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17年10月26日上午,内蒙五姐妹和部分外地来宁同学回到了阔别五十多年的原南京军事学院子弟学校——南京市宇花学校。故地重游,感慨万千。</p><p class="ql-block"> 回想当年,从1960年9月到1964年7月,我们<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这里</span>度过了一年级到四年级丰富愉快的全日制住校集体生活,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span style="font-size: 18px;">虽然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吃过窝窝头、豆腐渣,但是我们没有挨过饿,是幸运的幸福的。</span>同学之间亲如兄弟姐妹,老师对我们无微不至地关怀照顾。五年级以后虽然学校交到了地方管理,搬回了城里,变成了走读,但我们还是在学校一起读书,放学后一起回家,假日里一起玩耍,同学发小之间的友谊持续了一生。</p> <p class="ql-block"> 当年宇花学校的校门,没有太大的变化。只是挂上了T80科技文化国际社区的牌子。门牌上标的地址是铁匠营80号。</p> <p class="ql-block"> 校门口合影。</p> <p class="ql-block"> 好亲切哦,路旁那两排整齐的梧桐现在都长成了参天大树。</p> <p class="ql-block"> 走在这条路上是多么的自豪。</p> <p class="ql-block"> 忍不住要抒发一下激动的心情。</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走,先去看看学校办公楼和礼堂。</p> <p class="ql-block"> 这条路重修的挺漂亮。</p> <p class="ql-block"> 路边石凳上坐着好惬意。</p> <p class="ql-block"> 玩玩当年的你拍一我拍一。</p> <p class="ql-block"> 一直往前走,左手边就是学校的小礼堂。</p> <p class="ql-block"> 礼堂前原来的草地,现在变成了一片竹林。</p> <p class="ql-block"> 门前也变了样。</p> <p class="ql-block"> 礼堂内部被分隔成一个个小空间,还搭建了二楼,成为一个富含文化气息的书画社。想当年,这里可是我们文艺演出、看电影和打乒乓球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学校办公楼。</p> <p class="ql-block"> 这块镶嵌在办公大楼墙壁上的石碑上写着:中华民国二十三年八月一日萧錚为中央政治学校地政学院奠基。</p><p class="ql-block"> 我们学校校址在解放前属于国民党的中央政治学校。</p> <p class="ql-block"> 这排平房是学校医务室。</p> <p class="ql-block"> 这是医务室的住院部。</p> <p class="ql-block"> 沿着这座大楼边上的路上坡,就走到了碉堡处。</p> <p class="ql-block"> 这是建于抗日战争之南京保卫战的碉堡。随着岁月的流失,昔日碉堡御敌的功能已不复存在,但它警示人们不要忘记当年那场使中国人民蒙受苦难的战争,更加珍惜今天美好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 山坡上的这排平房原来是音乐教室和校工宿舍。</p> <p class="ql-block"> 山坡下的几排平房是学校各年级的食堂和学校的洗衣房。</p> <p class="ql-block"> 沿着几座食堂之间的楼梯走下山坡。</p> <p class="ql-block"> 来到了原来学校的足球场。当年足球场边还有单杠、双杠、爬竿、爬梯等锻炼器械。现在这里成了停车场。</p> <p class="ql-block"> 走过足球场,前面就是我们年级一二三四班的教室和宿舍楼。楼下是教室,楼上是宿舍。</p> <p class="ql-block"> 这里正在施工,搭起了围挡。</p> <p class="ql-block"> 这里曾经是我们的教室。</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老师的办公室。</p> <p class="ql-block"> 后面这幢是五六七八班的教室和宿舍楼。前几年这里还拍过一部电视剧。</p> <p class="ql-block"> 记得当年两栋楼之间有一部高高的秋千。下午活动时间,我们在这里尽情地玩耍。</p> <p class="ql-block"> 去看看马路另一边的校舍吧。这里右手边是我们一年级时候用过的大食堂。正前方对着的应该是当年的洗澡堂。左手边则是几幢高年级的教室和宿舍楼。</p> <p class="ql-block"> 原来的大食堂改造成为一家专注工程设计的共想空间。</p> <p class="ql-block"> 原来的洗澡堂改建成为了一家语言教育戏剧中心。</p> <p class="ql-block"> 原先中间的花坛,现在被修建成了一个很大的露台。</p> <p class="ql-block"> 在高年级的教学楼前留个影。