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好打,功难评”——李太忠将军说战后评功的故事

拂晓哨位

<h5><font color="#9b9b9b">时任团政委的作者向部队进行战评教育</font></h5> 昨天本号今日头条发表了李太忠将军的短文:《我的立功喜报》<br><br>仅一天时间,展现量就突破520万,留言评论达3125条,点赞超过2.4万。 此短文为什么这么火热?我想并不是我的文章写得好,而是体现了网友们对当年战事的认可和理解,体现了网友们对参战官兵们无私奉献精神的敬仰和追随,体现了正能量仍是社会的主旋律。正如一个网友留言说的那样:“人们崇尚英雄的时代又到来了”。 唯一看到的不同声音,就是网友们对上级规定的30%立功指标有不同看法,认为有多少立功就给多少名额,不能亏了参战老兵。说句老实话,不讲生死考验,单凭在猫耳洞里受过的那一年苦,立个三等功一点都不过份。军队历来都有指标控制,这也是我军的光荣传统,规定这样的立功比例也是慎重考虑的,历次轮战部队都是这样的指标比例。为什么把老山精神概括为“不怕苦、不怕死、不怕亏”呢?“三不怕”体现的就是无私奉献的精神。实践证明,参战老兵不但经受了苦和死的考验,还经受住了亏的考验。“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代表了当年参战将士的心声。 为了搞好战评工作,61师党委把战评试点任务交给我们181团。师长刘登云,政委张海阳都对战评试点工作有明确指示。我们的战评试点工作搞得很成功,我亲自为全团讲了一课:《老山战士要树立正确的荣誉观》。这一课讲得很成功,对全团官兵思想触动很大。在教育的基础上,我们又分批组织参观麻栗坡烈士陵园,那里埋葬了九百多名烈士,最小的只有16岁,此举对全团官兵震动很大。 通过教育引导,大家纷纷表示让功不争功。当时各营连提出了“八让”,团党委采纳了“三让”,这就是在同等条件下,干部让战士,城市兵让农村兵,活着的健康的让烈士和伤残战士。<br><br>第一让和第三让好理解,为什么城市兵要让农村兵呢?因为参战时各地有政策规定,凡参战的城市兵都优先安排工作。农村兵家在兰州战区范围以内的,立三等战功可以安排工作,家在兰州战区以外的农村兵,立二等战功才能安排工作。城市兵高风亮节,希望有更多的农村兵因立功而能安排工作,实现他们“农转非”的梦想。 团党委采纳了城市兵的意见。还有另外“五让”不合理,团里就没有采纳。比如其中有一条,南方的农村兵让北方的农村兵,我问他们为什么?南方的农村兵说:“我们老家乡镇企业私人企业很发达,国家不安排我们,我们可以到私企上班。而北方农村兵只能靠国家安排,他们那里没有私人企业,让给北方农村兵的战友们,可以帮助他尽快脱贫致富。”听了战士们陈述的理由,我很感动,但不能正式作为让功的条件。<br><br>我在全团教育大会上说:“让功是个人行为,评功是组织行为,我们提倡个人让功不争功,让功的前提是同等条件下,不是同等条件下,让也让不掉,争也争不去。但评功要公正透明,发动群众参与其中,不能少数人说了算。” 在老山作战中,我们团从优秀班长中火线提干44名,这些人都是在一线作战的优秀班长,若论表现,这44个优秀班长人人都可立功,甚至可以立高功,但团党委决定,这44名火线提干的排长,一律不再立功,把立功名额让给那些没提干的战士们。这44名排长也很自觉,纷纷表示不再立功。<br><br>由于教育扎实,方法灵活,公正透明,条件清晰,干部党员以身作则,我们团的战评试点工作搞得十分成功,破解了以往参战部队“仗好打、功难评”的难题。61师的战评工作按照181团的试点经验指导,全师的战评工作都搞得十分成功。 <h5><font color="#167efb">▲ 作者简介:李太忠,1950年出生,河南孟州人,少将军衔。战时任团政委、后在两个师先后任政委,集团军政治部主任、集团军副政委,青海省军区政委、青海省委常委,新疆军区副政委等职。在担任金刚钻团政委时,带领全团赴老山参战,在历时一年半的作战中,全团荣立集体二等功,个人也荣立二等战功一次,并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表彰为"全军优秀党务工作者,被中共中央组织部表彰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著有“来自实践的带兵之道”和"经常性思想工作漫谈”两本书,共约80多万字,深受各级带兵人的喜爱。</font></h5> 编发:拂晓哨位<br><br>来源:李太忠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