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秋高气爽,闲暇无事,忽然想起观前。想起观前,犹如想起了老朋友。老苏州的心里都有一段观前情结。趁着天好,决定再去走走。观前街是苏州市中心最繁华的商业街。以前苏州人都有一个癖好,有事无事到观前街走走,称为“荡观前”。</p> <p class="ql-block">“荡”是苏州话随意四处走走的意思。</p><p class="ql-block">一个荡字体现了一种消遣休闲的心情。无忧无虑,有说有笑,不紧不慢,信步而行。环境宽松,心情宽松,没有任务,没有目标,信马由缰,荡到那里是那里。看到有什么新奇的、合适的、正是自己所需的,就不妨挤过去,上前挑选。买也好,不买也罢,都无所谓。说不定正好淘到称梦寐已久的物品,心满意足的回家。当年物资匮乏,经常断货,能买到中意的商品,幸福指数很高。带着消遣休闲的心情荡观前,是一种乐趣。苏州人乐此不疲。</p> <p class="ql-block">乘公交车先到察院场,边走边看,慢慢而行。察院场位于人民路中段与景德路、观前街相交处,三路相汇,形成交通枢纽。以前道路未拓宽时,类似广场。察院场一名始于明代,因都察院设于附近得名。都察院原址是在现观前街西段,门前路称察院场也称察院巷。清乾隆《姑苏城图》上,今观前街段并列察院场、观前街两路名。察院场西接卧龙街,东至施相公弄。观前街西连察院场,东接醋坊桥、临顿路。1908年测绘的第一张苏州古城地图《苏州巡警分区全图》上,今观前街则分别称观前大街、察院巷。后两街合并拓宽。1931年竣工,当年新出版的《苏州新地图》上,虽只标观前街,西首括注“察院场”。察院场名移称观前街、景德路、卧龙街(今人民路)三路相交处。此处成为一个无人不晓的地名,察院场在“文革”时被改称“东方红广场”,“文革”结束后,察院场恢复旧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察院场现仍为苏州“市中心”的代名词。人民路和景德路交界处的公交车站名以“察院场”命名。苏州轨道交通4号线察院场站亦设于此。第一百货商店还在原址。商店建成到现在大约有60年了。门前的广场现在只剩下一条人行道了。景德路北侧的邮电大楼比它要晚建十年左右。隔马路,在观前街北侧原来有一家人民饭店。主要供应面和点心。这是一家大众点心店,经济实惠,生意兴隆。后来改造成第一食品商店。</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察院场由于道路的拓宽看不出广场的模样了。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里可是苏州政治舞台的风向标。文革期间,第一百货商店前面建造了一个大舞台,成了苏州市民举行各种活动、集会、游行的地方。运动前期经常在这里召开批斗地、富、反、坏、右和当权派的批斗大会。当年市里的主要领导都在这里批斗过。后来在会场上装了一盏灯,亮如白昼,轰动了全市。大家奔走相告,拖儿带女,全城出动去观灯。当时的苏州路灯稀少 ,一到晚上街上一片昏暗。人们从未见过这么亮的灯。有人形容:一根引线(缝纫针)掉在地上也能找到。从此大家知道了太阳灯。现在60岁以上的苏州人大概都能回忆起当年观灯的景像。</p> <p class="ql-block">站在察院场向东眺望观前街,道路宽敞,两边的建筑靓丽。三三两两的行人悠闲的在荡观前。刻印在头脑里的熟悉景象不见了。儿时的观前街,特别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每到周末或节假日,观前街上的人流明显地分成两股,人头攒动,小孩子紧紧抓住大人的衣裳,行人必须顺流而行。这种景象已经消失了多年,今后也许也不会再现。前面讲过观前街东起临顿路醋坊桥,西至人民路察院场。全长大约800米,因古寺玄妙观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有人介绍说观前街有着150多年的历史,这样的说法不够精准。说到观前街,一定要先来说说玄妙观,毕竟名字都是从这发展过来的。玄妙观位于观前街的中心,创建于西晋公元276年,初名真庆道院。宋代,玄妙观名天庆观,故街名天庆观前,又名碎锦街。元代,天庆观改名玄妙观,街名随即改为玄妙观前,后又演化为观前街。明洪武年间,朱元璋整顿宗教,赐封苏州玄妙观为正一丛林。清代,为避康熙皇帝名讳,改为圆妙观,又名元妙观,直到民国后,才恢复玄妙观的旧称。从康熙十三年(公元674年)玄妙观建筑群图上可以看到东至洙泗巷, 西临大成坊,北至旧学前河,南面有黄色照墙横亘正山门两侧,整个建筑群十分壮观。