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期

育儿经

<p class="ql-block">  深秋时节,天气转凉,大自然如同打翻了调色板,给树叶染上了黄色、红色、紫色等各种颜料,美不胜收,带着这份喜悦心情,云南师范大学实验中学附属小学的《育儿经》来到了第四期,很多家长分享了自己的育儿经验,我们看看他们是怎么说的。</p> <p class="ql-block">  一(2)班毛智玉妈妈李爱妮分享——鼓励</p> <p class="ql-block">  育儿路好比取经路,边走边学边完善。今天分享一个简单易行、立刻生效、非常好的教育方法——鼓励。</p><p class="ql-block"> 我们这一代在批评和打击中长大,莫名其妙永远不如“别人家的孩子”。而如今,教育的指向针都转为“表扬”,这里所说的鼓励,其实与表扬不同。鼓励孩子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孩子内驱力,让孩子愿意自己努力。比如,令很多家长苦恼的“写作业问题”,我们使用鼓励,让孩子找到学习的内驱力,爱上学习。而表扬呢,只是暂时的,孩子在人前会积极表现,一旦家长不在,结果可想而知。归根结底,是因为表扬并不能让孩子拥有内驱力。分享以下四种鼓励的方法:</p><p class="ql-block"> 1.启发式鼓励</p><p class="ql-block"> 启发式鼓励就是激发孩子的思考能力,不是直接要求或者给孩子答案。</p><p class="ql-block"> (1)午饭后,如果想让孩子学会帮忙,自己收拾自己的餐具。我们可以问“桌子上的盘子该怎么办呢?”</p><p class="ql-block"> (2)孩子完成了一件“作品”,无论画画还是其他,他急于展示自己的杰作,我们看到后可以问“你是怎么做到的?你感觉怎么样?”。</p><p class="ql-block"> 2.感谢式鼓励</p><p class="ql-block"> (1)约定看电视的时间结束了,孩子主动关掉电视,我们可以说“谢谢你遵守我们的约定,这就是自律”。</p><p class="ql-block"> (2)给孩子剪指甲,孩子很乖的主动伸出手,我们可以说“谢谢你的配合”。</p><p class="ql-block"> 3.描述式鼓励</p><p class="ql-block"> 描述式鼓励的重点在于描述我们看到的,不做评价,看到及时表达。</p><p class="ql-block"> (1)孩子吃饭前主动洗手,我们可以说“我看到你已经主动洗干净手了”。</p><p class="ql-block"> (2)孩子睡觉前和“爷爷奶奶”道晚安,我们可以说“我注意到你主动和爷爷奶奶说晚安”。</p><p class="ql-block"> 4.赋能式鼓励</p><p class="ql-block"> 赋能式鼓励算是四种方法里面最难的,它的前提要求我们无条件的信任孩子,无论孩子是否能够做到,不带预设。</p><p class="ql-block"> (1)孩子跟朋友吵架,我们可以说“我相信你可以处理好跟朋友的关系”。</p><p class="ql-block"> (2)孩子拼音连拼很久都不会,我们可以说“我相信你一定能拼会”。为了让孩子感受到被鼓励,我们也需要给孩子一些小小的仪式感,例如——鼓励树。“妈妈想跟你一起画一颗大树,每天我都会往树上贴上对你的鼓励,我们一起给这个树起一个名字吧”......</p><p class="ql-block"> 相信坚持每天给孩子鼓励,一定会有所收获。</p> <p class="ql-block">  一(6)班谢严锋妈妈李桥珍分享——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寻找</p> <p class="ql-block">  孩子是每个家庭最重要的一部分,教育孩子的问题是当下父母最关注的话题,当我们在教育孩子方面遇到问题应该怎样去解决它呢?</p><p class="ql-block"> 我在这些年里慢慢摸索出自己的一些经验,总结出来有以下几点:</p><p class="ql-block"> 第一,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巨大,一个孩子是否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良好的教养,父母的言传身教非常重要,孩子是我们递给世界的一张名片,父母有什么样的素质和修养会直接折射在孩子身上,父母有好的行为习惯那么孩子也一定会受到影响。</p><p class="ql-block"> 第二,不要宠溺孩子,孩子作为家庭成员,她们有权利得到应有的尊重和自由,有权力去选择自己喜欢或不喜欢的事情,那么同样,父母也一样要让孩子知道尊重父母,孝敬长辈,我们现在很多家长都崇尚国外的教育模式,给孩子自由,这无可厚非,但是咱不能既给了孩子西式的自由,又同时给孩子中国式的宠爱,两者都极力给予,那么孩子长大以后,既没有国外孩子的独立自主,又失去了咋们中国传统的孝道。</p><p class="ql-block"> 第三,学会倾听孩子内心深处的感受,认可孩子的优点,接纳孩子的不足,跟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教育关系,现在有一种孩子叫别人家的孩子,我们有些家长平时就拿别人家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对比,言语上打击孩子,这是不可取的,这样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让孩子有挫败感,继而自暴自弃,我们十根手伸出来还长短不一呢,更何况孩子呢?