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977年5月30日,敖鲁古雅乡政府向旗农机科求援,拖拉机不能正常作业,影响到春播生产。</p><p class="ql-block"> 那时我在旗农业机械管理站,负责农业机械管理工作。科长便把我安排去敖乡增援,那时我刚工作五个半月时间,二十岁的我很是忐忑,不知能否圆满的完成任务。</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 敖鲁古雅鄂温克猎民几百年来,在这大兴安岭原始森林中游猎。</i></p> <p class="ql-block"> 31日那天清早,我便赶往根河火车站,坐火车前往敖鲁古雅乡,那天早晨下着小雨夹雪。</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 驯鹿平日里是他们的伙伴,狩猎时是他们的运输猎物工具,迁徙营地时,驯鹿是他们的“搬家公司"。</i></p> <p class="ql-block"><b> 绿皮车</b></p><p class="ql-block"> 那时根河到满归,还没有正式的公路,牙林线根河至满归段是进出唯一的一条铁路,每天一次的绿皮铁路旅客列车,从根河出发,经过潮查、潮中、静岭、金林、金河、达赖沟、嘎拉牙、牛耳河、阿龙山、阿乌尼、塔朗空、满归是终点站,全程只有179公里,那时行车速度非常慢而且是站站停车,有几个小站没有住户但也要停车,因为铁路是单行线,有的时候需要会车,有时会停上很长时间,所以从根河出发到满归站,用了大约快一天的时间,记得到的时候已经是下午很晚了。</p><p class="ql-block"> 站站停车,也是因为有铁路职工到沿线去上班,所以这个车也要承担着职工通勤车的作用。速度慢,用时长,记得那时候我哥哥有一句话,形容林区这趟慢车,"见到瓜窝棚也停车",说的有些夸张,确实也是如此,有时养路工人沿途作业,经常出现半路临时停车。</p> <p class="ql-block"><b> 静岭风光</b></p><p class="ql-block"> 火车从根河出发之后,经过潮查和潮中站之后,火车开始爬坡,静岭的山比较高,随着火车的前行,气温越来越低,山上的雪越下越大,到了静岭岭顶,静岭最高处海拔1200米左右,非常美的画面展现在面前,满山的兴安落叶松松枝翠绿,兴安白桦树干的洁白,兴安杜鹃花盛开,雪落满了枝头,铺满了大地,常绿半匍匐灌木偃松,被大雪压的更加弯了腰。好看极了,可惜那时没有相机,没能够留下那一美妙的风光。</p><p class="ql-block"> 静岭原来最早的名字叫金岭,清朝时期,清政府派大员到漠河北的胭脂沟,当时叫做老金沟的地方,那里采金的队伍规模庞大,采到的黄金交给清政府,用于慈禧的胭脂购买,所以那里有了“胭脂沟"的叫法,以至流传至今。</p><p class="ql-block"> 清政府大员从胭脂沟回来途中,路过金岭,金岭一带因为有黄金,所以被叫做金岭。随行人员这般介绍之后,清政府大员很是担忧这里的黄金。因为那时,俄国人、日本人 曾多次到黑龙江北部掠采黄金,为防止外敌的掠夺。所以,他提议更改一下地名为更安全,用与金字相近的"静"字替代,从此,金岭更名为静岭。</p><p class="ql-block"> 静岭附近有个亚金沟,那里确实有金矿存在。</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 五月的兴安杜鹃</i></p> <p class="ql-block"> <b>金林</b></p><p class="ql-block"> 火车从静岭站出发,一路下坡即静岭的北坡,行至岭底之后,便到了金林站,金林有一个林场,住户不很多。这里的极端最低气温达零下58℃,是中国最为寒冷的地方,它并不是中国最北的边陲,在它垂直往北还有好几个乡镇,而最冷确在它这里,因为冬季西伯利亚的强冷空气南下,到达这里后,由于静岭高山的阻挡,冷空气在这里涡流,形成局地的小气侯区域,所以它比周边的其它地方气温低。</p> <p class="ql-block"><b> 嘎拉牙</b></p><p class="ql-block"> 嘎拉牙是鄂温克语“凶猛的鹰",是个林场。那里一个山坳里有300多个"青眼"遗址。"青眼"是采金专业术语,就是采金挖的竖井。</p><p class="ql-block"> 据黑龙江地质局的工程师介绍,是早些年间,俄罗斯人、日本人及清代时采金留下来的。