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这个大门是我所知道的唐山交大、后来的唐山铁道学院欧式风格的大门。</b><b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们班63名全国各地的学生,考上大学后就从这座大门走进唐山铁道学院这座高等学府。</b><b>此时,正直党中央毛主席发出“备战备荒为人民”和“建设西南大三线”的号召,作为重点工程的“成昆铁路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这也成为铁路院校的重中之重。铁道部下令唐山铁道学院内迁至四川省峨眉县。当时根据“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号召,根据当时全国教育改革的形势,学校决定我们班第一批内迁峨眉。</b><b style="color:rgb(237, 35, 8);">1965年九月下旬,我们又从唐院这所大门走出来,</b><b style="color:rgb(1, 1, 1);">乘坐硬座火车到成都,再乘坐大卡车第一批出发来到四川峨眉。</b></p><p class="ql-block"><b> 峨眉新校区就坐落在报国寺旁边、凤凰坪山下的山前丘陵地带。当时新校区还处于规划设计之中,还没有一栋正式建筑。我们到峨眉以后就住在</b><b style="color:rgb(237, 35, 8);">伏虎寺</b><b>里和尼姑为伴,一边上课一边参加建校劳动。大一开课有外语、画法几何制图学、测量学、高等数等学等基础课和体育课。测量实习就是勘测并绘制了名山附近的地形图。制图实习就是为学校的设计图进行描图;体育课就是因地制宜锻炼,在大雄宝殿前庭院里做俯卧撑或仰卧起坐、或跑伏虎寺的台阶。学校还安排了参加建校劳动的锻炼。大学的第一个寒假我们班推迟放假,留在峨眉参加新校区4号桥的施工 ,大年三十还和同学们还在浇筑混凝土桥墩。</b></p> <p class="ql-block"><b>1966年春寒假结束,我们班就搬离伏虎寺,搬到黄湾新建的工棚里居住。此时我们班还担负黄湾校区的护校任务,每天夜里同学们轮流值夜班巡逻。同学们还在黄湾开办了夜校,为周围农民扫盲。记得当时团中央副书记胡克实来峨眉,在黄湾礼堂专门给我们做了一次报告。在峨眉同学们还参加建校劳动,如架设电缆、支模板打夯筑土墙学大庆建《干打垒》,加工制作混凝土砌块等。</b><b style="color:rgb(237, 35, 8);">同学们坚定不移要走“又红又专的道路”,每个同学都积极上进,要求进步,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劳动课不怕脏不怕累,学习上克服困难不讲条件。曾记否我们班自己就撑起一台歌舞晚会,为此我们班曾被誉为峨眉《建校工地一枝花》。</b><b style="color:rgb(1, 1, 1);">那时国务院李富春副总理来峨眉伏虎寺,亲戚地和同学们交谈。</b></p><p class="ql-block"><b> 五十七年以前,唐山铁道学院内迁到四川峨眉马路桥至黄湾之间的一片山前丘陵地区。由县城往峨眉山出发,经过马路桥镇,到峨山中学的岔路口往右拐,再跨过御迦河上的漫水桥,就算进入唐院峨眉校区。那时的路左测有一条峨眉河的引水灌区,两侧山坡上都是高大的杉树。这就是矗立在沙石路上的第一座校门。简易的木骨架,用吊顶抹灰的木条装饰,上书《唐山铁道学院》几个大字。这恐怕是建校一百多年以来,唐山交大最简陋的一座大门。也是迁建峨眉后空前绝后的大门牌楼。</b></p> <p class="ql-block"><b>后来我们班又由黄湾工棚搬到报国寺住下,唐山的同学全部乘专列来到峨眉,桥隧系同学全住进报国寺,学习有关文件开展运动。我们班和其他专业、不同年级同学一起住到峨眉山第一庙僧房里。