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骅:方寸间透射禅机——吕世坤篆刻作品《心经》拜观有感

卢骅工作室

吕世坤篆刻作品《心经》<br>《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以下简称《心经》)意为用大智慧(般若)到达彼岸而觉悟(波罗蜜多)的核心经典,它既是佛教典籍,也是哲学名著。自古代传入中国以来,备受世人仰慕和传播。历代造型艺术家采用绘画、书法和篆刻等形式表现对这部经典的虔敬,以及诵读、温习、研究心得体会。就《心经》篆刻作品而言,不乏名家作手。如邓石如、吴昌硕、齐白石、方介堪等巨擘的传世作品,依然令人赞叹击节。当吕世坤《心经》篆刻新作摆在面前时,我把这些作品与前贤名作进行比对研究和欣赏,深为吕世坤篆法所折服。 书法篆刻家吕世坤。<br>吕世坤是用真心篆刻《心经》的。吕世坤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抚顺市书法家协会第三、四届副主席。退休前在抚顺市档案馆供职,以擅长四体书、金石篆刻著称于世,尤以篆书、行草书见长,对典籍修复、装裱工艺等亦有独到之处。出版有《吕世坤书法篆刻作品集》,书坛方家名宿多所题专赞许,可称集当世之盛,闻之甚喜甚慰。2020年,吕世坤应邀创作一套《心经》篆刻作品。为此,他精选了51方带有印钮的上等巴林石,以示华贵典雅。经过两年构思酝酿,终于2022年春完成这套《心经》篆刻作品,由此可见他的艺术创作是真的用心。用篆刻艺术表现《心经》很难,难在篆刻家对《心经》的熟稔与感悟。无《心经》之心,难表现《心经》深邃要义,不免依样葫芦。有虔敬之心,无篆法之妙,恐徒有其表。用大智慧观照济世之心,以独门篆法表现《心经》之妙,将禅机寓于方寸之间,吕世坤兼而有之,故所作可允为上上者也。 吕世坤篆刻作品《心经》之一。<br>吕世坤篆刻作品的艺术之美是显而易见的。古往今来,佛教和佛学之所以经久不衰,历久弥新,固有其因由和逻辑。除了触动心灵引发共鸣等复杂因素外,美应该是其中一个要素。美既在感官世界里,亦在内心深处。《心经》之美,在字里行间。“心无罣碍”、克己奉公、清白作人、扶危济困、与人为善、乐于助人乃是大美,所谓人人皆可为“菩萨”,就是此意。《心经》之美,也在吕世坤篆刻《心经》作品里。美没有一成不变的规则,这在吕世坤所作《心经》篆刻作品中得到真切体现。《心经》正文有260字,52句话,可谓字字珠玑,句句禅机。他把《心经》“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合并为一方印,计刻印50方,外加标题1方,共51方。吕世坤《心经》篆刻作品的艺术风格内敛而独特,颇具吕氏自家面目,这是值得称道的。这套篆刻作品整体以传统汉印风格为主体,上承吉金贞石,下通秦篆楷法,融汇作者长期对汉印的研习、领悟、传承和创新,使得篆刻作品更具审美多样性和欣赏性,易于辨识,也可收规避视觉疲劳之效。作者在印面布局、书体、刀法运用上匠心独运,并与《心经》语义相互呼应,亦相得益彰。在印风上力求工稳平和,整齐朴茂,婉转温厚,刚柔并济,在印法上寻求“无我”之境,线条古朴灵动,动与静、粗与细、正与斜、直与曲、密与疏,富于变化,自在有意无意之间,颇有《心经》哲学意味。如印蜕“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用简帛书,“迺至无意识界”、“迺至无老死”等以钟鼎文入印,活力四溢,恰到好处。白文印和朱文印交替运用,大多印章以方正印为之,有汉印遗韵,显得端庄正气。也穿插一些长方印、圆形印和椭圆印,“无无明”、“无色香味触法”等以圆朱印表现,既形式多样,亦有禅意在。 吕世坤篆刻作品《心经》之二。<br>一套吕世坤《心经》篆刻作品在手,宛如品尝禅茶一味。51方篆印,如同51朵印花,长形方形圆形椭圆形,大篆小篆钟鼎简帛汉印,可谓俊彩星驰,印花烂漫。一句《心经》,一方篆印,是伸张大义大美的载体,更是篆刻家艺术苦旅求索的结晶。我喜欢吕世坤篆刻《心经》作品,将其作为研读《心经》、净化心灵、自我救赎之旅的一盏心灯。此刻,我已点燃这盏心灯!<br>(作者系辽宁社会科学院原艺术品投资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