</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 鄂温克族民族服饰多是鹿皮制做的</i></p> <p class="ql-block"><b> 阿乌尼</b></p><p class="ql-block"> 阿乌尼站是个林场,这里没有住户。</p><p class="ql-block"> 阿乌尼的山岭有很多裸露岩石形成的山峰或岩壁,又生长着许多樟子松,所以,这里的风光很美。</p><p class="ql-block"> 在岩壁上发现了许多岩画,是很久远的遗存,很多是反映狩猎的场景。</p><p class="ql-block"> 根河林区开发仅有七十年的历史,敖鲁古雅使鹿部到这里才三百年,岩画的作者应该是猎民的祖先留下来的。</p><p class="ql-block"> 鄂温克猎民是大兴安岭的主人。满归林业局特别地给猎民每月“护林员"补贴。</p><p class="ql-block"> 鄂温克猎民特别地爱护这片森林。他们的吸烟者,到森林狩猎时,将烟叶含于口中,过了烟瘾,益于狩猎和防火安全。</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 白色驯鹿被鄂温克族视为神兽</i></p> <p class="ql-block"> 走走停停的火车,慢慢悠悠的把我带到了满归,满归是这趟车的终点站,敖鲁古雅乡的位置在满归北18公里处。所有去敖鲁古雅的人或者物资都是由铁路运输到满归之后,经敖鲁古雅乡设在满归镇的转运站或接待处接待办理,我在转运站住了一宿。第二天,搭乘敖鲁古雅运物资汽车赶往敖鲁古雅乡。</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 驯鹿特别温顺,半野生状态下生存,猎民需用它们或喂食盐或加精饲料时,吹鹿哨或抖盐口袋,驯鹿便迅速回到主人身边</i></p> <p class="ql-block"><b> 敖鲁古雅乡东方红猎业队</b></p><p class="ql-block"> 当时额尔古纳左旗的农业集体组织都叫生产队,唯独敖鲁古雅乡叫猎业队,因为它和其他农业组织不同,主要是以狩猎为主,但是那时正是农业学大寨高潮时期。所以,敖鲁古雅乡也就有了农业种植,但是耕地不算太多,有200多亩地,种植蔬菜,基本上能保证乡里蔬菜的需求。</p><p class="ql-block"> 其他乡镇都以镇的名字冠名生产队,而敖鲁古雅乡冠名为东方红猎业队,很有时代气息,因为它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1967年4月成立的,所以有了东方红的冠名。</p><p class="ql-block"> 猎业队当时有东方红75--链轨拖拉机、铁牛55--轮式拖拉机、24马力柴油座机、五铧犁、重型缺口耙、水泵等。虽然人口非常少,才200多人,但它和其他近两万人的乡镇,农业机械保有量差不多,那个时期,正是全国要在一九八O年实现农业机械化发展高潮期,全国性的农业机械供应紧缺,国家和地方层层下达分配指标。可见,国家及地方政府对敖鲁古雅乡的特殊扶持和乡集体资金雄厚。</p><p class="ql-block"> 猎业队刚买来一年多的东方红--75链轨拖拉机,由于他们使用不当,驾驶员的技术程度弱,维护保养不到位,所以不能正常作业了,机械术语叫"趴窝”。</p><p class="ql-block"> 额尔古纳左旗农机科把我派去,任务是把拖拉机修好,帮助猎业队队把地种上。我到敖鲁古雅乡之后,很快,把拖拉机的故障排除,车辆和农具做了一次全面的技术保养,第二天开始翻地、耙地,播种。</p> <p class="ql-block"> 东方红猎业队的耕地,在乡的正西方向,从猎业队到耕地,中间有一段距离,一条自然的乡间土路,开着拖拉机去到农田,中间经过了很密集的一片杨柳树林,树林边就是一条小河,敖鲁古雅是鄂温克语,汉语意思是"杨树林茂密的地方",名符其实,这里河畔的杨树粗大,河两岸是一眼望不到边的杨柳林。 </p><p class="ql-block"> 开车往前走 ,在树林稀疏的空地上,见到了几座坟,坟前立有十字架。鄂温克人主要信仰的是萨满教,但由于受东正教的影响,在婚丧嫁娶以及一些活动仪式习俗是东正教的。</p><p class="ql-block"> 据说在很久以前鄂温克人去世是风葬,而不是土葬。