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本次调研考试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的是2022年高考二卷《到橘子林去》,很多同学感叹看不懂,部分同学看到情感是“劳动人民的伟大力量”甚至说是扯淡。那这篇文章到底怎么样?或者说我们应该如何去读这篇文章呢?我想从闲笔入手或许可以看出一些端倪。</p> <p class="ql-block">《到橘子林去》和我们最近所学《百合花》《哦,香雪》散文化倾向相同,并没有一波三折的情节波澜。只是一个爸爸在小姑娘的坚持下带她到橘子林,路上的所见所感。</p><p class="ql-block">文章一开头就是一个执着要去橘子林的小姑娘,她不断提醒自己的爸爸,在如愿前往的路上也是“心里一定是只想着到橘子林去”。而她的爸爸显然不像她这么纯粹,前往橘子林只是为了孩子的好兴致。</p><p class="ql-block">所以前往橘子林的路上这父女俩二人,心思并不相通。父亲关注着周围的一切,“石头道上的水洼子”“女人头上的金属饰物”“挑煤炭的出了满头大汗“一个小孩子仰脸蓝天”如果说前半部分去橘子林就是中心事件的话,那么这一些描写自然和中心事件是无关的,也可以称为“闲笔”。不过我们大可以相信作者的水平,“闲笔不闲”。所以探究一下你就会发现父亲关注的是鲜活的生活,有挑煤炭的,有洗衣服的。都是为了生活在奔波的劳动者形象。与小女孩为了自己的“兴趣”“兴致”完全不同,父亲在观察上述内容的时候用了“关心这些街头的景象”也猜测小女孩“不会关心到眼前这些景物”。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小女孩是天真的幼稚的还只是关注在自己的趣味上,所以她是没有成长的小孩子形象。所以上述闲笔更多为了体现父女二人情感迥异的特点,也是儿童世界和成人世界迥异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等到故事发生转折,他们二人开始共同关注给马修理蹄子。我们又发现了作者的闲笔。本来嘛,修理蹄子就是修理蹄子,我们在一些小视频上也看到过,看的过程也会有很解压的感觉,但偏偏作者在写修马蹄之前插入了“我认识他们,我只是认识他们是属于这一种职业的人,而且他们都还是北方人,都是我的乡亲,.......他们给抗战尽了不少的力量”,这些内容让我们了解到这篇文章写作的时代背景,了解到这些修马蹄的不仅仅是普通的劳动者,他们还是为抗战做出贡献的人。是父亲亲近信任的对象。而面对这样一群劳动者,小姑娘却停了下来,不是“我要她停下来,而是她要停下来”,这是儿童世界和成人世界趋同的过渡。</p><p class="ql-block">在观看“他们一心一意对付那匹马”的时候,小姑娘也观看了自己的指甲然后坚决的决定“回家”。“回家告诉妈妈:马剪指甲,马不哭,马乖”,这里有父亲的一个举动“我心里笑了”,为什么笑,这个笑代表什么?我想可以从另外一处闲笔佐证,前文有一处从马的角度来写“我的大哥给我修理蹄子,我们走的路太远了,慢慢修吧,修好了,我们继续上路”这里和修马蹄本身也没有太大关系,是父亲想象出来的,但这个想象很有意思。想到的是马对这些乡亲的理解,慢慢修,修好就上路,这里的象征意味太强了,完全可以和这些乡亲为抗战做贡献的事情相联系。这些前后勾连,我们就看到了小女孩谈到要告诉妈妈马乖时候父亲的笑是欣慰的笑,是为了女孩不只沉浸自己的趣味里能够从生活中理解这些劳动者的笑。再看后面文字“我不哭,我也乖”,爸爸说“你比马还乖”都拿小女孩和马儿相比,一定在提点我们马儿的乖就体现在对劳动者的理解上。</p><p class="ql-block">最后二人返回的路上,都沉默着,“我不再去看橘子了,她心里也许有这么一句话,也许并没有”父亲由原先笃定女儿“并没有像我一样关心这些街头景象”到“我想她不会关心到眼前景象”到“她心里或许有这么一句话”,父女二人情感逐渐趋同,也就是说女儿心态在发生变化,在逐渐成长懂事。所有的过程都表现在对劳动者的理解上,而这个过程如果不关注上述闲笔我想是不太好理解的。</p> <p class="ql-block">所以说读文章要会梳理情节,更要会从“闲笔”之中看端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