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每个孩子身上都有不同的闪光点,我们要从孩子身上其它的优点去欣赏他,一个孩子被人欣赏、赞美,他才会有动力去学习去生活。</p><p class="ql-block"> 第四,不包办孩子的人生,给孩子锻炼的机会,让孩子学会自立,有问题自己学会独立去解决,不依赖父母。</p><p class="ql-block"> 第五,在孩子犯错的时候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能一味的责骂孩子,要帮助孩子找到问题所在,相信孩子会越来越好。</p><p class="ql-block"> 其实孩子身上出现的很多向题都跟我们家长平时的行为有很大关系,那下面我就说几点大家对照一下看看自己有没有这方面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1.孩子自卑,遇到事情容易放弃,那我们家长平时总是不接纳,不认可孩子,总是贬低孩子。</p><p class="ql-block"> 2.孩子没有上进心,学习不努力,我们家长孩子小的时候包办的事情太多,孩子没有机会去探索和解决自己问题的能力,对孩子有求必应,过度的满足孩子的需求。</p><p class="ql-block"> 3.孩子胆小懦弱,遇事就逃避,咱们家长平时对孩子限制的太多,经常打压孩子积极性,使用暴力去管束孩子。</p><p class="ql-block"> 4.孩子自私自利,没有爱心,不懂得体谅父母,那家长平时对孩子没有底线的溺爱,无原则的给予他不合理的要求,那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只知道索取,不知道感恩。</p><p class="ql-block"> 5.孩子不尊重父母,爱和父母谈条件,那家长平时可能过度的纵容孩子,没有家规家训,父母在孩子心中没有威信。</p><p class="ql-block"> 6.孩子虚荣心强,爱炫耀,瞧不起人,那家长平时可能没有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孩子的东西处处追求名牌,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给孩子好的东西无可厚非,但给予之后,没有必要在孩子面前谈论这些东西的价值,没有教会孩子必要的淳朴和谦逊。</p><p class="ql-block"> 7.孩子自高自大,蛮横无理,那家长平时宠溺过头,过度的纵容迁就,过度的表扬赞美孩子,时间长了孩子就会自负,进入学校之后,参知集体活动或者比赛一旦失利,就会自暴自弃,接受不了失败,回到家发脾气摔东西,拿父母长辈出气。</p><p class="ql-block"> 总之,教育孩子是一件复杂而又有关系重大的事情,方法很多,困难也大,希望我们每位家长都能在实践中不段模索、总结、寻找,找到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p> <p class="ql-block">  二(1)班张明来妈妈彭绍静分享——孩子写作业困难,怎么办?</p> <p class="ql-block">  从进入小学的第一天,孩子的生活中就多了一样叫“作业”的东西,可能同大多数家一样,我最头疼的就是孩子写作业拖拉。结合自身半年多的体验,分享一些个人感受。</p><p class="ql-block"> 首先找到孩子拖拉背后的原因。第一是家里干扰因素过多,没有营造出适宜的学习环境,比如书桌周围摆放太多东西,大人在旁边刷手机、打游戏等等。第二是孩子没有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我们总有这样的念头,孩子回家作业写完了没事干,那就多加点练习题把他的时间填满,其实这对孩子来说是最消极的暗示:原来我写的越快,妈妈会给我布置更多的任务,那我就慢慢写,消磨一点时间。第三个隐蔽的原因是我们自身做事就拖拉,孩子就会观察和模仿家长。</p><p class="ql-block"> 清楚了原因,就开始努力做出改变。第一,设定合理的学习时间,设置一个计时器,以每30分钟为一时间单位,30分钟一到就提醒孩子暂停,休息放松15分钟,这样能提高学习的效率。第二,张贴学习计划,把计划表、完成情况张贴在书桌前,时常监督、夸奖并展示孩子的学习进展。第三,经常交流孩子作业的感受,讨论有什么的特别的收获、哪些事情会分散注意力等等。第四,把惩罚变为奖励,布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激励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最后,多关注并获取老师对作业的及时反馈,把错误暴露出来,老师才能及时发现、纠正。</p><p class="ql-block"> 还要特别提醒的是:千万不要孩子一做作业,又忍不住指手画脚,甚至又吼又叫。哪怕孩子拖延磨蹭,你还要在心中默念:作业的目的是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让孩子享受学习的过程,并且发展出适合他这个年龄的规则感。</p><p class="ql-block"> 以上小小总结,以此共勉。