</p> <p class="ql-block"> 回到学校中心的林荫道上,隐约看到我们年级的教学楼掩映在绿树之中。</p> <p class="ql-block"> 左手边是两座大食堂之间的道路。</p> <p class="ql-block"> 再往前走是低我们一届的学生教室和宿舍楼。</p> <p class="ql-block"> 最里面的围墙处开辟了一个新的大门,外墙上写着“T80科技文化国际社区”一排大字。</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出了老宇花的校门,我们</span>沿着当年学校经常组织游玩的美龄宫、明孝陵、中山陵、音乐台、灵谷寺等景区一路走来,共同回顾那段永远难忘的美好时光。</p><p class="ql-block"> 先往美龄宫去。当年这里是一条羊肠小道,要穿过一片密密的森林。现在这里变成了一条宽阔的柏油马路。可以从下马坊一直通到中山陵,中间有岔道可以走到美龄宫。</p> <p class="ql-block"> 路边有一片绿色,真美!我们给它加点红色。</p> <p class="ql-block"> 走着走着,对面来了两个人,怎么这么面熟呢?</p> <p class="ql-block"> 原来是老同学发小和她的爱人。这就是缘分吧!</p> <p class="ql-block"> 路过一片茶园,我们也来做一回采茶姑娘。</p> <p class="ql-block"> 美龄宫到啦。</p><p class="ql-block"> 美龄宫正式名称是“国民政府主席官邸”,因其位于小红山上,又称“小红山官邸”。美龄宫始建于1931年,1934年竣工,耗资36万银元,是一座依山而建的中西合璧式建筑。</p> <p class="ql-block"> 当年宋美龄使用的汽车。</p> <p class="ql-block"> 蒋介石办公室。</p> <p class="ql-block"> 会客厅。</p> <p class="ql-block"> 大餐厅。</p> <p class="ql-block"> 蒋介石卧室。</p> <p class="ql-block"> 宋美龄卧室。</p> <p class="ql-block"> 小餐厅。</p> <p class="ql-block"> 宋美龄祷告室。</p> <p class="ql-block"> 宋美龄画室。宋美龄(1898—2003),海南文昌人,出生于上海,系蒋介石夫人。不仅叱咤于政治和外交风云,还是一位鲜为人知的书画大家。曾学过西洋绘画。回国后先后师从国画大师张大千、黄君璧、郑曼青,擅长画山水和花鸟。</p> <p class="ql-block"> 宋美龄的几幅绘画作品。</p> <p class="ql-block"> 从美龄宫出来往明孝陵去。明孝陵从洪武14年(1381年) 正式动工,至永乐3年(1405年) 建成,历时25年。先后用工10万,护陵驻军有5千多人。那时候陵园内亭阁相接,享殿中烟雾缭绕,松涛林海,养长生鹿千头。鹿鸣其间,气势非凡。因屡遭兵火,现仅存神烈山碑,下马牌坊,大金门,四方城及神功圣德碑,神道保留了6种石兽,狮、獬豸、骆驼、麒麟、马和象,每种两跪两立六种24只,神道望柱1对,文臣武将各4。</p> <p class="ql-block"> 明孝陵景区导览图。</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长长的神道。</p> <p class="ql-block"> 秋意初现。</p> <p class="ql-block"> 望柱。</p> <p class="ql-block"> 武将。</p> <p class="ql-block"> 文臣。</p> <p class="ql-block"> 背后为金水桥。</p> <p class="ql-block"> 文武方门(孝陵正门)。</p> <p class="ql-block"> 碑殿。建于清康熙年间,1699年康熙第三次南巡谒陵,见墙垣多倾圮,下旨“交与江苏巡抚宋荦,织造郎中曹寅会同修理”,并御书“治隆唐宋”四字,交与曹寅勒石制碑,以垂永久。碑两侧是乾隆皇帝题书的御碑。</p> <p class="ql-block"> 前面是享殿。享殿原名孝陵殿,是明孝陵的主要建筑之一,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建成。用来供奉朱元璋及其皇后、嫔妃的牌位,是一座拥有三层石造须弥座台基,面阔九间,进深五间的巨大木结构殿宇,现仍遗留有56个石柱础。原建筑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毁于兵火,同治年间重新修建。</p> <p class="ql-block"> 宝城明楼,后面为宝顶地宫。</p> <p class="ql-block"> 穿过甬道。有人走累了,坐在台阶上休息。</p> <p class="ql-block"> 正对着甬道出口的就是宝顶地宫的墙壁,上书:此山明太祖之墓。</p> <p class="ql-block"> 宝顶上植被茂密。</p> <p class="ql-block"> 游览完明孝陵,我们又赶往中山陵。中山陵1926年1月动工兴建,至1929年夏建成,1929年6月1日举行奉安大典。</p> <p class="ql-block"> 大家在博爱坊前合影留念后,有三位同学依约去了原南京军事学院(今南京军区大院)故地重游,就此大家分别行动了。