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俗话说得好:教不研则浅,研不教则空,教和研是教学的双翼。为优化教学效果,提升教育质量,我们数学组经过了三次备课,两次讲课,三次研讨,完成了第一轮磨课活动。本次磨课的课题是三年级下册《6减几》第二课时。</p> 初备 <p class="ql-block"> 在确定好课题以后,由岳孝梅老师进行了教案的初备,岳老师结合学生的特点,深研教材,结合实际,完成了教案的初稿。</p> 第一次研讨 <p class="ql-block"> 结合初稿,数学组的全体老师进行了深入的研讨,每个人结合自己的理解和分析,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和建议,我们每位教师提出了问题和存在的误区,并且做出了自己感觉无效的原因和改进的方法。研讨活动每个人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把自己最好的想法和最佳的方案与大家分享。</p> 教案二稿 <p class="ql-block"> 结合第一次研讨,刘树娇老师进行了初稿的修改,确定了教案的第二稿,并且制作了精美的教学课件。刘树娇老师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了目标的确立,准确的找出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案设计的详细完美,标注了教学过程中的突破点和目标达成的方法和技巧。</p> 第一次讲课 <p class="ql-block"> 第五周的周三,经过一次研讨,两次备课的《6减几》的课呈现在了大家的面前,刘老师的课充分体现了结构化教学的特点,并且从学生们熟悉的生活场景入手,通过给学生们显示摘桃子的过程,让孩子们体验6的减法的含义,通过看图片、数小棒、利用计数器、画圆圈的方法,引导孩子们来学习,从刘老师自信的笑容、孩子们积极的回答,我们知道这是一节很成功的课。</p> 第二次研讨——评课 <p class="ql-block"> 下课后,我们立刻进行了评课活动,大家各抒己见,在肯定优点的同时,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的方法。我们确定由张含笑老师进行教案第二稿的修改,完成教案第三稿的设计。</p> 教案第三稿 <p class="ql-block"> 张含笑老师结合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加上自己的智慧,完成了教案第三稿的设计,本次教案更加细化,从老师的问题设计到预设学生的回答都做了详细的标注,张老师加入数的分成作为一种计算方法,在第二稿四种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把6减几的计算方法升级为五种。</p> 第二次讲课 <p class="ql-block"> 第十一周周三,《6减几》的第二次讲课活动开始了,张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放手让学生教教大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完成老师的任务,孩子们完成的都很好,教的学生很自信,学的学生很认真,不仅师生互动很融洽,生生之间的互帮互助也完美的展现出来了,真的是一节我们想看到的一节课,原来我们老师的功夫到家了,学生们的潜力才会最大限度地表现出来。</p> 第三次研讨——评课 <p class="ql-block"> 课后我们在教室里进行了评课活动,每位老师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在肯定优点的同时,又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更多好的建议。我们知道,在教研的路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p> <p class="ql-block"> 一次教研一次收获,这轮磨课活动活动体现出了讲课老师扎实的教学功底,也体现了我们团队的智慧和力量,也让教师们受益匪浅,大家都很谦虚地互相取经,相互鼓励,巩固了教学成果,优化了教学效果,进一步夯实了教学基础,推动了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