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伏虎<br>多年以后,在柳坪的山路上我再回首,望向白果树村,那里屋舍俨然,鸡犬相闻,长溪山的水哗啦啦地流过,水底沙石明澈。我望向半山腰上那棵千年白果树,那里云雾缭绕,安祥静谧。外公就埋在那棵树附近。<br>外公姓吴,名佳舟,一生坎坷,充满传奇。十几岁父母双亡,不但要养活自己,还要照顾两个弟弟。二十多岁时参加革命,三十岁左右成为当地公社书记。后遭诬陷解除职务,直到二十多年以后平反,官复原职。曾任钓鱼台水库负责人、柳坪乡公社书记等职务。任水库负责人期间,带领当地农民种植甘桔,改善民生。退休后,带领村民修自来水厂,改善当地用水卫生问题。鼓励村民植树,建林场,改善自然环境。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了终身,是为大忠。<br>外公共育有六个子女,我母亲是老大,下面是五个舅舅。再加上他还要照顾两个弟弟,那个年代靠一个人的工资养活这么多人口,着实不易。好在六个子女都各自成家立业,个中滋味,想来只有外公自己知道。但从未听他有过半句抱怨,对每一个晚辈都是全身心的付出。连我这个外孙,他都是疼爱到肉里,到骨髓里。我记得17岁得了甲肝,住院了。他听说后赶到医院,焦急万分,十分担心,竟然哭了。不独对我,对所有人,他都如此。每天吃饭时,总有数名乞丐准时来报到。对于穷苦人,他总是报以同情施以援手。他有句话我至今记得:“我这辈子不怕恶人,就怕穷人可怜人”。是为大悲。<br>外公天生神力,浓眉虬髯,膀阔腰圆,虎步龙行。二十多岁时,诸乡民打麦场劳作之余,相互较劲,打赌谁能把石碾子抬起来。石碾子估计有上百斤重。众皆不能。外公上前去,轻舒猿臂,左右腋下各夹一个石碾,绕场一周,轻轻放下,面色不改,众皆叹服。大约六零年左右,当地常有牛猪等家畜被猛兽咬死,民众亦不知此兽为何物,估计是虎豹之类。彼时外公已是公社书记,经集体开会决定,组织青壮上山除害。中午大家酒足饭饱,人员分成三队,从不同路线上山。外公酒量很大,估计喝了不少,所以独自一人走在后面。许是命不该绝,上山时遇到他的舅舅在地里干活,舅问去哪?答上山打虎。此时真是初生牛犊也。舅唬得一跳,见拦不住,回家摸出一柄板斧。幸得此斧,保得性命。过了长溪,往山上行。酒酣耳热之际,见大树荫下有块黑石,石面甚是平整,正好睡一会。庄稼人有个习惯动作,那就是喜欢把斧头柄在石头上蹾蹾,好象这样斧头和柄就能更牢靠一点。是的,我的外公坐在那块石头上,在准备睡觉以前,做了上面那个习惯性动作。他哪里知道,这块黑石头,下面有个洞,洞里有只虎,正在睡觉。老虎当然肯定必须气愤地被吵醒了。第六感告诉外公,气氛有些有些不对,不然为何会突然空气凝固寒毛倒竖?回头一瞥,虎已跳上了黑石,在他身后,正欲纵身一扑了。此时浑身一震,大吼一声:“唉呀!”,同时转身,拧腰,挥斧,力劈华山。这一斧有千斤之力,万均之势。那一瞬间,老虎还在空中,斧子已经准确地深深地嵌入了老虎的额头。外公此时酒已全醒,估计酒已全部化为冷汗。斧头仍在手中,就顺势将虎头用力按在地上,这老虎空有一身本领,无法施展,四只虎爪拼命刨,棒子一样的虎尾拼命摆,但奈何虎头被板斧压在地上,动弹不得。一人一虎,以这种姿势僵持了许久,最终老虎不动弹了。外公也几近虚脱,松开板斧,躺在老虎边上。渐有人声,几队打虎社员都寻过来了,见这一人一虎,无不大惊失色。后将此虎抬下山去,挂在老屋祠堂,虎头到虎尾,从屋檐拖到地面,可见此虎巨大无匹。宿松县志载有此事,篇名为“当代武松吴佳舟”。我母亲尚记得小时候家中还留有一只虎爪,是他们小孩子们喜爱的玩具,此虎爪后不知所终,深为憾也。是为大勇。<br>外公一生非以勇力服人,唯以智慧德行行乡里,是谓以德服人。虽然读书不多,但记忆超群,过目不忘。加上他言语生动,幽默恢谐,人皆乐于跟他交流。我们小时候最喜听他讲故事,他总有说不完的故事,平凡普通的故事从他那里讲出来,无比生动,充满趣味。