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球的另一端,竟藏着惊人的华人秘史 智利 伊基克

培欣

<p class="ql-block">摄影 培欣</p><p class="ql-block">文字 培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真不可思议,相对中国处在地球另一端的遥远城市,竟然会存在一段与华人有关的秘史。</p><p class="ql-block"> 当我了解到这尘封了一个多世纪的故事,让我感到震撼。</p><p class="ql-block"> 这个遥远的城市,就是智利的伊基克。</p> <p class="ql-block">  相信很多人没有中国与智利距离的概念。据说从西安在地球上垂直打个洞,对面穿出去就是圣帝亚哥。在地球的两端,时差正好12个小时。也就是说,无论从哪个方向,都是离我们最远的国家。</p><p class="ql-block"> 从北京到智利首都圣帝亚哥,尚无直航飞机,中途需转机一次,全程飞行时间约30个小时左右。再从圣帝亚哥到伊基克,需乘飞机约3个小时。</p> <p class="ql-block">  在这个南美洲的城市,你随时可以见到长着东方人相貌的当地人。令人惊奇的是,拥有60余万人口(其中城市居民20余万)的伊基克,居然有1/4的,约15万人有华人血统。 经了解,才知道他们都是华人和南美人的混血后裔。</p> <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中国人为什么会出现在遥远的南美?</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18px;"> 他们为什么要来到这个天涯城市?</span></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在一个多世纪前,从海上漂泊到这里,只能是九死一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他们是怎么到达这里的?</span></p><p class="ql-block"><br></p><h1><span style="font-size:18px;"> 这些华工在这里究竟书写了怎样的传奇?</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18px;"> 我相信很多中国人和我一样,对此一无所知。并没有多少中国人知道这座与中国非常遥远却有着深厚历史渊源的城市。</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18px;"> 既然来到这个地方,想把心中的疑问和好奇,一探究竟。</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h1> <p class="ql-block">  位于南美洲智利共和国北部的伊基克市,是塔拉帕卡大区的首府,西临太平洋,东靠阿卡塔马沙漠,是智利重要的港口城市,也是智利主要的硝石输出港。现在还拥有很大的自贸区。</p> <p class="ql-block">  用《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这句话来形容伊基克的独特景观真是再合适不过了。</p> <p class="ql-block">  这个城市所处地理位置十分奇特。面朝的是大海,水多成洋;背靠的是沙漠,沙高覆山。</p> <h1>  令人惊叹的是伊基克市近400年没有下过雨。</h1><h1>  海洋的湿润气候制造了温馨的环境,夏季温度在18℃-27℃,冬季最冷的时间(七月至八月)也达到13℃-18℃,是一个可以四季旅游的地方。</h1><p class="ql-block"><br></p><h1>  独特的地理环境,激浪、沙漠、良好的自然环境,使之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极限运动集合地和旅游圣地。</h1><h1> 每年大量来自欧美的极限爱好者聚集这里,滑翔、潜水、冲浪和沙漠飚车。</h1> <p class="ql-block">  位于阿塔卡马沙漠中部和北部发现丰富的鸟粪和硝石矿藏,由于鸟粪是优质有机肥料,硝石是欧美兵工厂用来制造火药的重要原料,二者都可以通过商贸出口换取大量外汇,阿塔卡马沙漠就成为了你抢我夺的藏宝地了。</p> <h1>  这就是引起南太平洋战争的硝石。而关于华人在这次战争中的传奇,使得这座城市充满无穷的魅力。</h1> <h1>  现在市内的观光车,还是当年运输硝石的轨道车。</h1> <h1>  市内的历史博物馆。</h1> <h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b><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华工和这座城市的渊缘,有着不同版本的说法 。</span></h1><h1><br></h1><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说法一</b>:</p><p class="ql-block"><br></p><h1><br></h1><h1> 十九世纪中期,太平军遭清兵剿杀,幸存者唯一的生路就是被卖到国外当“契约矿工”。为了活下来,数万名太平军官兵,连同他们的亲属,远渡重洋被运到了现在的伊基克(当时归秘鲁所有),从事挖鸟粪和硝石的艰苦营生,每天超负荷工作超过十四小时,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后来累死和病死了很多人。