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在全校营造更浓厚的教学研究氛围,促进年轻教师尽快成长,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近期,经学校行政会研究,我校开展高效课堂之“青方”教师实践课活动。 <h1></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郭美娟老师</b><b style="color: inherit;">:芣苢</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学科:高一语文<br></b><b style="color: inherit;">节次:上午第二节<br></b><b style="color: inherit;">班级:高一(6)班</b></h3> 课堂伊始,郭老师检查了一下学生们的生字词预习情况,在明确诗歌节奏的情况下让学生进行自由朗读以熟悉内容,并向学生强调了诗歌《芣苢》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对整节课的重难点能了然于心。 导入新课时,郭老师用自己独特的方法创设了情境。郭老师先引导学生找出诗中的动词“采”、“有”、“掇”、“捋”、“袺”、“襭”,再提示学生围绕这六个动词展开丰富的想象,鼓励学生选取自主表演的形式,再现了古代妇女们欢快采摘车前草这一劳动场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氛围轻松又活跃。学生表演时俏皮可爱、形象生动,郭老师也及时与其他同学一起予以雷鸣般的掌声。 授课过程中,了解文体和写作背景,是理解《芣苢》这首诗歌的关键。郭老师注重回忆并联系旧识,秉承着这一理念,在屏幕上投影了《诗经》的相关知识,并对《诗经》中的“六义”作了详尽的解释。其间,为帮助学生加深理解,适当举例,比如初中课文《蒹葭》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就运用了比兴的手法。 深入研读中,郭老师精心设计思考题。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情况下,通过鼓励学生举手发言、上台演板、方言朗读和小组合作探究等多种方式,从而由浅入深地对诗歌进行详细地剖析。其间,郭老师安排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时不时对学生加以指点。组内的学生之间讨论激烈,整个课堂可谓活而不乱。 课堂临近结束,郭老师对本节课进行知识拓展,将古代劳动与现代劳动相对比,总结出了劳动的价值,这与本单元的主题衔接得当,是这堂课的又一大亮点。这让学生在学习诗歌鉴赏技巧的同时,又能领悟劳动对于我们人类的深远意义。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赖梦珍老师:零点的存在定理</b></div><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学科:高一数学</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节次:下午第三节</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班级:高一(13)班</b></div></b> 为了让学生理解零点的定义,赖老师给出两个任务进行问题导入,求出二次函数等于零的解,画出二次函数的函数图像,写出图像与x轴的交点横坐标。通过任务让学生初步了解零点后,赖老师特别注明零点不是点是实数,不是所有的函数都有零点,帮助学生理解零点的定义。 在讲完零点的定义后,赖老师给出三道练习题寻找零点,进行当堂练习,练习的题目综合了本节课新知内容,与此同时,赖老师选出学生到黑板上进行演板。学生演板结束后,赖老师点评学生演板内容,解答练习题。这种讲练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堂新知,学生演板能够带动学生学习,同时让老师发现学生做题过程中的错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随后,赖老师讲解本节课重点内容——零点存在定理,零点存在定理需要满足哪些条件,能够得出什么结论。接着赖老师通过讲解课本上的例题教学生如何通过零点存在定理判断一个区间内是否存在零点。随后给出两个例题让学生讨论零点存在区间,学生站起来分小组讨论。此举让学生占据学习讨论中的主体地位,学生们在相互交流中,不仅能够提出学习疑惑,分享各自思路,还能激发学生们学习数学的热情。学生讨论的同时,赖老师在不同小组间走动,查看学生们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同时解答学生们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 课后赖老师与各位老师进行评课,相互学习交流,肯定了赖老师的在教学中的优点,也指出了本堂课中的不足,并讨论应如何改进。本次听课老师都受益匪浅,收获良多。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郭萍老师:Unit5 Listening and Speaking</b></h3><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学科:高一英语</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节次:下午第三节</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班级:高一(14)班</b></div></b> 开课伊始,郭萍老师通过名人名言导入本单元主题。随后进行预习效果检测,先前已经布置学生去了解世界各地的打招呼用语和打招呼方式的作业。同学们踊跃参与,课堂气氛活跃,带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抓住了学生喜欢在玩中学的特质,方法巧妙。 课堂上,郭萍老师逐步落实八动课堂,生动有趣,师生互动明显,一下子吸引了所有学生的目光。 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播放英语听力内容,同时查看学生作答情况。随后引导学生说出答案,并进行及时的纠错;根据学生答题情况去重新播放听力,耐心仔细,循序渐进。 课后,英语组老师们一起开展了评课。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相互学习交流,共同提升。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黄玉梅老师: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b></h3><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学科:高一历史</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节次:上午第二节</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班级:高一(12)班</b></div></b> 课堂导入:以两幅名画《万国来朝图》和《盛世滋生图》引发学生兴趣,引出清朝的“康乾盛世”,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的图片让学生快速融入课堂。 在教学中一步步引导学生认识到盛世表现在哪,通过图片和学生知识的积累达到教学目标。 在讲述课程重点内容时,通过出示材料,以及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掌握军机处的特点作用等。 在回忆君主专制制度的发展过程让学生思考,并在黑板上进行演板,同时对学生所写的内容进行讲评。 课后,听课组全体老师对黄老师本堂公开课进行了点评。大家认为黄老师的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思路清晰。同时,梁校、吕校及其他诸位主任、老师就本堂公开课也提出了宝贵的意见,相信这些意见和建议将会促进黄老师以及新进教师更快进步、成长。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彭小琼老师:海水盐度的分布特征</b></h3><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学科:高一地理</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节次:下午第三节</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班级:高一(10)班</b></div></b> 课堂导入部分紧抓学生心理,以海水的温度为引,诱导学生思考后回答赤道与两级地带的温度随纬度产生何种变化,各同学踊跃发言,气氛活跃。 