</p> <p class="ql-block"> 中山陵正门,上面为孙中山先生手迹:天下为公。</p> <p class="ql-block"> 碑亭。碑亭刻有国民党元老谭延闿手书的“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24个颜体镏金大字。</p> <p class="ql-block"> 从碑亭到祭堂,共有339级石阶。</p> <p class="ql-block"> 最上面就是孙中山先生的灵堂和墓室。当时因为正在修理,暂不开放。</p> <p class="ql-block"> 孝经鼎。</p> <p class="ql-block"> 陵园邮局。</p> <p class="ql-block"> 音乐台。记得当年我们学校还在这里举行过联欢演出。现在这里满是鸽子。</p> <p class="ql-block"> 分发喂鸽子的食物。</p> <p class="ql-block"> 乘坐景区交通车,我们到达今天最后一个目的地—灵谷景区。灵谷景区实际上分为两部分。</p><p class="ql-block"> 一是灵谷寺寺庙。灵谷寺始建于南梁天监十四年(515年),是南朝梁武帝为纪念著名僧人宝志禅师而兴建的“开善精舍”,初名开善寺。明朝时朱元璋亲自赐名“灵谷禅寺”,并封其为“天下第一禅林”。后经多次战乱焚毁、搬迁。现灵谷禅寺经重新修建,恢复了照壁、山门、前殿、大雄宝殿、观音阁、玄奘院等。2016年1月8日,灵谷寺玄奘院地宫举行落成仪式,镇寺之宝——玄奘的顶骨从玄奘院大殿移驾地宫内保存。</p><p class="ql-block"> 二是民国时期北伐战争,牺牲了大批国民革命军将士。为了纪念这些烈士,当时的国民政府将灵谷寺的无梁殿改为纪念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的场所,开辟了多处公墓,并建造了阵亡将士纪念塔—灵谷塔。</p><p class="ql-block"> 我们主要参观的是第二部分。</p> <p class="ql-block"> 万工湖。始建于明朝时期,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曾命军工在此开挖,因军工人数有数万名之多,故而得名万工湖,据说当年这个湖从开工到竣工,只用了一天时间。</p> <p class="ql-block"> 红色山门是灵谷寺的正门,原为明代灵谷寺金刚殿的旧址,后毁于战火。国民政府为了纪念北伐战争中牺牲的数万国民革命军将士,1931年在灵谷寺旧址位置建筑了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红山门即为公墓正门。门额“灵谷胜境”四字,由现代书法家钱松喦先生书写。 门外的一对石狮,是北平军分会赠送的。公墓现已被国家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阵亡将士公墓牌坊。牌坊建于42层石阶之上,高10米,共五间,钢筋水泥构筑,绿色琉璃瓦覆顶,十分壮观。</p> <p class="ql-block"> 前后门额上刻有“大仁大义”、“救国救民”八个字,是国民党元老张静江所书。坊前的一对石虎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十七军赠送。</p> <p class="ql-block"> 往前走就是无梁殿,始建于明朝洪武十四年(1381年)。是灵谷寺仅存的一座明代建筑,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原为灵谷寺内供奉无量寿佛的无量殿,因整座建筑采用砖砌拱券结构,不设木梁,故又称“无梁殿”。</p> <p class="ql-block"> 现在这里既是纪念北伐战争中牺牲烈士的场所,又是辛亥革命蜡像馆。</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国民革命烈士之灵位。</p> <p class="ql-block"> 无梁殿内部墙壁上刻有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名单,共33224人。</p> <p class="ql-block"> 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第一公墓。</p> <p class="ql-block"> 为纪念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建立的灵谷塔,共九层。</p> <p class="ql-block"> 与此同时,去原南京军事学院大院的三姐妹在大礼堂前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50多年啦,我们终于回来了。敬礼!</p> <p class="ql-block"> 毛主席塑像前留个影。</p> <p class="ql-block"> 走在军院的道路上。</p> <p class="ql-block"> 当年军院服务社照相馆陈列过我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我曾经的家,永远不变的珍贵记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