</h1><h1> “契约矿工”的悲惨命运并没有一直持续下去:几年后,智利和秘鲁、玻利维亚发生了硝石战争(即太平洋战争),还存活着的约一万名太平军余部终于看到了希望,他们将即将攻打秘鲁的智利军队看做是解放者,同时在听到智利要攻打伊基克的消息后这些太平军随即便发动了起义,打死了矿监,并夺取了硝石公司的武器,并与前来镇压的秘鲁军队展开激战,打死秘鲁少校和上尉并俘获了两百印第安雇佣兵。</h1><h1> 起义者们推举湖南人翁德容和广东人陈永碌为领袖,以太平军原有的编制进行了整编,还派出被俘的印第安雇佣兵和一名巴西人去找智利军队的司令西拉皮佐少将,表示愿意帮助智利对付秘鲁和玻利维亚军队,西拉皮佐少将大喜,派遣一名少尉化装前往起义部队驻地伊基克矿区,并带来了智利总统的亲笔信,给予所有的太平军将士及其家属以智利国籍,并表示战争结束后将伊基克交给太平军和他们的家属。</h1><h1> 1868年,太平军按智利军队的要求展开军事行动。他们没有按照智利军事顾问的要求按西方编制进行改编,而是采用太平军的方式建立了两个军,并设立师帅、旅帅、两司马等太平军官职。他们先是在著名的波内达要塞伏击战取得胜利,随后又在塔克纳和阿里卡两次战役中配合智利军队彻底打败了玻秘联军。战争的最后,智利军队取得了胜利。</h1><h1> 据说当时的智利政府为了感谢这批太平军的贡献,决定将伊基克赠给他们,并成立一个自治镇,条件是继续帮助智利攻打秘鲁。但太平军不愿意继续为异国当炮灰,他们没有接受智利政府的条件,而是甘愿融入当地社会,于是,这些中国人便留在了伊基克这座城市,据说现如今当地有四分之一的智利人还拥有着华人血统,不过他们从外貌上来看已经几乎是智利人的面庞了。</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但据考证,这个说法的漏洞很多,可信度並不高。</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说法二</b><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879年,智利挑起战争,并出兵攻占了玻利维亚的安托法加斯塔港口,因秘鲁与玻利维亚是军事同盟关系,既然智利攻打玻利维亚,秘鲁就参与了战争。于是秘玻联合与智利干,但两国也没能打过智利,1883秘鲁与玻利维亚联军战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时的确有中国劳工到达南美,但在伊基克的华人并非来自福建的太平军残部,而是广东中山的劳工,大约有七百多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秘鲁学者温贝托·罗德里格斯曾于1977年写了一本《秘鲁的苦力华工》的书,该书揭开了秘鲁华工参加“硝石战争”的一些真相。据记载,从1849年到1874年,先后有10多万华工被骗卖到秘鲁,从事艰苦的劳动,与当年非洲贩运黑奴并无两样。罗德里格斯在书中说,秘鲁的工作环境“就是无边地狱,华工的血汗使山谷中河沙暴涨!”1870年9月,在贝蒂比尔卡谷地“阿拉亚种植园”劳作的华工们,不堪忍受种植园主的非人生活,组织起来进行反抗,其他种植园的华工也响应加入这支起义队伍,反抗队伍从一百多人迅速增加到1500人左右。起义的华工砸毁了很多种植园,这些起义的华工还攻打帕蒂比尔卡和巴朗卡两处重镇。秘鲁政府很快组织人员进行镇压,不久这场华工大起义被镇压下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879年,智利发动了“硝石战争”后,那些活下来并继续在种植园劳作的华工,认为这是一个机会,他们以为智利会帮他们从这种非人生活中解放出来。因此,智利军队向秘鲁首都进攻时,很多华工跑来协助智利参战,当时华工志愿军人达到两千人,这些华工被智利军队编为“火神营”,在作战中有一个带头的首领叫金廷·德拉金塔纳(华工),罗德里格斯在书中赞扬金廷,认为他是“东方的斯巴达克”,而且他精力充沛,能够鼓动华工积极参战。1881年2月13日到2月15日,智利与秘鲁发生了圣胡安战斗和米拉弗洛雷斯战斗,两次战斗中,华工都英勇忠诚的参加战斗,华工的英勇精神感染了智利士兵,他们还编了歌曲赞扬华工军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但战争结束后,华工并没有得到他们想要的自由及美好生活,智利军队居然违背诺言,战后把这些华工军队抓了起来,并戴上镣铐送到边境地区从事硝石生产,强迫他们进行奴隶式的劳动。当时智利军队的指挥官西奥·林奇曾在他的回忆录说了实话,他说智利军队获胜后,曾和当地秘鲁种植园主协商,把逃亡的华工归还给种植园主。虽然智利取胜了并占领秘鲁,但他们需要这些上层种植园主的支持,还想从华工的艰苦劳动中获取利益。</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个说法好像更靠谱一点,但当年要实现把10万多华工运过去,要多大规模的运力和难度,也真是不可想像。</p> <h1>  <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不是专家,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弄明白就里。但这里存有大量的华人印迹确是不争的事实。</span></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span style="font-size:18px;"> 博物馆里能见到的,都是与硝石,鸟粪,战争有关的东西。</span></h1> <h1>  这是我随意在一个小镇的酿酒遗址拍下的守护人。你看看他的长像有多少华人的影子?