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栜木塔村面貌</span></p> <p class="ql-block">栜木塔村座落于明长城脚下约一公里,距县城约九十里,为清水河县北堡乡一个自然村落。</p><p class="ql-block">栜木塔村的形成及名称的来历与村南的长城有关,还留下了一段传说故事。</p><p class="ql-block">话说在明朝的成化年间,老营城守御千户所派出一支修长城的部队,队伍里除了士卒还有一些来自各地的手工匠人,修长城的地点就选定在今天的小圆岇、栜木塔的山上。这支修长城的队伍里还有不少的随军家眷,为什么要带家眷呢?这是当时朝廷的规定。这些军人常年服役在卫所,是正规部队亦称正军。正军到卫所服役按照朝廷规定,必须携妻、子女同去卫所,以照料正军生活,起安定军心作用。家眷随军到了卫所或边地后,朝廷要分配给他们房屋、田地、耕牛、工具和籽种,每月有固定的月粮。士卒们的守边防御武器由国家统一生产提供,但军服仍需自备。一名军人到边地当兵时,家里还要出一名兄弟(这些人的身份朝廷称为军余、余丁,也是卫所军队的补充)随行到卫所。但实际上许多随军到卫所的军余由于受各种条件限制,许多生活方面的困难还得自己来解决。</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栜木塔村南明长城。位于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段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当年在栜木塔南山修长城的军人、匠人和随同来的家眷们,发现在栜木塔沟有一股清澈的长流泉水,有直立向阳的土崖头可以打窑洞,是个理想的临时居住场所。于是这班修长城的人白天在山上搬石垒墙,傍晚收工以后便在栜木塔沟打窑洞挖泉眼。有了住所,那些家眷们便在沟两畔开垦出一块一块的小荒地,慢慢地人越聚越多,形成了一个小村落。人一多,人们开始了做小买卖,于是开了小酒馆小旅馆食品铺,这也是朝廷允许并鼓励的,所以搞的挺红火。后来修长城的队伍又增加了许多人,栜木塔村一时显得拥挤,再说驻在村里的军人们上山修长城路也不好走。有一位百户长某天站在村前抬头向南眺望,忽然灵机一动,如果从村子南坡开出一条路来通到长城上,路也通了又能开采出许多石材,一半用来垒长城,一半在村里碹一些石窑洞来解决眼下的住宿困境,岂不更好?这样过了一段时间一条从村到长城的石梯阶道修通了。这条道一直被使用了几百年,如今村里人少了才荒废了。那些家眷们在村里开的小酒馆,一到傍晚那些修长城的军人和工匠们便会聚集一起在小酒馆划拳喝酒,生活过得也逍遥自在。</span></p> <p class="ql-block">话说有一年一位云游僧人到了栜木塔小憩,见这里山青水秀,风景也宜人,是块风水宝地。晚上他走进村头一家小酒馆,见几名军卒正在喝酒,僧人要了一壶酒上了几个小菜便与军卒们拼了一桌,推杯换盏便海阔天空地神聊吹起牛来。通过交谈僧人才知道,这些人全都大字不识,而且居住的村子也没有一个村名,就连他们自己也没有大名(官名)。于是僧人从怀中掏出几粒枣核,交代说这是一种栜木树种(沙枣树),明年你们把它种在村前山坡上,就依枣树起个村名叫栜木塔吧。朝廷给你们的身份是余丁,我给这个小酒馆写个酒幌子吧。然后取来纸笔,为小酒馆写了个“栜木塔余家”。从此后这里的山坡上长满了栜木树,取名栜木塔村,村里最早居住的人便取了酒馆的一字姓了“余”。</p><p class="ql-block">在随后的许多年里,村里陆陆续续又有了李、侯、刘、牛、康、张等姓氏,人口也漫漫地多了起来。</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栜木塔村民(2019年拍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战争年代,栜木塔村有许多年轻人参加了革命,有的为此献出了生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1948年栜木塔村搞土地改革,有10户贫农,5户下中农,4户中农。建国前入党的有5人,他们是余占鳌、侯仲旺、康三、余拴小、李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还有4名青年在建国前参加了革命队伍,他们是侯占山、余生贵、余生乐和余在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侯占山在1947年到(原)暖泉乡阳崖上村开展工作不幸被敌人包围被俘,捆回清水河县城至死不投降被国民党清水河县长栗兴汉活埋,年仅27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余生贵1946年参加革命,任县民政助理员,1948年到北堡乡莲花畔村工作被敌人包围,突围时壮烈牺牲,年仅20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余生乐1946年参加革命,在八路军四团给团长高步仁当警卫员,一直到全国解放,后转业锡盟宝昌县粮食局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余在渊1946年参加革命,在清水河县游击队当战士,解放后转业呼市建筑工程公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在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村里几名党员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在建设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作出了积极贡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在合作化初期,党员余占鳌任村长,侯仲旺任生产队长,康三任粮食保管,余拴小任生产队生产组长。这是全村广大社员对他们的信任。因为他们是共产党员,有一颗全心全意为民办事服务的初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现在,栜木塔村居住20多口人12户,闲置窑洞178间,土地540亩,林地四千多亩,草地4500亩,村面积约6平方公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通往长城南山的石阶梯道。据说是修长城的人开通的一条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另一传说,隆庆年间,河曲桦林堡开马市,马市一月一次,每次十天。每日上市骡马有七八十匹。有一萧姓牵骡马过了官渡口到了马市上。交易时,被骗,不服,告官,输。大刀上门理论,无果,失手杀人。隐姓逃来此地。万历年栜木塔长城包砖,姓萧会烧砖,当匠首。城墙包好,萧姓后人思乡,不敢回原籍,便于城墙里选一地择居,以姓氏为村名。但后来人写着写着便写成了小元岇。</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