集中了宋元明清历代殿宇,共有30多座,真可谓是一座古典建筑的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一百多年前,观前还是被河水围着的小岛,深深的窄窄的小巷,进入非常不方便,清代有人记述,在宫桥上南望所见,“康熙年问居民鲜少,站立在桥头可望见张王府基一片荒烟野草”。观前街的南侧原有一条与街平行的小河,河上从东向西依次有四座桥:顾周桥、宫桥、北仓桥和周太保桥。街的东端是临顿河,顾周桥北堍有一座桥与之相交成直角,东西向的,就是现在仍在的醋坊桥。在观前北面,还有一条旧学前河(上世纪五十年代被填埋)。河上也有四座桥,从东到西,依次为县前桥、广化寺桥、四通桥、禅兴寺桥。县前桥,在长洲县衙前,桥身低,行舟困难,民间有歇后语云:“长洲县前——难过”。直到道光二十一年(1841)冬,观前街开始了最初一轮的改造工程,铺上石板路,路面也有三米来宽了,形成了当时所谓的“大街”的格局。观前街的历史可追溯到宋代,而形成商业街有一百五十年了。</p> <p class="ql-block">清宣统三年(1911),观前地区架设了电线,安装路灯,观前街夜市逐渐兴起。从1927年起,观前街开始酝酿第二轮的拓宽改造工程,四年多以后,到了1931年底拓建方才完成。观前街终于蜕变为现代化的街道。这个时期的观前街基本形成了今天的格局,可以行驶汽车了。当时的路面是苏州特产的金山石铺就的,15平方厘米光景一块,整整齐齐、密密麻麻地砌实,多少年走下来,小方石路面被走得溜光水滑的了,别有情趣。</p> <p class="ql-block">观前商市开始兴起来,人们到市中心白相玄妙观的同时,荡起观前来。这时的观前已有各种店铺相继开张,如陆稿荐、生春阳、稻香村、叶受和、采芝斋、黄天源、松鹤楼、月中桂、乾泰祥、恒孚等一些老字号就是在那时创下声誉;逐渐百货汇集,日趋繁荣。人们荡观前已有了实际生活上的需求。这时的观前街较小街小巷宽,地处市中心,购物方便。可以到绸缎庄剪段绸缎做衣服,或者包成礼品送人。在茶食糖果店买些点心零售,带回去给家人一点欣喜。如果进书店翻阅古籍,偶尔淘到一本梦寐已久,得来全不费功夫的孤本名作,那是大喜过望了。按时令到黄天源买撑腰糕、青团子、重阳糕、糖年糕的,一路上黄篮头里露出的各式糕点,又将时令的到来传递给了行人。</p> <p class="ql-block">随着观前商市的兴起,接连开出各家店铺,推出新的物品,人们荡观前的兴致更浓,左右顾盼,目不暇接。当然,观前的商品既多又好,也讲信誉。因此配眼镜,要到观前明光(后改光明)眼镜店;修钟表,找观前馀昌钟表行;买首饰,到恒孚银号;选珠宝,有倪源源珠宝店。再说其他商店还没见到的商品,总是首先在观前街出现;其他街巷没有的商店,也是首先在观前创设门市。新颖的化妆品,在月中桂率先上市供应;面包、西餐,也是在观前才见得到,尝得到。就连后来的肯德基、必萨饼等,无一不是首先在观前亮相,招致人们排队品尝,然后传遍苏城。各大商店、商场,百货陈列,南北货土特产各类商品应有尽有。上世纪五十年代观前街上共有商铺84家。人们荡观前,不仅是购物,也开了眼界,开拓了视野,知道了市场上什么流行,价格多少,即使空手而归,也是饱了眼福,长了见识。</p> <p class="ql-block">解放后,观前街又多次进行扩建整治,小方石路面,改为沥青路面,街宽逐步增至9—13米。儿时的印象至今还在,那时的观前街商业繁华,街上老店、名店云集。观前街上的商店大多是中式门面,晚上打烊时(停止营业)要上塞板(把许多扇排门镶砌在一起)。早上卸下来开门迎客。1956年,观前街上还有工厂。观前街240号有家光明皮鞋厂,生产的大头男式皮鞋、双色男式皮鞋漂亮、坚固,非常受男士欢迎。观前街79号,还有公私合营苏州缝纫机厂,生产“幸福”牌缝纫机,不过1958年苏州缝纫机厂就搬迁到了西花桥巷4号。当时观前街上还有住户,儿时的我心里是非常羡慕他们的,住在那里天天可以荡观前。学生时代最喜欢的是到新华书店。那时,苏州只有三家新华书店。观前、石路、胥门。观前街的最大。最要命的是近视眼的人。看不清书上的。苏明。后来,在乐桥附近开了一家古旧书店。在文化宫旁开了一家外文书店。那时的书店,不是开放式的。书都放在柜台里或者后面书架上。看中哪一本,请营业员拿出来。只能极快的浏览一下内容简要,决定是否要买,因为柜台前总是挤满了人。最要命的是近视眼的人,看不清封面上的书名。只能事先想好要买什么书,到时询问营业员可有否。</p> <p class="ql-block">1982年6月,观前街改为步行街。</p><p class="ql-block">八九十年代,“荡观前”还一直是苏州人逢年过节的重大娱乐活动之一。