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海探幽——与文学、书画同行(康晓芸2022年冬日——2023年春日书画篇)

康晓芸(墨玉书画)

<p class="ql-block">康晓芸书画艺术简历</p><p class="ql-block"> 康晓芸,女,笔名赋玉 ,大学美术专业,1993年毕业于包头师专美术系。2009、2013、2017、2018年分别于西安美院和首师大美院合办的全国美术教师高研班、北师大传媒学院全国第二届书法教师高研班、内蒙古书协第三届书法高研班、内蒙古书协临帖班进修。现为内蒙古书协会员、内蒙古美协会员、内蒙古诗书画研究会会员、内蒙古国学研究会会员、包头美协会员、包头书协会员。</p> <p class="ql-block">  心无旁骛一身素,情有独钟满室香 </p><p class="ql-block"> ——书画家康晓芸印象 </p><p class="ql-block"> 文/ 李 明 </p><p class="ql-block"> 康晓芸,内蒙古包头市人,出身农家,父亲是土右旗一位酷爱民乐和二人台的民间艺人。这种遗传和熏陶,让少年康晓芸常做七彩斑斓的艺术梦。直至弱冠之年,为给贫寒的农家省钱而自愿报考了包头市师范学院美术系,那个多彩的梦境才算有了着落。这同时意味着,她从此踏上了一条很费脚力的漫漫艺术长途。从此,一去天涯! </p><p class="ql-block"> 毕业了,工作了,若干年过去了,当她的绘画技艺已在当地小有名气之后突然发现,没有一手与画作配伍的像样的书法作为落款之用,仍是一件憾事。于是,她又横下一条心,在画画的同时,兼学书法。 </p><p class="ql-block"> 她属于那种一旦下定决心便九头牛都拉不回来的学子。这期间,分别受教于倪文东、高庆春、张继、虞晓勇、王学龄、傅汝明、陈海良、魏哲、李松等书法名家。归来后,不忘教诲,潜心研习,夜不成寐,通宵达旦!日渐做到了多体兼通。 </p><p class="ql-block"> 书法艺术实在是我国古人的一大创举,一管毛笔,几寸方砚,竟摹尽世间百态:鱼之游,龙之舞,鸟之飞,花草之婆娑,雄鹰之高翔,狮虎之奔突,骏马之腾跃,虫类之柔行,江之湍急,海之辽阔,潮之迅猛,浪之飞溅,天之渺远,云之飘柔,山之高俊,人之喜怒哀乐,六欲七情,无不在书法家的笔下铺展包容。 </p><p class="ql-block"> 但书法艺术,又同其它门类的艺术是相通的,要想登堂入室,形成自己的风格,不能不时刻了悟自己先天的禀赋心性。北师大传媒学院书法专业博导倪文东教授,曾对康晓芸推心置腹地说:“依你的性格而论,最具发展前景的应该是草书。”不愧是书法名家和书法理论家,可谓一语中的!没错,康晓芸的性格外柔内刚,骨子里有一股令人惊异的刚烈、坚毅和情感爆发力。如此心性,在大草、小草的创作上,无疑有着巨大的潜力。她本人也很自知,故其书法艺术,虽摹尽百家,众体皆擅,却明智地做出选择——主攻草书!她的草书作品,有的铁画银钩,如奇峰插天,有的曲折有致,若龙蛇游走,有的酣畅淋漓,如飞瀑流泉,有的清婉柔丽,若祥云飘忽。笔者对照书谱赏其书法作品,几乎无一字无出处,又努力求新求变。既非离经叛道,又非一味拟古,既古意悠悠,又新意叠出。那种典雅美悦人心性,那种阴柔美示人隐忍,那种飞动美激人奋起,那种阳刚美给人骨法美! </p><p class="ql-block"> 康晓芸在绘画主攻方向的选择上一如其书法,虽中国画、水粉画、油画、水彩画无所不能,却主攻国画山水。这一方面表现出她作为一名中国画家可贵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另一方面,她明白,只有中国山水画的博大雄奇和辽远旷达,才与自己的禀赋心性最为契合,因而也最易出成果。 </p><p class="ql-block"> 笔者远在杭州,而康晓芸则身处内蒙古包头,虽倾慕其书画艺术已久,却至今无缘谋面。 所幸身处网络时代,虽万里如在咫尺,她的画案就在眼前! </p><p class="ql-block"> 本期《中国书画报》刊载的康晓芸四幅画作,均为国画山水,分别是《塬上雪》、《太行金秋》、《青松飞瀑》和《漓江金秋》,依地域而论,两南两北。既有“长安画派”的奔放雄奇,又有“漓江画派”乃至“岭南画派”的清秀婉丽。细品其画面,有的笔法劲健,气势逼人;有的笔墨酣畅,壮阔飞动;有的清风傲骨,凝重深沉。《塬上雪》画的是陕北高原的冬日景象,这是被时间之河切割打磨而成的浑厚静默的黄土高原之一隅,千沟万壑间残留着皑皑白雪,也埋藏着炎黄子孙千秋万代的生命密码。《太行金秋》则把几百里太行山的秋景浓缩在一张六尺宣纸上,远山含烟,近山如染,秋林参差交错,山石嶙峋嵯峨,流泉飞瀑石阶出没之间,点缀着几许各具情态的民居,让寂静的山野顿时有了人间烟火气息。 </p><p class="ql-block"> 观赏这些画作,让人禁不住情思袅袅,浮想联翩。