这是我在报国寺庙前的留影,作为纪念吧!</b><b style="color:rgb(237, 35, 8);">随着《5.16通知》和毛主席《我的第一张大字报》发表,文化大革命运动在全国各地的学校、工厂、企事业单位轰轰烈烈地展开,远在偏僻的山里的唐院也不能独善其身。报国寺里也贴满大字报。受到毛主席在京接见革命学生的影响,同学们纷纷去北京参观学习。</b><b>到八月份以后,</b><b style="color:rgb(1, 1, 1);">我也相约部分同学去北京学习。</b></p> <p class="ql-block"><b>同学们在北京住在二七剧场的排演大厅里,在京大家一起去了铁道科学院,北京铁道学院等高校,参观了天安门广场。并且在7月31日在天安门广场见到了乘吉普车检阅学生的毛主席。</b></p> <p class="ql-block"><b>从北京回到峨眉报国寺以后,经原大桥局党委书记杜景云(刚刚调来学校的院长)介绍,我和几个同学去武汉,共同游览了武汉长江大桥。去铁道部大桥局开了介绍信,又从武汉乘江轮来到南京市。在南京参观正在施工的南京长江大桥。那天在工地党委书记张洪村陪同下,乘江轮在长江里、长江大桥的下面参观整个大桥工地,随后张书记又带着我们登上南岸的桥头堡,一直走到钢梁拼接的现场。在桥上亲眼看见大桥局的工人如何把烧得通红的铆钉插进节点板,又如何把钢梁铆接成桁梁。工人们热情的干劲深深感动教育了我。</b></p><p class="ql-block"><b> 后来我们离开南京,从车窗爬进大串联的专利火车,在车上或坐着椅子靠背上、或躺在座椅下面去了上海、株洲、长沙、韶山、重庆渣滓洞,最后才返回峨眉报国寺。此时,大部分同学都外出串联,峨眉几乎只剩下很少的同学。我们只得乘火车去了唐山老校区。在唐山经历了文革大部分过程和复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自1966年底直至1970年,我随同大部分同学回到唐山老校区复课闹革命。</b><b>据后来得到的照片看到,峨眉校区的大门改建成新的牌楼,新大门牌楼上正中是毛主席的巨幅画像。</b></p> <p class="ql-block"><b>1967年年底得知,桥隧楼竣工,桥隧系留峨同学全部由报国寺搬到系里居住,他们并帮助在唐山的同学把个人行李搬到桥隧楼存放。1970年前,唐山、峨眉同学面临毕业分配,在峨同学又把唐山同学的行李托运至唐山市。这以后来见到的照片,牌楼上最终改为《西南交通大学》。</b></p> <p class="ql-block"><b>随着国家正式决定唐山铁道学院搬迁至峨眉,校名改为《西南交通大学 》,首先把穿越学校校区的公路截断,新建一条由马路桥至黄湾的公路,从校区旁边通过;峨眉校区拆除干打垒,改建为正式房屋;沙石路两侧建起教师住宅楼,一座新的校门伫立在路上。这张照片是2019年峨眉山下,西南交通大学的校门牌楼。</b></p> <p class="ql-block"><b> 峨眉校区露天电影场最为有名。它位于学校里名山、东坡之间的山谷间,三面是山,沿着三面山坡修成看台。在运输系的干打垒小楼往下看,窗外山坡下的电影场尽收眼底。每每学校放电影,周围十里八乡的农民,包括峨眉山上庙里的和尚、尼姑,都会结伴来看电影。加上巨大的宽银幕,高级音响,就是站在名山上也看得清听得明白。黑压压观众坐满三面山坡上的看台,蔚为壮观。</b></p><p class="ql-block"><b> 峨眉印象最深的还有另外一件事——抢粪,为了抢到学校里旱厕粪便,周围的农民会打架争斗。为了抢到大粪,有的农民在厕所后面大粪坑旁边搭起茅草棚,住在粪坑旁边,日夜守候。</b></p> <p class="ql-block"><b>关于1965年9月底我们班初到达峨眉的所闻所见:</b><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那时,在峨山中学往右拐就进入建校工地,如果在原路继续前行,再到岔路口直行,前方会看到郭沫若先生题字书写的《天下名山》牌楼。