</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小镇</b></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个极具自身特色的小镇。</p><p class="ql-block"> 全乡总人口不到四百人,有一些是下乡知青和其它行业干部职工,鄂温克族猎民只有205人。</p><p class="ql-block"> 他们是跨界民族,在铜石器并用时代,他们在外贝加尔湖和列拿河流域游猎,300多年前来到大兴安岭。</p><p class="ql-block"> 他们从原始社会末期的形态步入社会主义社会形态。定居敖鲁古雅时,部落的老酋长还健在,建国初期,他们获得猎物,是那种原始共产主义的分配,部族成员人人有份。</p><p class="ql-block"> 他们游猎原始森林中,驯鹿是他们的交通运输工具,驯鹿是半野生状态生活,游走密林深处,行走自如,被誉为“林海之舟"。鄂温克猎民是中国唯一的"使鹿部"。</p><p class="ql-block"> 那次任务不太重, 每天跟大家一样,上午工作四个小时,下午工作四个小时。中午饭和晚饭之后,闲来无事,有意识地在乡里转一转,目的是更多地了解一下神秘的敖鲁古雅。</p><p class="ql-block"> 敖鲁古雅街区面积不大,漫步一个小时可游遍全乡建成区。银行、邮局、商店、粮店、学校、文化站等服务部门都很齐全,这里除了卫生院之外,还有一个结核病防治所比其它乡镇特别,它是专门研究驯鹿结核病的机构。</p><p class="ql-block"> 敖鲁古雅乡猎民住的都是木刻楞房屋,建筑非常明显的俄罗斯风格,门窗贴脸及房檐都做一些木艺装饰,很吸引人的眼球。基础是毛石打的基础,防水又防腐,增加使用年限。</p><p class="ql-block"> 俄式木刻楞房屋保护好的,已经二、三百年历史了,木刻楞在建筑时每层原木间都夹压山毛草(苔藓)密闭防透风,外墙原木裸露在外,不抹泥,室内都是油漆的木地板。</p><p class="ql-block"> 大兴安岭北部林区多都是木刻楞,但区别很大,为保暖,外面都抹很厚的泥墙,里外两层泥裹住木头,受潮后木头易腐烂,这样的本刻楞使用寿命几十年。</p><p class="ql-block"> 乡里一共有35户猎民,每家一座木刻楞房,房前屋后有很宽敞的院落,可以放东西,也可以搞一些种植。</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 敖鲁古雅的木刻楞,俄罗斯风格(网络图片)</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木刻楞房屋,冬暖夏凉,使用寿命百年以上</i></p> <p class="ql-block"> 在那个时期,能够住上那样的房子,众多的城里人都非常的羡慕,他们住的木刻楞房,是政府统一给建筑的,1965年9月,35户猎民定居到现在的敖鲁古雅,政府无偿的分配给猎民居住。</p> <p class="ql-block"> 敖鲁古雅鄂温克人,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文字。语言中掺杂着俄语和日语。形成的原因是因为,几百年的游猎生活,获得的猎物,和俄罗斯商人进行物质交换,所以许多日常用品,如糖果、玻璃杯、碗、钗子、笔、书、纸等,都是俄语。</p><p class="ql-block"> 日本侵占东北之后,奴役鄂温克人,强制鄂温克人学习日语。</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 她手里的兴安石蕊是驯鹿的最爱</i></p> <p class="ql-block"> 猎业队游猎区域很大,是在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贝尔茨河流域。每个猪民都有一只7.62步枪,还有一只小口径步枪,随身佩戴着猎刀。</p><p class="ql-block"> 7.62步枪猎杀大型的动物,如马鹿、驼鹿、熊等。小口径步枪猎杀小的动物,如灰鼠、飞龙等。</p><p class="ql-block"> 1977年,猎业队猎得马鹿15只,驼鹿14只,棕熊三头。灰鼠3800只。</p><p class="ql-block"> 每年,割驯鹿茸六七百斤,这些猎物交给猎业队,记工分开支。