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纷纷扰扰的时代,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错过了很多风景。受疫情影响,既然到不了远方,那么就近觅一座村庄,找一处静谧之所,感受山风阵阵,聆听虫鸣鸟啼,在山水田园之间,偷得浮生半日闲,放慢自己的生活节奏也是不错的选择。<br> 眼下,揭西县良田乡河水村的两百余亩梯田里,饱满的稻穗迎风谦立,在四时如春的山野间光彩照人,成了揭西人随时可至的诗与远方。<br> “乐哉今岁事,天末稻云香。”从崇德小学旁边的观景台望过去,河水村全貌尽收眼底。只见二条蜿蜒曲折的石径从山脚一直延伸到村中,山坡被梯田环绕,一层挨着一层,一层高过一层,从山腰到山脚,大小相连,因势而走,层层叠叠,规整得好像织锦的楼梯。遍野金黄的水稻与远山绿树、蓝天白云交相辉映,如一圈圈泛起的金色波浪,又像一曲曲曼妙婀娜的五线谱,勾勒出大地的丰腴和壮阔。山脚的溪水缓缓而过,踏上古老的石桥,空中飘来稻谷成熟的味道,散步田间,有种归隐田园的舒适感。既有“烟火村声近,林菁野气香”之叹;又有“但使主人能醉家,不知何处是他乡”之感。 <p class="ql-block"> “万里秋风菰菜老,一川明月稻花香。”此时我们不由想起了国士袁隆平老先生。您是那个会摇摇头说带博士生“麻烦得很,要死脑细胞的”的老可爱,您也是那个做着“禾下乘凉梦,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的科学家,您还是个解决了数亿人粮食问题的英雄,也是被年轻人喜爱的“网红”。</p><p class="ql-block"> 然而就在2021年3月,袁隆平院士在三亚杂交稻研究基地工作时不小心摔了一跤,引发身体不适。住院期间,每天都要问医务人员“外面天晴还是下雨?”“今天多少度?”某天听到护士回答“28℃”,袁老着急地叹气:“这对第三季杂交稻成熟有影响!”回想时,护士流下眼泪:“他自己身体那么不好了,还在时时刻刻关心他的稻子长得好不好。”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都还坚守在自己热爱的事业里奋斗。</p><p class="ql-block"> 一个让中国人“端牢饭碗”的巨人,就这样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记得您曾经说过,“科学探索无止境,在这条漫长而又艰辛的路上,我一直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您亲手圆了这两个梦,中国幸甚,世界幸甚。</p><p class="ql-block"> 禾下乘凉梦,一梦逐一生。杂交水稻发展中的每一次转型升级,都与您息息相关。三系杂交育种之后的两系法杂交育种、第三代杂交水稻育种、耐盐碱水稻育种的研究与推广……您都是“掌舵人”。杂交水稻浸入了您的血液,是您的命根、您的魂。最后,您成为了一幅杂交水稻种植的“活地图”。您能精准地报出某个经纬度的地点,适宜种什么水稻品种。即便在您生命的最后时刻,念念不忘的,仍旧是杂交水稻事业。</p><p class="ql-block"> 一颗稻种,填得满天下粮仓。您如同那株水稻,完成了使命又回落在泥土之中。但在浩瀚星空,袁隆平星依然闪耀,指引灼灼理想。如今您不在了,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您。当我们再次仰望星空,看到那颗“袁隆平星”时,会想您留给人间的,除了一片片稻田,还有一个个闪光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喜看稻菽千重浪,吃米莫忘育种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