</p> <p class="ql-block">  三(2)班李家霖妈妈高莉娟分享——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p> <p class="ql-block">  在几番摸索后,发现孩子越来越皮,逐渐偏离了轨道成为了问题孩子,发生这样的状况不由得让我陷入了反思;我相信每个孩子都是一颗来自天堂的独一无二的种子,带着自己独特的使命来到这个世界。我觉得作为妈妈,我应该尊重孩子们的天性和规律,支持他们自然而独特地成长,成为最好的自己。但是如何拿捏这个度,是我一直不断探索、不断实践的难题。</p><p class="ql-block"> 最近孩子在学校很皮,我尝试追根溯源,去挖掘孩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果然发现了一些不一样的情况:</p><p class="ql-block"> 一、尊重与支持</p><p class="ql-block"> 在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对他的很多事情加以干涉,比如系红领巾的方法、穿衣吃饭、上卫生间的方式,或者书本书桌的整理摆放方式、家里衣物的收纳摆放方式…等等的诸多事项,不知不觉既然渗透到了方方面面,换位思考了一下,要是我被这么被干涉,肯定受不了的!这样会逐渐取代了他选择和决定的权利,掐灭了他对生活以及外界事物的热情,养成依赖及抱怨的习惯,学不会对生活负责对自己负责。</p><p class="ql-block"> 二、倾听与表达</p><p class="ql-block"> 当孩子有表达意愿的时候,我们通常会听一半就被其他事情干扰,要么就是被妹妹闹腾的没法继续聊下去……我发现,在没有给孩子足够的表达空间的时候,他就开始从其他地方吸引我的注意,比如在学校的时候捣乱,不管是作业还是吃饭、洗漱各种方面都开始拖延磨蹭,会破坏我们一起建立好的规则,会故意逗哭妹妹等等,这些行为上的破坏力已经足够让周围很多人头疼抓狂了。</p><p class="ql-block"> 三、有效陪伴</p><p class="ql-block"> 我和孩子爸爸都是建筑行业的,工作很忙,陪伴孩子的时间比较有限,特别是当我的学习任务,工作压力,家庭压力到一定程度后,我还有多少精力留给孩子?最近我和孩子一起约定了一下,每天一起起床洗漱,争取晚上早点回家,尽量陪看新闻、跟他一起看书写作业、一起洗漱,直到睡前我尽可能的放下手机、放下手中跟当下无关的事,跟他们有效互动,给他们短暂却有意义的陪伴。</p><p class="ql-block"> 四、正向引导</p><p class="ql-block"> 为了让孩子有良好的习惯及健康的身心,在以上情况加以改进后我也会在不同的情况下逐渐加入正向引导,我以身作则,在生活习惯、语言习惯、学习习惯上影响孩子,尽可能给他们足够的表现空间并及时肯定他,而不是在他做的比较慢的时候、做的不是很好的时候去干涉他、批判他。</p><p class="ql-block"> 在追根溯源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尊重孩子的意愿并接纳孩子的不完美,也知道了如何带给孩子积极正向的引导,在合理范围内加强孩子的规则意识、培养他的独立性。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我相信只有我不断学习育儿知识,在合适的阶段给他们正确的成长养料,他们终究会长成大树!</p> <p class="ql-block">  三(3)班高依娜妈妈任德萍分享——创造良好家庭环境,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p> <p class="ql-block">  儿童心理健康是全球普遍关注的健康问题,大约3/4的心理障碍出现在儿童青少年时期。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导致个人痛苦、造成家庭负担,也会给社会发展带来潜在的消极影响。我国中小学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多发,且随年龄增长心理健康的风险不断升高,例如,2021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共青团中央国际联络部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17岁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中,约有3000万人有不同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其中,中小学生心理疾病患病率为21.6%~32.0%,中小学生中约有25.7%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问题。</p><p class="ql-block"> 采取积极的预防性措施,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提高心理健康素养水平有利于及早预防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也是应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风险的有效措施,提高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保护他们避免和学会应对可能损害健康的负性经历和风险因素,不仅对他们青春期的健康成长,而且对他们成年期的身心健康都至关重要。