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写在圣诞<br>又到一年圣诞节<br>不知说些什么好<br>就感觉时间太快<br>仿佛弹指一瞬间<br>就来到这个时空<br>明明自己是小孩<br>孩子就已经长大<br>生命意义是过程<br>别问还有啥其他<br>午夜梦回方见我<br>如庄周不辨蝴蝶<br>也许虚幻是真实<br>看着这个老男人<br>虽悲亦喜不怨命<br>生命本就是场戏<br>悲剧喜剧在一念<br>地球绕着太阳转<br>太阳绕着银心转<br>银心绕着哪里转<br>人生本来无意义<br>我们斌于它意义<br>天行健兮地载坤<br>吾既来之则安之<br>投入这宇宙时空<br>留下那永久回响<br>回家带着新能量<br>新空间维度往矣<br><br><br>:::::当我爬山时,我在想什么?<br>山,是合肥的大蜀山。海拔284米,上下一趟大概一个半小时,最近常去爬此山。人总是心心念念,念念不断的,当我爬山时,我在想些什么?<br>我首先要想的是从哪一条路上山?是从“大蜀山森林公园”大门,还是从开福寺旁大路,抑或从后山的小径?这是必须要做的选择,因为我不是一只鸟,飞不上山顶,要爬上去。而爬上去必须要有路径。不同的路径适合不同的人。年轻的时候,我会选择山间小径,荆棘丛生,但是看上去笔直,直通山顶。书上说“两点间直线最短”,年轻人都相信书上说的。后来才知道,没有经过长期的锻炼,具有充足的体力和足够的攀爬技巧,不要选择这种看上去笔直的“捷径”,往往会磨坏了手足,挂破了衣裳,还可能会重重地跌上几跤,引来路人的一番嘲笑。吃过亏后,年纪稍长,再上山时,我就乖巧地从“大蜀山森林公园”大门处开始爬,这是一条大多数人会选择的路。这条路的特点是前面一大段徒坡,中间一大段的台阶,再往上是一小段缓坡,就到了山顶。这条路是我现在经常上山的路。开福寺旁大道那条上山路由于太过平缓,完全没有挑战性,少有人走,我也很少走。但是下山时,我倒是从那边比较多。<br>上山时,我都是低头在爬,偶尔抬一下头,看看路,也看不了太远,只能看着眼前一小块。更多的时间是低着头、喘着气、流着汗往上爬。中间实在坚持不住,就找个台阶坐一坐,歇下脚。以前年轻的时候是很少歇脚的,都是提一口丹田气,就上去了。现在歇脚的次数越来越多了,可能那口丹田气逐渐消散了。歇脚时,经常会看到一些下山的人,那是一些先前上去的人,现在开始往下走了。他们有的人会给我投来鼓励的目光,更多的人是一种的傲骄的表情,仿佛在说:慢慢爬吧,到山顶还早得很呢!<br>不管怎样,我最终还是会登顶。“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年青的杜少陵登上泰山所发出的感叹,登上大蜀山我也一样有这样的感叹。虽然只是海拔284米的山顶,但登顶是必须的,这是我去爬山的目的。何况,山顶的确是风光无限,眼界为之一宽,胸襟也为之一阔!在山顶望天观地,星罗棋布,红尘滚滚。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能下?地为琵琶路为弦,哪个能弹?<br>山顶风景独好,但是风大,很冷,所谓高处不胜寒,不可久驻。往往我在山顶盘桓感慨片刻,即兴下山。下山的路是比较平缓宽阔的,这时往往我会开始欣赏道两边的景色,因为上山时老是想着快一点爬上山顶,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情看景色。现在下山了,脚步轻盈,呼吸顺畅,当然是欣赏这山间美景的好时机。这里一棵奇松,那里一块怪石,小鸟鸣声清脆,松鼠跳跃轻盈,山随路转,月伴身旋,觉吾与此山融为一体,此时得大快乐也!这时再看迎面而来上山的人们,心中顿起怜悯之意,兼有慈悲之情。我亦是过来者,知其苦乐矣。<br>“上山容易下山难”谬矣,应是“下山容易上山难”。上山时很累,感觉时间很长,道路很长,总盼望早一点爬上山顶。