毛遂自荐环节,多位同学积极参与问题解答,在活跃课堂的同时做到了学生主动学习知识,教师讲授过程作为衬托,推动了“八动”课堂的“让学生动起来”,而学生的回答虽略有不足,但瑕不掩瑜,教师也及时给予鼓励。 教师抛出“红海与波罗的海海水盐度差异过大,是何原因导致?”的问题,由学生自发成立六人小组,前后桌互相讨论,彭老师通过从旁提点的方式协助各小组完成任务。各小组讨论激烈,发言各有不同,学生将各点补充完成后,彭老师另外做了两个海区的对比结果,结论言简意赅,学生理解通透。 本堂课的尾声,由学生绘制南北半球的盐度分布图,学生积极上讲台进行演板,在绘制完成后彭老师也做了评价与补充,虽有缺点,但由彭老师及时修正,给其他同学做了良好的示范。 在课程结束后,文综组各成员开展评课活动,各组长与教师及时指出优点和不足。彭老师的师父刘金泉主任给予单独指导。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李金平老师: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b></div><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学科:高一生物</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节次:下午第二节</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班级:高一(12)班</b></div></b> 课前准备充分,黑板上已先写好板书,写好学习目标,根据学情,巩固提高,李老师新课讲授环节,一步一步引导相关知识点,课堂设置相关问题,讲练结合,促进了同学们对知识点的理解加深,通过对知识点的梳理,层层递进,表达清晰,同学们积极投身其中。 同学们积极参与课堂,对于问题,回答也准确,小组讨论中交流对知识点的理解,整堂课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了他们的积极性。 课后评课中,李老师先做自评,说明课程设置的学情,作为蓝方的师父,积极帮助徒弟解决教学问题及磨课,徒弟表示从中获得很多。本次公开课,师父肯定了徒弟的课堂,同时也给予了一些可以更好的建议。其他老师也给予了肯定和一些建议,年轻老师从中也发表了自己的想法。教师们相互学习,相互交流,认真分析,共同进步。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邹怡老师:利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b></div><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学科:高一数学</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节次:上午第三节</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班级:高一(11)班</b></div></b> 课堂开始,邹怡老师通过具体实例讲解了二分法的概念和使用条件,引出了本节课的知识点,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二分法求解方程的近似解。 在讲完利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后,邹老师布置了练习题进行当堂练习,练习的题目综合了本节课新知内容,与此同时,邹老师让学生到黑板上进行演板。学生演板结束后,邹老师点评学生演板内容,解答练习题。这种讲练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堂新知,学生演板能够带动学生学习,同时让老师发现学生做题过程中的错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随后,邹老师讲解本节课重难点内容。并让学生站起来分小组讨论利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的前提条件。此举让学生占据学习讨论中的主体地位,学生们在相互交流中,不仅能够提出学习疑惑,分享各自思路,还能激发学生们学习数学的热情。 学生讨论的同时,邹老师在不同小组间走动,查看学生们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同时解答学生们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 课后邹老师与各位老师进行评课,相互学习交流,肯定了邹老师的在教学中的优点并指出了本堂课中的不足,并讨论应如何改进,本次听课老师都受益匪浅,收获良多。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宋欢欢老师:点到平面的距离</b></div><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学科:高二数学</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节次:上午第一节</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班级:高二(4)班</b></div></b> 宋欢欢老师采取的是旧知引入的方式,作为本节课的切入点,提出问题,如何求直线l外一点P到直线l的距离,慢慢引入,将问题转化到求点到平面的问题,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带领同学们探索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点到平面的距离,并将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板书到黑板上。 在讲授完点到平面的距离后,宋老师给出了相应例题,进行当堂练习,宋老师先详细讲解了下解题思路,再给出一定的时间供学生思考解答,老师再对照多媒体上展示的题目进行具体的讲解,由同学们说,老师板书,一起完成了例题,通过本道例题,带领了同学们领悟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在具体的题目中是如何运用的。 完成此道例题之后,宋老师在原题的基础上,做出了一点修改,改为问另一个点到平面的距离是多少,同学们很快完成了此项问题,而后,宋老师又给出了一道习题,供同学们解答,一定的时间后,让同学们交流讨论,老师进行巡视,做个别指导,最后再并请同学们板书,此举充分体现了我们学校八动课堂的特色,同时也充分尊重了学生们学的主体地位,也能让同学们更好的扎实掌握点到平面距离知识点,同学们互相解答交流中,不但可以起到分享解题思路的作用,也可以激发同学们学习数学的热情,做到智慧课堂,快乐课堂。 课后宋老师与各位老师进行评课,相互学习交流,大家肯定了宋老师的在教学中的优点,找寻出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地方。也并指出了本堂课中的不足,并讨论应如何改进,在座的各位老师都受益颇多,这确实是一节精彩的实践公开课。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罗慧老师:Unit 5 Languages Around the world</b></div><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学科:高一英语学</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节次:上午第三节</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班级:高一(13)班</b></div></b> 本节课罗慧老师教授阅读课,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所以课前给学生扫除一些难生词,叫几个学生到黑板上写生难生词并带读。接下来放映一段视频介绍Blog,学生对此有个明确认识,且一下吸引了所有学生注意力,调动了学生学习欲望和积极性,同学们积极参与课堂中来,主动回答老师问题,课堂氛围好。老师们认真听课! 课堂形式多样:通过设计一些课堂问题,分组讨论学习,学生主动积极抢答,朗读关键句,师生互动多,好。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学生对本节课内容了然于心。收获颇多! 课后,全体英语组老师对罗慧老师的八动实践课进行点评。总结优缺点,并给罗老师提出宝贵建议,大家相互学习,共同交流,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