</p><p class="ql-block">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强调:尊重儿童主体地位,建立平等和谐亲子关系。大部分家庭过分强调家长权威,对孩子主体地位和平等权利缺乏了解与尊重,大多以“命令式”要求这,要求那,而且冠以“孩子小不懂,这么做是为了他好”名义。作为父母和监护人需要学会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保障孩子休息、锻炼、闲暇和娱乐的权力;尊重孩子的知情权和参与权,重视听取并采纳孩子的合理意见;鼓励孩子自主选择、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培养良好亲子关系,引导建立有效的亲子沟通方式,比如每天晚上利用睡前10分钟分享一天中所见所闻,并用儿童视角帮助解读不理解部分;增加陪伴时间,提高陪伴质量,好多工作原因不能每天在一起的,可以用视频、电话以及用信件写一段鼓励的话等形式,告诉孩子父母永远都陪伴在周围,让孩子始终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注,给予足够的支持,确保身心处在安全的港湾,愿意把负性经历主动告诉家长。</p><p class="ql-block"> 日常生活中要用正确价值观引导孩子,每个孩子在学习生活中都会碰到这么一些问题比如老师的责骂、同学的疏离、父母的争吵、不公平对待等等;针对老师的责骂,要防止自卑,帮助孩子全面回顾责骂的起始经过,分析其被责骂的“原因”,并明确告诉孩子责骂是对错误的行为而不是孩子本身,要主动承认错误,争做一个勇敢的人;针对同学的疏离,要防止孤僻,告诉孩子学会倾听,并能够敏锐感受他人的情绪,不要把自己的喜好、憎恶强加给别人,学会和自己有不同意见、爱好的人相处;针对父母的争吵,要防止自我伤害,许多孩子认为父母争吵是因为自己犯了错误或是自己的原因造成的,因此会出现一些自我伤害的行为来转移父母的矛盾,家长应该避免在孩子面前发生争吵,并始终告诉孩子父母之间的事情不会影响对他的爱;孩子有时会碰到一些不完全公平的对待,要帮助其理解公平的意义,让他明白不同情形下处理事务会有不同的尺度,防止形成对立、憎恨等反社会人格,我相信孩子们只要树立自信、乐观的积极心态,始终以同理心和周围的人相处就能融入学校、融入社会,成为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p><p class="ql-block"> 健康,不仅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而且是具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儿童心理复杂且可塑性强,阿德勒说过的那句至理名言: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作为家长要言传身教,积极配合学校、老师创造良好家庭环境,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p> <p class="ql-block">  四(3)班李靖娴妈妈谢双俊分享——如何平衡老大与二胎的关系</p> <p class="ql-block">  1.首先重视与老大的沟通。我们在预备要二胎前,就先告诉她家里想要一个小孩,有了这个小孩之后她会多很多乐趣,让她知道父母对她的爱是不会减少,并得到了大宝的同意。 </p><p class="ql-block"> 2 .怀孕后,让大宝常常抚摸肚子里的小宝,并多给大宝讲讲兄弟姐妹相亲相爱的故事,例如十根筷子、草原英雄小姐妹等。经常一起阅读绘本故事,并把洋娃娃作为小宝,一起玩游戏,分享玩具和食物。到了假期,还特意带着她到已生育二胎的家庭里做客,孩子自然而然能体会到“两个人一起玩多开心”、“两个人做伴不孤单”。到孕后期,就请大宝帮忙干活,帮我洗脚、捶背、准备待产包等等,让她感受到自己是被需要的。</p><p class="ql-block"> 3.等小宝出生之后,让大宝和家人一起照顾小宝,培养两个娃的感情。比如,让大宝帮小宝拿一下纸尿裤,试着换纸尿裤,帮小宝洗洗尿布,哄小宝睡觉等,不断培养大宝的姐姐意识。同时把多一些时间和精力放在大宝身上,让她知道父母没有因为二胎而冷落她。</p><p class="ql-block"> 4 .手心手背都是肉,不要老是把大宝和小宝进行比较,必要时我会指出两个孩子的优缺点,让他们相互监督,相互学习。</p><p class="ql-block"> 5.任何时候都可以告诉孩子你有多爱他,尤其有了二胎后,我会反复强调多了一个孩子是多了一份爱,而不是抢走一份爱。不管有多少孩子,妈妈的爱都不会被抢走。衣服、玩具都买两份。有时食物只买一份,但我们会全家一起分着吃,感受分享的快乐。</p><p class="ql-block"> 6.如果他们吵架,我先不干涉,在旁看着,让他们自己解决矛盾。实在解决不了,我先两个一起批评,指出两人不对之处,并让他们相互道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审核:孟玉萍</p><p class="ql-block">责任编辑:三(6)班尹超韧尹超仪爸爸</p><p class="ql-block">文字:各班家长</p><p class="ql-block">图片:各班家长</p><p class="ql-block">排版:三(6)班尹超韧尹超仪爸爸</p>

孩子

家长

父母

鼓励

我们

学习

分享

大宝

自己

小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