真到了山顶,看了风景,虽有些不舍,终不免下山。下山时很轻松,感觉时间很短,道路很短,总希望慢一些到山下,再看一看这美景,但终点总会到达的,家,每个人都要回。<br>爬山久了,就能感觉到山是活的,它也有生命。山在那里沉默着,看上去一动不动,但是其实它是在动。山,抱阳而负阴,有四时之变化,是为阴晴明晦;有四季之变化,是为春夏秋冬;有色彩之变化,春青夏绿秋黄冬白;有气候之变化,是雾雨雷电;地底下岩浆翻滚,这是内动;某一日火山喷发天崩地裂,那就是外动;山上每一棵树,每一块石头,每一只松鼠,每一个像我这样来爬山的人,谁能说不属于这座山?既然这时我们都属于这山,那么这山就是活的。<br>人对山的认识是随年龄而变化的,杜少陵登泰山“齐鲁青未了”,是少年意气;王荆公游褒禅“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是中年壮志;欧阳永叔在滁州琅琊“醉翁之意不在酒”是老来作乐;李太白独坐敬亭“相看两不厌”才是超然物外;王摩诘空山无人“月出惊山鸟”却是神仙意境。<br>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生命中山水有相逢,高山流水都是歌,都是快乐。《易经》中艮卦意为山,有止、稳健的意思,高山仰止也。山虽高,路且险,吾往矣!山,就在那里,静默千年,我来了,山就活了!<br><br><br>:::真气<br>李少波,甘肃中医院教授,活了102岁。少时多病,后受《黄帝内经》启发,结合中医学,自创《真气运行法》。自1979年出版以来,全国受益者众,证“气功”之于养生有真实功用。<br>忆及我初中数学老师,名周立人,太湖人氏,教授我们时已六十。因彼时宿松中学数学老师紧缺,其为退休留任,我们是他最后一届学生。周老师慈眉善目,身材高大,步履安详,声若洪钟,皮肤白里透红如婴儿。每日清晨,曦光薄雾中的操场上,都能看见周老师魁梧的身影,他是在练习五禽戏一类的气功。前几年(2016年)春节,我们班一帮男男女女结伴到太湖县城,给周老师拜年。老师年逾九十,鹤发童颜,语清目明,唯有些耳背。当场认出多名同学,直呼其名。我们自毕业后多年未见老师,可见老师记忆之强健和精神之矍铄,亦吾辈之幸也。<br>另,宿松中学物理吴益老师,是我父亲的老师,自壮年时习练气功,听说至今仍健在,已达期颐之年。<br>《内经》: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寿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岁;《庄子》: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尽年。<br><br>:::读易<br>周易,是非常讲逻辑的,是科学的、辩证的、系统的思维体系,更是有我们老祖宗几千年来深入骨髓和血脉流传下来的高深智慧。读懂尚不易,搞通更是难。年轻人很难读懂,必须得有点年龄方有体悟,必须被生活痛殴后方能明白,连孔夫子也是到六十岁以后才搞了个半懂,才后悔没有早点搞明白,能少犯多少错误啊!这部“天书”虽然难懂,还是要早点看,早点明白。古人云“读易见天心”,其实,就是见自己。<br><br>:::梦中记<br>适才一梦,梦见一人持一物名“拔根器”,形如大号老虎钳,可直接将人的种种幻识拔去,用此器拔除人身之六根,每拔一根,此根障即除 ,当下恢复此根之妙明元觉。拔掉一根,六根皆明。亦有需多拔数根者 ,根器不同之故也。<br>醒后细思,甚恐,思及释家八万四千法门,莫非皆为此器?《金刚经》,即是此中最大号者。一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六根齐拔,拔得干净。<br>又思,《黑客帝国》插入后脑之连接器,即是此物反向应用,入虚幻世界无所不能,即现今之所谓元世界也。但彼世界非真世界,真世界亦为幻世界,何况彼为幻中之幻。