我经常宁愿不吃饭,也要逼着他把故事讲完。外公下象棋是好手,罕逢敌手,一般人他都要让对方一个车。这个爱好伴随了他一辈子,他是走到哪下到哪。这个爱好后来救了他一次。彼时他被诬告,已经被打成右派多年,但仍在钓鱼台水库当负责人。那时候正在修水库,众多民工中,有一个特殊人物,这个人是宿松县委书记,也被打倒,此时正是其最倒霉的时候,安排在水库当工人,干体力活。既然都是老百姓了,就有人欺负他,工头经常安排他干重活。外公得知,即告诫众人:“他是个好官,不可欺辱此人,别看他现在不是县委书记,未来几年他仍然还是县委书记。”自此众人不敢造次。把他安排到轻松的岗位,基本不用干活。正好书记也是个棋痴,两右派每日对弈,棋逢对手,倒也是神仙境界。后几年,此书记果又起复,官复原职。其上台后,派专项调查组,对外公被打成右派的事情进行彻底调查,终于还其清白,为其平反,并官复原职。此真乃:不作恶,何来恶,恶非吾心;常思善,每为善,善有人报。是为大智。<br><br>::::伏虎(2)<br>退休以后,外公回顾自己的人生经历,曾感慨说说:“虎是百兽之王,是山神,不能打,谁打了谁就会倒霉。不过我也是没有法子,命中注定”。外公三十岁左右就因能力突出,提拔为公社书记。因工作原因得罪某些人,引起一些人的嫉妒乃至仇恨。村里有人写了一封“人民来信”,告发他曾经在解放前的某年某月某日带着日本鬼子去杀了一个八路军,说得有鼻子有眼,故事情节无比真实。这个人还拿着这封信到村里一家一户地跑,让大家在上面签名,不会写名字的就按手印。农村老百姓根本不知道这封信上的内容,都稀里糊涂地按了手印。要说此事也是蹊跷,历史上在当地真的发生过汉奸带日本鬼子去杀八路军一事,事是真事,人非其人。因有诸多村民的红手印,三人成虎,百口莫辩。就这一封诬告信,让英雄落难二十年,从此虎落平阳被犬欺。外公被解除了职务,并陷入了无休无止的“组织调查”当中。为此,外公吃过多少苦,挨过多少打,全家老小受过多少歧视,特别是外婆有过多少担心害怕,可以想象得到,因为那个苦难的时间是漫长的二十年。我的外婆曾经一度看到村里有腋下夹着黑皮包的人,就浑身发抖,因为那是又有人“调查情况”来了。我父亲有一次去探望被隔离调查中的外公,从门缝里望见外公光着脊梁,被逼着跪在一堆尖厉的碎石上,旁边有人用皮鞭抽他的后背,他一声不吭。倒是我父亲热泪盈眶,不忍直视。即便遭受如此酷刑,外公也从未屈服,从未承认那些子虚乌有的诬陷。后来在钓鱼台结识落难的县委书记,书记复职后,特批:“一定要把吴佳舟的问题调查清楚”。调查组到村里一家一户走访,都说当时是某某人拿着信件来,哄骗大家签字画押。调查组又赶到白湖农场,找到被关押的知情人,此人是真正知晓日本鬼子杀八路军事件者。知情人良心发现,说了真话:“当日做那事,并无他参加。”,调查组问:“那之前来调查时,为何你说是他?”,知情人答:“彼时来调查者都有威胁之语,故不敢不从。”二十年冤案至此真象大白,但人生能有几个二十年?彼时风华正茂,天降横祸,无端受冤,身遭酷刑,申诉无门之际,外公也考虑过一了百了,但又想到,死有何难?但如此一来,更落人以口实,说自己是畏罪自杀。何况还有一家老小,在殷殷期盼。因此,艰苦的岁月就这样扛着过来了。唯有菩萨金坚之志,方能成就如此苦行!这炼狱般的二十年中,外公非但没有消极沉沦灰心丧气,反而高歌猛进笑对人生。他带领民众,开挖水库,种植甘桔;他交朋结友,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他照顾家人,关心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他古道热肠,接济帮扶穷苦人;诬告不但没有影响他的名誉,反而使他真心朋友更多,个个都是生死之交。他走在马路上,遇到一个老朋友,只是简单聊到女儿还在乡村煤矿上班,想调回县城。第二天老朋友就安排我母亲到银行(在县城里)来报到。