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亚加拉瀑布之随想

零零

<p class="ql-block">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竟然已经溜走了整整九年,就像阳光在不经意间从指缝中流逝一般。</p><p class="ql-block"> 2013年十月份亲人带着孩子和我,开了八个多小时的车,向着水牛城直奔而去,傍晚下榻在克利夫兰的酒店。 这个酒店是一排排的连体别墅,每排只有两层楼,掩映在秋日的金黄中,安静极了。</p> <p class="ql-block">酒店大堂就像家里的客厅一样,沙发围成圈,旁边有自助饮料,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聊天,干净温馨又美好,宾客如归。</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清晨,大家早起赶路,快到中午时分,我们终于到达了水牛城。这个靠近大瀑布的城市小巧玲珑,除了屈指可数的几栋高楼,其他的都是低矮的楼房。</p> <p class="ql-block">景区入口处的大门上写着尼亚加拉保护区1885年7月15日。</p> <p class="ql-block">公园内绿草如茵,人们悠闲的散步,还有流浪艺人在歌唱。</p> <p class="ql-block">刚进大门不久,就听得不远处传来隆隆的轰鸣声,我的心跳陡然间加快起来,疾步飞快地向前冲去。</p> <p class="ql-block">尼亚加拉大瀑布在美加边境上,每年有1200多万人来一睹你那雄风,今天我也来了。虽然那天天气不好,阴云密布,还飘着一丝丝的小雨,<span style="font-size: 18px;">喜悦的心情还是按耐不住,溢于言表。</span></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瀑布群,共有三个瀑布组成:美国境内有两个,亚美利加瀑布,宽300多米,落差50多米。</p> <p class="ql-block">亚美利加旁边还有一个小瀑布,名为新娘瀑,只有几十米宽。</p> <p class="ql-block">第三个就是加拿大境内的马蹄瀑布,宽度比上面两个都大,达到800多米,因为形状像个马蹄,因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若是单单在岸上观赏瀑布,实在不过瘾,所以我们就买了船票,领了雨衣,排队依次登上观光船,要和瀑布来个近距离的亲密接触。</p> <p class="ql-block">这座桥右边是美国,左边是加拿大,名为彩虹桥。</p> <p class="ql-block">  登上船我才感觉到像大瀑布这样的景观,远望是不能领略它的风采,因为它不单单是一幅画或者一件艺术品,而是一门集中了听觉、触觉以及多种复杂心理感受的综合艺术。船只靠近亚美利加,这时,苏轼的诗开始活化在眼前:乱云飞渡,惊涛拍岸,从上俯冲下来,上千万吨的水流砸在下面的礁石上,顿时卷起千堆雪。</p> <p class="ql-block">船只在迎面扑来的水雾中经受一番洗礼之后,恢复了短暂的平静不一会儿,我们来到了马蹄面前,顿时感受到马蹄的威武了,在瀑布的咆哮震耳欲聋,漫天的水雾和披头盖脸的水花,从空中向我们砸来。</p> <p class="ql-block">天地顿时一片昏暗,陷入空虚混沌之中。</p> <p class="ql-block">耳边除了轰鸣的水声,还有就是一群水鸟穿云破雾,上下翻飞。</p> <p class="ql-block">这时,满船的人惊叫躲闪,面对着这白玉喷涌,铺天盖地的宏伟雄浑,我此时全身的血似乎都冲到脑子里,开始篡改李白的话:尼亚加拉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虽然这时因为水气太盛,无法举起相机,但已经将这份雷霆万钧的力量、无坚不摧的气势刻在心里!难怪狄更斯说,要用语言文字描写这个造物的神奇,简直就是浪费口舌。</p> <p class="ql-block">这张图片是借用他人在晴天拍摄的。诸天为纸,地上万茎全做笔杆,世上诸水皆为墨汁,全球文人耗尽智力,描写造物者的伟大与慈爱,仍难表达畅透,口舌笔墨难以形容,长阔高深,世无相同。</p> <p class="ql-block">人们常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但这里的水怎么说都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水。大瀑布是充满了心潮澎湃的动感美,是每个走近的人都感受到它到他非同寻常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从地面上平静的流淌</p> <p class="ql-block">到在绝壁上展开,汹涌而下时,其内部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在一刹那之间爆发出来。</p> <p class="ql-block">河流获得了凤凰涅磐似的新生。</p> <p class="ql-block">下面的视频是亲人最近传给我的</p> <p class="ql-block">大瀑布的魅力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在参观过程中,我看到了不同的肤色的人操着不同的语言在交谈、惊叹声不绝于耳。</p> <p class="ql-block">让我在感动大自然魅力的同时,更感受到语言的奥秘。</p><p class="ql-block">语言的来源有两种说法,一是God赋予人类的特殊能力,二是唯物者认为的在劳动中产生。每种语言都有一些特殊的发音。只有在青春期前接触一门外语,才有可能把音发准,青春期后口舌、咽喉已经定型,学的再好也是有口音的。</p> <p class="ql-block">由此可以推想,如果语言是人创造的,只能由某个"超级婴儿"缔造,因为成年人连学都学不像,又如何能从无到有变出语言?越古老的语言越复杂, 创造难度越大,已经远远超出人类的能力。</p><p class="ql-block">无论是汉语还是西语,从古到今是在不断的退化中,中国先秦时期有12个声调,现在普通话仅余四声,而现代英语则是印欧语系中语法最简单的语言。</p><p class="ql-block">在人类拥有最初的记忆之前,就可以开口说话,没有人教导如何组词造句,可是突然之间,孩子就学会了,这是我们所有人的经验。</p> <p class="ql-block">但是绝大多数的成人学了一辈子外语,有时还抵不上一个蹒跚学步的幼儿会说话,难道不是一个奇迹吗?</p><p class="ql-block">据报道,非洲南部有一个濒临绝迹的民族叫桑人,它们拥有人类最原始也最复杂的语言,能发出141种语音,而现在,世界上大多数语种仅有不超过40种语音。他们处于部落状态,没有文字,却拥有复杂性远超发达民族的语音系统,他们讲话发出如同滴水般的声音,真是令人不可思议,而现代人的劳动程度绝对是超过桑人的。</p> <p class="ql-block">翻开Bible第一章,几乎每一段的开头都是God said,很明显语言是祂传授给亚当的,这就能解释为什么越古老的语言越复杂。正如罗马书所言:深哉,祂丰富的智慧和知识,祂的判断何其难测,祂的踪迹何其难寻。让我们由衷地赞美祂吧!</p><p class="ql-block">时间如闪电般的飞过,它带走了我们青春靓丽的容颜,但心底珍藏的那份感动与震撼,却像醇香的酒,越来越芬芳扑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