在天下名山通往报国寺的这条路上,每年秋收过后总要看见多个人、或十几个人排着队的老乡,每人背着行李和干粮进山朝拜。他们纵向排成一队,最前面的长者边走边念着经文,后边的老人默默的跟在后面,一步一步地进山朝拜上香。他们去的第一站是报国寺,常见他们敬过香、磕过头以后,还把手中的零钱偷偷放在香炉下边。他们就是这样虔诚地经过报国寺、伏虎寺、雷音寺、清音阁、万年寺一步一步走上山去。去祈求佛祖保佑家人的健康,保佑全家的平安幸福!</b></p> <p class="ql-block"><b>过了去红珠山宾馆岔道之前,有第二道牌楼,上书《雄秀西南》四个大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红珠山招待所是领导来峨眉山住的宾馆,记忆中有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四川省委书记李井泉、三线建设总指挥彭德怀、铁道部长吕正操、铁道兵副司令员郭维城、崔天民等来峨眉都曾住在这里。红珠山宾馆后面两山之间有一个小型水库,1966年学校的老师和一些同学都到此游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继续前行,路分两岔,右边的路上坡就是报国寺,左边的路是通往伏虎寺的,岔过去有一个亭子,亭子前面的是《名山起点》牌楼。</b></p> <p class="ql-block"><b>在通往伏虎寺的岔道上还有一座小亭子。进山游玩,朝圣下山、砍柴归来的老乡,都要在此停下来歇歇脚。当年我们住在伏虎寺上课,无论下山还是返回伏虎寺,都要在这里停下脚步,看看周围风景,听着御迦河哗哗的流水声,休息一会儿。有一天看见一个年过五十的老乡背着一捆柴走下山来,她放下背上那捆柴休息,我们几个二十岁左右学生试了一下,几乎没有人背得起来!然而老太太还要背着那梱柴走十几里路去县城卖掉,换一些油盐等生活用品再走回去!据说如果是男性砍柴老乡,他们把柴背到峨眉县城卖掉以后,就去酒馆喝上一顿,然后再去茶馆喝茶摆龙门阵,回家时什么也剩不下。学校周围农田里冬季是绿油油麦苗和油菜,春季菜花开放,到处一片金黄,夏秋季是稻田的插秧和收割。然而农田里无论是春耕秋做,在田里施肥浇粪的,收割的,包括在商店售货的售货员,在学校教书的老师,甚至储蓄所前台营业员,每个女人都是一边劳动和工作,背后还都背着一个熟睡的娃娃。</b><b style="color:rgb(237, 35, 8);">后来渐渐成为一种印象:“四川的女人特别勤劳能干,四川的男人活得太安逸!”(应该是能喝酒、会享受。四川的女人寿命长,老年男人极为少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在这条简易的沙石路上,越过前述那座亭子,在凤凰坪山下,沿着御迦河往上游走,就可看见一棵枝叶茂盛,古老的大榕树,树干极粗,一个人抱不过来,枝岔分向四面八方,树上叶茂盛,树冠大约有数百平米以上。估计至少百年以上,如若现在还在,一定会做为古树而保护起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进山去伏虎寺的沙石路只能到达伏虎寺山脚下,汽车停的在御迦河上小木桥前的小广场。如果想去伏虎寺,必须过桥,在绿树掩映间,持续攀爬351级台阶才能到达庙宇大门。</b><b style="color:rgb(237, 35, 8);">因此我们住在伏虎寺期间,烧的煤、吃的米面、蔬菜等等生活物品,都是同学们用背篓背上山来。现在回忆起来那时同学的积极性、干劲极足,只要听说气车来了,一窝蜂跑下山,争先恐后多背一些物品,爬台阶回到庙里,每人都怕比别的同学落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下面这张照片是一百年前游客在峨眉山伏虎寺前的照片。