他走到哪里,人未至,声先到。声若洪钟,笑声豁达,眼神清澈,言语真诚。无人不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无人不喜欢和他做朋友,甚至都以结识他为荣。真是“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br>平反后,外公官复原职,继续担任二十年前就担任的公社书记。写诬告信的人很害怕遭到报复,整日惶恐,居然写请帖来,请外公到他家去吃宴席。周遭人等都劝外公:“千万别去,之前他没有害死你,今日必定还要加害于你。”外公哈哈一笑,说:“他既请我吃饭,说明知道错了,那我就原谅他。”只身赴宴,大醉而归。当地民众无人不赞、无人不服,皆叹其不仅有关公单刀赴宴之气概,更具地藏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之悲心。我窃以为,打虎的外公是英豪,原谅仇人的外公是菩萨。前尘往事,已经完全放下,无分别心,观众生平等,不著相,不著境,正所谓无所住而生其心。<br>晚年的外公,在我们孩子眼里,简直就是一尊佛。他好象从来不会生气,更不会烦恼。不论我们坐在他怀里闹,还是爬到他的脖子上拉屎,他都不会有一丁点儿厌烦,总是笑眯眯的,和颜悦色。小孩子的我总是觉得他应该凶一点,凶凶的才象打虎英雄嘛。感觉没有任何问题能难倒他,他总能直指要害,举重若轻,三言两语,解决问题。全家老小遇到大小事情,都会在第一时间去找他,寻求解决之道。村里的民众也自发地认同他为族长,有纠纷时都请他出面,由他作主调解,无有不服。他仿佛是村里的那棵活了上千年的白果树,越老越让人有依靠,越老越发现其价值。现在我明白了,那叫做“心境两忘,物来顺应”。我想晚年的外公已经看透了生死,了悟了人生,回归了孩童,欣然于平凡。<br>柳坪最高的山峰名为“罗汉尖”,海拔1011米。传说这是罗汉升天的地方。叫罗汉尖的地方怎能没有罗汉?多年以后,我终于明白,外公或许就是那个罗汉———伏虎罗汉,来此世间是为了渡我们众人,他的名字叫“佳舟”,已经透露了秘密。观其一生,正念正语正行,皆是度人。伏虎罗汉曾经来过,我心中坚信如是。<br>谨以此文怀念我的外公。<br><br></h3> <h3>::::降龙<br>少年的我在宿松中学的篮球场上挥汗如雨,同学提醒我:“柔刚,你爷爷又来看你打球啦!”学校围墙豁口处立着一个身形瘦小的老头,果然是我的爷爷。爷爷住在宿松中学围墙外的北门街,下午放学时分,他会从围墙的豁口处观望球场,因为多半我会出现在那里。他很少说话,只是那样远远地、静静地、认真地望向我,目光慈祥淡定。记忆中只有一次,他对我说了八个字:“突破要快,投球要准。”后来我苦练球技,只练一招,就是“全速突破,急停跳投”,一个月后居然小成,大杀四方,威震球场。其实爷爷根本不会打球,但他会打仗。我想他说的那八个字可能是战斗经验。<br>爷爷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四野的一名战士。他在家乡的田野里劳作时被国民党抓了壮丁,加入了国民党的部队。后来在我党强大的政策感召下,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他带着几个弟兄们,从国民党军营里偷偷地跑到共产党的军营。结果这边首长说了,不能空手来呀!他们几个又连夜跑回去,一人摸一挺机关枪过来了。爷爷跟着四野主力部队纵横四野,从东北打到海南岛,身经百战。毛主席有诗:“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四野就是共产党的长缨,我爷爷那批人就是降龙者。<br>辽沈战役围打锦州,最为险恶。彼时锦州外围城高壁坚,久攻不下。那时他是排长,每天出去时战斗人员满编,回来时只剩一两个。后来攻入锦州,又面临着堡垒作战,到处是地堡和掩体,敌人十分顽强。