表小说多篇。1984年加入天津和平区文联作家协会,同年加入天津青年作家协会。</p> <p class="ql-block">简介:</p><p class="ql-block">@秋的收获(张秀玲),1950年出生,喜爱读书,喜爱旅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