<br>梦中一境,初曾在一处,座中有众女,皆丑不堪。忽有一人持器拔去吾之一根,如从体中抽出一扁骨也,再视众丑,其容颜未变,但无不现慈眉善目之姿,展安宁舒展之态也。闹钟忽警,遂醒,奇,记之。<br><br><br>:::读《论持久战》<br>1938年5月,在抗日战争开始接近一年之计,日寇已占领大部中国领土,国民党在诸多正面战场也作出了殊死抵抗,伤亡惨重。当时“亡国论”和“速决论(拼命论)”是两种主要的声音。毛泽东在窑洞里写的这篇《论持久战》如北极星一般,在漆黑的夜空中为全国军民指明了方向。文章从国力民情、战略战术、政治思想、军民动员等多方面对比和分析了中日两国实力及世界格局状况,得出中国必胜、日本必败的结论,真乃“千古第一阳谋”!只有诸葛孔明的《隆中对》能够略望其项背,而且毛主席在此文中的一系列天才的预言和设想后来基本都实现了,这种智慧和能力可能地球上一千年也没有这么一个人!<br><br>:::毛泽东在一九三七年七、八月发表的《实践论》和《矛盾论》,从马克思列宁主义出发,以辩证唯物论的方法,去分析和认识问题,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矛盾中对立与统一以及相互转化的法则,科学地论断国家形式必将消失、世界必将大同的人类社会发展趋势。这些思想现在读来,仍然激动人心,感觉是人类最高智慧的凝结与应用,并且我个人也认同毛主席对未来的诸多预言和判断。以前对毛主席诗词是十分佩服,现在觉得他的文章更加精彩,可惜未能更早一点认真学习和领会。<br><br>:::《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九三零年毛泽东写于井冈山革命困难时期,对国民党第三次“反围剿”刚刚结束,党内悲观情绪漫延,信心不足,特别对中国革命和党的命运的未来走向看不清楚。毛主席慧眼如炬,找出党内存在的问题,从战略战术方面指出正确的应对方略,并向同志们预言未来革命必将成功。读到最后一段,那种气魄,高山仰止,真的服了。<br><br>:::读《艾思奇文选》<br>艾思奇,对现今的中国人是个陌生的名字,他是音乐家聂耳的老乡。三十年代开始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哲学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介绍给中国大众并成为忠诚共产主义战士,终生献身共产主义事业。其著作有《大众哲学》、《哲学与生活》、《艾思奇文集》,主编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等。曾任《解放日报》副总编、中央党校副校长、中国哲学会副会长等职务。毛泽东评价他是“党的理论战线上的忠诚战士”。从他文章可以看出其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深刻领会,对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的全面理解,对哲学理论大众化的不懈努力。这套《艾思奇文集》共上下两卷,我从网上淘来的。虽然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到六十年代的文章,但至今读来,仍然能感觉到艾思奇扎实的理论基础,雄辩的哲学思维,求是的治学态度,前瞻的战略思想,为国为民的赤子之心。真乃我党的大才也,可惜象他的老乡和朋友聂耳一样,天妒英才,1966年3月22日心脏病发逝世,享年56岁,走得太早了。<br><br>:::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br>冯自己说是写给老外看的。很多外国人都是从这本书了解到中国哲学,冯功不可没。