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课标促教学 优化作业助“双减”——广东省胡务娟名教师工作室开展网上研修学习活动

广东省胡务娟名教师工作室

11月4日广东省胡务娟名师工作室第六天线上跟岗学习在这冬雨的旋律中开始了。 上午八点半,团队的所有成员准时扫码进入直播间。虽不是现场聆听,但丝毫不减学习的热情。黄莺老师的《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突围》讲座让我们明白了减轻义教阶段学生作业负担的重要性。作业之所以成为负担是因为作业设计的目的变异;作业设计的类型单一;作业设计的指向不明。因此,我们要响应“双减政策”,撇去浮华 ,下沉研究,探寻内涵式发展之路。在作业管理和作业设计上进行基于“核心素养”校本作业系统研制;进行基于“大概念”单元作业设计;进行基于“大语文”的项目式作业设计。作业不能是课堂学习的附庸,而是自我发展的阶梯,要成为学生全面发展推进力。 赵昭老师的《新课标视域下的教与学》结合自己的课例,阐述了在新课标视域下的“教”要准确把握略读课文的教学尺度,不越位;努力突显诗歌教学的文体特点,不泛化;尊重文本的创作初衷和选编意图,不说教;理解尊重学生的客观认知规律,不拔高。赵老师结合自己的课例,抓住“谁在学”“学什么”“怎么学”指引我们新课标视域下的“学”。<br><br> 线上的学习虽已落幕,但屏前的思考仍在继续。智慧火花在云端碰撞。有了月亮,星光才如此灿烂。有了名师的引领,“双减”花开更加艳丽;有了名师的助力,“新课标”步伐更加坚定。且行且思,教育的梦在前进的路上。<br> (通讯员:省级组员) 【学习照片】 <b>【学员日志】</b>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b>突破传统藩篱 创新作业设计</b></div><br> 今天听了黄莺老师的《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突围》讲座,让我受益匪浅。黄老师强调作业不能是课堂学习的附庸,而是自我发展的阶梯。作业要成为学生全面发展推进力。做好作业管理,既减轻学生的负担,又能更好地发挥作业的作用。如果说,教学从某种角度上着重体现了教师“教”的科学与艺术,那么,作业则充分体现了学生“学”的需求,尤其是学生个性化的需求,我们给学生布置的作业也要讲究艺术。作业管理是落实育人目标、实现减负增效的重要切口。我们要优化作业管理,改进作业设计,全面提质增效,发挥作业育人功能。黄老师指引我们撇去浮华 ,下沉研究,探寻内涵式发展之路。在作业管理和作业设计上进行基于“核心素养”校本作业系统研制;进行基于“大概念”单元作业设计;进行基于“大语文”的项目式作业设计。<br> 作业的呈现方式、呈现内容、呈现形态,体现了老师的教育理念、教学功底。我们要追求专业成长,一定要从“布置作业”,走向“研发设计作业”。作业设计能力是我们教师的重要专业能力。今天学习了黄老师的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突围,给我们指引了明灯。<br> 加强作业设计与作业管理,是提质增效的一条有效途径。我们相信,学生作业的改革创新,也必将倒逼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从而整体提高育人的质量。<br> 打破惯例,突破传统藩篱,作业设计的创新,就像一剂良药,让我们明白作业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动力,推动学生发展的力量。但这条路还很长,我们会摸着石头过河,不断砥砺前行,不忘初心,在“双减”政策下,力争在作业设计与实施中提质增效”。<br> 教育的价值是一种启蒙,一种唤醒,一种点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与专家的相逢,恰如一次精神上的洗礼。感谢专家给我们指引方向,具体的落实,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作业设计,我们一直在路上…<br> (新会东区学校 李瑞玲)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b>打破桎梏,洗净铅华,本色示人</b></div> <br> 线上学习第六天,上午聆听了成都黄莺老师《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突围》的讲座后,思路也瞬间被打开。<br> “作业是复习巩固,作业是纸笔训练”,这个概念从读书年代起便根深蒂固扎于我心,乃至工作多年都不曾质疑过,双减之后,我想得更多是如何减量保质,却未曾思考如何在减少纸笔训练的同时,丰富学生的作业内涵——作业是课堂学习的延伸,应该从课本、课堂走出来!今天黄莺老师关于作业设计的突围叫我眼前一亮,以笔录,描绘,设计,体验等多种方式,凭借学生对语言符号的运用打开视野,打通思路;作业的设计除了夯实20%学科教学内容,更应瞄准80%素养空间,让学生在作业中开放五官,以其喜好的形式提升整体素养,实现课内外的协同发展。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打破桎梏,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用心花时研发作业设计,让作业变成学生提升自我的喜好,而不是机械枯燥的负担。