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久坐书斋不知时,晴空排鹤鸣冬至。”深秋渐行渐远,严冬姗姗来临。为了让孩子们感受冬天大自然的美丽气息,开拓孩子们的视野,引导他们走近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同时也为了让孩子们增强集体意识,树立自律自立的观念,诸城市南湖学校家委会于11月20日组织进行了研学旅行实践活动!</p> <p class="ql-block">为了组织开展好本次冬游活动,家委会高度重视,对此次活动的目的地进行了实际踩点,并进行了周密的安排,还聘请了在我校就读的一年级一班的梁锡涵爸爸这位老蔡家沟通为本次活动的带队及导游。确保学生在玩得开心的同时,不忘把安全放在首位。</p> <p class="ql-block">一路上,孩子们时而谈笑,时而歌唱,时而东瞅瞅,西望望,别提多开心了!大家走过了村庄,走过了池塘,走过了田野,走过了小河。</p> <p class="ql-block">风起叶落,渐生寒意,秋去冬来,依然浸染着深秋的色彩,挟带着草木的绿黄。在杨树林中走走停停,有浓浓的美意,更有深深的友谊流淌。</p> <p class="ql-block">你满心欢喜,我面带笑容,他异常激动,我们终于到达期待已久的本次研学旅行实践地点~~~蔡家沟。</p> <p class="ql-block">诸城,人杰地灵,文脉绵长。西蔡家沟村坐落于城南十公里的常山东北麓,隐显于林木苍翠的山谷之中,地势东南低洼、西北厚壮,村前两处碧水由小溪相连,素来民风淳朴、热情好客。</p> <p class="ql-block">孩子们感受着冬天,留心观察着冬天的一切变化,欣赏着冬天特有的美景,内心悄悄地记录下了冬天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大家有序排队、互相礼让,每一个细节都体现出同学们作为一名少先队员的文明礼貌。</p> <p class="ql-block">石本无言,是人们给石头赋予了语言,赋予了韵味;石本无意,是人们给石头营造了意境,丰富了内涵;石也无魂,是人们为石头赋予了生命,注入了灵性和魂魄。</p><p class="ql-block">同学们小心翼翼的抚摸着石壁上栩栩如生的图纹,不敢使劲,更不敢大声,即怕损坏了图案本身,又仿佛怕惊醒了每一幅作品中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孩子们一边欣赏美景,一边说着、笑着,快乐无比!在他们的笑颜里真真实地写着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此次冬游活动在家委会的精心策划和组织下有序开展,既让孩子们领略了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又增长了知识,收获了快乐,同时让孩子们学会了注意环保、安全、观察、交流、分享,收获颇多!</p> <p class="ql-block">不起眼的窝窝头,在饥寒交迫的战场,却成为志愿军战士口中的美味!</p> <p class="ql-block">红枣窝头,野菜窝头,玉米面的、高粱面的、红薯面的各种各样的窝头,形状一样,可是每种都有每种的味道,陪同家长们跟孩子分享着他们的父母年代的窝头故事!</p> <p class="ql-block">窝窝头,在民间还流传着一个有趣的传说。庚子年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前夕,慈禧太后带着一千余人仓皇逃往西安。途中,西太后感到饥饿难忍,疲乏不堪。太监们四处搜寻,好容易从一个没有逃跑的村民家中找到一个凉窝窝头,献给了太后。慈禧拿起窝窝头狼吞虎咽吃了下去,顿感浑身舒服,一直到晚上都没觉饿。后来她回味起来,觉得这个窝窝头比御膳房的珍馐美味不知香甜多少倍。在御驾回銮以后,便命令御膳房为她做窝窝头吃。御膳房厨师仿照民间窝窝头的样子,用细玉米面、黄豆面、白糖、桂花加温水搅拌,一斤面捏成一百个小窝头,蒸熟以后金黄闪光,形似宝塔,吃在嘴里甜香可口,别有风味,受到了慈禧的称赞,小窝窝头也随之成了清宫中的有名小吃。</p> <p class="ql-block">蔡家沟好多的缸和瓮,简单的在门口,里面几珠莲蓬,复杂的会绘制精美图案,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议论着,有的说这是缸,有的说这是瓮,幸亏咱们家委会的成员准备充分,给孩子们及时普及了缸和瓮的知识!</p><p class="ql-block">都是土烧制而成的,原则上没有区别,只是外型和用途上稍有不同。</p><p class="ql-block">1、外型的区别。缸一般是体型较大,缸壁呈坡形,底部到缸口逐渐张开。而瓮一般是大肚,口比底略大,瓮壁呈一定弧度。</p><p class="ql-block">2、用途不同。缸一般是家庭盛水、装面的,口大舀水、挖面方便。瓮一般是腌咸菜、做酱的,肚大装的多,口小容易密封不易漏进雨水。</p><p class="ql-block">3、观赏性不同。缸一般做工好一些,用来养鱼中莲,口大可以目了然。瓮用来养动物,比如蛇和乌龟等,口小蔽日,动物在里面比较安静,不以逃脱。</p> <p class="ql-block">“实力碾压”、“好事多磨”,我们常把“碾”和“磨”挂在嘴边,但什么是石碾,什么是石磨,你能分得清吗?</p> <p class="ql-block">相传,石磨为鲁班发明,由两片圆柱形磨扇组成,下扇圆心处有一较短的立轴,上扇有对应凹槽,使用时两扇相合。另外,上扇还有磨眼,粮食顺着磨眼流进磨膛,旋转石磨,把粮食磨成粉末(面粉、豆粉等)或者磨成浆(豆腐)。</p><p class="ql-block">石碾也分为两部分,下面一个大石盘叫做碾盘,上面一个石磙,叫做碾磙子,碾盘中间竖一立柱,固定用来约束石磙的碾框子。把谷物摊在碾盘上,推动碾磙子一圈一圈地碾压,最终把粮食压成扁儿或者细颗粒。</p> <p class="ql-block">“在村言村、在村画村”。在这里,“农民艺术家”放下锄头,拿起画笔,饱含深情记录了艺术家与村民共同建设蔡家沟的发展变化。 艺术改变了蔡家沟,也让蔡家沟人重获新生,通过一幅幅色彩明丽、形象逼真、主题鲜明的田园风光画卷,使昔日沉寂落后的小山村旧貌换新颜。</p> <p class="ql-block">不知不觉天色渐渐暗了,我们依依不舍地告别蔡家沟,结束今天的旅行!</p> <p class="ql-block">通过这次冬游活动,不仅让孩子们体验到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快乐,而且也给大家建立了互相学习、交流的桥梁和空间,相信这愉快的一天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归自然,亲近自然,拥抱自然,在自然中尽情享受,这孩子们最需要的!</p> <p class="ql-block">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最好的课堂在路上,最好的学习在体验中!</p><p class="ql-block">研有所思,学有所获,旅有所感,行有所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