</h1> <h1>  他告诉我,他的外婆一代都是中国人。征的他的同意,他很乐意让我给他拍了照。</h1> <h1>  伊基克的许多当地居民其实都是华人的后代,只是由于长期混血,长相与纯种华人己有明显区别。但在他们身上和家中,还有许多抹不掉的中国痕迹。<br>  比如,他们称弟弟为“塞罗”(细佬),称儿子为“崽”,称女儿为阿米(阿妹)等。他们供奉祖先时,都刻有牌位,早期的都是直接用汉字书写,近几十年祭祀的牌位也有用西班牙语书写的,而智利土著根本不懂这些。这里的饮食文化也深受中国影响,当地语言中将餐馆叫“其发”,接近于中国广东话中“吃饭”的语音,而将馄饨称为“完蛋”,与中国浙江话中“馄饨”的发音基本相同。</h1><h3></h3><h1> 我们在这里吃的牛肉汤,味道非常可口,纯中餐口味,其实就是地道的中国的牛肉炖萝卜。</h1> <h1>  听说当时工厂的遗址都还在,我决定前往参观。</h1><h1> 沙漠中的高速公路,路面上竟然无沙子。</h1> <h1>  智利北部5号泛美公路旁,阿塔卡马沙漠中一幅类似人物图案的地上巨画,被称做“阿塔卡马巨人像”</h1> <h1>  画在沙漠中的图腾。</h1> <h1>  在这一路上,寸草不生,只有漫无边际的黄沙。可以想象当初被卖到这里的华人的绝望之情。</h1> <h1>  这所硝石工厂遗址已被列为人类遗产。</h1> <p class="ql-block">这是其中一处当年的工厂遗址。</p> <h1>  陈列着的当年生产的设备,还是很震撼的。</h1> <h1>  这都是当时英国人的杰作。</h1> <h1>  当年劳工的照片。</h1> <h1>  当年的硝石和鸟粪生产出的肥料华人广告。</h1> <h1>  这是被奴役的硝石工厂用的货币,不能通用,每个工厂都不一样。</h1><h1> 极度的压迫暴发了反抗。</h1> <h1>  又一处大型硝石工厂遗址。</h1> <p class="ql-block">厂房。</p> <h1>  运送硝石的轨道车。</h1><h1> 这种轨道车现在被用于城观光车。</h1> <h1>   <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现在的伊基克</b></h1><h1><br></h1><h1> </h1> <h1>  虽然依傍太平洋,但终年少雨。沙漠的“旱”与太平洋的“湿”相交汇,使这里形成了常年15~30摄氏度的温度。一年气候温暖,没有四季。</h1><h3></h3> <h1>  伊基克很美也很有特色,具有海洋与沙漠相结合的独特风光,西面是烟波浩渺的太平洋,东面是闻名遐迩的阿卡塔马大沙漠。遥望西边,碧蓝的海水醉人心胸;放眼东面,无边的沙漠热浪腾腾。</h1><h1>  </h1> <h1><br>市中心广场<br>建于1877年的钟塔。</h1> <h1>  遗留下来的演出剧场,现在仍是富丽堂煌。</h1><h3></h3> <h1>伊基克街景</h1><h3></h3> <h1>  市民悠闲,漫散的生活。</h1><h3></h3> <h1>城市夜景一角</h1> <h1>  伊基克少雨,在城市里,只能见到叶子稀疏的棕树和肥硕的仙人掌树。</h1> <h1>  自由,散漫,庸懒的南美人是很会享受生活的</h1> <h1>  骑自行车运动,在南美各国都很风行。</h1> <h1>  在南美国家等红绿灯时,马上就有杂耍艺人等或唱,或跳,或演奏等表演,看着很危险的。也有洗车要钱的人。</h1> <h1>  这位在玩三把飞刀,这可是要在汽车等红绿灯的几十秒时间里完成的,为了谋生,也是拼了,等红灯的人打赏的不少。</h1> <h1>  组队在十字路口红灯时演奏的青年人,是可以得到打赏的。</h1> <h1>  虽然已是盛夏的一月份,这里的海水仍是非常冷。</h1> <h1>  路上小镇教堂。</h1> <h3>  一路上各式各祥的教堂。最美的建筑肯定是教堂。</h3><h1><br></h1> <h1>  教堂里正在热闹的举行仪式。</h1> <h1>葡萄酒酿酒作坊遗址。</h1> <h1>  小镇温泉。</h1> <h1>  土著人的纪念品,全是用桔柑制作的。</h1> <h1>  远道而来泡温泉洗浴的人,还真不少。</h1> <h1>  伊基克自由贸易区 "Zofri" (免税港)</h1> <h1>  1975年,伊基克建立了全南美洲最大的贸易自由港。</h1> <h1><br></h1><h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b><span style="color:rgb(1, 1, 1);"> 现在</span>伊基克既是著名的旅游城市,也是一座建立了南美洲最大自由贸易区的现代化城市。伊基克有开放而透明的商业环境,它的免税政策能避免外国商品在进入南美其他国家市场时被重复课税,因而成为南美最成熟、最完善的经贸市场。它具有连接南美和北美各主要城市的泛美洲际高速公路网,以及3个可承接最大型货轮的港口,使得伊基克成为南太平洋区域最大的贸易、物流港口之一。</h1> <h1>  近年来,由于中国经济实力的日益强大以及和南美各国双边关系的改善,尤其是中智自贸协定的签署,当地政府越来越重视同中国的商贸合作。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商人将中国制造的各类产品,通过海运抵达伊基克,然后销往秘鲁、玻利维亚、阿根廷、巴拉圭、乌拉圭和巴西等南美市场。</h1> <p class="ql-block">  夕阳下的海景永远能留给人们无尽的暇想。</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欢迎各位看官批评指正,其中部分史实文字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