猎业队将这些产品卖给外贸公司。</p><p class="ql-block"> 猎民外出狩猎,在几个游猎区设有自己的冬营地、夏营地,在营地居住时,搭建"撮罗子"。</p><p class="ql-block"> 乡和猎业队下达主要猎物猎获指标任务,交售多,多劳多得。</p><p class="ql-block"> 他们狩猎过程中,可以见什么打什么,那时几乎没有明确哪些是什么级别的保护动物,有些是为了吃肉。也有些是为了增加收入。</p><p class="ql-block"> 由于是原始林区,罕无人烟,“獐狍野鹿满山遍野打也打不尽"猎民收入还是很高的,猎民在当时是当地上等收入者。</p><p class="ql-block"> 在中国最困难的1960年,当时的猎民人均存款是178元。</p> <p class="ql-block"> <i style="font-size:15px;">撮罗子是鄂温克猎民野外营地的住所,他们过去几百年间,在大兴安岭原始森林里游猎,也都是住这“撮罗子"。</i></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 席地而坐的是老酋长--玛利亚•索老人</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 猎民去狩猎,领着驯鹿出发</i></p> <p class="ql-block"> 我来到了敖鲁古雅,安排我工作和吃住的是乡党委副书记田景学,他是乡党政班子里唯一一位汉族干部。</p><p class="ql-block"> 乡里有招待所和食堂,我吃饭是和机关干部一起在食堂就餐。招待所住的人很多,有旗里来工作的干部,也有山上猎民点回来的猎民,晚间有时大家喝酒很晚,吵吵闹闹,喝酒闹事的也常有。</p><p class="ql-block"> 田景学副书记可能看我年龄小,又单独一人,考虑到安全问题,把我安排住在派出所办公室。</p><p class="ql-block"> 那些年,因为喝酒酒后曾有人开枪打死过人,用刀伤人的事情也时有发生。也曾有猎民在野外打猎时,对天空飞行的防火飞机,开枪射击。那时,许多人一听说鄂温克猎民,从心里上是很畏惧的。</p> <p class="ql-block"> 我到敖鲁古雅的第三天,晚饭后,我在居民区转悠了一阵回来之后,一位老猎民,他叫马嘎拉格,拎着一个酒瓶子,里面有半斤酒的样子,坐在宋协勤所长办公桌对面,看样子已经喝了很多,醉意很浓,我进屋后坐在床上。</p><p class="ql-block"> 马嘎拉格指着我问宋协勤,"西伊度也鲁西佳尼"(鄂温克语汉译音:你是干什么的?)。宋协勤解释说,他是给咱们修拖拉机的。</p><p class="ql-block"> 马嘎拉格用很笨拙的汉语说,哦,是你把拖拉机修好的,修修我的腿呗(常年野外狩猎,腿有病疾)。我回答说我哪里会治腿。他用鄂温克语说了一句,我也听不懂,凭语气肯定不是什么好话。</p><p class="ql-block"> 看他已经是那样一个状态,宋协勤连说带劝带推,把他送出了屋外。回来告诉我,晚间睡觉一定把门关好,防止他回来再闹事。</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 饲喂 驯鹿成为了来敖鲁古雅旅游必选项目</i></p> <p class="ql-block"> 听了宋协勤的话,我确实很是害怕,早就听说猎民很野。晚上睡觉时,我把床头顶到了门上,这样做可以防止他真的来了推门,应该是推不动,但门的上方有两块玻璃窗,一块破了之后用报纸临时糊上了,真是让我害怕,万一来了,推不动门,捅破那张旧报纸,用东西打我怎么办。睡觉时警惕十分,几乎不怎么敢入睡,迷迷糊糊熬到天亮。老猎民那天晚上肯定是喝的醉了,但无论如何没有返回来,我就很是庆幸。</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 驯鹿与鹿科其它鹿种最为显著的区别是,雌雄驯鹿都长角</i></p> <p class="ql-block"> 敖鲁古雅乡是额尔古纳左旗最北部的一个乡镇。也是唯一不通火车的乡镇,那里有中国唯一的一个驯鹿种群。</p><p class="ql-block"> 我工作后,第一次下乡公差到了这里,山青水秀又蕴藏着很多的神秘--中国唯一的敖鲁古雅鄂温克"使鹿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