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过家门而不入——一线教师的抗疫纪实

心田有水

<p class="ql-block">  11月8日凌晨11:40 会议中心待令两个半小时。空气中弥漫着的阴冷与散落的冬雨腥腥相惜。我的脑海仅仅是开了个会而已。</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1月9日下午16:00新大洋酒店待令三个小时。晚入住酒店,明确任务流调。我的身体意识到不自由了。</p><p class="ql-block"> 11月10日晚18:30开会分组开展工作:24小时轮班倒。接收、拔打、记录、制表、发送,这是第一道快速寻“阳”关。凌晨2:30犹如白昼,电话此起彼伏。</p><p class="ql-block"> 深夜打扰致歉、问询精准信息、告知居家待检、顺便安抚焦虑与不安。</p><p class="ql-block"> 拔打的铃声轻盈舒畅与时空弥漫的紧张与不安拧巴着。拔打任务一拔又一拔,我的身心早已与混管中可能有小阳人的家人们一样整夜未眠。</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1月12日早6:30,昨晚的任务还未完成,又被临时调离岗位。</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调离?去哪里?做什么?带着一头雾水来到冠力。莫名的焦躁与不安袭倦着一夜未眠的身躯,令人窒息。</p><p class="ql-block"> 年迈老母亲、在校静默的小女、还有叫不停歇的幼子,我担心害怕他们出个乱子。</p> <p class="ql-block">  “赶紧赶紧快点快点”这是来冠力酒店听得说得最多也是最无力的话,然而也是发自内心最真实的表达。</p><p class="ql-block"> 鞋套套在头上,脚伸在袖子里,口罩勒疼了耳朵,面屏蒙上了白雾,眼睛分不清白昼,双脚不认识南北,手机开机关机无数次,周围却是满满的气溶胶和刺鼻酒精味,胆战心惊地脱防护服居然花了半个多小时。这是第一次入户采集、录入、送检的真实场景。</p> <p class="ql-block">  12号、13号、14号、15号、16号、17号、18号、19号、20号、21号、22号争分夺秒地不定时不定点地入户寻小阳人。</p><p class="ql-block"> 穿梭于狭窄的电梯,急喘在三五层楼梯上,屋门带出的热气铺满全身,感受多口之家紧张焦虑;抬脚摇晃在村东村西,借着微弱的车灯打电话,掘起屁股猫着腰拍身份证,所有的这些只为“赶紧赶紧快点快点”与彼此牵挂的老妈、丈夫、孩子报个平安。窃喜的是睡眠不好的老妈,她只知道我在新大洋流调拨打电话。</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每一趟追阳任务都是医务工作者、人民教师、人民警察、司机合作完成。防护服有没有小洞;面部有无封闭好;护目镜、酒精壶、封箱码等是否拿上。尽管如此,每一趟都会出现一些意外。红管不够了折返,手机死机了无数次重起,光线不给力电量不足,防护服磨出洞洞等。每一趟提前预设方案与实际采集录入送检也总是有差异,可谓每出一次都是一套新方案。追阳采样对象少则时10人,多则五六户共20多人;追阳的地点近则城区,远则效区乡村。</p> <p class="ql-block">  酒精过敏又痒又头疼,晕车恶心必须坚持到结束;白天防护服里汗流满面,半夜防护服中阴冷潮湿。看着路旁脱下的污染过的防护服打包带,“赶紧赶紧快点快点”急促焦躁声音响彻整个耳朵。</p><p class="ql-block"> 细心的市人民医院石艳小护士常观察并交流别人怎么做,手慢的我也会及时总结反思全过程中不足。我俩配合默契,感染着陪同我们的司机、警察。严谨,认真,有序,这是不同司机,警察给予我俩的同一个评价。</p><p class="ql-block"> 小石觉得我像妈妈。与我俩同行的司机、警察大多是比我小十几岁的孩子们。真希望“赶紧赶紧快点快点”恢复正常。</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