其实中国人更应该看看这本书,对我们老祖宗的思想以及变迁进行了一次较为系统的清晰的归纳疏理。直如冯在“自序”里所说:“非全史在胸,曷克臻此。唯其如是,读其书者,乃觉择焉虽精而语焉犹详也”。<br>胡适比冯大四岁,曾任冯的老师,但胡对冯的评价一塌糊涂,甚至说过:“天下蠢人恐无出芝生右者”。其实胡适总的来说是个大度的人,独独对这个学生甚为苛刻,究其原因,恐怕是有些羡慕嫉妒恨吧?因胡在年纪轻轻就写了《中国哲学史》上部,名扬四海。但后面的下部至死未能完成,被友人讥为“书监”(象太监一样下面没有了)。另外的因素,胡可能是瞧不起冯在人格方面的表现,“冯友兰在那边认过130次的错,自己承认是无可救药的资产阶级。”但是,放进历史的时空再看冯友兰,其实是大节不亏的,彼时虽然成为“梁效”写手,但并未害过任何一个人。1947冯从美国坚决回国,是滿怀报国之心的。后来的政治斗争中,选择了自已打倒自己,主动承认错误,亦是中国哲学在那个时代的现实运用:先保命,再求发展。晚年时,冯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靠口述完成了七卷本的《中国哲学史新编》,以86岁高龄口述完成的《三松堂自序》等。1990年去世,活了95岁,历史地位是被誉为“现代新儒家” ,是近代以来中国能够建立自己体系的少数几个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在现代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还有《贞元六书》亦是其力作,建议看看。<br><br></h3> <h3>:::为完成学校布置的中秋节诗词作业,王小牛刚才伏案写了一首词,如下:<br>水调歌头 中秋<br>【作者王孝天】<br>昔日中秋节,赏月轩窗边。犹记蟾宫灯火,高照九重天。玉兔嫦娥共舞,伐桂龢声独奏,神鬼竞流连。仰空碧落尽,对影话禅仙。<br>想今日,游题海,夜无眠。莫道愁苦,大小考皆过眼云烟。尝遍苦辣酸甜,忘尽喜怒忧怨,惟秋风绻缱。愿洗尽铅华,归来一少年。<br><br>:::贺母亲大人七十寿辰(诗一首)<br>人生七十古来稀,<br>大人七十如十七。<br>常笑苍云变白狗,<br>每叹白驹如过隙。<br>柳树坪上山青青,<br>白果树下草碧碧。<br>莫问五一或四九,<br>百年潇洒渡长溪。<br><br>祝我妈妈生日快乐,身体健康,永远年轻!活到一百五十岁![憨笑][憨笑][憨笑]<br><br><br>:::读《菊与刀》<br>《菊与刀》是本尼迪克特于二战后受命于美国政府,为分析、研究日本社会和日本民族性所作的调查分析报告,旨在指导美国如何管制战败后的日本。《菊与刀》于1946年出版后,立刻在日本引起强烈反响。1951年,《菊与刀》被列入日本《现代教养文库》,更被认为是研究日本民族性的必读书,是社会科学研究直接运用于政治实际操作的杰出例证。《菊与刀》是研究日本的经典性著作,被日本学术文化界誉为“现代日本学的鼻祖”,曾被翻译成英、法,中、日、西等20余国文字,总发行量超过1000万册,是了解日本和日本人的公认最佳读本。菊花是日本皇室的家徽,而刀则是日本武士精神的象征,《菊与刀》作者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来揭示日本文化和日本人性格的双重性,富有深刻的哲理性和动人的艺术性。<br>简单点说就是:畜生只有把它打怂了,才认主人。这就是日本人的本性。<br><br><br>:::奥运结束了<br>美国佬紧张的心情终于得到了缓解,东京奥运会今天结束了。美国获得39枚金牌,41枚银牌和33枚铜牌,共计113枚奖牌,排名第一。中国获得38枚金牌,32枚银牌和18枚铜牌,共计88枚奖牌,排名第二。此次奥运会中国派出了405个运动员参加了30项比赛,而美国派出615个运动员参加了35项比赛。