想到了自然之伟力,想到了历史和现实,想到了金戈铁马和外族入侵,想到了昨日志士之热血和今日扶贫之壮举……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们便已然成为响彻云天、撼人心魄的江山颂、祖国颂、母亲颂、老区颂,成为新时代百姓心目中不可或缺的宝贵艺术品! </p><p class="ql-block"> 康晓芸的奋斗是成功的,早在2000年,她的书法作品即荣获全国教师书画赛银奖;2005年,她的国画人物工笔画《思》又荣获了湖南省美协和湖南新闻日报社联合主办的纪念抗日名将左权诞辰一百周年全国书画赛银奖,作品入编《中国书画艺术精品集锦》,个人被授予“中国当代优秀书画艺术家”称号,而其个人业绩早被国家文化艺术人才库收录。其余奖项,不胜枚举,限于篇幅,恕不罗列。 </p><p class="ql-block"> 康晓芸常说,文学是一切艺术的母亲。她自幼喜文,强记硬背。她对中外文学名著的谙熟以及写诗论文水平常常让文学圈内人士瞠目。 </p><p class="ql-block"> 康晓芸现为内蒙古书协会员,而其以中国山水画为主攻方向的绘画艺术更蕴藏着难以估量的潜力。然而,尤其让文化同仁钦佩和看好的是她的扎实和勤奋。即使是在六尺和八尺大画已成家常便饭之今日,她的案头仍常备着《芥子园画谱》,不断充电,不断夯实基本功。而其微信通讯录首页上自拟的楹联“心无旁骛一身素,情有独钟满室香”则成了她多年须臾不会忘记的座右铭。 </p><p class="ql-block"> 欣逢盛世,百舸争流。今天的中华民族比历史上任何时代都更加热切地呼唤各界精英龙腾虎跃、尽显风流!我们虔诚地祈盼康晓芸的一叶扁舟从黄河中上游出发,日渐成长为一艘快艇甚或巨舰,以自己雄强的禀赋、实力和坚韧,冲向五湖四海,冲向太平洋,去际会大时代的烈烈雄风和七彩祥云! </p><p class="ql-block"> 2020年8月初于杭州</p> <p class="ql-block"> <b>我对山水画的浅悟</b></p><p class="ql-block"> 康晓芸</p><p class="ql-block"> 在画一幅山水画之前,要胸中有丘壑,下笔如有神。创作之前,首先要知道自己画啥,酝酿的过程就是画幅成型的过程。要有激情,要想画,这是画好任何绘画的一个前提条件,山水画亦如此。古人早已总结了绘画的法则给我们以启示。南朝谢赫在他的画论《古画品录》里提到了“六法论”。</p><p class="ql-block"> 六法依次为:</p><p class="ql-block"> ①“⽓韵⽣动”,气韵生动是指作品中刻画的形象或作品整体具有⼀种⽣动的⽓度韵致,富中国画于⽣命的活⼒。</p><p class="ql-block">  ②“⾻法⽤笔”,其中“⾻”为⼀⽐喻性概念,借指⼈内在性格的刚直、果断及所画⼈物的⾻相所体现出的⾝份⽓质。谢赫的“⾻法”也包涵了⽤笔所表现的⾻⼒、⼒量美。 </p><p class="ql-block"> ③“应物象形”,指画家的描绘要与所反映的对象形似。将其置于⽓韵与⾻法之后,表明南北朝时代对描绘对象真实性⼗分重视的同时⼜深刻地把握了艺术的外在表现与内在表现的关系。</p><p class="ql-block">  ④“随类赋彩”,是指着⾊,可以解释为⾊彩与所画之物象相似。</p><p class="ql-block">  ⑤“经营位置”,指构图和构思。  ⑥“传移模写”,指临摹作品。由于它并不等同于创作,故谢赫将其放于六法之末。</p><p class="ql-block"> 中国画法论提出了⼀个初步完备的绘画理论体系框架──从表现对象的内在精神、表达画家对客体的情感和评价,到⽤笔刻画对象的外形、结构、⾊彩、构图、摹写作品、创作和流传等各方⾯,都概括进去了。⾃六法论提出后,中国古代绘画进⼊了理论⾃觉的时期。后代画家始终把六法作为衡量绘画成败⾼下的标准。宋代美术史家郭若虚说:“六法精论,万古不移”(《图画见闻志》)。从南朝到现代,六法被运⽤着、充实着、发展着,从⽽成为中国古代美术理论最具稳定性、最有涵括⼒的原则之⼀。</p><p class="ql-block"> 在我们下笔之前,要整体观察,山体要如何取舍,如何把握近、中、远景关系。然后大胆落笔 ,层层深入 ,勾、皴、擦可以同时进行,然后加以墨色渲染,点苔也是为了使画面更加精神,也可以是表示远山的灌木丛和山头的小树,还可以有修改败笔的作用,最后赋色。该加强的加强,减弱的减弱。用笔要有书法的功力,所谓骨法用笔,用墨、用色要活,好好体会“六法论”的精髓,就“六法”,笔者以为是绘画的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各要点之间相辅相成,无所谓先后。总之要让画面看起来更加有整体感 ,更加生动,最后细心收拾,然后就会画出一幅心旷神怡的精品山水画。至于是临摹古典,还是外师造化写生,以及抽象变形,用什么样的理念去作画,那又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