去观前荡一荡,看一看。荡观前是人民群众一种正常的需求,也是一种生活的追求。年轻人穿了新潮时装到观前潇洒走一回。热恋中的男女搂腰搭背,毫无顾忌地在人群中穿行,成为前卫先锋。老年人互相携扶,来观前荡荡,寻觅那已日渐消逝,但在回忆中抹不去的老苏州情结。不同条件、不同年龄层次的百姓荡观前,是一种风俗习惯,也是一种自我释放,是一种各取所需。</p> <p class="ql-block">观前街留给人们的记忆实在太多了,民间小吃、老字号的商铺,到现在都是生意兴隆,苏州的土特产带起了这个地方的浓浓韵味</p><p class="ql-block">20世纪末观前地区进行了大规模整治更新,观前街的商店重新洗牌,上面提到的一些老字号,在洗牌后,有的已经萎缩,有的出局,留存下来的散布在众多的服装店、鞋店、洋快餐店、银楼、金店、手机大卖场之中。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取向,已经发生了变化,传统正在悄然离去。</p> <p class="ql-block">苏州人的荡观前不仅指观前街一条街,还包括北边的玄妙观,南面的太监弄,北局小公园及周边地区。</p><p class="ql-block">玄妙观与太监弄的介绍可参考拙文《走街串巷之苏州玄妙观》与《太监弄今昔》,这里不再重复了。</p><p class="ql-block">苏州北局与苏州出产丝绸有一定的关系。因苏州丝织品名闻天下,明代在苏州设立了专门供奉皇家丝织品的织造局。清初又在城南另建织造府,遂称原织造局为北局。苏州人都知道观前街南的北局小公园,却很少知道它诞生的时间及经历,算起来,至今还不满一百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北局在民国初期基本处于荒弃状态,除了两个大土堆外,周边就只有南部的大观园戏馆,北面的基督教青年会,东面则是新苏饭店等,西部是救火会。1929年8月初,叶楚伧、钱大钧、顾祝同和苏州市长陆权联名发起“添建苏市公园”的倡议,希望苏州市民募捐的启事,6日,启事在《苏州明报》刊出。这个倡议揭开了建造北局小公园的序幕。北局小公园正式动工在该年的9月3日。不过,小公园的建造过程并不顺利,一开始就有变更规划的事情发生。据《大光明》1929年9月7日《北局公园与小菜场》一文报道:旷废之北局中,市工务局将有二个公共建筑物,供献于观前一带之市民:即小公园与小菜场是也。此项规划,早已设计完备,均已实施动工。小菜场且行将落成,但其原定之位置,小菜场中居于北局之中,因交通四达,为便利计也。小公园创设于救火会之后,而今则反是。盖青年会因小菜场如果建造于北局之中,则菜市嚣扰,屑壳狼藉,青年会将大感不便矣。因特代募建筑小公园经费洋一千元,就商于工务局,请柳局长将小菜场改建于救火会之后,而于青年会前,则改建小公园,以壮青年会之观瞻。工务局以在经济竭蹶之际,只能俯就青年会之条件矣。</p><p class="ql-block">观此则新闻可知,在1929年的9月,小公园和小菜场的建造起初,还因为基督教青年会的交涉,而临时改变了规划。原来准备把小菜场建造在北局的中间,现在改到救火会的后面,即今人民商场的位置,而小公园则居北局之中,建在青年会</p> <p class="ql-block">中华基督都会青年会在北局建造基督教青年会成立于2921年。用现在的话来说那里就是当时苏州最潮的青年俱乐部,高级浴室、理发店、电影院、弹子房、西点咖啡可谓应有尽有。会员来这里打打桌球跳跳舞,饿了就去吃西餐,累了再去冲个淋浴。千万别小看淋浴,这对当时习惯了集体泡澡堂的人来说绝对是稀奇事。</p><p class="ql-block">1930年12月初建成的小菜场后来正式起名为北局第一号菜市场,而小公园后来又根据江苏省委严恩祚的意见,重新规划,把花圃和绿化缩减,多留空地,以便交通和市民休憩,并留出停车位置。建成时间一延再延,后因“政局变化”,经费无着,小公园的建设于1930年5月草草竣工。</p> <p class="ql-block">小公园的设置,有其必要性。 观前街作为一个商业中心,周边设置一处停车及休憩场所,相当于欧美国家的城市中心广场,是当年苏州城市建设现代化的一个标志,可惜当年经费竭蹶,又正好遭遇剧烈的“政局变化”,使得很多建筑规划不是停留在图纸上,就是半途而废,或者草草收场,小公园的建造还算幸运,总算把它建成了。随后的十多年里,这里是当之无愧的苏州文化娱乐中心,南有开明大戏院,苏州书场;东有大光明、苏州电影院;北有新艺剧场;西面还有苏州国货商场(人民商场前身)等商店。