最后依靠火力、爆破、突击相结合的攻坚动作,清除了固守据点的敌人。四野的首长是林彪,林彪说了:“我不要伤亡数字,我要结果。”锦州之战我军死伤很惨重,最终付出伤亡24000人的代价。彼时,爷爷手提机枪,猫腰弓背,蛇皮走位,快速占据有利地形,保存自身,打击敌人。那真是:眼观四路,耳听八方,行如灵猫,卧如游龙,静若处子,动似雷霆。没有这种能力,就不会每天都能从死人堆里爬出来。老兵不死,不是仅仅凭运气。多年以后,看着面前的干瘦老头,你很难想象他是战场上杀敌无数的机枪手。除非你有机会长时间地观察他的眼睛,那是真正的老兵才有的一双眼睛,坚定而又淡定,冷静而又果敢,我敢说一座山在他面前崩了,那双眼睛也不会眨一下,那是一双罗汉眼。<br>终于,他还是负伤了。一次围城中,城里的人和城外的人都没有食物,都饿得要死。国民党的飞机来了,共产党的机关枪在下面扫射,飞机仓惶扔下给养就掉头溜了。有的降落伞飘向了双方的前沿阵地,虽然还飘在空中,双方就已展开了争夺,这可是救命的粮食啊。爷爷准确判断了空投的落点,跑到位置等它下落。在第一时间双手抓紧降落伞,用尽全身力气往自己阵地方向拖,动作如同拔河。对面的机枪开始扫射了,“哒哒,哒哒哒”,突然,双臂一热,一颗机枪子弹击中了他,子弹从侧身位方向打来,穿透了左上臂以后,又穿透了右上臂。一枪四洞,给他留下了四个铜钱大的伤疤,整齐而美丽。我小时候经常好奇地问他,为什么你的两只胳膊上有四个整齐的圆疤?负伤后,他被送往桂林的一家医院疗养,等到他出院,全国解放了,他也复员回到故乡,党给他下达了新的工作任务:回宿松建立和发展当地基层党组织。他终于活着回到了故乡。<br>他以战斗的热情投入到地方火热的工作当中,我父亲回忆那时候每半年就换一个地方读书,因为爷爷又到新的地区发展党组织,所以需要不停地搬家,不停地更换新的学校。爷爷有时候会寄住在当地老百姓家中,因此,也留下了我父亲与母亲相识的缘份,此是后话。应该是那时候,我爷爷和我外公相识了,降龙伏虎终相见,从此他们终其一生,惺惺相惜,甚至成为儿女亲家。<br>降龙的气场比伏虎还要大,他很少说话,沉默是他的习惯。他总是安静地坐着,看报纸,听广播,或者抽烟,沉默的背后是一种笃定,是一种通透。我当时不明白,现在能理解了。象他这样枪林弹雨闯过来的人,有什么事情值得紧张和不安呢?没有,他永远那么冷静淡定,只有看着我们这些孩子时,眼神中才有了一些笑意。<br>那时候刚解放,还有不少敌特,故我爷爷这样党的干部是佩枪的。那时他刚到某一个地区开展工作,身边的一些干部们看着他矮小的身材,木讷的言语,颇有一些不服他管。一日大家走在路上,夏风习习,撩动衣角,降龙腰间的佩枪更显眼突出。有人发声:“王书记,你这把枪天天带着,你到底会不会打枪?”随声附和者众。降龙彼时亦不动怒,口中一句:“看好!”,只听“砰”的一声,空中一只倒霉的麻雀应声而落。一切太快,众人没有看清楚枪是如何从皮套子里拔出来,又是如何回到皮套子里去的。从此,无人不服。降龙就是这样,用行动告诉你,不用多言。<br><br>::::降龙(2)<br>刚解放时,爷爷自部队转业回乡任土改工作队队长,一天夜里拿回家一大包金银珠宝,奶奶见了心生欢喜,便想抓一把下来。爷爷大发脾气:“这是没收地主老财的浮财,要上交的,怎能私吞?你这是什么思想?”吓得奶奶再不敢吱声。<br>爷爷离休后,看不惯许多社会现象,如请客送礼、跑官卖官、权钱交易等。他居然写了一封长信给中央,具体内容不得而知,让父亲帮忙寄出去,也不知道父亲寄出否?中央收到否?<br>爷爷很好学,他喜欢看书,受限于文化水平,他主要看一些水浒三国、七侠五义、隋唐演义之类的小说。他看书很认真,遇到不认识的字,就查字典,并在字旁边作注释。他的书保管得很好,都有他自己的编号,都很干净平整。这些书现在都存放在我的书柜里。他也喜欢读报,长年订阅的报刊有《参考消息》、《半月谈》、《人民日报》、《安徽日报》,后来买了一台黑白电视机,就增加了一份《中国广播电视报》。