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战疫” 共担风雨——张维中心校抗击疫情纪实(三)

张维中心校

<p class="ql-block">  10月26日,疫情卷土重来,我校接到区教育局的紧急召令,赵校长连夜部署,大家闻令而动,不计报酬、不讲条件、不论功绩,更不论感染与否,27名抗疫勇士舍小家为大家,奔赴各自的阵地。上至60岁下至20几岁的孩子,有“巾帼”、有“夫妻”、有党员干部、有老师、还有带病者,更有自动请缨者,这些人撑起了咱们的“抗疫”队伍。党旗下,艰难险阻,九死不悔!至11月3日,我校陆续接下四个卡口,赵校长果断决定,将我校的四个卡口分成四组,非必要每个卡口不换人,昼夜坚守!三位校长各带一组,李庆老师负责一组,四组人全程无交集,由组长负责本组教师的衣食住行,或租宾馆,或找车库,保证值岗教师的后勤保障。在赵校长的带领下,大家都积极参与到疫情防控中来,三尺讲台,他们是辛勤的园丁,抗疫场上,更是勇敢的战士!</p> <p class="ql-block">  由赵校长带队的鑫威外商公寓卡口,环境简陋,没有床铺,他们就拿个地拼,换班在上面休息,但是我们的四位老师却是尽心尽责,从发放物资,消毒,到为居民送订购的商品,再到为居民放置在楼下的绿植浇水,无一不亲力亲为,他们笑称:这已经是我们的第二个家了。</p> <p class="ql-block">  祁校长带队的盛世华庭9号卡口,没有门卫室,老师们只能24小时值守于室外!校领导及时租下车库,尽最大努力为老师们提供保障。60岁的刘长文老师和大家并肩作战,从未打过退堂鼓。他们或身穿红马甲或化身“大白”,协助支援医护人员及社区工作人员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他们手冻僵了,脚冻麻了,眼睛上霜了,无人喊累,他们最大的希望就是疫去绥安。</p> <p class="ql-block">  张校长带队的御园一期卡口,小区楼数多,人口多,他们日夜不间断在小区内巡逻宣传防疫政策,配合社区做好各项工作,牢牢守护住小区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每次核酸采集和发放物资,难度都非常大,他们咬着牙,坚定信念,只要不被病毒击中,就坚持工作到底。</p> <p class="ql-block">  李庆老师带队的市林业局卡口,年龄大的居民多,志愿者少。李庆老师和秦雪波老师夫妻齐上阵,记不清多少次把居民订购的物资送到楼上,也记不清多少次背起消毒箱,更记不清在院子里喊了多少次下楼做核酸……但是,就在今天,他们的值守迎来了一个好消息,他们共同将“无疫小区”的光荣牌悬挂在墙上,那一刻,他们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p> <p class="ql-block">  贾梦老师带队的四人核酸组半夜授命,协助核酸检测扫码,收拾行囊,奔赴前线,吃住五连校。他们和庆安支援的医护学会了穿脱防护服,腰疼贴起了膏药,手脖肿胀吃起了止疼药……无论多么艰辛,无论多么难熬,他们始终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初心。</p> <p class="ql-block">  王喆,李永辉两位老师被抽调到区流调中心,他们通宵工作那是家常便饭,偶尔可以趴在桌子上或者蜷缩在椅子上眯一下,其余时间都是对着电脑,打着电话。23岁的王喆老师,支援流调中心半年有余,她说:我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没有觉睡,我只希望疫情快快结束,还我绥化平安!</p> <p class="ql-block">  陆鸿鹏老师抽调到疫情防控北林区域内城乡转运组工作,一工作就到凌晨,他无惧风险,组织好风险人员的转运工作;他时刻待命,接到电话,即刻组织到位。他表示:无论工作环境多艰难都不在乎!</p> <p class="ql-block">  还有一群人坚守在“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的阵地上,不断钻研、探索,为孩子们的居家学习保驾护航!他们传授知识,普及家庭教育,为学生进行线上心理辅导……他们在另一条战线上践行着师者的初心使命。</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走上三尺讲台我们是教书育人的师者;小区卡口我们是守护安全的守门人;流调转运中心我们是尽心尽责的话务员;核酸采集我们是义无反顾的扫码员。从教师到抗疫大白,从课堂到抗疫前线,改变的是工作和场地,不变的是责任和担当!</p><p class="ql-block"> 我们共同期待:云开雾散,“疫”去安来。</p> <p class="ql-block">编辑:朱丽茹</p><p class="ql-block">审核:赵文辉</p>

卡口

老师

抗疫

他们

疫情

带队

核酸

校长

工作

我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