北局小公园南边还有家康乐游泳池,夏天开放游泳,游泳季一过成了溜冰场。</p> <p class="ql-block">在我们小时候的记忆中,北局的小公园和五卅路的大公园是苏州的二大白相地方。</p><p class="ql-block">大公园是苏州向市民开放的免费公园。小公园是以苏州人民商场为中心的苏州文化娱乐中心。</p> <p class="ql-block">人民商场是当时苏州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商场。她建成于1934年,经历了最动荡的历史时代,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不断变换更迭,见证了一代又一代苏州人,乃至整个城市的喜怒哀乐。</p><p class="ql-block">1934年,中国四大百货公司之一的苏州国货股份有限公司落地苏州观前,这是苏州第一家百货商场,也正是苏州人民商场的前身。这样一座综合性大型国货商场的出现,不仅在苏州消费市场首开先河,在江浙沪商界也轰动一时。</p><p class="ql-block">当时的人民商场几乎涵盖了各种消费业态,有屋顶花园、西餐厅、评弹、广播电台、食品百货,堪称现代购物中心的雏形。而值得一提的是,当初商场最重要的意义,是抵制外货。当时商场内入驻的全都是国货老字号,阵容强大,大展国威。1956年,商场实行公私合营,正式更名为苏州市人民商场。1993年,商场向南拓展1000多平方建筑面积,时隔3年,南北大楼重新整体装修,人民商场基本显露出当时苏州商业巨舰的身影。</p><p class="ql-block">近年来,苏州商业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原先的三大商圈,已变为“一城四核”的商业格局,随着购物中心的兴起,苏州人民商场在苏州的商业地位经受了巨大的挑战。作为苏州老牌商场,虽然经过多次调改,依然渐露颓势。人民商场在今天的苏州已不能称最大的了,但苏州人民商场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始终在苏州消费者心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开明大戏院是当年苏州最大的戏院,开明大戏院一直是苏州市京剧演出的主要场所,在此登台的演员,名家辈出,有梅兰芳、马连良、金少山、萧长华、李秀英、盖叫天、崔金花、夏良民、夏荫培等。1953年,李慧芳、梁慧超、关正明等在原开明大戏院班底基础上组建开明京剧团……开明大戏院也是当年苏州京剧团的驻地。</p><p class="ql-block">开民大戏院地下室是家西餐厅,当时除了苏州涉外宾馆外,这可能是苏州唯一一家有点像腔调的西餐厅。这是当时苏州男女情侣幽会的“高档”场所。这种“高档”至今看来如是笑话,其实不然,那橘黄色迷离的灯光、车厢式遮掩隐私的坐椅,在当时就算极致了。没有喧哗,空气中仿佛都飘荡着浪漫……这种环境对当时长期生活在单色世界中的男男女女,尤其是年轻男女,开明西餐厅无疑是一道暖色的光芒,暖心、可心。餐厅里面好像只有罗宋汤、牛排、面包、汽水和葡萄酒。开明大戏院是观前地区一道亮丽的风光。至今的小公园(北局),都旧颜换新貌了,唯有开明大戏院仍旧有着民国风情,还是苏州人记忆中的开明大戏院, 这让许多苏州人尤其中、老年人感到亲切。</p><p class="ql-block">北边的新艺剧场已被拆除,以前它是地方戏的主要演出剧院。边上还有个大华电影院,是放映新闻记录片和老电影的剧院。我最着迷是大华电影院旁边的打汽枪。二米不到的背景墙上不时树起的动物、士兵、汽车、摩托车在枪声中倒下,非常刺激,就像现在的电脑游戏。</p> <p class="ql-block">那年头,入夜的小公园灯火跟目前LED数码数源灯光相比只能用“昏暗”二字来形容,但是,天一黑,游人从小公园周边的弄堂里、向小公园集合。逛商场、看电影、听评弹、吃夜宵……有时候来了名角票友们还会奔走相告,场场客满,一票难求,演出前还会有不少黄牛在那里倒卖门票。时过境迁,小公园跟着观前街经历了许多变化与改造,这里不少从前很有特色的建筑被历史一笔勾销,比如当年新苏旅社那栋法式风格的4层小楼、从前的新艺电影院……观前街的特色被渐渐磨灭,越来越多年轻人都不再来观前了,小公园更是显得冷清。现在再去小公园逛逛。感觉北局小公园好像跟苏州人远了,游人都是慕名而来的外地人。这是颇为遗憾和惋惜的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