然而六十年前的伏虎寺依然可以看见类似的情景。个子不高、干瘦的四川农民或抬着滑杆,或背着游人背着游客爬山朝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伏虎寺正面大殿叫做《大雄宝殿》,殿里是伏虎寺尼姑们烧香礼佛的场所。刚来到伏虎寺,初次见到打扫庙宇殿堂,看见跪在佛像前烧香拜佛的尼姑,许久不想吃饭。大雄宝殿前面的庭院里,当初什么都没有,花岗岩条石铺设的地面,平整干净,这个院子就成了我们早锻炼和上体育课的场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正殿左面的跨院,中间是一个天井,天井四周是木结构的二层楼。同学们大部分住在二层,我们住在一层梯旁边。当时房间里全是木地板,每个同学发一条稻草垫子,上面铺的是自己带来的被褥,学校发给每个同学一顶单人蚊帐,以避蚊虫叮咬。六至七人一个宿舍,大通铺。门外不远就是通往院外过道。紧邻我们的宿舍就是上课的教室,摆放着简易的桌子和长凳。从通道走出去有一个大木桶,一条用劈开竹杆子连成的水道直接把山泉引到木桶,木桶的水满了随意流到山下。同学们每天洗漱就取用木桶的山泉水。男同学有的时候结伙下山到御迦河里洗澡。</b></p> <p class="ql-block"><b>照片是左侧院通往二层的楼梯间。</b></p> <p class="ql-block"><b>五十四年以后同学再聚会在西南交大和峨眉,在当初住过和学习过的伏虎寺左跨院外廊上合影留念。</b></p> <p class="ql-block"><b>伏虎寺《大雄宝殿》右侧有一座大的殿堂,是《五百罗汉堂》。那是我第一次进去,也是第一次参拜五百罗汉堂。只见殿堂里面四周、中间塑满了罗汉雕像,个个都栩栩如生,极为生动。据说每一座雕像都是一个典故,看过之后肃然起敬。</b></p> <p class="ql-block"><b>周末同学们去爬山,由伏虎寺出发过雷音寺、纯阳殿往前行可见山下流淌的峨眉河全景,再沿台阶往下行,即可到达著名景点《清音阁》。此处有黑、白二水嬉牛心的《牛心石》美景。到清音阁前行路分两岔,往左走就进入《黑龙江栈道》,栈道两侧是悬崖峭壁,抬头往上看只见一线天,低头往下看,栈道下面是黑白二水中的黑水潺潺流淌。走过此处一线天栈道,即可遇到野生不怕人的猴群跪在路旁向游客讨要食品。同学周末常结伴到此一游,返回清音阁顺着右侧阶梯往上走,即可到达《万年寺》。拜过万年寺后一般不顺原路返回,而是下山沿着公路过龙门洞、峨眉河大桥、黄湾返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周末休息,同学们尽情爬山和旅游,那时我特别喜欢爬山锻炼,陆续和同学们爬上过凤凰坪直到纯阳殿、爬到伏虎山顶摘柿子、冒雨由龙门洞爬到猫耳山顶。下面照片是五位同学周末爬山,在万年寺巧遇校长顾稀等领导去万年寺,领导和同学们一起拍照留念。</b></p> <p class="ql-block"><b>照片是当时万年寺无梁殿内的大象,脚踏莲花,栩栩如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峨眉山佛教协会在报国寺前的合影。</b></p> <p class="ql-block"><b>我在峨眉一年中激情澎湃的岁月,过去将近六十年,已经变成对旧事的回忆。我们在峨眉的点滴大学生活仅仅是126年交大校史的瞬间,这朵涟漪她很快就会被历史的长河淹没。然而这一段生活已经深深印在耄耋老人的心里。目前,西南交大已经完全迁建在成都市。一座现代化的、教育师资雄厚的、科研体系完备的交通大学已经屹立在祖国大西南,她正在源源不断地为国家交通现代化培养高精尖的铁路技术人才。我衷心祝愿西南交大继续发扬光大,创造更伟大的辉煌!</b></p><p class="ql-block"><b> 踏遍青山</b></p><p class="ql-block"><b> 2022年12月 于北京 </b></p>