从奖牌数、参赛运动员数和参赛项目数几个方面,美国还是占据着较大的领先优势,但中国力量的崛起已是不争的事实,金牌数量一直到最后一天美国才满头大汗地追赶上来。<br>体育竞技是当代文明世界的“战争”,在这个“战场”上多多少少地反应出参战各国的综合实力。这个“战场”有明争,也有暗斗,能看到泱泱古国的文明风范,也能看出小国寡民的阴暗心态。美国作为传统豪门体现了深厚的体育底蕴,中国代表新兴力量创造了崛起的亚洲高峰。世界就是如此精彩,有阴必有阳,不可能让美国一家独大,中国即是制约它的力量!<br><br>:::地头蛇的虚伪无耻和丑陋变态<br>东京奥运会进行五天了,日本的金牌已高居榜首,听说其不少国民已由反对转而支持奥运会了,变色龙也没有他们反应快!但这次世界人民真的是大吃了一斤————恶心,从东京湾游过的运动员估计还不止一斤,从而大家都从胃里到心里泛出一股股想呕吐的感觉。奥运会还没有结束,大家的意见已经一致:日本,真TMD虚伪加无耻,既虚弱又丑陋关键还变态!说它虚伪,明明疫情已经控制不住了,还打肿脸充胖子,硬要继续举行奥运会。结果现在每天奥运会相关人员都有新冠确诊病例,搞得运动员们人心惶惶;说它无耻,为了多拿几块奖牌,各种小动作。先是乒乓球场地做文章,“缩小一点,限制中国人跑动范围,咱们大日本运动员腿短”。后面干脆改改规则,“中国许昕发球时习惯吹一下球,现在咱们规定不准吹。刘诗雯发球时喜欢用手摸一下球台,现在咱们规定不准摸。”“那我们日本人如果吹了、摸了,怎么办?”“放心吧,日本人可以,裁判是我们这边的!”不光乒乓球項目,目前为止,在体操、柔道等多个项目,日本人和裁判配合得油光水滑十分顺溜;说到虚弱,奥运村给运动员睡纸板做的“环保床”,吃没有什么油水但很难得买到紧俏食品————“福岛核食品”,以至于他们的亲爹美国佬也吃不消了,都搬出去自己找地方吃住,估计心里也在咒骂:“这个儿子不光太抠搜,难道还想要老子的命不成?”;说到丑陋和变态,从开幕式的对着空无一人的坐席表演的群魔乱舞,到奥运村里吉祥物拍照合影要收钱,从东京湾的粪坑臭水让运动员畅游到吐但我们绝不承认水质问题,到电子垃圾做成的奖牌劝您别咬了万一中毒我可不管,从日本混双两匹狼在中国学艺多年终于赢了师傅们一把让无数阳萎的日本变态重新勃起大放厥词,到体操全能比赛桥本窜出界外靠裁判照样得高分力压中国夺取金牌完全不要脸皮不顾吃相。也好,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让温文尔雅文质彬彬礼貌周全见面鞠躬一百八十度说请多多关照的日本人在全世界人民面前亮亮相吧,世界人民都看看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虚伪无耻和丑陋变态吧!估计世界人民会异口同声地发出感叹:“看看这个孩子多么有风度和气质,他跟他的美国老爹都简直完全一样一样的了。”<br><br><br>:::看奥运开幕式<br>昨晚我本着对奥运的深厚情感,打开了久违的电视机,观看日本东京奥运会开幕式。虽然我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但仍然让我震惊了。全场无观众,除了几名不得不到场的政要,真的做到空无一人。诡异的舞蹈和音乐,完美地营造了阴间氛围,真实映射出日本人的日常心理。不过草草结束的文艺表演,倒是让全世界人民松了一口气,不至于过于受折磨。运动员入场终于带来一丝活力,让我感觉在人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回头再看中国北京奥运会,应该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br><br>:::远山作画,三槐配诗:<br>一枝花开露浓芳,<br>月影朦胧柳丝长。<br>锦瑟华年多少梦,<br>共与枝叶一般香。<br><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