听收音机也是他的爱好,每日中午12点半的“小说评书”时间,那是雷打不动。我陪他听了五年,因我小学时都在他那里吃午饭。每天中午,北门街上过往的人们都会看到,一老一小,托腮而坐,如痴似醉,安静地听着单田芳或刘兰芳。爷爷喜欢种花,种得最多的品种是菊花。秋天时,满院金黄,煞是好看。每天清晨他把几十个花盆从院子里搬到二楼阳台,傍晚时分,再从二楼阳台搬回院内。爷爷还有一喜好,就是爱给小孩子起名字,乐此不疲。甚至不厌其烦地帮他单位司机的六个女儿全部重新改了名字。我记得其中有“鸿雁”、“鹭飞”等名,甚是雅致,后来这家六个女儿全部移民到美国去了,果真鸿雁鹭飞了!我的名字当然更是他的杰作,当时毛主席评价邓小平:柔中寓刚,绵里藏针。他觉得很有意义,就用了“柔刚”二字,亦是对我冀于厚望,每思及此,惭愧至极。<br>每年春节,全家人都到爷爷那里吃年夜饭。我印象最深的是吃年夜饭前的放炮环节。爷爷每次都会抓一大把炮仗,亲自放。他放的炮仗都是他自己特制的,他小时候家里曾是制作炮仗的作坊。我们家乡把这种炮仗叫做“懂炮”,如同雷管,粗如手指,引线极短,点燃后不到一秒即炸,声音就是“懂”的一声,震耳欲聋,极为暴烈。爷爷站在家门口的台阶上,点燃一只懂炮,迅速甩向天空,炮仗在空中爆炸,红色纸屑和蓝色销烟在空中飘散,强烈的硫磺气味弥漫四周。爷爷将手中的懂炮一只一只地依次点燃,甩向空中,动作行云流水从容不迫,我仿佛看到的是锦州外围的那个机枪手。在巨大的爆炸声中,我们都捂上了耳朵,他却眼皮不眨,我一度怀疑他的听觉神经是否在战场上受到了损伤。在爷爷那里过春节,他都会亲自下厨,做上一桌子菜,他的厨艺一般,每次炒花生米都会炒黑。他还经常做一种称做“猫耳朵”的食物,其实就是面疙瘩,味道倒是不错。他偶然还会包饺子,这个活计他干得又快又好,尤其擀饺子皮飞快,估计是在部队中锻炼出来的技能。我们小孩子其实对饭菜无所谓,我们最爱的是饭后的小点心。他有一个圆形的点心盒,状如荷叶,红色的,分成六个还是八个小格子记不清了,只记得小格子里分别装着寸金、切糕、果脯、麻糖之类,红红绿绿,甚是诱人,至今我仍记得那种甜美的滋味,现已无处寻觅。<br>爷爷极其节俭,他的东西永不损坏,永远用旧如新。我好象从来没有见他添置过新衣服,但旧衣服穿在他身上整洁爽利,还透着那股军人的毕挺。家里电灯都是用极小瓦数,晚上你如果一个人呆在屋里甚至感到有点害怕,因为灯光效果把气氛烘托致此。<br>爷爷从来都不会打骂我们,有时候我们这些孩子太调皮,他也会略施惩戒。他抬起右手,食指和拇指形成一个圈,然后将食指弹向我们的脑门,迅捷无比,无法闪避。但是一点不痛,反而让我们更加嬉皮笑脸。因为我们发现这时候,他平日不苟言笑的双眼,往往满含着笑意。<br>爷爷最后的时光向我们示现了病相,一如佛佗。那时他患了喉癌,他患病的原因,我后来分析有两个,一是他抽烟,抽得很凶;二是他过于节俭,经常吃放了很久甚至变质的食物。听医生说这种病十分疼痛,一般人难以忍受。他还照样打麻将,不把病痛当回事。那时我从宿松调到合肥工作,去与他告别,他说了些什么我已不记得了,也可能什么也没有说。过了几个月,我接到家里电话,说他已去世了。当我以最快的速度,从合肥赶回宿松北门街家中,已是傍晚时分。我撩开盖在他身上的白布,看着那清矍的脸庞,那一刻我没有落泪,因为我觉得他并没有死,只是睡着了,在等我回来。我在心里轻轻地说:降龙,我来迟了。<br>降龙和伏虎的故事就写到此,降龙是我的爷爷,他叫王善国;伏虎是我的外公,他叫吴佳舟。他们在我的生命中示现了菩萨般的形迹,留给我的全是充满爱与善的美好时光。在后来的日子里,每当遇有艰难透不过时,降龙伏虎立现眼前,慈祥而安定的目光望着我,眼神中充满爱的笑意,一如从前。<br>善国降龙,菩萨慈眉岂惧龙潭险?<br>佳舟伏虎,金刚怒目偏向虎山行。<br>谨以此文及前文怀念我的爷爷和外公。<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