<br> 下午,聆听了黑龙江省赵昭老师《新课标视域下的革命文化内容教学》的讲座,和《为人民服务》课堂实录。与诸多男专家有别,赵老师没有浑厚高亢,或是低沉富有磁性的嗓音,然而这不咸不淡的语调却字字珠玑,句句箴言,段段入心。<br> 为弘扬革命文化,传承革命精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在编排上,以革命文化为主题内容较以前增多,在2022年版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及革命文化优先确保,然而这类课文却是语文老师最难以驾驭的教学内容,因时代背景差异太大无法了解事件,因过度渗透红色基因把语文课上成思政课等,多年挑战都不尽人意。今天赵老师的《为人民服务》真让人为之赞叹!赵老师设身处地从学生出发,以观点入手,以论据设疑,加插相关故事资料,加深人物形象品质体会,这一精准的拿捏和巧妙的设计,还原了文本原有的文化框架,让学生读懂了《为人民服务》的本质,让红色血液滋润生命,坚定人格,为人生渲染底色!<br> 教学相长,学生的困惑便是我们的困惑,学生的难处便是我们的难处,我们应多从学生的视觉,从学生的立场反观我们的教学是否实?我愿能努力成为如赵昭老师一样洗净铅华,甘于平凡之人。<br> (台城中心小学 伍瑶娟)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作业设计,要巧妙,要扎实有效</b></div><br> 听了黄莺老师的《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突围》讲座,我颇受启发,并结合近段时间我自己的作业设计和实践来谈谈要注意和努力的几个方面。<br> 作业设计要讲究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作业设计应富有创意,形式新颖、内容联系实际并有一定的趣味性,使学生在一种愉悦的环境中,体验到导觉真知和增长才干的成功乐趣。<br> 作业设计要具有启发性。思维能力是交流应变能力的核心和最活跃的因素,因此不仅在课堂教学重要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训练,在作业设计中也要注意思维的启发性。在教学《桥》一课,我借“尾”续编故事,激发创意表达。小说《桥》这一篇课文的结尾设置了悬念,构思独特,表现力强。在凸显人物特点和深化主题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我每次读来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味道”,总觉得结局略显悲惨,少了该有的温暖和光芒。于是,我尝试引导学生基于此想法来编写结局,提醒学生可以对群众的侧面描写,或者进行正面人物描写,可以进行环境描写,可以呼应课题来描写等等,来进一步彰显老汉的高大形象,表达对这种精神的赞颂和弘扬,彰显党和人们的血肉相连的关系。<br> 作业设计的形式应体现多样性。比如,我在教《盼》一课,我认学生选做作业:(1)观图写话,把握语文规律。为了更深入更好理解和体会文本中“我”的“盼”,让学生展开想象,看插图写话,运用前文的写作方法(人物描写、融情入景、侧面描写烘托等)来写出“我”终于盼来了雨的畅快与兴奋。分享体会后,我把学生详尽的语言描写与作者简洁的语言描写进行比较,并促进学生观察、辨析和体会:“为什么作者没有把盼来雨的‘喜’写得像同学们那么详尽呢?”学生从中深刻地体会到了作者的文本构思之巧妙,也真切地把握了“详略得当”的写作精髓。(2)编写故事,促言行合一。课堂中恰巧发生了一个小插曲:一个学生把插图中的可爱小女孩涂鸦成了一个黑衣人。我决定把这个“课程资源”好好挖掘和利用一番。我引导孩子们以“我想对 说”为话题展开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从“对涂鸦者的告诫”到“对涂鸦者的理解和帮助”,再到“对类似或者相反的行为、现象说”和“对自己内心说”,引导孩子们多角度、多层次去认识、分析判断,去对内心和灵魂的叩问,从而形成语言之浪花和歌曲。(3)拓展延伸,综合学习。既然有上面的“问”,就应该有“答”,也就是把“说”变成“行”,知行合一,形成人的内外合一。于是,我引导学生围绕“责任”“热爱”两个中心词去“编故事”、搜集和讲述故事、以日记形式发现和记录美好故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br> 总之,作业设计要基于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要巧妙,要扎实有效。通过作业使学生巩固、深化新学的知识,辅导中差生,兼顾优秀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br><br> (新会圭峰小学 郭广龙) <br> 撰稿:李瑞玲<br>一审:郭广龙、胡晓梅<br>二审:胡伟胜<br>三审:胡务娟<br>编辑:伍瑶娟、郭广龙

作业

学生

设计

双减

老师

作业管理

新课标

学习

我们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